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天赋是智慧生命吗

 李国荣书屋 2014-11-23


有个老调重谈的话题,即天赋是什么,天赋与人的生命现象是怎样的关系呢,究竟天赋是先天赐予的还是后天赐予的?有的朋友说天赋是天性、是先天注定的,意思是说天赋是先天的,是这样的吗。人的天赋是智慧生命现象吗?

关于上述问题的回答,我们不妨先从生命科学的研究回顾一下(为了便于陈述概念,我把人的智慧与知识现象称之为知识元素,而把与人相关的生命特质、生命现象等称之为人的生命元素)。关于人的天赋概念的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说明这样一个原理:人的生命现象一是靠先天的遗传与变异,二是靠后天的自身演化等构成的。人的知识或智慧现象,主要形成和忆存于是在人的头脑质中,一种以人的头脑肌理、人的头脑潜质活力、人的生命特质等构成的物质,与人的后天经历获得的感知、知识、体验等有关,人具有获得某种知识、技能,这跟他(她)的头脑特质和指向这种知识的内在自觉能动因素有关,也就是说他(她)的自我悟性、感识功能、潜能生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因素及行为与努力等有关,与他(她)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及社会属性等因素有关。也就是说人的知识元素与人的生命元素及活性基因所共同构成后天意义的,以表示人的一种智慧与能力的概念,这就是人的天赋的基本含义。

既然天赋已经有了概念性的认识了,那么人的知识与智慧现象,与生命是什么关系呢,有否生命遗传的可能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典型的列子。众所周知的爱因斯坦(犹太人),他是我们划时代杰出的科学家,他的智慧现象也因个体生命的终止而休止了,人们试图将他的“知识元素”转嫁遗传下来,但事实上并非所想象的那样,而后的爱因斯坦的脑介质还有其所谓的智慧现象吗,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得出结论是:生命终止后,他的智慧现象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智慧载质的是生命元素。因此进一步得出最后的结论是:人的智慧现象是与生命现象相互联系的,智慧现象就是生命活力现象的体现。关于“知识元素”有没有忆存在遗传基因的“生命元素”里呢,经科学测定与研究尚未发现,至少目前所有的认知手段及科学仪器还没有做到,若果是能够通过忆存遗传,那么人类的进化将会是“事倍功半”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也就从事实上否定了先天遗传的可能。人类进化本身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演化与发展过程,人的生命是通过遗传和变异的生命元素,是通过异体的形式繁衍传承下来的,而具有的知识元素现象,就如“爱因斯坦智慧永生”的所谓智慧与知识是否能“再生”的研究得出的否定结论一样,事实上知识和智慧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与认知的社会实践中传承的,也就是经过生命异体的延伸与继承者的后天认知来传承知识的,这就是知识延续的一个客观规律。

通过这个案例、和对生命现象的研究我们也知道,人的生命元素(或是遗传基因)是作为延续生命现象而保留下来的,这是一种生命现象。那么知识元素是不能够作为一种“永生智慧”通过生命基因里遗传或传承的,唯一能够保留下来的就是只限于生命科学含义的生命基因,含有“智慧现象”活力特性的生命基质是一种遗传基质,这跟人的自然生命属性有关,是有先天遗传的。也正是解释人具有的潜质,是后天发展具有的某种内涵联系,提供一个生命意义上的参考。这是我所理解的“先天因素”的理由。有的人从获得生命遗传基因里,压根底儿就没有某种具有的天赋的可继承的生命活力潜质,也可出现变异的现象呢?说的具体一点,如上代人或几代家世中,没有人是搞艺术的,而下一代人中就有的可能是搞艺术的料。这种现象当你从人类群体中考察也发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上述情况也有相反的例子,这还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先天因素”的一个依据。比如有的幼年人从小就有的某种天赋或某种特异能力,只能说明跟他的遗传生命基因的“活力特性”有关,这毕竟是人类生命进化中变异的一种特殊现象。但是先天的生命元素首先它不会忆存“知识元素”,即使是在母胎的生成过程中也不会带给他(她)“知识元素”,他(她)在母胎中形成生命时会有一些感应现象是存在的,也说明胎儿具有了活力潜质的特性,人们希望胎儿从“小”收到或受到智慧元素、知识元素的胎教,只是能够激活生命元素的“活力特性”而已,而不能是智慧与知识的直接传授。这是我对于“先天因素”的理解。这种“先天因素”,是在人的生命载体中,事实上是经历了更多的后天的(包括母体内)人的生命演化,和人的生命意义上的智慧演译的一个共同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客观规律,但是承认了这个规律并不等于要夸大纯“先天因素”的作用。

人具有自身构成生命元素的特定的先天因素,主要是从生命遗传方式而来的,有时也可通过基因组合的变异方式等,是构成人的天赋具有先天的必备条件,但这仅仅是一个前提条件而已,不是最终获得智慧或知识的必然条件。从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我们知道,人的头脑质还有大片区域(据说还有70%)尚未获得真正的开发和利用,从人的生命特质的意义上来说,人的这种潜能和生命属性,具有人类的基础共性,而具有的某种特殊潜力与自觉指向的生命内涵属性,是构成其个性基础特性条件,可能是有差别的,这只意味着他(她)后天发展可能的方向,比如有的人天生适合做理性思维的活,有的人天生做感性思维如艺术之类的活。这种人的自觉属性即脑细胞遗传基因特性和生命基因,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母胎的聚合、变异的生成中构成的,经过一系列生物的、化学的等复杂的演绎与合成,生命基因的质量即活力因素也在这一生成过程中形成。

遗传是一种基因的保留方式,变异也是一种保留方式,但人的变异可能是逆向或顺向程式或在交替变化中实现同化或异化遗传,人的生命元素“活力特性”基因主要是在这一时期的遗传与变异的先天中形成了,也在后天的进化中不断的变异与完善中,这就是生命构成与变化的一般性规律。之所以人的智慧与天赋能够崭露各异,就说明人具有个性意义的属向,也就是人脑功能及其生命元素的开发和利用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正好说明主要是后天因素赋予的,是构成获得智慧或知识的必然性关系。有的人天生就是天文学家,说明就有天文体系的认知的能力;有的人天生就是科学家,说明就有数理化逻辑思维的认知能力;有的人天生就是艺术家,说明具有艺术形象感知和认知的特殊能力;有的人天生就是画家,说明具有对空间感和色彩感的知觉和对形象思维的特殊擅长的能力。等等。

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揭示了人类进化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透过人类进化与发展的客观现实,这就不难理解人为什么会是多元化个性的发展趋向了。而人的这种天生的特性潜质,刚好就是人的生命元素的活力特质。虽然有的人与同类攀比中也出现个体之间的差异,常理上反映了人的变化与发展的非平衡性客观规律。如某个人后天选择了艺术,或者可能更适合他的不是艺术而是其它,并不能说明他没有所谓的天赋,除非是低智商(没有先天的活力基因)。就是在人类的人种进化中也呈现的差异性,这是特殊情形,但我们所要陈述的是人类的一般性规律。要知道,作为人的智慧与知识是人的一种人文与文化现象,是从人的认知论、实践论、人的行为学和心理学等得到启示,这是构成人的知识的一个后天性需求与动力意义,如果没有后天的环境与作用,哪来的智慧与知识呢,更谈不上什么人的天赋呢。 

到现在,人的智慧或天赋,究竟是先天给予的还是后天给予的,我们是否也应该来进行梳理一下呢。所谓先天的,生命基因是可遗传的变异的包括活力特性的基础潜质,通过生命活动规律和延续生命,可以继承和保留下来的生命元素成为重要的生命基础要素,与形成人的智慧或知识,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构成的必然;而后天的,主要是人的智慧与知识是必须源于生命特质并通过人的自觉努力、经历的后天的社会实践所获得的,是人的生命造化本身虽然跟自然因素有关,但赋予人的天赋是生命自觉属性的反映,是人的认知属性与生活本质要求所赋予的生存与发展意义上的本能,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和延续人类进化与发展相适应的要求的等等。而其实,人的后天的变化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人大致要经历人生四分之一的时间(乃至终将一辈子)是接受知识的授予和学习的,也由于自身自觉指向于某种知识领域,逐步形成个性的进步与发展的一个过程,这与自身遗传的生命元素及活力特性共同起作用紧密相关,说明了人的后天的天赋意义正是体现了“生命元素”与“知识元素”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演绎与发展的构成。所以人的后天这种意义,不就远比“爱因斯坦智慧再生”的研究来的更有实际意义吗。那么,人的天赋是人的生命遗传基因包括优化变异与活力特性和后天的作用,与自身变化与发展的一个共同结果,而人的这种天赋不是上天就注定了的,更重要的是后天形成的;这样,运用生命哲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的这种天赋我还是想把它定义为---智慧生命,即人的天赋就是智慧生命的演绎或归纳,这从内涵上理解更准确一些吧,所谓人的天赋也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统一体的体现。这是我所倾向的结论性意见,供大家参考。

    如果一味地将人获得智慧与知识的天赋,理解为上天的赐予的概念,就不符其实了。那么请问“上天”指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天意或天性,也有人说是神,也有人说是命运,众说纷纭。果真人的天赋是上天注定的吗?因为从人学和生命哲学里得到启示,人是自然归属生命体,那么与自然亲近一点来理解上天就是自然,尚还有点意思,是否说明每个人就是自然绝对或必然安排的?朋友,你是仅可能看到这方面的一个自然属性(自然人的属性包括遗传与变异)关系,而另外的一个属性就是人的社会属性关系被你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略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不能理解或不承认后天的社会实践对于人是生成或传承智慧与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来源,而消极地看待或否认人的后天作用的重要性,这是错误认识观的一个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