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十一讲 杜甫诗(八)

 ldjsld 2014-11-16

 余福智《唐诗底蕴讲稿》

 

第四十一讲 杜甫诗(八)

    公元758年六月,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杜甫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固定在"致君尧舜上"的高度,可是年将半百却丢掉了朝臣职位,其苦可知。然而,按杜甫的个性而言,他是绝不会放弃理想的。因此,我们要估计到他会利用一切途径、使用一切手段以求重新入朝。看看他的表现吧:在华州这小地方当个小官员,本无大事可做,但他却主动揽了许多事来做。他精心写了《进灭残寇形势图状》,又起草了试进士策问五首,内容涉及赋税、运输、农田、水利、军饷、鼓铸、治体等问题,极力证明自己是个可以帮忙治国的全才、大才。我们读这一时期的杜甫诗,不能脱离他的心灵实际,把他看成专?quot;揭露"什么的革命作家。著名的"三吏三别"正是这一时期的诗: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新安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潼关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傍/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新婚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盛衰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垂老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无家别

 

  归纳起来,"三吏三别"共有三点政治见解:一是人民有可歌可泣的抗战精神,民心可用;二是民生可怜,生产亟待恢复;三是官吏见识浅陋、作风恶劣,必须认真整治。
 

  整顿吏治,是任一皇朝生死攸关的大事。从易学上看,大有卦和鼎卦都在讲这问题。大抵是说当政者如得很多贤人相助便大吉大利,如官吏是蹩脚的便如鼎折足,把米饭都泼了。因此,历史上有为的君主都花大力气整顿吏治。杜甫对当时现实情况了解较多,写成"三吏三别",目的是提醒当政者注意,其精神世界和我们的革命作家不同。
 

  古来诗评常赞杜诗"众体兼备"。杜甫确实具备多种艺术本领。抒情诗要讲境界,杜甫许多神来之笔正好用来诠释境界说。叙事诗要讲思力安排,而杜甫的"三吏三别"便简直有如微型小说。结构、人物、细节都力求更集中更典型。读"三吏三别"是要从处理手法上去体味作者的心灵活动的。
 

  人称"三吏三别"的"诗史"类作品,然而即使称谓不错,理解这称谓仍有重点的不同:有人重"史",有人重"诗"。我主张重诗,和杜甫作心灵的对话,在体味杜甫心灵活动中得到震撼,随着杜甫惊诧、悲悯、无奈、辛酸、宽慰、勉励、疑惑、忧虑、激愤、钦佩、苍凉、沉痛、鼓舞……
 

  从艺术上说,"三吏三别"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很难按现有文学理论之图去索那奔驰千载依然神采飞扬之骥。杜甫的艺术手段只是杜甫生命质量的随机表现。在我们"分析"起来好像很复杂的事,在杜甫做起来,却不过是把客观事态进入主观意识后的变形随手纪录下来而已。这仍然是"跟着感觉走",和"演绎观念"的"诗"不可同日而语。欣赏杜诗必须开口读。开口读"三吏三别"才能感受到起伏曲折的事态叙述中有种一气呵成的势头,才能意会到杜甫皱眉蹙额的表情后面那些本色的温柔敦厚。他对唐皇朝诚恳、善意的批评,直言中留着情面,激动中保持风度,绝对不像个以推翻皇朝为目标的革命作家。我们的诗圣是爱人民的,但他决不可能想像出一个没有最高统治者的社会并为之而奋斗。他决不可能相?quot;人民"可以大家不分高低共同管治社会(我也决不相信!)。大概和不彻底"相信群众"的作派相连吧,诗圣的诗也不媚俗,并不呈请某个文盲老太婆审核其诗能懂与否。


友 好 诤 言

 

  "杜诗"(八)介绍"三吏"、"三别",方法特别致,不作逐首解析,只是开头介绍诗人在华州时致力于"进士策论"等类撰述,意图证实自己的理政、治国能力。末后,归纳了"三吏"、"三别"中的三点政治见解和它艺术上的成功处,其馀则让读者自己去体味。我理解,这或许可以说是以大简驭至繁的巧妙处理。因为这六首即事名篇、驰名千古的“少陵乐府”,古今不知有多少大诗人、大作家、专家、学者对它作了精微备至的研究、分析、诠释、重译,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哪一层面去着力,都跳不出前人、今人已发掘的方方面面,创见太难,不如诱导读者在读诗中"和杜甫作心灵对话",并随着诗人"惊诧悲悯……"(谁能逃脱那信息密集的十三、四个排比的情感系列)。所以说,这是高明之举,批评者也无可置喙。兄信上希望"其不尽之处",有"诤言"补足。但这难免有反客为主、喧宾夺主之嫌,倘圣叹逢此事,恐未必会?quot;妙"!兄既不介意,我只说一点艺术上的事。"三吏"、"三别"艺术表现其实不尽同:"三吏"多从吏事角度思考战争,社会性强烈;"三别"则主要从家庭角度思考战争,突出了老少夫妻情、生命情、旧居情,而且都是人性和生命受到毁灭性挑战时所特有的真挚而复杂的体验。诗中的这些"情",其实是人生而有之的权利,应该不受侵犯,也不能放弃,留恋是必然的,但战争一来,都顾不得了。要说服、或赞扬主人公的决绝或放弃,怎能启齿?所以《新婚别》中诗人一启齿便留下了个"千古话题"(今之人读起来,或许会认为是"败笔"),六首诗中,唯这首最?quot;自然"。所以,谈及吏治、社会性问题,老杜是高明的,情理兼顾(《石壕吏》不作一句劝慰语,藏得最妙),但一涉及到人性、生命权等问题,老杜无能为力,这并非作者局限、或时代局限,这是传统文化的"底蕴"决定的,谈及此,兄可能会皱眉、摇首了。带住!

文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