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藏发现象雄时期高等级墓葬

 安然如狮 2014-11-11

 

  本报讯  今年6月至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地区联合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在两处象雄时期墓地共发现并清理了一座土坑墓和5座洞式墓,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对于古代象雄文化的复原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据介绍,第一处为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发现了一座大型竖穴土坑墓葬,墓室保留有完整的墓顶横木,发现有多人合葬,并有木棺遗迹。

  第二处为札达县曲踏墓地。发现了5座带有竖井墓道的洞式墓葬。墓道为长方形,长2.5米、宽0.50米左右,深达5米。仅能容一个人上下,在两侧壁的积沙上掏出成排的脚窝以供攀爬。墓道下挖约2.5米左右出现二层台,上面横置了一排青石板封顶,将墓道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墓道因为青石板的阻隔,形成没有填土的空间,也使位于墓道底部的墓室近2000年来未遭侵扰,保存相当完好。在墓道底部向山体方向开挖圆拱形墓门,墓室有单室墓和双室墓两种类型。单室墓如同一个小房间大小,长3米、宽2.5米、高1.6米左右,平面略呈方形,顶部略平,空间较宽敞,可以容纳四五人。双室墓有左右并列两个墓室,形制较大,面积宽敞,为多人合葬墓。各墓室都保存有较好的长方形箱式木棺、成组的大小陶器以及大量马、羊等动物骨头。木棺内有墓主人尸骨及大量随葬用品。墓主人都采用侧身屈肢葬式,身上覆盖厚厚的服饰残片,上面残留有成组的青铜饰片。墓主人周边摆放大量随葬品,包括精美的彩绘木案、方形木梳、带柄铜镜、刻纹木条、纺织工具以及大量玻璃珠、长方形木盘、草编器物和彩绘陶器等。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有精美的天珠(蚀花玛瑙珠)。铜镜带有短柄,这在阿里地区也属首次发现。两件四足木案上分别有彩绘对鸟纹和对羊纹及其他丰富的几何纹样,是象雄时期少见的带彩绘器物。

  据考古队员介绍,这批墓葬的年代在距今1800年左右,正是象雄国的强盛时期,而象泉河上游地区是古代象雄国统治的核心地区,也是整个阿里地区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因此墓葬主人很可能是象雄国贵族。这5座墓葬是迄今为止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在主动性发掘中发现的洞式墓群,其层位清楚、形制完整、未经盗扰,内容丰富,使研究人员对以往在阿里地区发现的零散文物的出土背景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同时由于随葬品种类特别丰富,涵盖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的诸多方面,对于我们重建古代象雄国的社会生活面貌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