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

 茶香飘万里 2014-11-24
第一课时(直述与转述的改写)

 

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则要改为“他”。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 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 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 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 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8、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10、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11、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1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他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他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第二课时(陈述与反问句改写)

 

反问句的特征是问中有答,如果能读出句中的答案,那么答案就是反问句即将变成的陈述句。如果不会,可以按下面的规则来变!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规则:

·去掉反问词和疑问词,把问号改成句号。

·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例如:不、无、没有)等,就去掉;如果没有,就要加上。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3.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4.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5.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6.看到那数不清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7.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8.白石老人看后好不吃惊,这不是自己“练笔”时扔掉的废画吗?

9.这上面明明标的是本人的名字,怎么能说是你的呢?

10.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2.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3.犯了错误旦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4.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5.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6.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7.这就是伟大的奇观。

8.大家都是朋友,这样做真不应该。

9.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第三课时(缩写与扩写)

 

一、怎样缩写句子:

(1)读懂原句,明白意思。(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保留(主杆),删掉其余部分(枝叶)。(3)检查是否最简,是否保持原句主要意思。

二、缩写句子要领:

(1)要去掉枝叶,不能去一点留一点,但有些枝叶的去留视情况而定,如:我班同学陈玉梅的妈妈原来是邻居李叔叔的妹妹。缩写成:妈妈是妹妹,就成笑话了。正确缩写:陈玉梅的妈妈是李叔叔的妹妹。

(2)原句中的否定词(不、无、没有)不能去掉。

(3)句子中谓语后的“着、了、过”等助词和宾语后的“吧、吗、呀、啊”等语气词不能去掉。不能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语气和情感。如:昨天晚上下的这场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缩写:这场雨真是及时雨啊!

(4)删掉“得”和后面补充说明的内容。

(5)删掉“在……中(里、下)”等表示特定条件或环境的短语。如:在学雷锋的日子里,我们班涌现了许多好人好事。缩写:我们班涌现了好人好事。

(6)复指短语缩写,可以不缩写。如:小英雄雨来掩护了革命干部李大叔。缩写:雨来掩护李大叔。或:小英雄雨来掩护李大叔。再如: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缩写:解放军练习射击。不能缩成:叔叔练习射击。

(7)特定词组缩写没有确定规定。

三、例句:

1、华佗在为痛的死去活来的病人治病。

缩写:华佗治病。

 

2、病人发出撕心裂肺般的惨叫。

缩写:病人发出惨叫。

 

3、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驾船航海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缩写:哥伦布航海发现大陆。

 

4、嫉妒者千方百计抹杀哥伦布的伟大创举。

缩写:嫉妒者抹杀创举。

 

5、像妈妈高扬的手臂似的炊烟轻轻飘过了林梢。

缩写:炊烟飘过了林梢。

 

6、在茫茫宇宙,机器人作为人类航天的先驱,第一个登上月球。

缩写:机器人登月球。

 

7、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都友善地款待流亡者。

缩写:沃尔逊人款待流浪者。

 

 

第四课时(肯定句和否定句、关联词语运用)

 

一、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把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2、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绕太阳运行的。

3、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4、张民对学习一点也不马虎。

5、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王老师。

6、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二、加上合适的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生产发展了。 人民丰衣足食。

2、雨来愿意牺牲自己。   雨来不说出李大叔藏身的地方。

3、太阳离我们这么远。   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4、老鼠落到了猫的手中。 老鼠再也别想活了。

5、人们都来这儿购物。   这家商店的商品货真价实,信誉很好。

6、我移动一下身子。   我可能暴露目标。

7、主人不让阿辽莎读书。   主人责骂她。

8、水浪一个接着一个打来,漩涡一个接着一个地旋着。 竹排在继续前进。

9、陈老师对错误的同学批评一通了事。 陈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同学耐心地做思想工作。

10、我们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我们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第五课时(写修辞句和仿写)

 

怎样写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

“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例:

  1、“水平如镜”,“红叶似火”(《桂林山水》)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战友邱少云》)

  例1把水比作镜子,说明西湖的平静;把红叶比作火,说明枫叶红艳艳,十分好看。例2把“我”内心痛苦的程度比作刀绞,突出表现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二、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例: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

  2、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狱中联欢》)

例1用“大火球”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热的特点;例2用“露天舞台”生动具体地描绘了革命着的客观主义精神和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如:

  1、的确是林海。(《林海》)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草船借箭》)

  例1省略了明喻的比喻词,即“的确是像大海一样(辽阔)的森林”;例2省略了暗喻的比喻词——“一字儿摆开”即“成一字儿摆开”。

 

  三、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例:

  1、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凡卡》)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开国大典》)

例1用“小崽子”比喻老板的儿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凡卡对老板一家人的憎恨;例2用“红流”比喻游行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运用比喻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小英雄雨来》 )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做比喻。例2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根据以上所提的格式和注意事项,同学们不妨试写几个比喻句。

  1、入夜,街道两旁的路灯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挨了一顿批评,心里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说要去春游,同学们高兴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那_________________般的眼睛多么像________________

 

怎样写拟人句:

什么是拟人句?

  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

  (1)把动物拟人化。

  (2)把植物拟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

1、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天是美丽的,在美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3、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4、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我们微笑。

5、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6、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7、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辅导:

小鹿在河边走来走去。(请改写成拟人句)

(1)小鹿在河边散步。

(2)小鹿在河边走来走去,正在散步呢!

(3)小鹿在河边走来走去,正在照镜子。

(4)小鹿在河边走来走去,好像在散步。

(5)小鹿在河边放声歌唱。

问:这五个句子中哪个句子不是拟人句?为什么?(第4句)

这四个拟人句中,你们认为哪一句的改写是不够合适的?为什么?(第5句)

由此,你们认为,在改写成拟人句时要注意什么?

 

 

第六课时

 

排比句欣赏:

1、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是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黄集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青翠,闻一下香沁心脾,心里得到恬适不会孤单。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2、我看见深邃的宇宙,蔚蓝的地球;我看见神秘的希腊,浪漫的埃及;我看见雄伟的长城,我美丽的家。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4、花开,蝉鸣,叶落,雪飘。

 

5、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6、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7、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8、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朔风呼啸的冬夜,母亲手中飞翻的针线;是烈日炎炎的夏日,父亲手中驱蚊的芭蕉扇;是久别重逢后,亲人的一句平淡的问话“回来了”;是父亲暴怒时的一顿拳脚……

 

怎样写好排比句?

一、排比+各种句式

1、判断句式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

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

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2、设问句式

尝试是什么?

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直上云霄的那种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尝试则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筑的墙。

3、反问句式

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对誓言的忠贞。

 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扛起的是整个赵国的荣辱和尊严?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4、假设句式

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么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

如果只注意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

如果你总是抱怨朋友的缺点,那么你的人生将难以找到知音;

同样,如果你总苛求完美无缺,那么你的人生只会在遗憾中度过。

5、因果、转折、条件句式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因为诚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虽然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但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栋梁;虽然你只是一泓涓涓的细流,但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只是一只柔弱的雏鹰,但只要心存高远,终会称雄蓝天。

二、排比+诗文名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乐观是那肃杀秋日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是那沉舟侧畔御风航行的万点白帆,乐观是那焚烧不尽春风又生的萋萋芳草,乐观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屈原在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的苦难中,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司马迁仗义执言而遭受腐刑,却能“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杜甫虽“长夜沾湿”“布衾似铁”却依然将“民间疾苦”化为“笔底波澜”,吟诵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绝唱。他们用全部的热情和才智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升华了自己也点缀了历史。

三、排比+名人事例

命运就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声仰天的长叹。命运就是屈原留在汨罗河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就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纵然谗佞当道忠而被谤,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胜过老死户牖碌碌一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怀疑能使我们革新思想,走出误区,创造辉煌。如果没有怀疑,那么又怎么会有哥白尼的日心说?如果没有怀疑,那么又怎么会有伽俐略在斜塔上的经典实验?如果没有怀疑,那么又怎会有牛顿因苹果落地而产生的重力定理?如果没有怀疑,又怎么会有霍金的进一步纠正自己的黑洞理论?……

    楚怀王偏信谗言,放逐屈原,落的身死国灭的下场;项羽刚愎自用,赶走范增, 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马谡自以为是,不信王平,使得街亭失守,落得人头落地的下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难道我们还要重蹈以上失败者的覆辙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