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更好的延缓衰老是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全面的了解相关衰老的知识进一步抗衰防老,不仅是每一个医疗科技工作者深入研究衰老、指导普通人群防病延寿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希望健康长寿者自我保健所必需。 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当人类生长发育到成熟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必然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衰老”。它的表现主要是细胞、组织、器官退行性改变,如细胞数量的减少、组织弹性降低,脏器萎缩、变性等,从而导致机体多种生理功能逐渐减退,但由于各种脏器自身特异性不同,因而功能减退的程度不一致,又因个体具有不同的差异,所以衰老常以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 1. 【衰老的分类】 衰老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是指成熟期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即人在体质方面的变化,也称正常衰老。病理性衰老是指在生理性衰老基础上,由于患某种疾病或由某种外来因素,所导致的衰老的加速过程,也称异常衰老。人体衰老是各系统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的总和表现,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加速了衰老的进程。 2. 【衰老的机理】 2.1 西医衰老机理 生命过程中的衰老现象,一向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科学家对衰老现象深入研究,对衰老的机理不断有所发现,主要观点如下。 2.1.1 遗传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生物的衰老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大量事实证明,人类及动物的衰老和遗传有密切关系。即使同是人类,因遗传特点不同,衰老速度也不一样。 2.1.2 差误学说 差误学说是从遗传学角度并从分子水平说明衰老原因的一种新学说。是指机体衰老时,对蛋白质的合成能力明显下降,合成蛋白质的酶也发生误差,从而导致DNA传达与复制的能力下降或发生误差,这些误差的积累,引起了衰老。DNA、R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中也会发生差错,从而积累起错误的遗传信息,导致细胞组织器官的损害。在年轻个体中,存在着功能正常的修复酶,能将DNA损伤修复。由于年老细胞修复酶的功能衰弱,错误及缺陷不能得到修正。若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损害机体而导致衰老。 2.1.3 生物钟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好象一个时钟,它的自然寿命长短是由预先的时刻表规定的。即衰老过程是按一种既定程序逐渐推进的。凡是生物都要经历这种类似的生命过程,只是不同的物种又各有其特定的生物钟而已。衰老是在特定种物属性生命周期中已安排好的一个时刻,特定的遗传系统会激活退变过程。这些退行性变化有组织特异性,反映的是退变器官特有的分化程序。因此,这个学说也被称为“程序性衰老不说”。 2.1.4 衰老色素学说 这种学说是代谢学说的内容之一,又称有害物质积累学说,也叫衰老的渣滓学说。衰老色素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随年龄的增长而在体内逐渐沉积增多。这种增多的脂褐素可分布于体表而成色素斑,也可分布于神经、心肌、骨骼、肌肉的细胞之中,它可导致细胞质中的RNA持续减少,终致RNA不能维持代谢需要,使细胞萎缩或死亡。 2.1.5 体细胞突变学说 这种学说是指生物体在某种化学因素、物理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下,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突然的改变,引起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机体的衰老。此种学说从细胞水平说明衰老的原因,认为衰老无可控制。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细胞内的染色体会发生畸变,细胞的恶化、故障,便导致衰老。 2.1.6 自由基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体内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对机体造成损害,引起人的衰老。自由基的产生,引起自由基连锁反应,导致膜损伤及生物分子交联。其结果由于酶活性降低,核酸代谢差误,膜功能障碍,脂褐素堆积而引起细胞整合性的下降,最终导致机体的衰老和死亡。研究发现,自由基清除剂能清除机体代谢过程中的过多自由基,因而能够治疗包括动脉硬化、局部缺血再贯注损伤、炎症、癌症和类风湿关节炎[1]等多种疾病 2.1.7 内分泌功能减退学说 任何激素的分泌失常,均可导致机体内稳定状态严重破坏,引起衰老。 2.1.8 免疫功能改变学说 这种学说是从细胞间、脏器、个体水平解释衰老的学说。此种学说认为是免疫系统自身攻击的结果。在正常的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与自身的组织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机体在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免疫系统把某些自身组织当作抗原而发生免疫反应的现象。这种现象对正常机体内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产生许多有害的影响,使机体产生自身免疫疾病,从而加速机体的衰老与死亡。 2.1.9 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学说 这种学说也是通过细胞间、脏器、个体水平解释衰老的原因。认为衰老与大脑的功能减退有关。人的大脑神经元,从出生直至18岁左右,脑细胞的数量变化不大,但从成年起,脑细胞由于退化死亡而逐渐减少。到60岁左右,将失去一半。此外,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所以老年人常常表现出某些特有的心理特征,如多疑、忧郁、孤独、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等,这些表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在衰退。也正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衰退,才影响其智力,以及体力环境的平衡。 2.1.10 自身中毒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生物体在自身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一些有害于机体的毒素。而衰老就是由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堆积,使机体长期慢性中毒而造成的。如大肠内食物残渣的积留,受细菌作用而产生酚,吲哚等毒素,逐渐使机体慢性中毒而出现衰老。 2.1.11 交联学说 这种学说是从分子水平来说明衰老原因的一种学说。所谓交联系指两个以上反应基因的物质与蛋白之类作用时,一个反应基因与一个蛋白分子结合,其他反应基因与别的蛋白分子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大分子。交联学说认为,人体的细胞与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发生交联反应的成分,因而往往容易发生多种交联反应。这种交联反应是所有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在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只要发生了极小量的交联干扰,就可以对机体产生严重的损伤作用。生物体内大分子发生异常的或过多的交联,可以引起生物体的衰老和死亡。 2.1.12 溶酶体膜损伤学说 溶酶体是一种细胞超显微结构,它含有许多水解酶。在衰老过程中损伤了溶酶体保护膜,使水解酶释放出来,引起细胞溶解死亡。如HD相关蛋白是胱天蛋白酶裂解的底物,胱天蛋白裂解导致其毒性N-端碎片的产生,抑制胱天蛋白酶裂解就清除了变异蛋白的毒性[2]。人们发现,在结缔组织退化、衰老色素增加的部位,溶酶体膜会受到破坏。另外,脂肪过度氧化、紫外线、电离辐射和睾丸酮等,均是导致细胞损伤的原因。而应用某些膜稳定剂或抗氧化剂,如氯丙嗪、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抗组织胺类药物,可以延长细胞和动物寿命。由此认为,衰老的原因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加,溶酶体膜受损有关。 以上所述12种学说,都是为了探索衰老机制,有的从整体水平上论述,有的从细胞、组织、器官水平上论述,有的则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论述,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学说,但对衰老原因的认识却有很大进步。 2.2 中医衰老机理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概说,认为人的生命现象,包括智能活动(人体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等活动的综合能力的过程),是以人体脏腑物质的功能活动的反映。认为出现衰老大多由于肾精气血亏虚、肾阳衰惫、心阳虚衰、脾胃虚弱及阴虚精亏生燥等原因所致;或气滞血瘀而导致衰老;或脾肾两虚气血运行减缓夹瘀夹痰,虚损与痰瘀相互影响,加速促进老化,亦有脾肾两虚,胃肠郁滞,气血失和而致衰老。中医对衰老机制的认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说有: 2.2.1先天不足 寿命的长短,决定于先天体质。先天的差异体现在机体抗病抗衰老方面的强弱。若先天不足,肾气虚衰,抗病抗老能力减弱,则易衰老,在对广西巳马50位90岁以上的老人调查中,发现其中父母中一方达80岁以上的有23例,占46%。世界卫生组织也公布每个人的健康和寿命15%取决于遗传因素。 2.2.2后天失调 后天失调在衰老因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包括很多因素,环境精神营养饮食起居房事劳动锻炼疾病药物等。精神状态不佳,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降低。临床和试验研究结果都已证实,通过后天保养的方法可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2.2.3脏腑虚衰 ①肾虚:机体的生、长、壮、老、死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盛衰密切相关。肾中精气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老人肾精不足,则肾阴肾阳亦虚,无以化生肾气,肾气虚衰则五脏六腑生化功能减退,出现一系列衰老的表现。另外,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老年人肾精不足,精不生髓,髓不充骨,则步态不稳,骨质疏松。肾中精气虚衰,则髓亦不足,脑转耳鸣。因此,肾虚是衰老的重要原因。现代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也证实肾虚在人体衰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调查[3]显示,老年人100%有肾虚表现,提示衰老与肾虚密切相关。②脾虚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则气血充盛,身体强健,可以延年益寿。《脾胃论》曰:“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伤而后能滋养元气”,即指出肾精依靠后天脾胃所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脾胃健运方能充血生精。基于此,郭晓峰[4]提出脾胃在延缓衰老中有重要作用的观点,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全赖脾胃之气的供应,气机的升降也以脾胃为枢轴。脾胃虚弱,纳运失调,升降失常,可致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香、舌不知味等老化表现。另外脾胃虚弱,升降失常,运化无力,则会导致痰阻,血瘀等病理产物,从而加速衰老。 2.2.4精气神虚弱 精气神在中医被誉为人身之三宝。老年人由于精气神的基础及给养不足,故有逐渐衰老的生理特点。中医认为,精气神各自发挥这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其间又有密切的关系。精气神的虚损,对衰老和寿命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2.2.5气虚血瘀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功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血行脉中流布全身,气的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颜德馨[5]认为,人体随着年龄增长,长期受七情六淫、外伤房室及各种疾病的影响,首先出现气血失调,正常流通受阻,瘀血阻滞。瘀血又可使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以致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气的生化作用减退,形成气虚血瘀,虚实夹杂的局面。欲谋长寿,必须消除血瘀。主张用固本清源的益气化瘀之法以延缓衰老。 2.2.6 肝郁 徐中环[6]认为,肝郁与衰老的外部形征密切相关,且能导致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精血的阻滞衰耗,并能戕害五脏,致生多种疾病,从而加速衰老。主张衰老亦责之肝郁。 2.2.7多脏损兼挟实邪 俞征宙等[7]对878例中老年人进行了中医症候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脏器虚损及气滞、血瘀、痰浊等实证的患病率也不断提高,呈显著性正相关。故提出中医衰老机理为多脏器虚损与痰浊气滞血瘀等实证相互作用,本虚标实,循环反复,终至全身功能减退以至衰竭。 近年来,现代中医学者总结古人的经验,结合临床对患者的观察及实验研究,提出了衰老的“肾虚血瘀”学说,即人体衰老主要是由肾脏亏虚与经络中血瘀而造成,其他异常皆是由肾虚血瘀发展而致。这个学说较好的概括了衰老的中医认识,并对抗衰老的医疗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3. 【衰老的表现】 3.1 西医认为 在人的衰老过程中,整体功能的衰老表现为机体自稳态调节范围变窄,反应力、适应力、免疫力和贮备力下降。个别器官甚至功能丧失(如经绝期后的妇女卵巢停止排卵)。结构的基本变化是细胞萎缩、数量减少,细胞内脂褐素沉积,细胞间质增多,组织纤维化和硬化,致使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从而引起各器官系统功能的退变。在衰老过程中,各器官系统主要有以下一些改变。 3.1.1循环系统 老人心、血管的改变,大多由于血管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硬化,使其管腔变窄,心肌血液供应减少,心肌营养不良,心肌萎缩,导致心率变慢,搏出量减少。由于心肌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心力储备减少,突然过重的心负荷,易引起心力衰竭。老人大动脉管壁硬化,弹性减退,对血压的缓冲作用减弱,引起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若同时伴有小动脉硬化,舒张压也升高。由于心收缩时的后负荷增大,可引起心肌肥大,心室扩大。老人静脉管壁弹性减退,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淤血。由于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压易受体位改变的影响,从卧位突然转变为直立位时,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1.2呼吸系统 呼吸肌萎缩,胸廓变形、变硬,肺组织萎缩,弹性减退,可使胸廓和肺扩张受限,顺应性降低,肺活量减少。呼吸道管壁萎缩变薄,管腔扩大,肺泡扩大、融合,造成肺气肿,两者均可使生理无效腔增大,肺泡通气量减少。由于肺泡融合,呼吸膜总面积缩小和毛细血管数目减少,肺泡气体交换效率降低。呼吸频率较年轻人为快,体力活动负荷增大时更为明显。 3.1.3消化系统 老人牙松动,甚至脱落,咀嚼功能减弱,味觉减退。消化道平滑肌萎缩,胃肠运动和紧张性减弱,易引起胃、肠下垂。食物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易发酵产气;水分吸收过多,容易便秘。消化腺结构和功能的退变,致使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可引起消化不良。肝发生增龄性缩小,肝功能减退。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在胆囊内过度浓缩,胆固醇沉积,易引起胆石症和胆囊炎。 3.1.4 泌尿系统 老人肾萎缩,肾单位减少,肾小动脉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致使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分泌排泄功能发生增龄性降低。肾对尿的浓缩能力减退,易致多尿。膀胱肌萎缩变薄,纤维组织增生,膀胱容量减少,括约肌萎缩,尿道纤维化而变硬,以及神经调控功能的改变,膀胱常发生不自主收缩,易引起尿频、尿失禁和夜尿增多等现象。 3.1.5 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生殖器官和内分泌腺性腺萎缩,功能退化。附性器官和副性征逐渐退变,性欲仍可保持。男性精子生成减少,精子活力降低。女性卵巢排卵不规则,月经不调,直至排卵停止、闭经,失去生育能力。从壮年期到老年期之间往往有一个过渡时期称为更年期。女性在45~50岁之间男性在55~65岁之间。在更年期,由于性腺功能减退,内分泌失去平衡,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可有头晕、耳鸣、眼花、失眠、焦虑、易激动、记忆力减退、心悸、出汗、血压波动、肥胖、关节肌肉疼痛等表现。这些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般女性较男性明显。甲状腺功能减退,老人的代谢水平降低,怕冷、倦怠;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可使动脉硬化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对外伤、感染等有害刺激的应激能力减弱。胰岛β-细胞功能的降低,以及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减少,可使血糖水平较高,易患糖尿病。 3.1.6运动器官 骨骼肌萎缩,肌腱僵硬,弹性降低,收缩力减弱;有的肌组织间脂肪、结缔组织及水分增多,肌肉呈假性肥大。骨质中骨胶原及粘蛋白含量减少,骨质疏松而易变形,钙盐沉着过度,脆性增高而易折。骨质疏松多发于长骨、头骨及骨盆等部,尤以女性为甚,这可能与性激素的同化作用丧失有关。几乎所有老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多发于脊柱的骶段或腰骶段。关节软骨磨损并纤维化,关节囊硬化,关节灵活性降低。椎间盘萎缩变薄,脊柱变短且易弯曲,故老人身高降低。 3.1.7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结构萎缩退变,感觉功能减退。眼晶状体弹性降低,视近物时调节能力减弱。角膜边缘类脂质沉着形成白色的老年环。中耳的鼓膜、听骨链僵硬以及听神经退变,可使听力降低,甚至引起老年性耳聋。鼻腔嗅粘膜萎缩,嗅神经纤维减少,嗅觉减退甚至丧失。此外,味觉、温度觉、运动位置觉、痛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脑组织逐渐萎缩,脑重量日趋减轻,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动脉硬化,脑血流量减少,脑代谢水平降低,脑细胞中的脂褐素发生增龄性的增加,严重影响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脑的老化引起心理活动的衰退等。 3.2 中医认为 人体衰老的体内改变主要有: 3.2.1 肝肾亏虚: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物质,肝肾同是位于人体“下焦”,肝肾与精血相互补充,维持人的生殖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人体大约在50岁以后,肝肾开始亏虚,就会出现驼背、弯腰、耳鸣、齿脱,发白等一系列的衰老之象。 3.2.2 气血不足:气血是人体先天获得与后天不断补充而形成的生命物质。气血充实温暖,推动机体的形态与功能活动,是人体内基本的营养物质。人体气血如果不足,则体表及内脏器官得不到营养,各种活动能力下降,表现为衰老,如面色、皮肤无光泽,毛发枯槁,肢体乏力,饮食无味、视物昏花等。 3.2.3 神气涣散:神是人体精神活动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以精、气、血等为物质基础,同时神又支配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使精、气、血不断得到补充。神气涣散则人体各种机能下降,表现为多疑、多愁、嗜睡或失眠,思维混乱,两目无光、肢体颤动、语无伦次等。 3.2.4 经络瘀滞:经络是体内运行气血的通路,年老后经络空虚失养,阻滞不畅,气血不得正常运行,加重了各种衰老现象。 4. 【衰老的延缓】 4.1 防治疾病 疾病是引起病理性衰老的原因,因此防治疾病保持健康的身体是延缓衰老的重要手段。预防疾病发生,有病积极治疗,运用中西医的各种方法和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疾病。 4.2 重视养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称人的寿限为“天年”,指出“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尚书.洪范>>亦曰:“一曰寿,百二十岁也”。然人到中、老年时期,由于肾气衰退,精气内虚 ,出现了无法抗据的生理性衰老过程,许多老年病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进而促进衰老过程。要延缓衰老的过早到来,就要平时注重养生。 4.2.1颐养精神 人体脏腑机能活动常受精神意志影响,孙思邈说:“老人之性,心恃其老,无有藉在,率多骄恣,不循轨度, 忽有所好,即须称情。”情志过激,能引起脏腑气机逆乱而产生种种病变,因此要十分注重调神(心理卫生)。<<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凡治身者,太上养神,其次养形也”(<<类经.卷三>> )。同时要陶冶自己的性情,例如要丹青书画,习书楷字,或吟吭高歌,使精神安逸行畅,如孙思邈所云,善养性者“ 性即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4.2.2 适度动静 动是指运动、活动,静是指休息,放松。进入中老年,由于脏腑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虚邪贼风乘虚而入”,极易发生各种疾病。因此“养性之道,常欲小劳, 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备急千金要方>> )。应注意劳逸结合,尤其需要进行一些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活动肢体, 流通气血,例如晨操、打拳等活动。做到以静为主,兼以运动,动静结合,使我们人体各组织细胞得以整复,延缓细胞衰老,保持肾之精气充实, 却病延年。 4.2.3合理饮食 人之寿命与肾气关系密切,但肾气乃“ 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 (<<脾胃论>> )老年脾胃虚弱更为突出,由于胃肠功能的减退,不宜暴饮暴食,不宜偏嗜五味、生冷、肥甘之品,不宜食用不易消化的硬性食物(如油煎食品)。清.曹慈山<<老老恒言.饮食>> 中说:“大饥伤脾,大饱伤气。益脾借于谷, 饥则脾无以运而脾虚;气转于脾,饱则脾过于实而气滞。故先饥而食,可以给脾;食不充脾,所以养气。<<素问.生气通气论>>也云:“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 ,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4.2.4慎适寒暑 寒暑是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又是导致疾病的一大因素。人上了一定年纪后由于肾气衰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急性较差,极易受到外邪的侵袭,更伤肾气,引发疾病。<<灵枢.本神>>曰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养生不逆其时,真气内守,腠理致密, 邪无由伤人”。 4.2.5辨证施补 营养之补因人因时而异,孙思邈说:“ 四十岁以上须服补药,五十岁以上四时勿缺补药, 如此乃延年得养生之术耳”。即用药物补益肾之精气, 延缓衰老就成了与积极保健方法相辅相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正如<<类经>>所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于精”。抗衰老药物除了具有治疗疾病作用外,还有针对老年人气血亏损,肝肾不足和阴阳容易失调的特点,分别用补气益血、调补肝肾、滋阴壮阳药物以达到强身保健、益肾固精之功。鞠宝兆[8]研究发现补肾活血中药可改善血液流变,降低血液粘滞度,调节脂代谢,从而对机体起到保护和防止老化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中药不仅可作补药,也是很好的营养食品,如补肝肾,强筋骨的杜仲,补肺健脾、固肾益精的淮山药等可做菜吃,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5. 【综述】 总之,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退化过程,对衰老的各种学说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内在的联系,一般认为衰老是有多种因素引起的功能减退的综合过程,多种机制参与了这一过程,目前对衰老机制的研究已初见成效。对衰老的不断深入的科学研究对揭示衰老的奥秘和指导延缓衰老、延长人类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对衰老的研究有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延缓衰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对防病保健,延缓衰老的作用不可忽视,应充分利用中医指导延缓衰老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衰老虽然是不可避免的生命过程,然而只要人们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有助于延缓衰老、延长寿命。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延缓衰老的方法将日益完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将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NAOKI A , TAKASHI M , AKIRA H . Novel DPPH radical scavengers, bisorbicillinol and demethyltrichodimerol from fungus [J]. Bisosci Biotech Biochem, 1998 , 62(4):661-666 [2] 张春笠等,胱天蛋白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生命化学,2001,21(1):76-79 [3] 陈庆生,瞿唯凯.94例9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五脏功能的初步分析,浙江中医杂志,1987,20(2):75. [4] 郭晓峰.论脾胃在抗衰老中的重要作用.山西中医,1991,(6):2. [5] 颜德馨,胡全林,王平平,等.气虚血瘀是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中国医药学报,1989,4(2):10. [6] 徐中环,衰老亦责之于肝郁,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0(2):8. [7] 俞征宙,陈文发,俞宜年等,从增龄对本虚标实证的影响探讨中医衰老机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2):80. [8] 鞠宝兆,补肾活血法抗脑老化的机理探讨,辽宁中医杂志,2002,29(9):519-5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