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热剂 一、概念: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立论依据]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除火热之邪,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分类及适应证: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气分热,清营凉血,这个实际上都是根据卫气营血,这种病机和治法体系来的。清气分热更多反应了经热的特点,散漫的,明显发热升高的这类特点。 清热解毒-针对热毒的一些特点,包括外科疮疡肿毒方面热毒的治法,和一些原则。 清脏腑热-邪在不同脏腑,根据脏腑治法,脏腑病机体系,出现的这个热证。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方剂。这里很多体现了脏腑局部的热,有郁热这个特点。 清热祛暑- 清虚热-是一种阴不足而阳亢这个虚热,但热病后期一些虚热也包括在内。而且重点方是用的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汤现在热病后期虚热也用。阴虚内热也用。 适应证: 温→热→火→毒,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热在某一脏腑。虚热。 三、清热剂的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而且是里热虽盛,但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1.首先要辨清热的性质。 辨清病位: 表→里 辨清病性: 实热→虚热 辨清热的阶段、程度: 卫→气→营→血分 2.应明辨“热证”的真假。 (1)真寒假热——温里 (2)真热假寒——清热 3.注意病者体质:阴虚之人当清中护阴,阳虚之人清法不可太过。 4.权衡病之轻重──不可“杯水车薪”,又不可诛伐无辜。 5.护胃、保津:热为阳邪,热盛易伤津液,故注意救阴存津。清法皆用寒凉之药,易败胃伤阳,须注意保护脾胃功能。 6.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辛温之姜汁,或采取凉药热服的方法。 “反佐”——凉药热服。 7.屡用清热泻火而热不退者,乃因“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的缘故,应立即改用壮水滋阴之法。 第一节 清气分热 清气分热剂,主治热在气分。邪入气分,一般是指表邪已罢,里热渐盛,所以有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多汗、口渴、脉洪大等证,实即《伤寒论》的阳明经证。邪在气分的治疗,以清热保津而立法,常用辛甘大寒的石膏与苦寒质润的知母等为主组方;对于热病之后,气分余热不清、气阴两伤者,除用石膏之外,并用清热除烦的竹叶,与益气养阴的人参、麦冬等配伍。代表方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这表概括清气分热,气分热总体上是一个阳热亢盛,阳热亢盛引起的临床病变,首先是气分热,高热是它的特点,高热逼迫津液外泄,出大汗,脉洪大。热邪伤津除了出汗伤津之外,津液损伤产生明显的口渴。治法上,辛寒清热是考虑气分是由卫分来的。邪刚由卫分到气分,还可以向外透解,这往往叫解肌透热。辛散寒 凉叫辛寒,清解。包括常用的药物,石膏,辛甘大寒的。竹叶,这些都能够清透气分之热,银花连翘,辛凉宣透表邪,同时由于银花、连翘可以清泄里热,又有辛凉 特点,也有透热的特点。热邪在气分,最容易伤津液,在气分,一般都提伤津液,所以知母、麦冬这类是常用的清热生津药物。 白虎汤〖方源〗《伤寒论》:“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释名〗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主,虎啸谷中冷,金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 [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病机〗 ①伤寒之邪或外感温热之邪传入阳明经,未成阳明腑实而在阳明气分,阳明主肌肉,邪化为热,就可迫使津液外出,有汗或汗多,伤津,故易口渴。 ②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故高热、大热。 ③热从肌肉向外发,故不恶寒反恶热,脉洪数有力。 ④此虽阳明气分实热,但未见腑实,故不宜攻下。 ⑤热盛必伤津液,若用苦寒直折,又恐化燥伤津。 [方解]
[配伍特点] 清热除烦,生津止咳。清养各半,以清为主,清药用量大大高于养药用量。 [运用]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熄风; 若兼阳明腑实,见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 消渴病而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可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a.水煎至米熟或糜烂为度。 b.凡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文献 《伤寒论》:“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医方考》:“若血虚身热,证象白虎,误服白虎者,死不救,又东垣之所以重戒矣。” 《温病条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烦谒者,不可与也;不汗出者,不可与也。” 实验观察发现白虎汤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血清溶酶的含量;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显著提高再次免疫抗体滴度;对幼鼠胸腺重量无明显影响,但能减轻幼鼠脾脏的重量(中成药研究,1984;12:43)。 白虎汤是一类方,基础方。
《伤寒论》用白虎汤是阳明经热,代表性的方剂。在温病学派是治疗气分实热的一个基础方剂。 主治证候分析历来把四大症,作为白虎汤证的使用基本依据。四大症: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这反应了热邪进入气分也好,阳明也好,阳明主肌肉,里热很旺盛,所以有高热。这种经热是散漫之热,热邪逼迫津液外泄,大汗造成伤津,大渴,大渴饮冷。里热产生,热扰心神,心烦突出。所以大烦渴。脉洪大,里热,热势尚甚,鼓动气血,造成洪大的脉。 治法清热生津。清阳明气分之热,同时促使化生津液,补充因气分大热造成的伤津。 这是个基础方,用生石膏来清热,解肌透热,清热达外,它是辛甘大寒的。石膏清热能够除烦,石膏的生津我上次解释过,它化生津液是一种间接生津,和甘草相配清除气分大热,清除胃热。胃为水谷之海,饮入于胃,是化生津液的一个来源,胃热得清,津液能够保存,能够化生,从这个意义上讲,石膏生津。 历来看法是间接生津。 用知母作臣药,又能清热,也能滋阴,但知母偏于苦寒,所以有些胃气不和的,脾胃素来有病的,知母不适合使用,有时候把它换掉。在这里,知母协助石膏清气分大热,知母有滋阴作用。 粳米、甘草联合起来作佐使药,粳米、甘草一组,实际上粳米熬在里面有米汤了,可以益胃生津,甘草还能调和诸药。粳米、甘草既能益胃生津,保 护脾胃,防止石膏、知母寒凉伤胃,又能够调和药性。这就形成了一个清气分大热的一张基础方。这种结构也就作为临床配伍用药常用的组合。石膏知母相配,粳 米、甘草后面很多方里都用这个。 运用─辨证要点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 就以这四大症作为辨症的要点。在大热的情况,随证加减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运用─随证加减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加羚羊角,水牛角。 发热高了以后伤津,造成筋脉失养,肝风内动,要加一些熄风药,平肝熄风药。这是用于热极生风情况下。这里指的是四大症还在的情况,伴随有热 极生风,肝风内动。如果说四大症,比如热在,但不是那样壮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不一定全部这样典型,而是发热到一定时期,以惊厥,抽搐为主,动风为 主,那应该选其他方。比如菱角钩藤汤一类的,以它为主。以石膏这类作为加味这样使用。这里所指的是四大症为主,出现动风的现像,那可以以这个为主来加一些 羚羊角,水牛角这类熄风镇惊。熄风镇惊作为次要的,清泻气分热作为主要的。当然如果热邪进入气分,这种大热,本身胃肠有积滞,容易造成热实互结,这时候要 结合承气类的。他身体的体质,内在其他条件它有关,有的没有积滞,他气分大热为主。 伤津严重也是一种方面,伤津严重的大渴引饮,汗很多,那当然要增加生津止渴的药物,和相应治法。 使用注意以下情况不可误用:
在表证未解,还没有汗,当然从主治和使用基本根据来说,不符合。这是不能以这个方为主的。要解表为主,兼清泄里热。另外,脉来不是洪大,浮细或脉 沉,这里说明正气亏虚较重。血虚发热这里所讲实际上是个当归补血汤证,证同白虎,血虚阳浮这类特点,要临床鉴别的,不可误用。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假热, 当然也不能用。 〖附方一〗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组成:知母 六两(18g) 石膏 一斤,碎,绵裹(50g) 甘草 二两,炙(6g) 粳米 六合(9g) 人参 三两(10g) 用法:上五味,以水一斗,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白虎汤证见有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以及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组成 白虎汤加人参三两。 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或白虎汤证见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以及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加人参的目的是增加益气,人参能益气益阴。在清热生津基础上加强补气,形成气阴双补。一般是气分热盛一定时间,造成气阴两伤。或者汗、吐、 下以后里热还是旺盛的,气阴已经伤了,这时反应出来的既有白虎汤证,又津伤以后,口渴严重,这里讲饮不解渴,背微恶寒,有一定的气虚。从脉来讲,浮大而 芤,这是汗出多以后津伤,在暑热的阶段,暑热病证当中经常出现气阴两伤,比如讲神疲、乏力、汗多、气短、脉来虚软,暑天多见。用白虎汤清气分大热,清暑热的同时,加一些人参,人参既能补气,又能益阴。使全方变成清气分大热,兼补气阴。 〖附方二〗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组成:知母 六两(18g) 甘草 二两,炙(6g) 石膏 一斤(50g) 粳米 二合(6g) 桂枝 三两,去皮(5~9g) 用法:为粗末,每用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功用: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以及风湿热痹,症见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附方三〗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组成:知母 六两(18g) 甘草 二两,炙(6g) 石膏 一斤(50g) 苍术、粳米 各三两(各9g) 用法: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 功用: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等。以及风湿热痹,症见身大热,关节肿痛等。 针对湿温病,增加苍术这类燥湿作用。这种结构用得很多。实际上相当于白虎清气分热,石膏、知母和苍术的联用,针对具体特点。发热一般在临床上用苍术的话,胸闷,苔腻这是两个很重要的特点。胸闷,苔腻,而且我们在临床用苍术观察,出的汗比较黏,前面曾经谈到蒿芩清胆汤,用来治肠伤寒这一类。那汗很黏,它就是竖着,流下来很慢。有的挂在那里,比较黏。这种夹湿以后汗出不畅,那就需要加苍术燥湿。 白虎加苍术汤常用来治疗气分有热挟湿的。或湿温病热较高,热在气分这种阶段。 发热,这个发热,没有说大热,挟湿,热一般不会太高。但也遇到过这类有些湿温类型的肠伤寒,它发烧40度,39度以上,以至于高热,也有的。 舌红苔白腻,这反应湿热的特点。风湿热痹也常用白虎加苍术汤。挟湿往往跟气候有关,过去一直都流传一个小故事。比如像发生乙脑这类跟湿温有关,这类病人当中,人们配银翘白虎,效果很好。过去蒲辅周蒲老先生,开了这么一个方,在河北石家庄地区用,非常好,第二年大家还用这个方,就不好了。效果就差一些。他又去看了看。加个药,就加一个苍术。他是根据临床症状,一个根据五运六气的推算,那一年太阴湿土司天,加苍术。这是时间的特点了。这个故事中医界流传得很广,是一种三因思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例子。 白虎加苍术汤治疗湿温病,就白虎证加湿特点的,这个是很好的。风湿热痹,本身关节疼痛,关节肿痛,红肿疼痛,风湿有偏风、偏寒,风痹、寒痹、湿痹、热痹,这一类用白虎加苍术汤,有常用,作为基础方。 〖附方四〗青龙白虎汤 青龙白虎汤利咽防感冒 |
|
来自: johnney908 > 《中医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