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灵璧石

 铜陵绿水青山 2014-11-13

我与灵璧石

2014年11月13日 新安晚报

    □宿州李壮志

    我不懂灵璧石,却对其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和兴趣。这不仅是因为它的造型千奇百怪,各具特点并声如铜音色如碧玉,更是因为它与我家有着不解的渊源。

    老父在世时,总好把玩他那几块精美的灵璧石。还经常向我讲起老太爷李心锐的故事。清朝光绪年间,老太爷是宿州的进士,分别担任过宿州、五河、潜山等地的训导,据讲就是现在分管教育的官员。他不但在文学、书法、收藏等方面建树丰厚,还主持重修了《宿州志》,续编了《宿州李氏族谱》,留下了许多史料和诗文。著名的《宿州八景》、《梅花诗》等作品就是出自老太爷之手。这些,在《宿州志》上都有详实的记载并留传至今。那天,我在宿州的街道上漫步,浏览着两边的宣传画廊。那里边,还真是介绍了《宿州八景》的内容,并说明了是清时名人李心锐的作品。当时,我还为之感到骄傲,因为他是我爷爷的爷爷呢!

    宿州八景之一的“谯楼暮鼓”诗句 ,我记得尤为深刻,诗曰:“叠叠衙前鼓,所来暮色幽。霜风催画角,星月动谯楼。响振三更梦,声传四野秋。渔阳同感慨,挝破古今愁。”全诗情景优雅,寓意深刻。据资料记载,当时宿州衙前确有一座谯楼,每当暮色降临,晚霞布满天空的时候,谯楼在霞光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巍峨和壮观,直至夜幕笼罩,星月登空,谯楼还和扶疏亭等古建筑一起,显示着宿州的古韵和沧桑。声声暮鼓,响彻在谯楼的周边和四野,给人们带来几多感慨和遐想,让人一扫古今的郁闷和忧愁,读完全诗,犹如身临其境,大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因老太爷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供事和生活,触景生情,才写下了这首情景交融的不朽诗篇。

    文化人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志趣、雅兴上是相同的。据祖上传来,老太爷在热爱写作、书法的同时,同样喜欢上了收藏灵璧石,并且十分注意位置的摆放。在他的书房和客厅里,或放书桌上,或置几案前,进进出出时,会有一种灵气围绕在身边。那些惟妙惟肖的造型个个堪称精品,会不由自主地跃入眼帘,这样,就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对它们再一次品味和欣赏,一种云淡风轻、神怡心畅之感再一次在心中升腾。也许是老太爷的这种雅兴和爱好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家人,在其后的这几代里,都喜欢灵璧石。特别是父亲的几块小石头,使我记忆深刻,每当看到他深情地抚摸和欣赏它们的时候,那种享受的样子,好像有一种神灵传遍了他的全身,使他是那样的专注和兴奋,能够达到这种忘我程度的,正是灵璧石的美妙之所在。

    灵璧石很早就已经美誉远扬了,但过去开挖的规模都较小,不像现在进行的开采,甚至动用了大型机械,把埋藏在地下亿万年的不可再生资源来一个灭绝性的挖掘,灵璧石的文化和名气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高度。每一届灵璧石文化节,全国各地的玩石人纷至沓来,经营者和收藏者之众,使这个宿州的特产、中华的瑰宝很难再在地下隐藏了,纷纷被动地来到地面,接受着人们的检阅和认领。

    可能是受老太爷的影响吧,在他以后的几代里,我们大都选择了教书育人的职业。特别是到了父辈和我这一代。我的父亲是校长,大伯是校长,大哥是校长,我虽然没当过校长,但也是出色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我身上的许多方面,传承了老太爷和父辈们的志趣和风格,我不但也喜欢写作,有许多作品得以发表和出版,并且热爱书法,且小有成就。我喜欢收藏灵璧石,对一些不可多得的精品,总是驻足欣赏,反复玩味。要不是经济不允许,我真想把我看到的心仪的神石,都请回来,以供平时欣赏。有一次,我在渔沟发现一块象形石,酷似一只后腿站立的兔子,当时主人要价八万,我没带够这么多钱。第二次我带了十万块钱去拿,那人又要十二万了。几经折腾,那只“兔子”没能得手,使我遗憾至今。但我收藏的几件其他造型的神石,也使我十分钟意,并爱慕至深:一件“回头凤”,不但声如青铜,造型几近雕刻之逼真,而且比例恰当,栩栩如生。我置其于家中客厅,大有一种灵气绕堂之感。在客人的赞美声里,我的心犹如吃了蜜糖瓜,喜不自禁。你想这样的神石,你给我再多的钱,能抵得上这“凤凰”让我惬意吗?其他还有“龟驮山”石、“鹰”石和各类景观石等等。闲暇之时,我默默地欣赏着它们的神姿,品味个中的精华,真乃是一种别无取代的享受。因此,我爱灵璧石,有时会倾其所有地把我看中的精品买回。每当灵璧石文化节开幕的时候,不管我在哪里,我都要千方百计赶回宿州,以饱览那两年一遇的神石聚会的机会。

    以后,我还要提高自己对灵璧石的欣赏水平,丰富对灵璧石的认知和了解,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