三、“吃亏是福”福在哪里
在职场和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利益上的冲突,或者情感上的伤害。这些利益损害和感情伤害不是很大,可是又搞到你很不爽。忍了吧,那种愤怒、不快的心情在心里压抑久了会憋出病来;不忍吧,有些伤害,你是无力抗争的,或者就算你有力抗争,但长此以往,会搞得处处树敌,给人一个不好的印象,对自己人生之路没什么好处。怎么办呢?这对于许多人来说真是块心病。在代价与吃亏面前,大凡人都困惑不解,心态乱七八糟,在得不到解释的时候,至少是自己不能说服自己的时候,往往就认为吃亏是祸。许多人的心路都是先善后恶,好像是为善良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才举起恶的利剑,换上恶的狰狞。 吃亏到底是福还是祸,如果要说吃亏是福,那又福在哪呢? 关于“吃亏是福”这句话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据说,郑板桥祖居江苏兴化县,乾隆时考取功名中进士,离家在外作官。其弟郑墨继承祖业,居住在家乡故里。有一年,郑墨想把居住多年的祖屋翻修一下。可是,祖屋与邻居共用一墙。邻居不同意翻修。于是,其弟将邻居告上公堂,打起官司。其时,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任知县,其弟写信给他,让他致函兴化县吏,帮助打赢这场官司。郑板桥接到家弟书信后,便写了一封“吃亏是福”的回帖;并附诗一首。诗曰:千里告状只为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郑墨看了之后,深受其兄宽厚、大度的感染,撤了官司,很好的处理了邻里间的纷争。邻居感激涕零,两家和好如初。后来郑板桥将 “吃亏是福”写成条幅,并加了“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即平且安,福即在是矣。”的题跋。现在的心理学认为:吃亏的人格内涵既包含懦弱,也包含豁达、宽容,而且并不仅仅是这些,恐怕还要加上理智和自我克制。懦弱的人更容易吃亏,在心理学上将这种人格缺陷命名为C 型性格。豁达则是一个对吃亏的承受能力问题,在客观上拥有更多资源的人,可以承受更多的利益丧失而继续保持良好心态。比如一个人有1000 元,那么他丢了200 元可能只是微微一笑;如果他只有200 元,那丢失这200 元就可能让他感到绝望。面对吃亏的豁达,是一种以个人能力或社会资源为基础的自信,但这种自信并非人人都有。 对“吃亏是福”的理解就是用我的修养、知识、时间去唤醒一些人的麻木良知。而中国人的“吃亏是福”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耗不起时间,耗不起精力,斗不过人而想的一种折中的办法。中国讲求“以和为贵”,但当一切都讲求高节奏、高效率、高品位时,你处处忍让、吃亏,会活得很郁闷,其次也间接滋长了一些恶势力的飞扬跋扈。 儒家和佛家对“吃亏是福”的理解:儒家和佛家认为“因果通三世”。一个人在这个世间,想占别人一点便宜,这是错误的观念。如果说吃了某人的亏,那也是错误观念。为什么?我这一生占人的便宜,来生必得要还他,我这一生吃了亏,来生别人就要补偿我,因果通三世,不是这一生就完了。 人生在世,没有哪个不吃亏,只是早迟与大小的区别,同时也没有谁不染指运气或便宜。如果说,谁敢于扬言:我还没有吃过亏!那距离吃亏的时间就不远了,说不定就在眼前。同样道理,如果谁一生还没有体会过什么叫运气或便宜,也许距离好运的时间不远了,说不定便宜就在眼前,这就叫做天理人欲之间的平衡。 在茫茫未知的冥冥宇宙中,确实存在灵性与物理世界之分,包括人在内的任何生命,都存生于这两大世界之中,生命既是灵性的又是物理的,灵性世界与物理世界有着不同的原理与规则,生命都得接受这两大世界的制约。 吃亏是福,藏匿着天理人欲的平衡,所要揭示的是,天底下的生命因缘果报的轮回。轮回是一种平衡方式,一时平衡不了,就有一世的平衡,一世平衡不了,就有来世的平衡,若要将吃亏是福作为人生信念来守持,必须接受佛学理念的三世说。 吃亏到底是福还是祸,在命运能量守恒规律面前“吃亏是福”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命运能量守恒定律对“吃亏是福”的理解: 命运守恒定律指出,每个人命中注定的能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奋斗只能改变命运能量的分配形式,却不能改变命运的能量大小。在人生的长河中有得必有失,吃亏讨巧最后都会得失平衡,这就是命运守恒定律。
|
|
来自: 未来医学思维 > 《健康密码---计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