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封镇之传奇

 nygf 2014-11-30

许封镇之传奇
2014-01-10 08:57:10  

 

\
 
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而具体到某地的发展史,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曲折和漩涡。历史上多少城池的兴衰更替,有些见诸于史籍,有些则永远地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赊店的发展历史中,不能不提到许封镇。说起许封镇,众说纷纭,传闻不一。有说此镇北门在方城县的沈营,南门在今社旗县青台镇,南北长四十五里,镇中心在今赊旗镇,为此民间有“四十五里许封镇”之说。
据《宋史》记载,当时许封镇已发展成为船来车往,商贾云集,生意兴隆,人烟稠密的繁华巨镇。至于赊旗店何时更名为许封镇?为何更名?镇名来历?何时毁灭?已无史料可考,成为一个未解的历史之谜。
1984年全县文物普查之时,在赊店镇西四公里赵河之滨谭营村陈朗店后地,发现明代嘉靖戊午年(一五五八年)仲夏所刻之《南阳裕州陈家店重修二圣碑记》,碑身高1.52米,宽0.61米,厚0.19米,方座高0.4米,长0.79米,青石质。碑文中有“且今之陈家店即古之许封镇也,店在州南,离城五十里许,路通唐县,店东北临河,路侧有古关王庙迹”的记载,这对于研究许封镇的遗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文中的“裕州”即今方城县。而据《方城县志》(民国三十一年)亦有记载:“许封镇,南五十里,古镇沈营南之保封庄即有遗址。相传有四十五里长街。”
同时,据不少老人记忆,在赊店周围原有不少古迹,如青台的祖师庙、八里庙、何庙的白马观、七十二眼井、高寨的魁星楼、尼庵寺等原有碑文中,对许封镇亦有记载。
由于赊店历史上一直未设县治,又处于南阳、裕州、唐县(州)、泌阳相间的边缘地带,加之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对商业一直未予重视,商业文化一直处于民间文化的范畴而未入主流文化。作为正统文化的府、县志书对此以商业为主的重镇当然也就少有记载。但就从以上提及的有关史志上的零星记载及当地发现的碑文所载,“四十五里许封镇”决非空穴来风,而应是实有其事。
我们可以想见,煌煌的四十五里长街,该是何等的繁华景象!民间相传,当年许封镇地处豫南咽喉要道,水陆交通船来车往,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物产丰富,人烟稠密,镇内高楼杰阁,亭台楼榭,鳞次栉比,仅各类寺观庙宇,就达数十座之多,实属驰名南北的中州一等富贵繁华巨镇,堪与当时的京都东京汴梁相比美,有“小东京”之称。
这样一座盛极一时的煌煌繁华巨镇,为什么突然间灰飞烟灭、荡然无存,沉寂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了呢?民间相传系毁于大火,不为无因。据赊店周围文物调查发现及有关史籍记载。这里在北宋末年即为金兵入寇中原与宋军大战的古战场,随之元军又接踵而至,那又是一场残烈的征服之战。正是这接踵而至的无情战火,使昔日繁华一时的许封镇化为了一片焦土。入主中原,在位达100余年的元朝统治者当然不会将当年元军的恶行在史籍上记上一笔了!为了分旗屯田,就在这片焦土之上招集流民建立了一座三旗屯。
正是由于金、元之际的累累战火,加之元代未年,由于元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的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频繁,连年战火不绝,祸事相连,雪上加霜,期间黄、淮河多次决口泛滥,水灾蝗疫,天灾人祸倾时而注,使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封建政权,恢复生产,不得不采取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措施。移民的主要来源为当时人口相对稠密的山西省。据《明实录》记载,当时迁民主要有汾州府,辽州,泌州,泽州,潞安州,平阳府,这些地区共有五十八县,迁民最多的是平阳府人口稠密的洪洞县。洪洞县又是五十八县移民开拔外迁的集中地,为此中原地区数百年来就流传着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据史料记载,迁来河南的移民主要分布在六十余个县,而唐河、方城、南阳、赊旗均居于前十县之列。足见当时赊旗之地亦是移民之重点。一直到清代赊店重兴之后,山西、陕西人来此经商,当地人还都称他们为“老家人”。
 

2013年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 南阳两处遗址提名

陈郎店宋元遗址,“四十五里许封镇”或在此

2014年3月13日07:44南阳晚报

陈郎店考古现场(资料图片)陈郎店考古现场(资料图片)
马山根遗址出土的高领罐(资料图片)马山根遗址出土的高领罐(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陈菲菲

  3月11日,2013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在郑州揭晓。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八次发掘、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汉魏洛阳城宫城四号建筑遗址、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禹州神垕建业钧都新天地钧窑址当选。

  淅川县马山根新石器时代遗址、社旗县陈郎店宋元遗址与潢川县黄国故城西周城址、洛阳朱仓“李密冢”东汉墓园遗址、洛阳偃师义井村沉船遗址发掘与汉唐漕运水系调查等其他五个项目获2013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提名。

  马山根新石器时代遗址,丹江考古新发现

  马山根遗址位于淅川县盛湾镇原马山根村西约400米处,东依马山,西濒黄水河,北距丹江水库约1200米。2013年6月至8月,为了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抢救丹江沿岸的地下文物,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明清、汉代和新石器时期各类遗迹229处。其中墓葬20座,灰坑130个、房基76处和墙基槽3条,出土了陶、石、骨角等小件标本200多件。

  其中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物最为丰富,出土大量的陶片,部分石器和少量动物骨骼。出土的陶器主要有红顶钵、盆形鼎、折沿高领罐、带流盆、平底杯以及花边钮器盖、陶环、陶拍、纺轮等。石器以磨制为主,有斧、锛、凿、铲、镞,还有球、饼、环和磨棒等。此外,还出土少量玉饰件和动物骨骼、牙齿。

  马山根遗址大体处于仰韶晚期到屈家岭文化时期,所处的丹江流域是黄河中游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汇地带,南北两大文化系统在这里此消彼长、相互交流与融合。此次发掘为研究豫西南地区以及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形态变迁,以及文化交流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陈郎店宋元遗址,“四十五里许封镇”或在此

  陈郎店遗址位于社旗县城郊乡谭营村,2013年开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金末元初窖藏式洞穴或地道、金代建筑基址群、北宋至元代道路等重要遗迹,并出土陶瓷标本300余袋,完整和可复原文物100余件,这对研究当地历史、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被发现的7处窖藏式洞穴或地道,其中4处位于一个已发现的建筑基址群下面。窖藏皆为子母型,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的洞穴相互连通,皆有脚窝和通风设施,具有家庭互通式地道的性质。这批洞穴年代大约在金末元初,具有战争防御性质,应与当时历史环境和朝代更替有关。每个洞穴的洞室口边,都摆放着许多大瓷罐,应当是躲避战争时盛水用的。洞穴之上,是一处金代建筑基址群,房基内出土了茶盏、围棋子、色子等生活用品,说明这里具有娱乐性质。

  在发掘区中部,发现了一条北宋至元代的南北向道路。道路厚2.1米,宽8至15米,北宋时期路面呈沟状,金代、元代路面呈鱼脊状。北宋时期路面的路边有灶、烤火坑等,金代时期路面的路边只有建筑基址群,元代时期路面的路边则发现有简易棚、烤火坑或烧香坑之类的遗迹。根据陈郎店村现存的明代嘉靖年间石碑碑文所记载,此次发掘的道路,可能是古代裕州(今方城县)至唐县(今唐河县)之间的官道,北宋至元代末年连续使用。

  陈郎店宋元遗址发掘发现的遗迹及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西周战国时期,这里就有人居住生活,北宋时期开始繁华并形成拥有宗庙、街道的集镇,金元时期是当地经济、文化中心,而该遗址很有可能就是民间盛传的“四十五里许封镇”。

  这次评选活动,“马山根”遗址和“陈郎店”遗址,差一点就入选2013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对此,市考古研究所主任乔保同觉得有些遗憾。“‘马山根’的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生活区,也出土了不少文物,因为发掘面积和时间的限制,未能找到墓葬区,否则将会发掘出更多更丰富的文物,为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也能为当选‘五大考古新发现’增添更多的砝码。”对于陈郎店宋元遗址落选,他说,“陈郎店”第一阶段只发掘了1400平方米,发掘面积小,出土文物也不太丰富,这可能是造成陈郎店未能当选“五大考古新发现”的一个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