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濮阳 感受华夏龙都魅力

 文化龙乡 2014-11-28
一、 濮阳市情概况
濮阳1983年建市,现辖五县一区和两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4188平方公里,总人口382万。濮阳是全省唯一一个同时划入中原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和“大京九”协作区三大经济区的城市,也是河南省距离天津、黄骅、青岛、日照等港口最近的城市;京九铁路、晋豫鲁铁路在濮交汇,大广、德商、南林、范辉等高速公路在境内形成“井”字型框架。
濮阳是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油主产区之一。濮阳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七城二奖”荣誉称号。濮阳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命名为“华夏龙都”和“中华帝都”。
文化底蕴丰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华帝都”、“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是“华夏龙都”,1987年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是“中国杂技之乡”,濮阳杂技享誉中外;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
区位优势明显。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京九铁路、晋豫鲁铁路通道和规划中的郑濮济客专在此交汇,大广高速、濮鹤高速、南林高速、濮范高速、德商高速等多条高速贯穿全境,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物产资源丰富。国家和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省粮棉油主产区之一。石油、天然气、盐、煤等地下资源丰富,是中原油田所在地。
投资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七城二奖”桂冠。深入推进开放带动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项目建设“一条龙”服务,营造了重商、惠商、安商的好环境,已成为海内外客商的投资热土。
近年来,濮阳上下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历史机遇,坚持“4321”发展思路,凝心聚力,加压奋进,克难攻坚,形成了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各项工作在全省实现了晋位升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发展景象。
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2010年以来,濮阳市开展以“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和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理清了思路,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力量,推动了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各项工作实现了新发展、新提升、新跨越。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29.5亿元,增长12.1%,增幅居全省第11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亿元,增长29.3%,居全省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590亿元,增长29.8%,居全省第2位;粮食总产253.7万吨,连续8年增产。
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实施省定项目16个,完成投资58.3亿元;市定重点项目246个,完成投资388亿元。中原石化MTO等141个项目建成投产。去年实施了三个月项目集中谋划活动,集中包装入库重大项目324个,概算投资2619亿元。
产业集聚区竞相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年”活动顺利开展,全市8个集聚区完成投资237.4亿元,新入驻超亿元项目97个,入驻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安置就业4.2万人。
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外贸出口总额5.4亿美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1.27亿美元,增长41%;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60亿元;外经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6亿元,增长19%。现代服务业园区入驻企业196家,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
城乡建设全面推进。中心城市综合提升投资4亿元,华龙区尧当村、开发区娄店村等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237个亮化改造项目和12条道路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基本完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濮北新区“六纵四横”路网工程完成投资6.8亿元。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8元,增长13.8%,居全省第1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6082元,增长19.8%,居全省第10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5.1%,低于全国、全省水平。
(本文来源:中国网河南频道  作者:邵海鹏  责任编辑:周玉荣)新闻热线:0371-65901818 . ? 版权申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