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

 johnney908 2014-11-25
第四章 清热剂
  一、概念: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立论依据]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除火热之邪,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分类及适应证
    里热证有外感六淫,入里化热和内伤七情,五志化火之分。病邪传变、病情变化,多不相同,且患者体质各异,因此清热剂可分为: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气分热,清营凉血,这个实际上都是根据卫气营血,这种病机和治法体系来的。清气分热更多反应了经热的特点,散漫的,明显发热升高的这类特点。
清热解毒-针对热毒的一些特点,包括外科疮疡肿毒方面热毒的治法,和一些原则。
清脏腑热-邪在不同脏腑,根据脏腑治法,脏腑病机体系,出现的这个热证。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方剂。这里很多体现了脏腑局部的热,有郁热这个特点。
清热祛暑-
清虚热-是一种阴不足而阳亢这个虚热,但热病后期一些虚热也包括在内。而且重点方是用的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汤现在热病后期虚热也用。阴虚内热也用。
适应证:
温→热→火→毒,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热在某一脏腑。虚热。
    广泛用治外感温病,热入气分,高热烦渴,脏腑诸热证;湿温暑温初起及湿蒸热蕴诸证;温邪入营,气血两燔证;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火毒疮疡,痈疽疖疔,肺痈 肠痈,瘰疬流痰,痔漏,癌肿,耳、鼻、喉、眼火毒为患;暑热烦渴,暑湿吐泻;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
  三、清热剂的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而且是里热虽盛,但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应表里双解。

  四、清热剂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辨清热的性质。
  辨清病位: 表→里
  辨清病性: 实热→虚热
  辨清热的阶段、程度:
  卫→气→营→血分

  2.应明辨“热证”的真假。
  (1)真寒假热——温里
  (2)真热假寒——清热

  3.注意病者体质:阴虚之人当清中护阴,阳虚之人清法不可太过。
  4.权衡病之轻重──不可“杯水车薪”,又不可诛伐无辜。
  5.护胃、保津:热为阳邪,热盛易伤津液,故注意救阴存津。清法皆用寒凉之药,易败胃伤阳,须注意保护脾胃功能。
  6.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辛温之姜汁,或采取凉药热服的方法。 “反佐”——凉药热服。
  7.屡用清热泻火而热不退者,乃因“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的缘故,应立即改用壮水滋阴之法。

第一节 清气分热
  清气分热剂,主治热在气分。邪入气分,一般是指表邪已罢,里热渐盛,所以有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多汗、口渴、脉洪大等证,实即《伤寒论》的阳明经证。邪在气分的治疗,以清热保津而立法,常用辛甘大寒的石膏与苦寒质润的知母等为主组方;对于热病之后,气分余热不清、气阴两伤者,除用石膏之外,并用清热除烦的竹叶,与益气养阴的人参、麦冬等配伍。代表方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热在气分 阳热亢盛 高热、汗出
脉洪大
辛寒清热 石膏竹叶银翘



热邪伤津 口渴 生津止渴 知母麦冬

这表概括清气分热,气分热总体上是一个阳热亢盛,阳热亢盛引起的临床病变,首先是气分热,高热是它的特点,高热逼迫津液外泄,出大汗,脉洪大。热邪伤津除了出汗伤津之外,津液损伤产生明显的口渴。治法上,辛寒清热是考虑气分是由卫分来的。邪刚由卫分到气分,还可以向外透解,这往往叫解肌透热。辛散寒 凉叫辛寒,清解。包括常用的药物,石膏,辛甘大寒的。竹叶,这些都能够清透气分之热,银花连翘,辛凉宣透表邪,同时由于银花、连翘可以清泄里热,又有辛凉 特点,也有透热的特点。热邪在气分,最容易伤津液,在气分,一般都提伤津液,所以知母、麦冬这类是常用的清热生津药物。

白虎汤

〖方源〗《伤寒论》:“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释名〗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主,虎啸谷中冷,金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
[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甘草二两,炙(6g)  粳米六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阳明病症是正邪斗争的极期阶段。多由太阳失治或误治,邪热内传入里,伤津化燥而成。

    清热生津,解暑毒,解内外之热,清肺金,泻胃火实热。
    主阳明气分盛热。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大汗出,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中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7-8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
    夏月中暑毒,汗出 恶寒,身热而渴;
    一切时气,瘟疫杂病,胃热咳嗽、发斑,小儿疮疱隐疹伏热;温病身热,自汗口干,脉来洪大,霍乱,伤暑发痧。

〖病机〗

  ①伤寒之邪或外感温热之邪传入阳明经,未成阳明腑实而在阳明气分,阳明主肌肉,邪化为热,就可迫使津液外出,有汗或汗多,伤津,故易口渴。
  ②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故高热、大热。
  ③热从肌肉向外发,故不恶寒反恶热,脉洪数有力。
  ④此虽阳明气分实热,但未见腑实,故不宜攻下。
  ⑤热盛必伤津液,若用苦寒直折,又恐化燥伤津。

[方解]


 ── 生石膏 辛甘大寒,清泄肺胃而除烦热。

     ┌ 一助石膏清肺胃之热
 知母 ┤
     └ 一以借苦寒质润以滋其燥

佐使 炙甘草、粳米益胃护津,使大寒之剂而无损伤肺胃之虑。

四药共用,具有清热生津之功,使其热清烦除,津生渴止,由邪热内盛所致诸证皆可相应顿挫。

    本方原为治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世温病学家又以此为治气分热盛的代表方剂。
    凡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邪由卫及气,皆能出现本证。里热炽盛,故壮热不恶寒;胃热津伤,乃见烦渴引饮;里热蒸腾,逼津外泄,则汗出;脉洪大有力为热盛于经所致。气分热盛,但未致阳明腑实,故不宜攻下;热盛津伤,又不能苦寒直折。惟以清热生津法最宜。
    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 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臣药知母,苦寒质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佐以 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使其热清津复诸症自解。
[配伍特点]
清热除烦,生津止咳。清养各半,以清为主,清药用量大大高于养药用量。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熄风;
若兼阳明腑实,见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
消渴病而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可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气分热盛者。
    4.使用注意 
a.水煎至米熟或糜烂为度。
b.
凡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c.吴鞠通提出四禁“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白虎汤”;“脉沉者”(里寒证),“不渴者”(无热),“汗不出者”,都禁用本方。

文献

  《伤寒论》:“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
  《医方考》:“若血虚身热,证象白虎,误服白虎者,死不救,又东垣之所以重戒矣。”
  《温病条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烦谒者,不可与也;不汗出者,不可与也。”
  实验观察发现白虎汤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血清溶酶的含量;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显著提高再次免疫抗体滴度;对幼鼠胸腺重量无明显影响,但能减轻幼鼠脾脏的重量(中成药研究,1984;12:43)。
 


白虎汤是一类方,基础方。

温病气分实热
伤寒阳明经热
大热
大汗
大烦渴
脉洪大
清热生津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清热透热
生津除烦
清热滋阴
益胃生津
护胃调药

《伤寒论》用白虎汤是阳明经热,代表性的方剂。在温病学派是治疗气分实热的一个基础方剂。

主治证候分析

历来把四大症,作为白虎汤证的使用基本依据。四大症: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这反应了热邪进入气分也好,阳明也好,阳明主肌肉,里热很旺盛,所以有高热。这种经热是散漫之热,热邪逼迫津液外泄,大汗造成伤津,大渴,大渴饮冷。里热产生,热扰心神,心烦突出。所以大烦渴。脉洪大,里热,热势尚甚,鼓动气血,造成洪大的脉。

治法

清热生津。清阳明气分之热,同时促使化生津液,补充因气分大热造成的伤津。

这是个基础方,用生石膏来清热,解肌透热,清热达外,它是辛甘大寒的。石膏清热能够除烦,石膏的生津我上次解释过,它化生津液是一种间接生津,和甘草相配清除气分大热,清除胃热。胃为水谷之海,饮入于胃,是化生津液的一个来源,胃热得清,津液能够保存,能够化生,从这个意义上讲,石膏生津。 历来看法是间接生津。

用知母作臣药,又能清热,也能滋阴,但知母偏于苦寒,所以有些胃气不和的,脾胃素来有病的,知母不适合使用,有时候把它换掉。在这里,知母协助石膏清气分大热,知母有滋阴作用。

粳米、甘草联合起来作佐使药,粳米、甘草一组,实际上粳米熬在里面有米汤了,可以益胃生津,甘草还能调和诸药。粳米、甘草既能益胃生津,保 护脾胃,防止石膏、知母寒凉伤胃,又能够调和药性。这就形成了一个清气分大热的一张基础方。这种结构也就作为临床配伍用药常用的组合。石膏知母相配,粳 米、甘草后面很多方里都用这个。

运用─辨证要点

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

就以这四大症作为辨症的要点。在大热的情况,随证加减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运用─随证加减

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加羚羊角,水牛角。
兼阳明腑实,加大黄、芒硝。
烦渴引饮甚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发热高了以后伤津,造成筋脉失养,肝风内动,要加一些熄风药,平肝熄风药。这是用于热极生风情况下。这里指的是四大症还在的情况,伴随有热 极生风,肝风内动。如果说四大症,比如热在,但不是那样壮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不一定全部这样典型,而是发热到一定时期,以惊厥,抽搐为主,动风为 主,那应该选其他方。比如菱角钩藤汤一类的,以它为主。以石膏这类作为加味这样使用。这里所指的是四大症为主,出现动风的现像,那可以以这个为主来加一些 羚羊角,水牛角这类熄风镇惊。熄风镇惊作为次要的,清泻气分热作为主要的。当然如果热邪进入气分,这种大热,本身胃肠有积滞,容易造成热实互结,这时候要 结合承气类的。他身体的体质,内在其他条件它有关,有的没有积滞,他气分大热为主。

伤津严重也是一种方面,伤津严重的大渴引饮,汗很多,那当然要增加生津止渴的药物,和相应治法。

使用注意

以下情况不可误用:

  • 表证未解之无汗发热,口不渴者;
  • 脉见浮细或沉;
  • 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
  • 真寒假热之阴盛格阳证。

在表证未解,还没有汗,当然从主治和使用基本根据来说,不符合。这是不能以这个方为主的。要解表为主,兼清泄里热。另外,脉来不是洪大,浮细或脉 沉,这里说明正气亏虚较重。血虚发热这里所讲实际上是个当归补血汤证,证同白虎,血虚阳浮这类特点,要临床鉴别的,不可误用。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假热, 当然也不能用。


〖附方一〗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组成:知母 六两(18g)  石膏 一斤,碎,绵裹(50g)  甘草 二两,炙(6g)  粳米 六合(9g)    人参 三两(10g)  
用法:上五味,以水一斗,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白虎汤证见有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以及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组成

白虎汤加人参三两

功用

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

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或白虎汤证见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以及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加人参的目的是增加益气,人参能益气益阴。在清热生津基础上加强补气,形成气阴双补。一般是气分热盛一定时间,造成气阴两伤。或者汗、吐、 下以后里热还是旺盛的,气阴已经伤了,这时反应出来的既有白虎汤证,又津伤以后,口渴严重,这里讲饮不解渴,背微恶寒,有一定的气虚。从脉来讲,浮大而 芤,这是汗出多以后津伤,在暑热的阶段,暑热病证当中经常出现气阴两伤,比如讲神疲、乏力、汗多、气短、脉来虚软,暑天多见。用白虎汤清气分大热,清暑热的同时,加一些人参,人参既能补气,又能益阴。使全方变成清气分大热,兼补气阴。

〖附方二〗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组成:知母 六两(18g)  甘草 二两,炙(6g)  石膏 
一斤(50g)  粳米 二合(6g)  桂枝 三两,去皮(5~9g)  
用法:为粗末,每用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功用: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以及风湿热痹,症见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附方三〗
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组成:知母 六两(18g)  甘草 二两,炙(6g)  石膏 
一斤(50g)  苍术、粳米 各三两(各9g)  
用法: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
功用:清热祛湿。
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等。以及风湿热痹,症见身大热,关节肿痛等。



针对湿温病,增加苍术这类燥湿作用。这种结构用得很多。实际上相当于白虎清气分热,石膏、知母和苍术的联用,针对具体特点。发热一般在临床上用苍术的话,胸闷,苔腻这是两个很重要的特点。胸闷,苔腻,而且我们在临床用苍术观察,出的汗比较黏,前面曾经谈到蒿芩清胆汤,用来治肠伤寒这一类。那汗很黏,它就是竖着,流下来很慢。有的挂在那里,比较黏。这种夹湿以后汗出不畅,那就需要加苍术燥湿。

白虎加苍术汤常用来治疗气分有热挟湿的。或湿温病热较高,热在气分这种阶段。

发热,这个发热,没有说大热,挟湿,热一般不会太高。但也遇到过这类有些湿温类型的肠伤寒,它发烧40度,39度以上,以至于高热,也有的。

舌红苔白腻,这反应湿热的特点。风湿热痹也常用白虎加苍术汤。挟湿往往跟气候有关,过去一直都流传一个小故事。比如像发生乙脑这类跟湿温有关,这类病人当中,人们配银翘白虎,效果很好。过去蒲辅周蒲老先生,开了这么一个方,在河北石家庄地区用,非常好,第二年大家还用这个方,就不好了。效果就差一些。他又去看了看。加个药,就加一个苍术。他是根据临床症状,一个根据五运六气的推算,那一年太阴湿土司天,加苍术。这是时间的特点了。这个故事中医界流传得很广,是一种三因思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例子。

白虎加苍术汤治疗湿温病,就白虎证加湿特点的,这个是很好的。风湿热痹,本身关节疼痛,关节肿痛,红肿疼痛,风湿有偏风、偏寒,风痹、寒痹、湿痹、热痹,这一类用白虎加苍术汤,有常用,作为基础方。



〖附方四〗
青龙白虎汤

  青龙白虎汤出自《王氏医案》,方由鲜青果,鲜莱菔等量组成,将二者洗净,切细,水煎服即可,每日1剂。

青龙白虎汤利咽防感冒

    青果,又名橄榄、青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酸、平,归脾、胃经,有清肺利咽、生津止渴之功,适用于咽喉肿痛,烦渴, 咳嗽吐血,河豚鱼、鳖中毒所致的中毒及酒精中毒;本品有治骨鲠之功,适用于鱼骨鲠喉。秋冬季节,每日嚼食2~3枚橄榄,有利于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经常食用,对骨骼发育也大有益处。

    莱菔,又名萝卜。中医认为,萝卜性味辛、甘、凉,入脾、肺经,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痰之功。两者合用,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之 功,俗谓橄榄是治喉病的“青龙”,萝卜是治喉病的“白虎”。橄榄与萝卜同煎饮服,谓之“青龙白虎汤”,不仅治喉痛有奇效,还可防治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等 多种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