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继平亦指出,马一浮的篆隶书,虽写得笔笔梢到、中规中矩,但毕竟未跳出古人的案臼(陈旧),甚至还有些刻板。倒是他写得最多也是最为擅长的行草诗札,生动秀逸,酣畅尽致,流露出一股浓厚的书卷气息。[3]此外,姜寿田还指出,马一浮是一个过于追求书法心性化的书家,而这种心性化又往往指向义理层面。这使其书论意境不可谓不高,但艺术表现力却被心性义理所弱化。因而,他在取法沈的过程中,将其碑学倾向加以力矫而使之帖学化,便是非常自然的了。这种观念在他自己谈其书法和沈的渊源的一段话中明显表现出来:“人谓余书,脱胎寐叟(沈曾植),甚或有之,无讳之必要;然说者实不知寐叟之来踪去迹,自更无从知余书有未到寐叟,甚或与之截然相反处?” 因此,姜寿田认为,种种迹象表明,马一浮书法在审美观念深层追寻的没有与时代审美思潮密切感应,而是他所标榜的“孤神独诣”,这在使他的书法具有一种超逸绝尘孤迥之气的同时,也使他的书法丧失了一种时代的高度,从而使马一浮无法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据到一流大家的地位。[1] 简介 马一浮 1883-1967年,幼名福田,原名浮,字一浮,号湛翁,晚号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人(今浙江绍兴)。中国现代思想家。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 马一浮谈书法家 书法大家与名家不同,名家如黄山谷、董香光,近人如康有为等等,写来写去总是一副面目。大家如钟、王,如李阳冰,则每写一碑一帖,便有一种精神,包罗万象、变化不测,此其所以为大家也。 问诊专家 姜寿田: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管继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黄浦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龚鹏程: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北大中文系教授 名家点评 我们展玩马先生遗墨,再检读他《润戏斋题跋》,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代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超卓、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 ——沙孟海 六十以后临写各体书尚有百余册,平生临写之勤,可以概见……如此临写,看来不属于修心学道,实际上却很能清除他的躁妄之心。善观者由他所临写的书迹中,便可看见他仿若枯木般的生命中仍有龙吟!要由这个角度看,才能明白写字在马先生生命及学问中的重要性,非只“游于艺”而已。 ——龚鹏程 本文参照文献:[1]姜寿田《现代书法家批评》 [2]龚鹏程《马一浮书法集序》 [3]管继平《马一浮书法:隐逸的“泰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