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冬日餐桌

 青梅煮茶 2014-11-21

  现在的冬天,我们可以凭借蔬菜大棚、保鲜冷库等方式,即使是滴水成冰的北方也可以吃到品种丰富、鲜美可口的各色蔬菜,而在古代,生产和贮存技术都远不如现在发达,那古人冬天的餐桌上都会有些什么呢?

  如果想当然地认为古人在冬天只能“穷将就”,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虽然古代还没有太多高科技的生产及贮存技术,但聪明的劳动人民却能想出很多方法,不让自己的肚子受委屈。

  首先是窖菜。每到深秋,当白菜、萝卜、南瓜、土豆、胡萝卜等耐贮存的蔬菜收获后,人们便要开始挖菜窖了。虽然北方的冬季很冷,但在深达二到三米的菜窖里,温度可以始终保持在0到5摄氏度,相当于现在冰箱的冷藏温度,可以保证蔬菜长时间的贮存。当窖内温度太低时,人们还会在菜窖里放上几缸水,利用这些水结冰时释放的热量来提高菜窖里的温度。这样一来,冬天虽然漫长,但那满满一窖的蔬菜,还是会让古人的餐桌不至于太单调。

  其次是腌菜。对于那些不太耐贮存的菜,菜窖便也无能为力了,这时候,人们便将这些蔬菜腌制起来,以便延长食用期。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只是简单地用盐腌制一下,虽然达到了最基本的目的,但吃起来却单调乏味得很。后来,人们逐渐变换花样,将盐、糖、醋、酱、辣椒、花瓣、香油等等佐料相互搭配,按照自己喜欢的口味腌制出或咸、或甜、或辣、或酸等等各种风味的咸菜,早在南北朝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列举了三十多种酱菜的腌制工艺。

  除此之外,聪明的古人还会想方设法地种一些新鲜蔬菜来吃,不过,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的人并不多。古时候还没有蔬菜大棚,但它的雏形却已经出现——温室。《汉书·循吏传》中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可见当时利用温室种菜也颇有一番规模了,而且种的蔬菜种类还不少。假如可以临近温泉,种菜就更加方便了——温室临泉而建,不仅可以借着温泉提升室内的温度,更可以引水灌溉,既浇了蔬菜又提了地温,可谓事半功倍。这些新鲜的蔬菜在寒冬时节端上餐桌,让人想不流口水都难。

  当然,古时候为了吃菜而大费周章的情况多为北方的寒冷地区,气候温暖的南方,冬天的餐桌还是不受太大影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