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蒋勋评王羲之《兰亭序》:有生命情怀

 残云伴鹤归 2014-11-20








编者按

近日,台湾学者蒋勋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1级后EMBA学生上了《中国汉字书法之美》一课,教大家如何欣赏中国汉字,并深入讲解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本文整理了蒋勋对于王羲之名作《兰亭序》的赏析。蒋勋指出,王羲之生于战乱年代,他在传世手帖中绝大部分传达出的都是生命的无常、悲苦和愁绪,而在《兰亭序》中表现出少见的轻松舒适。蒋勋认为,对《兰亭序》的欣赏,不一定局限在书法和文章里,还可以在春季去一次兰亭,体验生命怎么活出那样的情怀和追求来。以下是小欧的精心整理,请欣赏。


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四十几个朋友聚在今天浙江的兰亭,喝酒,作诗,结束后大家决定把那一天的诗集在一起出版。一行人觉得王羲之行文最好,字也最漂亮,便请他作序,这个诗集的序叫作《兰亭序》。后人觉得《兰亭序》的字最漂亮,可能因为那时候王羲之已经喝得多了。


《兰亭序》现在影响这么大,书法史上几乎人人都从《兰亭序》出发,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那就是《萧翼赚兰亭》。


萧翼赚兰亭


唐太宗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字,用帝王的力量搜求王羲之的书法,只要有一封信,都一定买来收藏,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兰亭序》,可是传说里王羲之所有的传世书法中最好的就是《兰序亭》。唐太宗在位的时候,很多人帮他找《兰亭序》。萧翼何许人也?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国安局的人,到处寻访《兰亭序》到底在谁手中,可是不容易找到。所以萧翼一生都在练书法,练王字,放长线钓大鱼,他相信《兰亭序》一定在会写王羲之字的人手中。当时有一个辩才和尚,大家都认为《兰亭序》在他那里,唐太宗也把他请到长安皇宫里住了一阵,可他就是装疯卖傻,只能放他回去。后来萧翼去找他,两个人一起切磋王羲之的字,言谈甚欢,变成了知己。


一天晚上,辩才对萧翼说:“你写王羲之的字也不错了,唯独没看过《兰亭序》,如果看到《兰亭序》就能更上一层楼。”萧翼觉得好像有一点迹象,便顺口说:“《兰亭序》根本不在人间。”辩才关了庙门,从大梁上取出真的来,萧翼当场拿出唐太宗征召《兰亭序》的诏书。


关于这个故事,沈阳博物馆有一张《萧翼赚兰亭》,台北故宫也有一张《萧翼赚兰亭》。可是后人都在争论,皇帝会这么奸诈吗?简直像诈骗集团一样。所以《兰亭序》背后的故事复杂得不得了,后来变成小说,变成戏,我们无法判断当时唐太宗是不是用这样的方法取得《兰亭序》。现在有很多摹本,可是真本和唐太宗陪葬了,所以我们也看不到了。


王羲之难得的愉悦流露


再来看《兰亭序》本身。“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的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在丧乱年代长大的王羲之,这一天,忽然觉得生命这么美好,王羲之很少有这样的心情舒适的流露。王羲之在《兰亭序》前半段流露出的情绪,跟手帖(即信件)里表现出来的悲观、愁苦情绪非常不一样。



后面的部分是比较悲哀的。大意是,我写文章的地方叫做兰亭,古代就有人在此聚会雅集,而这些人早就走了,我们看到的是一纸沧桑。王羲之忽然想,我们今天四十几个人在这里聚会,我们也很快乐,可是以后的人,大概也觉得我们很悲哀。我们哀悼前人,其实以后的人也在哀悼我们,忽然有一种沧桑的历史感。“后之视今”,以后的人看我们今天,“亦犹今之视昔”,不是跟我今天看以前的人一样吗?我哀悼过往的人曾经在这里的沧桑,以后的人也可能感慨我在这里的存留。


郭沫若否定这个文章是王羲之的文章,否定这个书法是王羲之的书法,在1970年代引起轩然大波。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立论是认为王羲之怎么在结尾的部分有这么大的悲哀感、沧桑感,跟前面“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完全不一样。可是我想我们不一定赞同郭沫若的理解,因为从《姨母帖》、《丧乱帖》、《得示帖》等手帖来看,王羲之常常对人生有无常感,所以这两个东西有可能同时并存的。


后面讲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庄子说,死亡跟诞生其实是一个东西,不要把它看得那么严重,王羲之觉得是不真实的。庄子也说“齐彭殇”,活到880岁的彭祖和20岁死掉的殇是一样的,可是王羲之觉得是“妄作”,即胡说。王羲之常读庄子,知道要豁达,可是他的人生不一定做得到豁达,所以经常有“奈何奈何”这样的感叹出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兰亭序》,乾隆在上面盖过很多章,过寿的时候也要盖一个,赵孟頫也盖过。我觉得,很值得拿这篇文章,三月三日到兰亭走一走。我好几次跟朋友那个季节去兰亭,我觉得那个季节本身,茂林修竹,惠风和畅,你会感觉到这是一个生命情怀。对《兰亭序》的欣赏也不见得一定要局限在书法和文章里,我们还可以去体验生命怎么活出那样的一种情怀和追求来。

《兰亭序》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