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评七绝(3)

 天下有忧 2014-11-25

    2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写的是诗人乘船路过安仁所见的两个渔童的异常行为和奇思妙想。头两句叙述一只渔船上两个小孩,他们收篙停桨坐在船中,第三句忽然提出怪不得他俩会无雨张伞(隐含情节省略),末句趁势说明张伞为了借风。              点评七绝(3)    22.唐人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着意刻画垂钓小儿的动态,故把小儿的“遥招手”作为转折,末句说明 “ 遥招手 ”是害怕鱼惊跑之后,就戛然而止,后来小儿如何回答询问就留给读者想象了。“纶”,钓丝;莓苔,贴地生长的低等植物。            点评七绝(3)    23.唐人吕岩《牧童》先写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青草铺在无边无际的原野,几阵吹笛声于晚风中响起,牧童即将从放牧处回来,第三句便转为“ 来饱饭黄昏后”,并以不脱蓑衣卧月明 结束可见牧童白天弄笛牧牛,工馀起居随意,也可知作者向往远离尘嚣的生活。“卧月明”,躺在月明之下。   点评七绝(3)    24.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力大损,总人口由九千多万减至三千多万。从岑参《山房春事》可感受此一巨变的惨烈,开头正面落笔 “粱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把这帝王别墅劫后萧条写透,随即以乐景写哀情,三四句转作“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庭树无知而春花仍发,令凭吊者倍感物是人非之痛。            点评七绝(3)

    25.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西风把洞庭水吹老了,一夜之间洞庭湖的白发也增多了。醉后不知天在水(以为人在天),做了可装满一船的清新的梦,压在银河之上。前半感叹洞庭易老,实际感叹人生易老,后半留恋醉后梦境,实际不忘未酬壮志。      点评七绝(3)    26.唐人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满树凌寒开放的白梅像一条条白玉,它远对村路依傍溪桥。如果不知它靠近溪水而先开花,还怀疑是经冬的冰雪没有融化。末句等于“错把梅枝当雪枝”,故以假设“不知”为转折,借错觉突出白梅早开而似雪的特点。               点评七绝(3)    27.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东风轻轻吹拂,海棠泛出华光,幽香雾气弥漫,月亮转过回廊。正谪居黄州离群独处的苏轼,将海棠视为自己身世的写照,认为幽独的海棠也被粗俗的桃李排斥,便有三四句如醉如痴的想法和举动:恐花睡去而高烧红烛。                点评七绝(3)    28.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宋·王淇《梅》)梅花不受尘埃的沾污,竹篱茅舍便满足需求。三四句其实是宋人林和靖认识并推崇了梅的品格,引起诗人对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美,却以梅的反省口吻说出。首二句表现梅的洁身自爱、甘于贫寒也因自述形式而感觉新鲜。              点评七绝(3)    29.陆游《梅花绝句》:“雪虐风凌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风雪越疯狂凌虐,梅花越凛然难犯,论气节在百花中最为高尚坚贞。度过开花日子自会飘零而去,从来耻向春神东君乞求怜悯。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这就是诗人倾心仰慕的品格。                    点评七绝(3)    30.宋人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寒夜客来,以茶代酒,立即生起炉子,把水煮沸,让炉火烧得红红的。寻常一样的窗前月色,有了梅花陪衬,似乎大不相同。主人轻快的行动节奏,欣喜的览物感受,见出无比兴奋。寒夜里比汤沸火红更温暖的是友情。           点评七绝(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