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居诗词写作讲义第04讲: 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我先讲讲一字两读的问题!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平水韵》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相当清楚。但是特别应该注意的就是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这些字取平取仄需要根据字义而定。这里我们称之为一字两读平仄不可通用字。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形容词,频繁。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不及物动词,衰落。 一字两读平仄不可通用字包括:疏、难、扇、行、吹、思、乘、看、从、传、闻、调、论、骑、数、杀、兴、令、使、分、王、衣、冠、荷、间、污、长、相、燕、翰、便、胜、为、雍、占、扁、治、正、判、不、浪、强、当、称、要、旋、颇、那、华、禁、殷、重、任、横…… 在《平水韵》中,还有一些字既可以读平声也可以读仄声,而它的意思并没有改变。这里我们称之为平仄可通用字。这些字的平仄依照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定。这些字大家记一下就可以了!这些字大概有如下这些: 中、衷,平声一东韵,去声一送韵。义同中心也。 撞,平声三江韵,去声三绦韵。义同击也。 欷,平声五微韵,去声五未韵。义同嘘气也。 驱,平声七虞韵,去声七遇韵。义同奔驰也。 楷,平声九佳韵,上声九蟹韵。义同楷模也。 谆,平声十一真韵,去声十二震韵。义同诚恳貌。 患,平声十五删韵,去声十六谏韵。义同忧也。 供,平声二冬韵,去声二宋韵。义同供奉也。 贻,平声四支韵,去声四寘韵。义同馈遗也。 虑,平声六鱼韵,去声六御韵。义同忧也。 缔,平声八韵,去声八霁韵。义同结也。 晦,平声十灰韵,去声十一队韵。义同不明也。 叹,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慨叹也。 缠,平声一先韵,去声十七霰韵。义同绕也。 烧,平声二萧韵,去声十八啸韵。义同焚烧也。 挠,平声四豪韵,去声十八巧韵。义同扰也。 扬,平声七阳韵,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扬也。 廷,平声九青韵,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朝廷也。 浏,平声十一尤韵,去声二十五有韵。义同水清也。 巉,平声十五咸韵,上声二十九豏韵。义同险峻也。 司,平声四支韵,去声四寘韵。义同主其事也。 摇,平声二萧韵,去声十八啸韵。义同动也。 蒙,平声一东韵,上声一董韵。义同盲也。 淙,平声二冬三江韵,去声三绦韵。义同水声。 敲,平声三肴韵,去声十九效韵。义同叩也。 莹,平声八庚韵,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玉色光洁也。 吟,平声十二侵韵,去声二十七沁韵。义同呻吟也。 砭,平声十二盐韵,去声二十九艳韵。义同以石针病日砭。 嘘,平声六鱼韵,去声六御韵。义同吹嘘也。 教,平声三肴韵,去声十九效韵。义同训诲也。 壅,平声二冬韵,上声二肿韵,去声二宋韵。义同塞也。 除,平声六鱼韵,去声六御韵。义同去也。 施,平声四支韵,去声四寘韵。义同廷设也。 媛,平声十三元韵,去声十七霰韵。义同美女也。 振,平声十一真韵,去声十二震韵。义同举也。 怨,平声十三元韵,去声十四愿韵。义同恨也。 观,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视也。 漫,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水大也。 钿,平声一先韵,去声十六霰韵。义同金饰也。 轿,平声二萧韵,去声十八啸韵。义同小车也。 溶,平声二冬韵,上声二肿韵。义同水盛也。 誉,平声六鱼韵,去声六御韵。义同毁誉也。 如,平声六鱼韵,去声六御韵。义是同也。 喷,平声十三元韵,去声十四愿韵。义同鼓鼻出声也。 蜿,平声十三元韵,去声十三院韵。义同屈曲之状也。 澜,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大波也。 谰,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诬言相加也。 谩,平声十四寒韵,去声十五翰韵。义同欺也。 讪,平声十五删韵,去声十六谏韵。义同毁谤也。 胶,平声三肴韵,去声十九效韵。义同黏也。 燎,平声二萧韵,去声十八啸韵。义同照也。 漕,平声四豪韵,去声二十号韵。义同水运也。 篓,平声十一尤韵,去声二十五有韵。义同笼也。 骜,平声四豪韵,去声二十号韵。义同骏马也。 峨,平声五歌韵,上声二十哿韵。义同高也。 望,平声七阳韵,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远视也。 忘,平声七阳韵,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忽也。 评,平声八庚韵,去声二十四敬韵。义同平议也。 听,平声九青韵,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从也受也,聆也。 拖,平声五歌韵,上声二十哿韵。义同引也。 嘹,平声二萧韵,上声十八啸韵。义同嘹嘈也。 售,平声十一尤韵,去声二十六宥韵。义同卖也。 帆,平声十五咸韵,去声二十陷韵。义同帆船也。 谗,平声十五咸韵,去声三十陷韵。义同言令恶也。 妨,平声七阳韵,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害也。 傍,平声七阳韵,去声二十三漾韵。义同旁也。 防,平声七阳韵,上声二十二义韵。义同方也。 醒,平声九青韵,上声二十四迥韵,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梦觉也。 监,平声十五咸韵,去声三十陷韵。义同察也。 和,平声五歌韵,去声二十一个韵。义同顺谐。 凭,平声十蒸韵,去声二十五径韵。义同倚也。 平仄可通用字包括:中、衷、撞、欷、驱、楷、谆、患、供、贻、虑、缔、晦、叹、烧、挠、扬、廷、浏、巉、司、摇、蒙、淙、敲、莹、吟、砭、嘘、教、壅、除、施、媛、振、怨、观、漫、钿、轿、溶、誉、如、喷、蜿、澜、谰、谩、讪、胶、燎、漕、篓、骜、峨、望、忘、评、听、拖、嘹、售、帆、谗、妨、傍、防、醒、监、和、凭。 平仄可通用字在诗词写作中可以提供很大的便利,所以一定要记清! 在平水韵中,平仄可通用之字与平仄不可通用之字,必须烂熟于心,可通用之字,虽诗中随意可用,但抑扬轻重之间,仍宜细细推敲。不可通用之字,意义悬殊,万不可误为相通,稍有差误,谬之千里。 此外要指出一点的是:“看”字,一般义为“观看”时为仄声,义为“爱护”时为平声。但在不少诗句中却是互用的。例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遥看”即观望之义,非“看护”之义,却为平声。古人对于平仄两读的字时不时的有混用的情况,这一点也是我们要注意的!至于到底能不能通用,或者那些字可以通用?也还是有着争论的!我个人的看法是,按照我提供的这个表来使用,大致上还是有依据的!关于这个问题,暂时就说到这里! 下面我们接着讲音韵! 古人云:“声成文谓之音,声音相和谓之韵。”刘勰于《文心雕龙》云:“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故押韵也叫合辙。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可以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而且押韵可以使诗歌便于记忆,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较长,也易于完成背诵。 古人作诗词,用韵依据韵书,韵书多由朝廷颁布,称为“官韵”。 上古音韵,即先秦两汉音韵,以《诗经》的音韵为代表,然而这种音韵距后世过于遥远,早已无人使用。 中古音韵,是唐、宋诗人用韵标准。隋代曾编有一本韵书《切韵》,以当时的洛阳音为准,把字按韵编排,分为193个韵部。这本韵书已经失传。唐代以《切韵》为底本,增字加注,编定为《唐韵》,此书也已经失传。 北宋颁布《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也是一本以《切韵》为底本改定的韵书,这本书分二百零六个韵部。这也是今天能够看得到最早的韵书。因其韵部分得繁细,收入了较多冷僻字及多不用的古字,对作诗也无多用处,天子又命文臣们编《礼部韵略》,一再修订,供科举考试之用;与此同时又编《集韵》一部五万三千多字,比《广韵》约多一倍。其实《切韵》、《唐韵》、《广韵》、《礼部韵略》、《集韵》一脉相承。《广韵》是在《切韵》、《唐韵》的基础上增广。《礼部韵略》是《广韵》的简写本,《集韵》是《广韵》的增繁本。 后来南宋平水人刘渊撰写《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广韵》系统韵书所允许通用的韵部合并,把二百零六个韵部合并为一百零七个韵部。金朝的王文郁撰《平水新刊礼部韵略》,把刘渊未归并的“迥””拯“两部合并,就成了一百零六个韵部。这一百零六个韵部长期流传下来,就是今天常用的《平水韵》。《平水韵》不管写诗填词都适合。由于刘渊是山西平水人,所以这部书也称《平水韵》,后人说的诗韵即指《平水韵》。 元代编《中原音韵》。但其是曲韵《北曲》的韵谱,做诗的人不用,仍用《平水韵》。 明初修纂的官韵《洪武正韵》,分韵七十六部,杂糅南北语音,因其是曲韵(南曲)的韵语,做诗的人也不用,还是用《平水韵》。 清代修纂的官韵为康熙时修的大型韵书《佩文韵府》,仍按《平水韵》的韵目修订。《佩文韵府》是清人科举和做诗的用韵标准,仍是以《平水韵》为基准。 综其所述,其实《平水韵》与唐诗用韵一脉相承。诗人作诗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所以现在我们约定俗成的韵书依然是《平水韵》。当然也有使用新韵的,但是在使用新韵作诗的时候需要特别标明。具体那一种韵更适合使用,这个历来都有争议。我个人的看法是,使用平水韵可以更加方便阅读和理解古人诗词,所以我是更加倾向于《平水韵》的。唐人把诗词已经作尽,现代人写格律诗再好,也不能企及。所以就算是抱着超越前人的想法,也还是用《平水韵》更好一些! 《平水韵》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五卷,每卷又按韵母的异同,把汉字分为一百零六类,即一百零六韵。写诗填词只许用同韵字,无论哪个时代的、操哪种方言的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平水韵的一百零六韵中,分为平声三十韵,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所谓上平声、下平声,是平声上卷、平声下卷的意思,没有别的意思。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 平水韵诗韵具体划分如下: 上平声十五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十五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二十九韵: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去声三十韵: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十七韵: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辑,十五合,十六枼,十七洽。 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它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最初的时候这些字的读音可能是有区别的,但后来混而为一,现在读来更是没有什么区别。但古代诗人都是依照韵书来写诗,所以现在写律诗时还是不能把它们混用。但是在古体诗和词里,可以把近似的韵(称为邻韵)合并使用。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的近体诗,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押。平声韵可以分为以下几组,每一组都属于邻韵,大家可以简单的记录一下:①、东、冬;②、支、微、齐;③、鱼、虞:④、佳、灰;⑤、真、文、元、寒、删、先:⑥、萧、肴、豪;⑦、庚、青、蒸;⑧、覃、盐、咸。按此分类来掌握邻韵,是比较严格和正规的。 如: 杜甫《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馀酣漱晚汀。软莎欹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沉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古体诗的押韵比较自由,有以下几种形式: 1、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最常见的诗词。(古体绝句,古风歌行等常用押韵方式,推荐) 2、可句句押韵。(除了柏梁体这种体裁,其他古体诗体裁句句押韵不多见,不推荐) 3、可邻韵通押。(不多见,不推荐) 4、可换韵。(比较长的古风歌行类,推荐) 5、也可句句不押韵。(除非特定的体裁,如诗经、楚辞等,句句不押韵的少见,不推荐) 6、交互押韵。单句与单句押韵,双句与双句押韵。(常见于诗经中,不推荐) 律诗(近体诗)的押韵相对而言严格的多: 1、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第一句起韵式可押,不是起韵式的第一句不押韵。 2、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3、不能邻韵通押。(第一句起韵式的,第一句可选相邻韵部的字) 4、不能平仄通押。 近体诗押韵之规则,原则上律诗、绝句等近体诗,无论平韵、仄韵皆可押,押仄韵者称古绝或古律。押韵之位置,皆位于偶数句之句末,至于第一句则可押可不押。大体上五言诗以不押居多,而七言诗则相反。 古人另有数种特殊之押韵法,我们也简单介绍一下,但不推荐用这些方法押韵: 特殊之押韵法 一:飞雁入群格。即首句所押之韵,非在同一韵部之内也,称之为“飞雁入群格”(或称孤鹤入群格)。 如: 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支韵),莫教枝上啼(齐韵)。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齐韵)。 孙觌《枫桥》:白发重来一梦中(东韵),青山不改旧时容(冬韵)。乌啼霜落寒山寺,攲枕犹听半夜钟(冬韵)。 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江韵),骚人阁笔费评章(阳韵)。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阳韵)。 清沈德潜《说诗晬话》云“起句可不用韵,故宋人有用别韵者,然必于通韵中,方可借入,若庚青韵诗,起句入真文寒删韵;先韵诗,起句入覃、盐、咸韵,则杂然不可为训”。汪师韩于《诗学纂闻》亦云:“唐律第一句多用通韵字,盖此韵原不在四韵之数,谓之‘孤雁入群’。然不可通者,亦不可用也”。而谢榛《四溟诗话》则曰:“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按:当作孤雁入群格)宋人多有之。宁用仄字,勿用平字,若子美‘先帝贵妃俱寂寞’,‘诸葛大名垂宇宙’是也”。于此可知各人持论,亦自稍有不同。 二:飞雁出群格。末句所押之韵,非在同一韵部之内,称之为“飞雁出群格”(或称孤鹤出群格)。 如: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东韵),宫花寂寞红(东韵)。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冬韵)。 刘兼《中夏昼卧》:寂寂无聊九夏中(东韵),傍檐依壁待清风(东韵)。壮图奇策无人问,不及南阳一卧龙(冬韵)。 三:进退格。例如七律八句四联,首联押“一先”韵,次联换“十一真韵”,第三联复用“一先韵”,末联更用“十一真”韵。一进一退,然亦须在通韵的范围内,不能任意选用。黄朝英《缃素杂记》云:“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 如: 苏东坡《题南康寺重湖轩》:八月渡重湖,萧条万象疏。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许国心犹在,匡时术已虚。岷峨千万里,投老得归无。 此诗就是以“鱼”“虞”二韵相间而押。《清波杂志》谓东坡自跋云:“律诗可用两韵。而引李诚之(师中)送唐子方(介)诗,两押寒山韵为证,不知诚之本用进退格耳!” 四:辘轳格。 如: 黄山谷《谢送宣城笔》: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没投墨客摩蝌蚪,胜与朱门饱蠹鱼。愧我初无草元手,不将闲写吏文书。 此诗之前半押“虞”韵,后半则押“鱼”韵,即所谓辘轳韵也。吴师道之《吴礼部诗话》云:“辘轳出入用韵,必有奇字乃可。若句韵寻常,则用此何为?又必用韵联而声协者,若东冬、寒山、肴豪、清青之类。今人间越用之,或一在上平、一在下平,皆非是。” 五:极端之例。 如: 苏轼《次韵答宝觉》:芒鞋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又万山。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 首句押“一先”韵,次句押“十五删”韵,而末句押“十四寒”韵。 杨万里《闻莺》:晓寒顾影惜金衣,着意听时不肯啼。飞入柳阴深处去,数声只有落花知。 首句押“五微”韵,次句押“八齐”韵,而末句押“四支”韵。如以上两例,乃是通韵之极端例子,固不可为训也,唯初学者亦宜知之。 以上为特殊之押韵格式,略述之以备一格,唯初学者切勿轻易尝试,盖恐养成习惯,而积弊难返也。 我们再讲一下押韵的避忌: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圯;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试分述于下: 1、戒凄韵 俗称挂韵脚,凑韵。就是说所押之韵字,与全句之意义没有联系,而勉强凑合。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自作犹和也”。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故有看去极平,而断难更移者,安稳故也。安稳者,牢之谓也。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 2、戒落韵 落韵,也叫出韵。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平水韵》上平“一东”韵,而一字忽又押《平水韵》上平“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用于古体诗可以,但用于近体诗(律诗、排律、绝句),即为落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然而袁枚之《随园诗话》云:“唐人律诗,通韵之例极多,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东’韵也,而用‘松’字。苏頲《出塞》五律,‘微’韵也,而用‘麾’字。明皇之《饯王晙巡边》长律,‘鱼’韵也,而用‘符’字。李义山属对最工,而押韵颇宽。如东冬、萧肴之类,律诗中竟时时通用,唐人不以为嫌也”。 3、戒重韵 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之谓。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黄山谷云:“老杜《饮中八仙歌》二十二句之中,共押二眠字,二天字,二船字,前字凡三押,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用韵无害,亦周诗分章之意耳”!。顾炎武《日知录》则云:“古人不避重韵,杜子美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押无害。不知柏梁台诗,二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二材,已先之矣”。 4、戒倒韵 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词可以颠倒使用。如不可颠倒的词强行颠倒,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严有翼《艺苑雌黄》云:“古人诗押字,或语有颠倒而理无害者,如韩退之以‘参差’为‘差参’,以‘玲珑’为‘珑玲’是也”。王楙《野客丛书》引《汉皋诗话》云:“字有颠倒可用者,如罗绮、绮罗,图画、画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方可纵横。惟韩愈、孟郊辈才豪,故有湖江、白红、慨慷之语。后人亦难仿效。若不学矩步,而学奔逸,诚恐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句纷然矣!”另外,目前通行之国语用词,亦有与闽南语颠倒用之,而其义不变者。如热闹、颟顸等。 5、戒僻韵 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庄‘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杂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杂侏离(蛮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6、戒哑韵 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的字。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7、戒复韵 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意思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这个也是应该避免的。 8、戒别韵 别韵者,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不同的字,如果误押即称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务须辨明,方不致误用而贻笑方家。谢榛《四溟诗话》云:“凡字有两音,各见一韵,如二冬‘逢’字,遇也;一东‘逢’字音‘蓬’,《诗大雅》鼍鼓逢逢。四支‘衰’减也;十灰‘衰’字,音‘崔’杀也,《左传》皆有等衰。十四寒‘繁’字,音盘,左传曲县繁缨;十三元‘繁’字,多也。贺知章《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此灰韵‘衰’字,以为支韵‘衰’字,误矣。何仲默《九日对菊》诗:‘亭亭似与霜华斗,冉冉偏随月影繁’。此元韵‘繁’字,以为寒韵‘繁’字,亦误矣。作诗宜择韵审音,勿以为末节而不详考也”。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引老杜“刺使诸侯贵,郎官列宿应”,“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云:“考音义,‘应’字、‘难’字,均当作仄韵。而皆趁己之便,以平声押之”。《学林新编》谓字有通作他声押者,泛引三百篇及文选古诗为证。殊不知蔡启《宽夫诗话》云:“秦汉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仄声皆通用。自齐梁后,既拘以四声,又限以音韵,故士率以偶俪声病为工。然则字通作他声韵押,于古诗则可,若于律诗,诚不当如此也”。如果初学者用字时不细分之,近体诗很容易就发生出韵,落韵之现象,用于诗句中间则有可能发生失粘失对之现象,初学者应认真对待。 9、戒犯韵 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如: 卢仝《逢郑三游山》: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中“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宜尽量避免,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以上为有关诗之押韵之法,及几种特殊之押韵格式。与应戒忌事项。已大体述明。而作诗选韵,宜择其与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方易于成章。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人论诗云:“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盖。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拣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吃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叠韵,连偏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济《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者宜引为箴戒。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关于韵的其它一些概念: 古体诗:古体诗是那种对平仄、押韵、字数、句法没有严格限制的诗体。 近体诗(今体诗):对诗篇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都有严格的要求,唐代人将之命名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邻韵通押: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或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邻韵通押。古人写古体诗,可以通用。 平仄通押:就是一首诗中将平声的韵脚与仄声的韵脚混在一起押,一会平声,一会仄声。 换韵(转韵):一般见于古风歌行之类,一首诗很长,一韵到底是很难,那么就允许换一个不同的韵部继续往下写,可以多次换韵。其法或言起于陈、隋,实则三百篇已开其例。顾宁人云:“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唯韩昌黎七古之作,始一韵到底”。而刘勰《文心雕龙》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迁,亦各从其志也”。然因诗经难学,故言古诗换韵者,必推本于陈、隋,至唐而愈备。其法须注意上下停匀,首尾悉称,勿有头重脚轻,或参差不齐之病。 分韵:诗友相约赋诗,举定数字为韵,互相分拈,而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也。白居易有“素壁联吟分韵句”之句。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珊瑚钩诗话》云:“前人未尝和韵,自元白为二浙观察,往来置邮筒相唱和,始依韵,多至千言,篇章甚富”。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严沧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尝曰:‘今人祗解作韵,谁会作诗’此言可畏”。吾人当深体会之。 依韵,和韵中的一种,与别人的诗酬和,即和原作品韵脚的字在同一韵部即可,不必依照原诗用原韵。 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及次第也。陆放翁云:“古人有唱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唐始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自元白至皮陆,其体乃全”。严羽《沧浪诗话》云:“和韵最害人诗,古人唱酬不次韵,此风始于元、白、皮、陆,李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沈德潜《说诗晬话》亦云:“古人同作一诗,不必同韵,即同韵,亦在一韵中,不必句句次韵也。自元白创始,而皮陆倡和,又加甚焉。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中有欲言,不能通达矣。近代专以此见长,名曰和韵,实则趁韵。宜血脉横亘,句联意断也,有志之士,当不囿于俗”。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用韵,和韵中的一种,与别人的诗酬和,要求和原作品用相同的韵字,但先后次序可以不同。 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 如: 元稹《戏赠乐天复言》:乐事难逢岁易徂,白头光景莫令孤。弄涛船更曾观否,望市楼还有会无。眼力少将寻案牍,心情且强掷枭卢。孙园虎寺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 元稹《重酬乐天》:红尘扰扰日西徂,我与云心已共孤。暂出已遭千骑拥,故交求见一人无。百篇书判从饶白,八米诗章未伏卢。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元稹《再酬复言》:绕郭笙歌夜景徂,稽山回带月轮孤。休文欲咏心应破,道子虽来画得无。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斗敌都卢。不然岂有姑苏郡,拟着陂塘比镜湖。 以上为近体诗押韵之大体原则,及应戒忌事项。初学者多读多做,自有心得,所谓熟能生巧也。 今天已经说了不少,暂时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讲诗词的常见格式和对,粘,替等!希望大家按时听课!谢谢大家! 今天的作业是:每人准备一个文档,把《平水韵》,平仄通用、不可通用字,入声字,以及讲义里面附录的那些平仄字的资料整理成一个文档!以备随时查看! 现在下课!谢谢各位!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