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蒹 葭

 nizijun 2014-11-24

  我爱本草

  半夏

  被哲学家标榜为能够思考的芦苇,依水而生,《诗经》里著名的情诗《蒹葭》,反复咏叹的正是本草。至于蒹葭之于芦苇的意义,按照经学家的解释,苇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苇者,伟大也。芦者,色卢黑也。葭者,嘉美也。

  相形之下,医道中人的描摹则略略少了些情致,苏颂说:今在处有之,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节疏。其根取水底味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

  禾本科多年生的芦苇植株能够高大,和它地下发达的匍匐根状茎大有干系,茎也是它繁殖的主导,横走的根状茎纵横交错,足以形成致密的网络,甚至在水面上构成丰厚的根状茎层,并且居然可以承载人畜的行走。从苏颂的描述中可以知道,水底的芦根味道甘辛,自然足堪食用以及药用,而露在水面以及漂浮水中的,都不能用。南朝药学家雷斅,则对此有更细致的限定:芦根须要逆水生,并黄泡肥厚者,去须节并赤黄皮用。

  芦根当然是芦苇入药的根本,味甘性寒的它,主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解大热,开胃,疗反胃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内热,弥良。此外,寒热时疾烦闷,泻痢人渴,孕妇心热,也能通通料理。

  淡红肉嫩的芦芽,是著名的时鲜。东坡老曾有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诗原是题画之作,而描摹江南仲春景色颇具意境,后人传颂,大多将其视为实景的写照。王渔洋曾指出,此诗非但风韵之妙,盖河豚食蒿芦则肥,实在是无一字泛设也。

  河豚在生物学的描述中,主食贝类虾蟹小鱼,渔洋山人所云食蒿芦则肥,不知所本,但从典籍意义讲,东坡老用此,自是博物。其实,东坡老此诗的博物玄机还不止于此。按照小学家的考据,生于水边的蒌蒿,初生的根芽,香脆可口,江东人用它烹鱼。如你所知,河豚是出于海又进入江河的知名鱼种,传说它的味道极其鲜美,不过它的内脏和血液有剧毒,必须去除干净方可享用,因而非行家不敢轻作料理,于是有“拼死吃河豚”的口号。

  翻检时珍大爷的著作,芦笋条主治栏中,赫然写明:解河豚及诸鱼蟹毒,解诸肉毒。原来口感爽脆的芦芽,正可破解河豚之毒。这顿时为那些贪恋口腹之欲的老饕们,布下一道既可口又生态的救命定心药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