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拳由心内打,出手不由己”

 隐士的书屋 2014-11-26
 
原文地址:拳由心内打,出手不由己”作者:意拳廉花

“拳由心内打,出手不由己”

  在少年时期,曾遇到一件趣事。有一天蹲在大门前用早饭,一只鸡跑到我跟前,我也不知怎的猛的一惊身不由己地脚蹬手打,动作非常迅速,鸡挨了一下便瓜瓜地飞跑了。此时,蹲在我对面的家叔却哈哈大笑道:“你练拳哩,拳练到一定程度就是这种劲,出手出脚不由你自己。”这是一种灵气,古谚云:“拳由心内打,出手不由己”。这句话至今我还牢牢记在心里,经常琢磨体会其含义。“拳由心内打”是练拳时的意念作用,这种意念必须使大脑放松,排除一切杂念,大脑的思维随着练架子的招式使内气的升降循环随着架势该起则起,该落则落而进行,当然行气沉气均字周身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家叔经常给我讲过去许多有功夫的人看上去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实际上人家是在练功,这大概就是他说的“拳由心内打”。
  “出手不由己”则是拳练到一定程度时的功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呢?拳论上说:“由招熟渐悟懂劲”。首先对架路招数必须搞清楚,在每个招数中,它的力点在什么地方,力的转换点(指手和手臂,当然必须配合腰裆,不然形不成整体劲)在什么位置,转换时肩应怎样放松与肘旋转下沉的配合,内气的升降与腰裆的配合,在招式的演练中什么地方为引,什么地方为进都必须搞清楚。所有这些都必须以活为基础。所谓“活”即必须使周身骨节打通能圆转自如地形成一个整体劲,劲须整,不能散,方能求得其内劲(内劲是一种松沉灵活多变的劲)。练架子还得兼顾手肘的到位,手走到什么部位,肘走到什么部位都至关重要。另外,也不能过于放松,必有领劲与棚劲,领劲在于手指,棚劲在于臂与身,打拳不是不用力,而是不用拙力与僵力。通过练架子使内气流通后还须注意内气转换(家叔称内换),内换更为至关重要,换也即是阴阳变化,内气流通,丹田充实之后自身此刻会有燥感,处处想发力。这时练发劲必须注意内换要速,越快越好,内换不速出手不猛,发力不透。因而练架子不能单练慢练柔,在条件成熟下必须练发力。慢求其骨节松活,内气充实,达于梢节归于丹田(当然也得注意左右要明,上下须分,注意根节转动),发力求其在腰裆配合下转换要速,出手要疾,这样旧而久之可练出灵感,灵感不仅指手臂与身的灵动(灵指一触好知,动指变化),也包括大脑中枢神经的敏感性,更证明了古人说的“太极拳存乎一心”的道理。功夫=功夫,在科学的前提下,经过苦练才能达到“劲出不由己”的境界。

   太极拳,归根到底是一个虚实开合阴阳的变化,而阴阳则是互为其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柔极生刚,刚失去柔则成无本之木,易断易折。柔失去刚则失猛烈之性。刚柔相济乃为太极之道。阴主柔,主散,以退为进,阳主刚、主聚,以进为退,这种阴阳辨证之理与太极者不可不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