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也许该去上这样一门课:如何在网上浪费时间

 nizijun 2014-11-30

  

  □克莉斯汀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布开设一门名为“如何上网浪费时间”的课程,明明白白地要求学生做到“无明确目的地在网上闲逛”。这门课程将由该校的教授肯尼斯·戈德史密斯主讲。这位教授认为,上网绝不会让人变笨,只会让人变聪明,关键是看你怎么“上网”。他甚至建议学生刻意去分散注意力,把自己的时间分给手机、电脑和笔记本等多种计算机设备。

  莫言有一篇《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的文章借一个司机之口,说出“上网比上床还要容易”的话。的确,现在几乎人人都会上网,不少人都在暗自懊恼,每天不知不觉就在网上浪费无数光阴,明知不对又无法自拔。如今怎么还会有专家要教人上网去浪费时间?!

  混沌是一种创作状态

  “如何上网浪费时间”的课程现在已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创作专业的必选课程以及其他英语专业的选修课。按照学校网站上的课程描述,在课堂上,学生将被要求盯着电脑屏幕3个小时,只能通过聊天室、聊天机器人、社交媒体和电子小组来交流。

  主讲教授戈德史密斯说:“如果我能让学生们开动脑筋,将他们花在屏幕前的‘死去的时间’重新利用起来,使之成为有用的时间、富于创造的时间。那么我想,这就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这里“死去的时间”典故来源于1968年5月在巴黎一面墙上出现的一条标语:“live without dead time”(活着,莫被死去的时间侵占!)。意为号召我们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重新找回自我。

  教授说,超现实主义者们在进行艺术创造时的理想状态,其实也是在半睡半醒间的灵光乍现,是“将我们那些朦胧的创意从混沌的潜意识中捞出来,抛向纸张或者画布”的过程。如今我们被数种电子设备所困,其实也正身处于一种全新的“集体无意识”状态中。比如我们可以一边上网一边打电话,一边回复邮件、查看状态更新等,我们已经被训练得精于“一心多用”。

  但你不知道的是,庞大的网络数据也正在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原材料,只是我们需要将其拆分、压缩、去情景化,再重组成一件艺术品,而不是无视或轻易放过这些材料。这就是这门课的精髓。 放空是一种自我训练

  其中一堂课的内容是这样的:老师鼓励学生在网络中迷失自我,用三个小时时间任意徜徉于网上冲浪,但你必须怀揣一个目的——期末你将用所有浏览到的信息进行文学创作。如果你看了三个小时的色情视频,可以以此为素材创作情色文学;如果你看的是名人微博系列,可以尝试将其加工改编成一首长诗。重点是,所有的原创举动将会受到惩罚——老师要求学生做的就是东拼西凑、复制粘贴、剽窃盗用等方法。

  教授说:“我此前也从未教过这门课,但我预感它将取得成功。不可否认,将大脑放空、白日做梦、拖沓延误一直以来都是写作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学生们做的事,是他们之前的学术生涯中只能偷偷摸摸进行或者被禁止的事情,所以他们才会思考:我盗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为什么要盗用这些内容?我所剽窃的内容是否也体现出了我的情感?我能否用更好的方式拼凑这些文字?“他们是有所收获的。我的经验告诉我,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都会无法抑制地表达自我。那么这个过程终会显现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

  教授举例说,写有《历史哲学论集》的哲学家沃尔特·本杰明便曾经吸食大麻,让自己陷入恍惚状态,然后游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将自己在“迷失时间”中的经历最终转化为文学。这种方式就和“如何在网上浪费时间”这门课程要求学生们上网时的状态十分相似。 

  电脑带给我们的生活本应是“更有建设性的”,“更加卓有成效的”,然而为什么现实中上网这种行为却变成了一种浪费?这的确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其实是可以期待网络带来更为精彩的未来,而不应该把网络生活变成某种“单一的、重复的”错误。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还是像之前一样进行着,网络带给我们的应该只是一种新的、不同以往的方式,所以我们没必要回避,只需要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链接①

  6

  种最容易浪费时间的“网事”

  有人总结了6种最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在网上浪费大把时间的方式。之所以叫“浪费时间”,自然是指这些方式的结果通常都让人一无所获。

  ●找度娘

  现在之所以称之为“信息时代”,因为信息来源十分方便、容易。但凡有不明白或者不记得的知识点,总会有人建议你“找度娘”——上百度搜索查询。坦白地说,百度的确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也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浪费掉很多时间。尤其像另一个搜索引擎网站维基百科,很多名词注解得的确完整,甚至图文并茂,但每当里面提到一个新词条,便会生成一个新链接,如果你稍有兴趣或者一不小心点击了一下,就会把你带到新的词条注解那里去浏览——这样常常让我们忘记了自己最初是来干什么的。

  ●看视频

  网上有很多搞笑、搞怪的视频,一旦你对某一个内容感兴趣,点开收看了,同一个页面上可能会出现很多跟它类似或者更搞笑的链接,让你看得欲罢不能。

  ●刷屏微博

  现代人的手机病大多数症状就是不停在刷屏。中国有微博、微信,国外有twitter或Facebook。每天拿起手机你是不是会先看看微博或微信的标记右上方是否出现了一个红底圆圈圈着的小数字,那表示有朋友对你发出了关注信息。然后你会控制不住地去点击、打开页面……一打开页面,看完@自己的信息,是不是也应该再看看别人刚刷新发布的新信息,然后再点个赞呢?

  ●逛淘宝

  没有人能抗拒得了便宜商品的诱惑,淘宝、天猫、京东……无论哪一个网站都能让人流连忘返。

  ●在线群聊

  现在有QQ的人,哪个没加入过几个群?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聚在一起,总有那么几个闲人会有空聊天。遇上有兴趣的话题,你是不是就会无法再专心做该做的事了?

  ●玩游戏

  先不说那些魔兽、SIMS之类的大型游戏,一旦开玩,没两三个小时绝对下不来。只说那些小游戏,比如打个僵尸、爱个消除什么的,就算是有“一颗红心一条命”之类的规则,有时候也难以抗拒“再来一局”的诱惑,何况还有办法可以去找朋友“讨颗红心”来继续玩啊。

  链接②

  4

  种常规解决浪费时间的办法

  我们都知道这种网上冲浪不仅仅只是浪费生命,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我们某种逃避、拖延的心态。已经有很多专家在帮助人们抗拒这种不能自主的浪费,比如以下几种方法:

  关掉接收信息的提醒功能

  当我们每天习惯性地去查看微信、微博等信息来源时,有没想过关掉那些信息提醒功能,把那些无谓的信息留到我们自主安排的浏览时间再看吧。这样或许可以让我们避免无时无刻被打扰,然后在一不留神间就把宝贵的时间给了闲聊。

  只关注必须关注的靠谱号

  查看一下你的QQ、微信通讯录,看看是否有很多每天在发布很多不知所谓的信息的人,就算你只是花两秒钟瞄了一眼他们发布的信息,或者一天下来也够你浪费一小时的了。好莱坞明星梅丽尔·斯特里普有句名言:“我不想再浪费时间在一些让我感到不愉快或是伤害的事上,对于愤世嫉俗、过度批判,与任何形式的要求,我没有耐性。不是因为我变得骄傲,而是我的生命已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我不愿去取悦不喜欢我的人或者不爱我的人。”如果你也决定不把生命浪费在这些你自认为无关紧要的信息上,删掉或屏蔽掉那些人吧。

  打开电脑前先拟好清单

  我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不是只有打开电脑这一件事。想一想,运动可能给你带来更健康的身体,朋友间面对面的约会可能带给你更多欢乐与收获,与家人的亲密交流可能会让你更充实与愉快……你或者就会愿意把电脑只当作一件用于工作的工具。那么,在我们打开电脑前,先拟好一份你需要通过电脑完成的工作清单吧——我们用它,只是为了快点完成某项工作——完成这份清单后就立刻把电脑关掉。这样我们会变得更有目的性,还能节约能源。

  让自己沉浸于一本纸质书里

  其实没有比安静地阅读一本纸质书本更让我们获益良多的事了。起码书里不会有那么多莫名的链接干扰你的注意力,读书也能培养你专心做好一件事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