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六、西医属于客体科学,中医属于主体科学

 龙凤冈 2014-11-18
    

二十六、西医属于客体科学,中医属于主体科学

西医是源于以现代科学为主体的客体科学的医学,所以属于客体科学,中医是源于以东方科学为主体的主体科学的医学,所以属于主体科学。

西医学是把人当作客体物来研究的一门科学,在西医看来人体就是一个复杂的物体,包括人的大脑,也不过就只由几千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物体。尽管现代西医学也提倡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先天的禀性总是使其生物医学的一条腿极硬,心理社会医学的一条腿极软。因而西医研究人体的方法是从解剖学入手,对人的物性结构进行越来越精细的解剖,分析还原,然后再从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上,去研究其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西医所谓的生理功能,是指器官组织的物理运动和化学变化,其病理改变也都是器官组织的形态学的改变。在西医学里没有生物学和人体学,只有物理和化学,一切生物学和人体学的规律,都被其还原成物理学和化学的规律。西医的治疗学也不是着眼于纠正人体的病理功能,而是着眼于纠正其形态学的病理改变。只有病理形态的纠正,西医才承认治疗有效,单纯功能的改变并不认为治疗有效。所以西医内科老师在讲课时多次说道:“内科治不好病,只有感冒一种病能够治好,而感冒是不治也能好的病”。

中医是把人当作主体人来研究的一门科学,其不重视人的物性的一面,甚至抛开人的物性的一面,完全从人性规律上观察研究人。中医不是从形态结构上来研究人体,而是先观察研究人的病理功能的改变,由病理再反推生理,由生理功能再落实到脏腑组织结构。因为在落实形态结构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理病理,所以等到落实到脏腑结构时,其形态结构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不重要了。西医研究肝脏,首先要知道它前缘锋利,后缘钝圆,下面有“H”状沟等具体形态,但对于中医来说,只要知道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等生理功能就够了,至于它哪缘锋利,哪缘钝圆,有没有“H”状沟都无关紧要了。中医虽然把人的生理功能都落实到脏腑上,但并不意味着其所说某脏的生理功能就都是由该脏产生的,因为它不是依据形态学来揭示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的,而是依据阴阳五行等哲理理论,对人的生理功能所做的一种哲理分类。其首先依据阴阳学说将人的所有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再依据五行学说将脏腑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系统,并以五脏为中心,形成五脏系统。将心、小肠、主血脉、藏神、喜、汗、神、舌、脉、面、赤、苦、南方、夏等统归为心系统,都可以归为心的功能,将肝、胆、主疏泄、主藏血、怒、泪、魂、目、筋、爪、青、酸、东方、春等归为肝系统,都可以归为肝的功能。其它如五行分类表所示,此不多赘。因为这是将观察到的人体生理功能用阴阳五行进行的分类,而不是依据形态学得出的结论,因而若从现代西医学的形态学角度看,有的相符,有的则完全不相符。例如:心主血脉的功能与西医心主管血液循环的功能相符,而主藏神、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以及赤、苦、南方、夏等,就与西医学完全不符。其它如肺主气、司呼吸,肾主水等与西医学相符,而肺主制节,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升清,脾主统血,肾藏精,主纳气等,都与西医学完全不符。那是不是西医学就是对的,而中医学就是错的呢?其实无所谓谁对谁错,无非是研究方法不同而已,站在西医的角度去看,可以说中医错了,若站在中医的角度看,岂不是西医错了。当然,西医可以拿形态学的确凿证据来驳斥中医,在西医看来,在确凿的客观证据面前,中医被驳得哑口无言,因为中医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其实中医并没有哑口无言,中医也能拿出证据,只是中医拿不出西医所要的证据,西医只看它要的证据,中医的证据它不看,因为它不信,因为不信,就连看也不看,就直接说中医不科学了。因为西医是客体科学,要的是客观证据。中医是主体科学,只有主观证据和事实证据,但西医不相信主观证据,不承认事实证据,再多的事实证明中医有效也没用,你必须拿出实验室证据才行,再明显的主观证据它也不信,你必须拿出客观证据来。

西医对中医的科学性攻击最多的莫过于“心主神明”,以至于好多中医都被搞得张口结舌了,因为西医学精细的解剖已经完全证明一切精神意识活动都是大脑的功能,与心脏一点关系也没有。不可否认,若从客体科学的形态学上看,的确精神意识活动都是大脑的功能。但若从主体科学的主观感受上看,一切精神意识活动都表现于心,与大脑没有任何关系。人一恐惧害怕,首先感到心悸不安,心跳加速,没人一害怕脑子就痛。人一悲伤,就感到心里难过,心如刀搅,没有人脑如刀搅。有个小伙子暗中爱恋一个美丽姑娘,当他看到她与别的男的非常亲热,顿时就觉心被揪了一下子,没有人会感觉大脑被揪了一下子。一个人突然听到一个坏消息,心里会突然“克忒”一下,没有人脑子会“克忒”一下。这些都是三岁小孩子也知道的常识,但西医不承认,因为拿不出客观证据。再者,中医所讲的“心主神明”,也称“心藏神”,这就是说中医是讲心“藏”神,而并没讲心“生”神,“藏”与“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例如:中医讲肝藏血,并不意味着肝生血,中医认为生血的是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生血,贮藏于肝,叫做肝藏血。中医讲“肾藏精”,并不是肾能生精,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肾不过是“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并不是能生精。同样中医讲“心藏神”并不是讲神就是心产生的,中医也是认为神是由大脑产生的,中医早就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说,元神之府才是生神的所在,中医什么时候讲过精神意识活动是心的功能了呢?中医认为神生于脑,而藏于心,就是说神虽生于脑,却表现于心,这种说法恐怕比西医的认识要科学得多吧?西医只单纯从解剖学上认识到了神的客体的一面,而没有认识到神的主体的一面,岂不是失于片面,还有什么资格指责中医的不科学呢?无非是中医拿不出西医所需要的客观证据而已,身为主体科学的中医,为什么要给你拿客观证据呢?为什么你不给中医拿主观证据呢?

因为西医是把人当作客体物来研究的,所以其必须在尸体上静止地研究人体,尸体只是人体生命赖以存在的躯壳,已经完全没有了人性,完全是物性,所以西医研究到的东西都是人的物性的一面,所得到的人体生命规律,完全是人体生命的物性规律。而人的物性规律与人的人性规律有着相当的差距,所以西医新问世的新疗法无论结构上认识得多么精细,逻辑上论证得多么严密,都不能直接用于人体,都必须先在动物身上试验,如果与动物和人体的人性规律相差太多,治疗的益处还抵不上害处,就被证明试验失败而抛弃,若益处大于害处,就予以保留,益处就称为正作用,害处就称为副作用。因为西医的疗法都是用物的方法研究出来的,其与人性规律就不可能不存在差距,所以其副作用就是永远无法避免的,最多只能是尽量降低和减少副作用,却永远无法克服副作用。于是西医就作出定论:任何药物都不可能没有副作用。分明是研究方法的弊端,为什么还要以权威自居,动不动就作出定论呢?

中医是把人当作主体人来研究的,所以中医不会去研究尸体的,因为尸体不是人,只有具有生命活动的人体才是人,一旦失去了生命,人体就和物没有什么不同了。所以中医都是在临床实践中直接观察活人,不会去剥死人,更不会去剥动物。许多搞所谓中医现代化的中医,总是责怪中医为什么不像西医那样去搞尸体解剖,为什么不像西医那样去解剖动物,到了晚清时期才有一个王清任去刑场上观察尸体,为什么还没有引起中医的重视呢?其实这些人都是披着中医外衣的中医外行,虽然都以中医权威,甚至中医科学家自居,其实都是一窍不通的中医门外汉。如果中医也这样做,那中医不就是西医了吗?既然已经有西医了,再多一个中国西医又有多大益处。正因为中医没走西医的路子,才算得上中医,既然是中医,为什么要按照西医的方法进行研究。为什么你不责怪西医没走中医的路呢?因为中医是在活人身上研究人的人性规律,所以与人的规律自然贴切吻合,不需做动物实验,直接就可用于临床。任何一个掌握了中医药物配伍理论的中医医生,都可以随时配方,制出新药,不需任何体外试验,就能直接应用于临床。可笑的是,现代搞所谓中医现代化的人,居然把临床上已反复证明有效的方子,反过来再做动物实验,说是增加科技含量。已经在人身上测过数据,为什么还要再在动物身上测数据来提高科技含量,为什么在病人身上测的数据不如在动物身上测的科技含量高。岂不是附庸风雅,东施效颦吗?这样搞中医现代化究竟能把中医搞成什么样,实在令人堪忧。因为中医是研究人性规律,理论与人的规律贴合,所以理论上不存在副作用。当然杂志上经常报导半夏、木通等中药的副作用,这是按照西医的研究方法,孤立地研究单味中药的副作用得出的结论,若按照这种研究方法,砒霜、马钱子的副作用最大,但历代用砒霜、马钱子自杀死人的很多,但中医用砒霜、马钱子治病死人的很少。现代研究中药副作用的人,总是要用西医研究药物副作用的方法,孤立地研究某一味药物(最好是单体),在多少公斤体重的情况下,用多少克的药物,就能产生副作用,最小中毒量是多少,最小致死量是多少,以为得出这样的数据就是科学的结论。当然不能说这些数据不好,不科学,但对于中药这种数据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这是用客体科学的方法,完全抛开主体人的因素,孤立地从客体物的角度得出的数据。中医绝不会在没有病的人身上用砒霜的,对于没病的正常人,可能几毫克砒霜就能致死,但对于需要用砒霜的病人来说,很可能几百毫克都不致死,而且还没有副作用,即《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究竟用多少砒霜能产生副作用,不应当以公斤体重作标准,而应当以病人的病情轻重为标准,西医能否得出在病情多重时用多少毫克不产生副作用,在病情多重时多少毫克砒霜为最小中毒量,这样的数据对中医有用,但西医得不出这样的数据。中医为主体科学,不需要客观数据,凭着一个中医医生应有的悟性,就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用砒霜的剂量。就像一个车技高超的骑自行车的人,有人从旁边猛踹一脚,他并不需要知道这人踹的角度和力量大小的客观数据,凭着他作为车技高超的骑车人应有的悟性,随意一打把,就能做得恰到好处。当然也不乏用砒霜出了事故的中医医生,这只怪他学艺不精,与中医学无关。就像也有栽进河沟里的骑车人,这是他学艺不精,与自行车无关。

西医是把人当作客体物来研究的,所以只重视病人的客观指标。中医是把人当作主体人来研究的,所以特别重视人的主观指标。例如:对于发热,西医重视的是体温多少度,是弛张热,还嵇留热等。其实这只是中医的实热,而对于病人感觉热,体温却不高,或只有五心烦热的虚热,西医就束手无策,只能给予否认,说根本没有热。但病人分明感觉热,医生再说没病病人也不信,没办法,现代中国的西医只能说:“你去看中医吧!”,但外国的西医该怎么办?我就不知道了。还有中医通过病人的喜恶来辨寒热的真假,更是西医没法揭示的,病人虽然发热,但却喜近衣被,这是真寒假热,病人身虽大寒,却不欲近衣被,反而喜冷畏热,这是真热假寒。遇到这种情况,西医也只能束手无策,但他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承认,一个不承认就什么都解决了,你要让他承认必须拿出客观证据来,病人的喜恶哪有客观证据,没有证据他就不承认你,而且还是科学态度。

西医是研究物的客体科学,所以西医学以发展客体物为主,以制造大量客体物来发展自己。所以西医除了先进的药物外,还制造了大量先进的诊断工具和治疗工具。与此相比,中医只重视发展主体人的颖悟力和洞察力,不制造工具。诊断工具上,中医就靠三个手指头,一个脉诊袋,与西医的CT、核磁共振无法相比,治疗工具上,不外就是针灸针和火罐,比起西医的呼吸机、高压氧仓、伽玛刀无法相比。但西医医生的主体洞察力和颖悟能力却在随着其客观工具的不断提高而日趋下降。毛泽东主席说过:“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容许枪指挥党”,而我们现代的西医或多或少地有点“枪指挥党”,仪器指挥医生的毛病,而且这种毛病还在随着其仪器设备水平的不断攀升而日趋加重。西医离开医院,名医束手,中医离开医院,潇洒自如。西医的水平完全体现在客体物上,哪个医院有CT、核磁共振,哪个医院的水平就高,没有这些设备,水平就低。中医的水平体现在主体人身上,同是三个指头一根针,能别水平之高下。中医看病开方有如写文章,高考时全国同考一个题目,没有一个雷同,虽然都是文章,水平高低,有天壤之别,同是一个病人,不同的中医开方,绝不会雷同,虽然都是处方,水平高低,也是河汉之异。

西医是研究物的科学,所以治疗疾病总是从客体的角度去治“病”,中医是研究人的科学,所以治疗疾病总是要从主体的角度去治“人”。虽然中医西医治病都用药物,但西医治病是重在消除疾病的病变和清除疾病产生的病理产物,而不改变主体人的脏腑的功能。而中医治病是重在纠正主体人的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只要主体人的功能,病变和道理产物则不再产生。治疗水肿,西医只用利尿药物把水利掉,治疗过敏,只用抗过敏药物把过敏产生的炎性物质清除掉,而不能从主体上改变人的功能,让人体不再生水,消除过敏机制。中医则是调节肺、脾、肾的水液代谢功能,使机体不再生水,清热祛风,凉血活血,消除体内的过敏机制。治病的方法虽然能够准确地阐明其作用机制,有理有据,却是替代哲理,治人虽然无法准确阐明其作用机制,无根无据,却是再生哲理,治病是控制方法,治人是根除方法。治疗感染性疾病,西医总是针对细菌和病毒这些客体物,来杀菌抗病毒。中医则是根据病原体的寒热燥湿特性,利用寒热燥湿不同的药物,在主体人身上制造一种不适宜病原体生存的环境,让病原体无法生存而起到消灭病原体的作用。病原体为寒性,则用热制造温热环境,“寒者热之”,病原体为热则制造寒冷环境,“热者寒之”。杀细菌病毒,能够准确阐明其作用机制,有理有据,却是替代哲理,改变环境无法准确阐明其作用机制,无理无据,却是再生哲理。就像消灭蚊蝇,客体科学的方法是用杀虫剂,虽然能够准确蚊蝇的作用机制,并且都能看到蚊蝇当场被杀死,但要想彻底消灭蚊蝇,靠杀虫剂往往是不行的。如果到了冬天,环境变了,到处不见蚊蝇,才是彻底的根除,但我们却无法准确阐明寒冷环境是怎么杀死蚊蝇的,更无法看到蚊蝇被当场杀死的证据。

西医与中医相比,西医自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因为西医有理有据,能够服人,中医有理无据,难以取信。西医有客观证据,能够重复积累,不断发展,中医没有客观证据,无法重复积累,难以发展。西医水平体现在客体上,人死物在,后人能够继承发展,中医水平体现主体上,人死技失,后人无法继承。

但西医优越,不代表就不需要中医,中医不优越,不代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毕竟两者各认识了人的一个侧面,可以互补。如果两者相溶,则能产生一个新学说,新思想。按照地域文化演变的理论来看,一个强势文化进入另一个文化领域时,如果本土文化处于绝对劣势,就会被外来文化吞没而消亡,若本土文化处于绝对优势,外来文化就会被吃掉。当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都不处于绝对优劣势,双方都没能力吃掉对方时,二者就会发生碰撞摩擦,产生出一个二者兼容的新文化。以现代科学为主体的西医学确实太强势了,一切民族医学都被它席卷一空,吞没吃掉,唯独没被吃掉的只有以东方科学为主体的中医学,虽然中医学不如西医学强势,但五千年应用不衰的中医学是西医怎么也吃不掉的,这就势必造成中西医的相互碰撞摩擦,最终必将形成一个新的医学体系,但这个医学体系必须是二者兼容,绝不是相互取代。“不无自我”心理疗法,就是二者碰撞摩擦产生出来的第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用中医的研究方法,和西医对人体的观察成果,相互容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心理学体系。

相关链结:“不无自我”现代中医心理疗法

分享到:
  最后修改于 2008-04-16 22:16    阅读(277)评论(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