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苹果禅:乔布斯寻禅求道的故事

 无心生大用 2014-11-16

 

苹果禅:乔布斯寻禅求道的故事

     

苹果禅
策划丨本刊编辑部  统筹丨老克图片统筹丨杨鎏  图丨张小张、
执行丨老克、龚宇、张小张、舒草、尹健、陶晶晶、于成


        众所周知,乔布斯是苹果的创始人、iPad的发明者、IT产业巨鳄、世界巨富之一。

        可在1974年,他还什么都不是。这一天,他因为女友的强烈推荐,跑到旧金山当地的一家禅馆,希望能找到心灵庇护。那时一个日本曹洞宗的禅师乙川弘文正和广大的学员打禅机(通过问答来悟禅)。乙川问大家:“如果这个世上再没有教师了,你们该向何者求法?”众人答道:“向世间万物求法。”乙川说:“错。你自己。”乔布斯在现场被震惊了。
        乔布斯见识过纷繁错乱的嬉皮士文化,而且曾经身为其中的一员。他被蓝领的养父母拉扯长大,半年的大学生活就花光了他们一生的积蓄,因此他选择辍学。后来他在硅谷终日打拼,耗尽自己的聪明才智,可内心深处仍有一种无底的感觉。现在他知道了,通向自我提升和联系大千世界的路只有一条——追索自己的内心。就像他演讲中常提的那样,Follow your heart,仅此而已。
        当然,这只是一个身处美国文化的世俗人的理解,也许和曹洞宗的佛理有所出入,但是乔布斯自有心解了。这对一个厌倦“奔波劳碌”的人来说,足够了。
        这种对心灵直击的体验,让我想到《骇客帝国》中的NEO,碰到了一个特灵异的日本小和尚,用意念就可以把一只调羹弄弯,他告诉NEO,秘密在于你得相信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调羹。于是There is no spoon便成了NEO的口头禅。小和尚又告诉NEO,其实弄弯的不是调羹,而是你自己。读者,你懂了吧,日本人用来教西洋人的,都是当年六祖慧能“风没动,幡也没动,而是你的心在动”的翻版。时代变了,盗版教材很吃香。
        乔布斯成了乙川禅师的信徒。他心中有一个问题最需要得到解答,于是迫不及待地问道:“如果我在硅谷创业,就得奔波劳碌,内心无法平静;我也想去日本修禅,可青灯古佛,抱负无法施展。请问大师,我该如何决断?”乙川先又来了一段慧能——“风没动,心在动”像首歌的旋律植入乔布斯芯片中。最后乙川又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去吧,既然心向往之,还有什么可挣扎的?全心即佛,心佛无异。当心性再无滞碍,行止皆随本心的时候,你就是大彻大悟的佛陀呀!”
……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11-43期《东方文化周刊》!
(文丨宋震昊)

 苹果禅:乔布斯寻禅求道的故事

苹果禅的四境界之1: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学会简单,直指人心
文丨老克
 
在生活中,我不是一个追赶潮流的人,这些年耳濡目染总是来自苹果的信息,比如有人昼夜排队都要买到苹果手机,比如预订苹果手机要两个月才会有货,让人觉得这个世界仿佛要疯掉。萨特老师说过,存在是合理的。等我真正用了苹果手机后,我才领略到它的真正妙处。
苹果手机看似简单,就是一片玻璃,表面任何按钮都没有,但点开之后却是万千世界,应有尽有。虽然它不花哨、不累赘、不繁琐,但它流线型的外形又非常有艺术美感,它的触觉又像婴儿的肌肤,让人不忍触碰。它放在那里就像一位低调不张扬的男子,温文尔雅,从里到外散发着成熟的魅力。如果非要我推选一个形象代表人物,那应该是《天龙八部》里的乔峰。
乔峰作为《天龙八部》里的男一号,命运似乎总是在捉弄他。在世人看来,这个人物所留给读者的遗憾太多。他的身世毁了他的前程,他的鲁莽毁了他的爱情,他的忠贞毁了他的生命。但,这一切只是表面的,其实是苍天赋予他的一种特殊的塑造,这些看似的缺陷却成了他最夺目的光辉。
乔峰自幼含冤负重,积极向上,不自暴自弃,善于学习,没有门户之见。待人接物,心胸宽广,能做到诚信二字。乔峰的武功当世天下第一,但又不像别的金庸小说主人公那样,羼杂着各门派的真气、招数、内功、外力……他把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练到炉火纯青,便足以打遍天下无敌手。面对感情也是如此,对待两个兄弟的真挚,对待阿朱的专一,令所有男人敬仰,也令所有对手敬畏。
乔峰的身世和经历,正是乔布斯所缔造的苹果系列产品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读大学时的乔布斯几乎是个坏孩子,不想读书,贪玩、逃课,但庆幸的是,他有幸读到了铃木大拙写的《禅道》和《禅学入门》。这个就像芝麻开门一样,让他找到影响他一生的宝藏——禅学。他竟认为“如果一定需要上大学,他愿意去上一家禅学院”。
1974年8月,乔布斯做了一件不按牌理出牌的事情,在南亚次大陆最炎热的时节,他“光着脚、穿着破烂衣服”,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印度朝圣,并向当地人讨教有关佛教的文化知识。在返回美国后,他已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并剃光了自己的头发。
我相信乔布斯剃光头发不是表面文章,更不是作秀,而是显示自己的决心。禅宗不看重经文,不讲究繁文缛节,不提倡繁琐思辨,“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讲究发自内心的顿悟。这种思维方式正合乔布斯的心性。
生活中的乔布斯,可能连一般人都不如,比如童年被遗弃并被收养;比如大学都没有毕业;比如家里没有有权有钱的后台背景。从考查干部的角度也不能过关,比如他婚前竟有一个私生女。然而就是这“三无一有”人员,却成为传奇色彩的苹果公司掌门人,动画《玩具总动员》的创造者,迪斯尼的第一个人股东,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
乔布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不断地禅修,不断自我学习,坐禅让人躲开了尘世喧嚣、避开了众多表面的事务,回归到问题本质,因此乔布斯能够具有高度发达的智慧。正是禅修让乔布斯了解到一个清净、澄澈、可以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并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乔布斯特别喜欢用初学者的心态来看待人生。初学者的心态是行动派的禅宗。这种心态是指: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也不要偏见。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
……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11-43期《东方文化周刊》!

 

苹果禅:乔布斯寻禅求道的故事

苹果禅的四境界之2:淡极始知花更艳,任是无情也动人

低处着眼,向上升华
文|于成

无论是蹁跹青衫、习字弈棋,还是兀自悠然、静赏茶花,段誉都是金庸笔下于最恬淡处落墨的俊美贵族。因为宽厚洒脱,所以收获从容。犹如在开机之前的“苹果”任意一件产品,都还是一副“沉默是金”的模样,这应该是绽放前在低处的一种准备和蓄势;《天龙八部》里段誉出场的效果,就仿若揿下开机键之后,呈现在你的眼前的,定是一张极为精致诱人的闪耀面目,从薄淡的雾霭中轻透出灿烂光芒——饱满瑰丽的色彩夺人视线,高妙纯净的音质还原出一个专属于耳朵的听觉饕餮,挥动聚散间,只因灵敏的触感,指尖顺意相互配合着,在显示屏上开拢舞蹈。同样的气质优雅,非凡的与生俱来,“苹果”已超越了所谓的时尚定义,就如同段王子修得“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后超脱凡尘的侠义情怀。
在iPod、iPhone和iPad等每一款和每一代“苹果”产品的设计中,无不体现出对“低调美学”这一逻辑的极致推崇。正如曾担任“苹果”公司CEO十年的约翰·斯卡利回顾他与乔布斯共事经历时所说的,乔布斯是个极其低调的领导者,他一直相信,你做的最重要的决定并不是你想要做的事情,反而是你决定不去做的事情。
乔布斯同时又是个坚持低调的完美主义者。在产品系统、外观以及工业的设计中,乔布斯极力捍卫他的完美主义的理念。他追求每个步骤、每个细节的精准,做事有条不紊,细心谨慎,尽善尽美。苹果公司高度关注细节,就像乔布斯对低调的一贯秉持一样:低调即奢华。
“如果今天就是我最后的日子,那么原计划今天要完成的事情,我还愿意做吗?” 乔布斯生前,在家中每天坐禅结束时,都会面对着镜子这样自问一句。
无言似山,不解释个体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淡然如天,不强调自己的远阔,却也万世洞悉着人间……乔布斯传奇的禅修经历和“苹果”的卓越成就,正是在叩醒我们——作为一种平行于美德的生命选择,行事为人的低调,不仅全然囊括进了智慧、风度与涵养,还更加是一种与自我完成对接的最佳姿态。
公司的早会上,下班的地铁里,卧室的睡床边……正是身在全球不同角落的我们,通过指尖轻易地碰触和收放,用无数次在一部iPhone或者一台iPad前会心满意地微笑,以畅快无阻的使用体验,回应着低调的乔布斯为我们所带来的无比“高调”的智能服务。我们感知到的一切恰恰体现了乔布斯穷其一生的终极追求。
当然,生命历程中的一切事业和功绩,正应是在不显山、不露水的悄然蓄能中默默成就的。两次大手术,定力惊人地与病魔抗争近10年,11款经典载誉产品,破1000万台iPad和1亿余部iPhone的销售记录……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表述的那样,“人可以被毁灭,但决不能被打倒”。刚刚远去的,是一位再典型不过的美国式英雄,在他最顶峰的时期曾遭遇封杀,从云端跌至谷底,但凭借着不倒的意志,12年后,又卷土重来,以全世界为舞台,接着再造了第二个“乔布斯时代”。几经沉浮,却依旧心净如初,乔布斯用紧握在手的“苹果”,改变了一个时代的风景,以“淡极”的底色挥毫写就了一篇繁茂璀璨的IT寓言。
……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11-43期《东方文化周刊》!
 

 

苹果禅的四境界之3:郁郁黄花,皆是法身;青青翠竹,无非般若

新旧苹果,地龙升天
文丨张小张

我喜欢的消费品一般要符合三个要素:外表简洁美观,最爱美的东西;功能简单实用,这是物品的本质属性;价格不可虚高,我不想当凯子被人宰。苹果的产品符合前两条,可惜到了大陆价格就飙了上去,逼着大家把脖子伸出来。有幸国外友人赠送了一台iPhone一台iPad给我,把玩个把月后卖得一笔巨款,用在出门旅游和大吃大喝上了。如果iPhone国内的协议价能到199美元一台,我想我可能会保留它的,但是价格高了我也就没忍住诱惑,这完全是站在卖方市场看待问题了。
和以前的苹果产品相比,现在I系列要进步很多很多,再也不是那种桀骜的装逼范,系统开放兼容了,应用程序丰富了,连最软肋的硬件也挺上去了,这么高的价格还能成为街机也是有道理的。还记得很久以前我面对一台Mac机手足无措,它很好看很个性,但是开放程序太少,和市场霸主微软又不兼容,很多游戏都没法玩,于是我把它卖了,当然这是难用的卖掉了,和本次好用到卖掉有本质的不同。如今的苹果并不能说产品革新了多少进化了多少,更关键的是苹果公司的眼界进步了,或者说是乔布斯的境界增长了,打个最俗的比方把苹果公司比作一个餐厅,以前到这个餐厅来吃饭桌上是没有餐巾纸的,想用可以,掏钱买吧,一块钱一包还挺劣质,等于餐厅还想赚个纸巾钱,老板大约觉得自己找到了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殊不知顾客都在心中鄙夷你的小气吝啬。现在这家餐厅装修更加豪华了,饭菜愈发美味了,而桌上不但免费提供一次性餐具餐巾纸,还有湿纸巾、牙签和冻柠檬水供应。这就是差距,心境的差距。我反正是不会第二次光顾餐巾纸也要收钱的餐厅的,这会让我恶心。
乔布斯根本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不能因为他去世了就抹去他一切的过往只留下顶点的光芒。他大学的时候吸毒崇拜神秘主义,耗尽了自己蓝领养父母的积蓄还不断地给他们找麻烦。很多人对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大学辍学津津乐道,仿佛只要大学辍学就能变成顶级富豪。可是如果乔布斯读完里德学院的课程呢?说不定苹果还能少走些弯路。修禅的乔布斯不知道要追寻的是什么,不过我隐约能感觉到,他是在不断改变中的,他从一开始那个极度自卑沾染毒品甚至还会坑蒙拐骗的青年成长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甚至从苹果公司的产品中也能看得出来。苹果的东西不知从哪天开始,好像突然从天堂降临人间,它的美观、易用、大方和前瞻性使得普通人也成了科幻小说中的主角,仿佛一切都成为了可能,而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乔布斯的苹果,从一开始极度自卑导致的自尊中走了出来,最初的那个i搞得天下唯我独尊,可惜没人赏识,像是乔布斯自己的写照。现在的i却走进了人心,是每个用户心中的i,而乔布斯也成了伟人被大家记住和纪念。
……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11-43期《东方文化周刊》!
 

 


苹果禅的四境界之4: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质朴无瑕,参透人生
文丨龚宇

我想世上绝没有两个人的苹果是一样的。可不是吗?从冰冷刚硬的现代商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电脑、手机、MP3,本有着严苛的设定,它们一样厚薄、一样轻重,每个弧度,每个螺丝都是精确的一致。但是你规定不了它的心。来到人手中的苹果,都染上人一样的性,这一部美图多多,摄影程序齐全;那一部书山浩瀚,中文字饥渴症的毒;还有的仙乐飘飘处处闻,全不一样。这只缺了一口的苹果,不止是向图灵致敬,更是向每一个你,每一个我致敬,满则溢,这是乔布斯邀请每一个用户补上自己心中苹果的一笔,自己心中完满的一笔。在一定程度上说,苹果的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那种唯我(公司之我、乔布斯本人的个人之我)独尊的文化逐渐转化成另一种唯我(消费者之“我”)独尊的文化。或许,这才是“I”的真谛。
《天龙八部》写了230多个角色,但是每一个读者都不会忘记那个少林寺的扫地僧。这位无名老僧的身份姓名等,无可查询,皆是不详,一个出场极少的角色,倏然而出,倏然又隐,秒绝顶高手萧远山慕容博二人,不过于瞬息之间,死而复治,一席话更是化解了两人数十年的恩怨,是书中最为朴实又最为神秘的一个人。在少林扫地四十余年的老僧,澄心见性,于完满与自我上最为看破。他说少林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但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但是一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却会求更多更全,受了“武学障”,而忘了本心。只有在禅理上的领悟越高深,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好,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这是悖论,但是过程。就像我拿到iPhone的第一天,就给它装上了上百个软件应用,只图多。而后我发现,其中我只会用到小部分,而天天使用的也无非那几个,微博、信箱、淘宝、拍照、电话、短信而已,于是又删繁就简。不得不承认,乔布斯是有大智慧的人,他让每一个苹果的用户,都在不知不觉中,禅修一回,顿悟一回,跟随自心,现真如本性。
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
物质丰盛,人心贫瘠,现在我们要努力适应1亿多人患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的汉语世界。对于苹果的崇拜和追捧,对于乔布斯之死的惋惜与留恋,固然是因为人对于美的追求是永恒的,还是对于直指人心的无论是哲学还是物质的通道的渴望。
乔布斯并不是一天练成的。他看到有几种因素正悄然改变了计算机的行业生态:一是互联网,一是用户对个性化、时尚化的追求。这种趋势体现在他在Mac前面加的这个“i”——兼指Internet(“互联网”)和i(“小我”,“个性化的我”)。当乔布斯在Mac前面加上i的时候,实际上是给苹果注入了一种新的文化基因。
从Apple到iPod,从“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表明乔布斯已逐渐参透了他的“禅”。“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在乔布斯那里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技术和设计思路:No Button(没有按钮)。按钮是电子设备的天然标志,但从来没有哪个缔造者像乔布斯那样通彻:用户要的不是按钮,而是“直指人心”的功能、效用和体验。所以iPod、iPhone、iPad的外型设计极其简单:使用者“所见即所得”。乔布斯在任何公开场合穿的那件圆领T恤衫,其实是他随身携带的旗帜,这是一面“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旗帜,但人们都知道上面写着什么——No Button。
……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11-43期《东方文化周刊》!
 

 

解剖一只苹果

盖茨很工业,乔布斯很艺术
采写丨尹健  受访者丨朱飞

相信我们只要提到苹果电子产品,马上就会联想到它精美独特的外形设计。从第一款“苹果”诞生开始,它就成为了品位、时尚、新奇、新锐设计的代表,是一个有别于其他风格的创新,它在带给我们一次次惊喜的同时,也让世人对它越来越瞩目。前些日,随着乔布斯的离世,全球刮起了一股更加强劲的“苹果”旋风,让“苹果”这个工业与艺术完美的结晶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在这近似疯狂的热度中,有不少人都是因为它精美绝伦的外观设计而迷恋上它的。很多人说“看‘苹果’是一种美的享受,用‘苹果’就是对美的追求”,“苹果”的任何一款产品放在那都是件艺术品,让人喜爱,让人迷恋。但要究其原因,说出它为什么美?成因何在?相信许多人都说不出来,这其中也包括我在内。
近日,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这方面的专家朱飞教授,他是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院的副院长,从事工业设计教学几十年,是位有着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工业设计家。在南艺附近的一间茶馆,我对他做了个访谈,因为是熟人,话题又是时新的艺术,所以聊得轻松而透彻。

东方:“苹果”是怎样通过对外观形态、色彩的设计,让产品达到时尚、现代和人性化的?
朱飞:从乔布斯执掌“苹果”公司的1997年开始,其产品从第一代iMac的亮丽水果色到现在的全铝UNIBODY,期间经历过浪漫主义时期,后浪漫主义时期,理性主义和新边缘风格(NEW EDGE)时期,“苹果”的工业设计经历了相对漫长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将市场、技术、材料、设计风格、潮流文化、人机工程学等诸多因素系统考虑的结果。通常人们认为“苹果”是占了技术创新的先机才成为潮流先导的看法是简单片面的。要知道,工业设计就是创新,就是不断追求新的可能。它的设计已从产品的综合设计扩展到形象设计、展示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从社会局部的家庭领域到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和公共环境领域,可以说苹果都渗透到了,并且已形成了“苹果文化”。

东方:你认为“苹果”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朱飞: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超前的变革、易用的界面、简约的风格、全方位环保。

东方:“苹果”的系列产品是怎样做到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
朱飞:科技的魅力在于实现人们对未来和美好事物的憧憬与期许,而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指向是艺术化生存,在“苹果”产品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它是以技术创新变革为血肉,再以设计赋予其骨骼和面貌的。当创新的软件应用和用户体验SHOCK住了使用者的大脑、简约利落的造型和超常炫酷的质感HOLD住了人们的眼球时,这样的软硬件结合就达到了充分体现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美妙境界。

东方:什么是完美主义与观念超前,它们在苹果产品设计中是怎样达到一致的?
朱飞:这里要说明的是观念超前与完美主义有时是一种矛盾,这在工业设计学中有不少案例。但在苹果的设计中,我们看到的是乔布斯并没有将超前的目标设定得太远,在动用顶级的技术资源和与预期收益相称的资金进行前期的技术铺垫后,顶尖的设计理念和严谨的设计与评估体系就保证了完美的设计结果。因此观念超前和完美主义要周密谨慎地小心磨合运作才能成功,“苹果”在这方面的完美结合,在工业设计学领域是件不可多得的成功案例,是个奇迹。
……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11-43期《东方文化周刊》!

 


皮克斯的动画禅
文丨落山风

用简单一点的话来说,乔布斯用禅的精神,改变了世界。
当年他在著名的里德学院上学的时候,对佛教和禅宗产生了兴趣。禅学里面有一项核心的东西,那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安排,排除一切的干扰,最后抵达最宁静的心灵之岸。乔布斯也是这样,他看东西是凭直觉和内心的感觉,而不被他人所左右。比如皮克斯动画工作室——1986年,当皮克斯还是乔治卢卡斯工业光魔公司的动画部时,才被苹果扫地出门的乔布斯慧眼识英雄,本来已经损失以亿计的他,竟然敢于出1000万美元投资当时几乎被所有外人取笑的皮克斯。之后,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乔布斯也没有解散或卖掉皮克斯。当皮克斯熬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之后,2006年,迪斯尼收购皮克斯的金额是76亿美元!
乔布斯不仅是皮克斯点石成金的灵魂人物,同样,他更将自己禅的意念灌输到皮克斯的灵魂当中。现任皮克斯副总裁和技术总监的Rob Cook(罗勃·库克),也信奉南传佛教,习惯禅坐修持。皮克斯的主脑人都对禅学如此热衷和敬重,我们再回头去看皮克斯一路走来的那些作品时,会从中发现更多的“禅意”来。

禅学至简

禅学对“简单”极为看重,认为简约到极致,才是回归人的本能与本真。去看乔布斯的苹果产品就一目了然,那些产品没有追求复杂的功能,花哨的外观,全部作“减法”:简练的外形反而凸显大气的审美,简单的操控让机器变得人性化。而皮克斯的动画片也是如此,虽然计算机动画是极为尖端复杂又考验耐心的技术,但恰恰皮克斯呈现出来的动画,没有一味地追求一种华丽繁复的效果,而是用最单纯的视觉冲击力,直指人心。
纵观皮克斯动画片的成功,无一不是以“简单”却极有力量感的故事取胜。所谓“简单”,是故事线清晰明了,没有细枝末节或拐弯抹角。一方面,是因为计算机动画的成本太高,耗时很久,那些繁复累赘的东西伤不起;另外一方面,虽然皮克斯动画做到老少咸宜却又雅俗共赏,但无论任何年龄种族性别学历的观众,干净而不拖泥带水的简单故事,承抬起饶有意味的深刻故事,却是共通的。
《玩具总动员》其实只讲了一个故事,那就是“牛仔胡迪和巴斯光年勇斗玩具破坏王恶邻居阿薛,它们一起找到了回家的路”;《玩具总动员Ⅱ》,则变成“巴斯光年勇救被玩具收藏家挟持走的胡迪”;而到了《玩具总动员Ⅲ》,可以称之为“胡迪与巴斯光年的幼儿园惊魂记+再见安迪”。《虫虫危机》虽然当年被宣称为“史诗巨制”,但其实庞大的场面之下,只用“蚂蚁飞力大战蝗虫军团”便可概括整个故事。《怪物公司》可以叫做“大头怪与大眼怪与小女孩阿布的友情小传”。《汽车总动员》就是“闪电麦昆温泉镇奇遇记”。
《海底总动员》只看片名就知道故事的脉络了。《机器人瓦力》稍微复杂和深邃一点,但也清晰地在讲瓦力寻找自我的过程。《超人总动员》就是超人全家对撼超劲先生。《美食总动员》是小老鼠的巴黎美食奇遇。《飞屋环游记》和《海底总动员》异曲同工,见片名即知晓大致故事线了。只有广受诟病的《汽车总动员2》,坏就坏在非要世界各地到处跑,真把故事讲复杂了……
虽然每一个故事都很简单,但皮克斯却讲得非常用“心”用“情”,践行着禅学中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境界。
……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11-43期《东方文化周刊》!

 

    

名人禅修法门

瑜伽:禅坐与冥想

印度瑜伽近年来风靡全球,人们多将它视作瘦身养心的有氧运动。但却极少有人关注瑜伽的终极目的即禅坐与冥想。在瑜伽高难度的动作中,你大可集中精神去体悟所谓的“理”,例如在倒立之中观感不一样的世界抑或是去认识自己本身。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往哪去这些问题都会在静谧的禅修中得到解答。广义的瑜伽门类丰富且自成体系,“禅定”是传统瑜伽的精髓所在。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早在出家前就曾习练瑜伽,传说其最终悟道成佛,是在菩提树下跏趺入定,进入瑜伽的最高境界。有趣的是,相对印度瑜伽所强调的“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我国古典哲学中所倡导的“身心和谐,天人合一”也与此多有共通。我们理应庆幸,先人的伟大智慧还能给这纷扰的现世带来些许安宁。
(文丨张玉菁)


古琴:君子养心的器物

说到古琴,那段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的典故仍萦绕于心间。作为琴棋书画之中琴的代表性乐器,古琴向来都是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们的最爱。“阳春白雪”的古琴艺术,它的禅意不仅体现在弹者“琴人一体”、“乐思相融”的演奏境界中,更反映在对弹者与听众心灵境界的双重要求上。自古便有“五不弹”一说,可见古人对审美对象设立了极高的门槛。他们要求听众与弹者不但要心有灵犀,更要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即能够达到“子之心而与吾心同”的境界。琴声悠悠,宛若行云流水。古琴的韵律与节奏就是遵循了我国传统的自然美、神韵美与意境美。犹如我国的书法艺术,重视气韵生动而非形象逼真。它能够让你通过有声之乐去寻求冥冥世界中永恒的存在,最终达到精神上的超脱。
(文丨张玉菁)

 

尺八:无处不是宁静

尺八类属一种竹制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传统尺八延续了我国南宋时期的风格,乐曲节奏缓慢,曲调庄严而肃穆,讲究吹者用气与感情的投入。幽远的古音,神秘而婉转,宛若沧桑的诉说,往往让听众抽离现实空间从而陷入冥想。就如尺八演奏的佛教名曲《寒山僧踪》中唱的:“叶叶来去都从容,君何须寻觅僧踪。”无德禅师更是评价此曲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可见正是尺八的空灵幽远,才将这禅道中的归静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试想屋外瓢泼大雨,电闪雷鸣,而小筑内却清净安逸,此刻静享尺八之音,平和而安详,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文丨张玉菁)
……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11-43期《东方文化周刊》!


史上几只著名的苹果
文│鱼儿

明辨善恶
《圣经》中,伊甸园的夏娃受蛇的诱惑吃下智慧树上的苹果。亚当和夏娃吃了辨别善恶之树的果子后,他们就不再顺从上帝,他俩就脱离了动物界与大自然的原始和谐,从而成为人。亚当夏娃偷食的苹果成为人类发源的原点。

艺术与美
古希腊神话中,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维纳斯要比谁最美,宙斯请牧羊人帕里斯来选择。赫拉许帕里斯以王权,雅典娜许以战绩,而维纳斯让他看到与最美的女子相遇。帕里斯将手中写有“赠给最美丽的美人”金苹果判给了维纳斯,并代人类定盟: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东西,那就是爱情。从此,维纳斯又成为美神。


哲学启蒙
2300多年前一个秋日的下午,苏格拉底在雅典城的广场,用一个蜡制的苹果来考查学生,他骗他们这是从果园中摘下的,让大家说出它的味道,结果十几人都说闻到了苹果香,只有柏拉图说什么都没有闻到。苏格拉底由此点破学生不要相信所谓的经验,只有怀疑开始的时候,哲学和思想才会产生。

……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11-43期《东方文化周刊》!

http://cms41503./neworient/dfvote/23678344.shtml

 

阅读完后,别忘了在右下角点——“喜欢”

感  谢  光  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