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中杂菌的防治方法 一、如何有效防止平菇杂菌污染 1.适时栽培,适时播种 低温不利于霉菌生长,所以要选择低温条件下播种。春季播种期可适当提前,秋季适当推迟。从理论上讲,平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这对灭菌培养基是合适的,但生料栽培时,要避开霉菌适生的温度(25℃~30℃)。实践证明平菇菌丝在气温20℃以下生长也很快,在低温条件下播种更安全。 二、适时防治平菇杂菌的两种生物杀菌剂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常遭受木霉、曲霉等霉菌的危害。这些杂菌不仅与食用菌争夺养料和空间,而且分泌各种毒素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造成减产及品质下降。目前可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杀菌剂种类很少,对此,笔者选用中生菌素、宁南霉素等6种对植物病害有良好防效的生物杀菌剂,研究其对平菇及杂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筛选出既能有效控制霉菌污染,又不影响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的杀菌剂。 三、平菇生料栽培如何提高产量减少杂菌产生 在平菇生料栽培中,要想提高产量,减少杂菌污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保持环境卫生,栽培场周围不养畜禽,不存放木材,不堆垃圾,更不能乱扔废弃培养料,经常清扫,保持干净,被杂菌污染的栽培物要及时运出去进行深埋。 二要定期轮作换种:利用现有栽培场地,采取轮换使用。休闲时定期灭菌,保持清洁,所用菌种隔1-2年就应更换,能以不同种类的平菇进行轮作更好。 三要选用优良菌种,抗污染的优良平菇菌种,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爬壁力强,呈棉毛状,分布均匀,日生长量长度1厘米以上。注意选种工作,有条件自己选育;无条件引进对比,确定接班菌种。 四要选适龄菌种接种,用适龄菌种接种,发菌快、长势旺,比加大接种量能更有效地防御杂菌,低温型平菇选30~40天菌龄的菌种接种为好,中温型平菇则以菌龄25~35天的为好。 五要净化培养原料。严格选料,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购料要有计划,自家产的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原料尽量做到不余不缺,年年用新料。对原料要妥善保存,防雨、防潮、防发热,用前要在阳光下翻晒4~5天,栽培前一天,将用料混合。拌以1%~2%石灰水,成堆,盖塑料薄膜过夜,既可使料吃透水分,还有灭菌作用。 六要科学调配基质。原料堆闷过夜后,充分搅拌,测试水分和pH值。水分调到65%左右,生料栽培pH值调至7.5。生料栽培氮源不足,以豆秸粉或尿素补充,不能加麦麸和玉米面。 七要进行优化管理。发菌期间避开高温季节。栽培袋进入培养室后,及时创造最佳生长条件(室温24℃,通气良好,黑暗),促菌丝早发、快长。菌丝长好后,将室温降至18℃以下,湿度提高到85%~90%。给予200勒克司以上的散射光照,保持通气良好,同时松开袋口,催蕾出菇,菌菇发生后,反卷袋口,管理过程中勿碰伤子实体,采菇勿带起培养料,将菇根、残片等除净。 四、平菇菌袋污染的原因及对策 其杂菌品种主要是木霉、曲霉和毛霉等,发生原因:一是今年的气候利于杂菌存活及繁殖;二是基料处理不当给杂菌的侵染提供了机会;三是环境尤其是菇棚消杀处理不到位;第四,不少菇农仍然心存侥幸,初期污染时盲目地等等、看看或者乱用药物,直到污染严重才着急求治。防治措施:1.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或引进脱毒菌种。2.对基料营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是提高菌丝抗性、实现高产优质的最佳措施。采用“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喷施相结合,一般可增产30%以上。3.对棚内使用百病去无踪进行消杀1—2次。拌料时为防污染,可加入菇病消药物。发菌期间,每隔5天左右对棚内喷洒一次百病去无踪。如发现有小块菌污染,要使用菌绝杀进行涂刷、撒粉或浸洗菌袋等处理,以防杂菌孢子扩散。4.在菌袋完成发菌后,应强化其菌丝后熟期7—10天;条件允许时应延长15天左右,以使其积蓄更多的能量。出菇期间,每3—7天对地面、棚墙及门口、通风口等空闲处喷施一次蘑菇杀病灵等药物,尽量不直喷菇体;当菌盖直径2—3厘米时,可对菇体喷洒三维精素(喷施型);当棚温在13℃以上、发现有菇蚊菇蝇等时,应使用高效驱虫灵溶液以驱避;发现有病害迹象时,应及时处理,以防蔓延。 五、平菇发菌过程中杂菌咋防 很多的菇农来电话咨询,平菇菌袋发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杂菌侵染,特别是绿霉菌、连孢酶占多数,应当如何防治?针对这个问题,结合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1.培养料受潮污染 新鲜、干燥、贮存管理好的培养料,含病害数量相对较少,适应于生料栽培,但贮存期限较长,受潮结块的培养料,含病害数量会比较多,若未经杀毒处理,直接用于生料栽培,则极易造成杂菌污染。若培养料有结块受潮现象,应做发酵处理或进行熟料栽培,进行发料栽培和发酵栽培时应在培养料中拌入克霉灵、菌绝杀等食用菌专用杀菌剂,生石灰加入量可为3%~6%。 2.栽培种带杂菌 平菇菌种应发满菌立即使用,否则会因菌龄过长形成很厚的老化菌皮或遇到低温导致种袋大量出菇,以上两种都应属于老化菌种,使用了这些老化菌种,菌丝萌发慢,菌丝抗污染能力低,杂菌污染率肯定会高于低龄菌种。因此,菇农朋友们购买栽培种时,一定从正规菌种场预定购买适龄菌种,以免造成损失。 3.菌种质量差 有的菇农只图价格便宜,不顾菌种质量,购买了质量差的菌种。这种菌种萌发后菌丝稀疏,色泽发灰,菌丝长好后培养料不易接块,这种菌种分解能力差,抗杂能力很弱,因此接种后也很容易遭受杂菌污染。 4.发菌管理不当 平菇菌丝适宜发菌温度在20~32℃之间,温度高于35℃则菌丝停止生长,此时应注意及时倒垛,严防烧堆,温度高于40℃则菌丝很快即会死亡,鬼伞等杂菌就会大量发生。 但发菌温度并不是越低越好,一定要适度,若温度低于15℃,这时平菇菌丝生长很慢,而绿霉菌等杂菌则发生机会高,尽量调整菌袋的发菌温度在适宜范围之内。 六、覆盖焦泥灰防治平菇杂菌 床式栽培平菇床式栽培平菇时,若料面零星发生杂菌,可用浓生石灰浆涂抹或覆盖患处即可除掉杂菌;若料面大量产生杂菌,可在被污染部分覆盖2-3厘米厚的焦泥灰,覆盖面要大于污染面,并稍拍紧,可除杂菌;若料面杂菌污染严重,应用焦泥灰覆盖整个料面并拍紧,几天后菌丝即可恢复正常生长。 七、火烧土覆盖巧治平菇杂菌 平菇栽培中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无论使用生料、发酵料栽培,还是熟料栽培,是床栽还是袋栽,都有发生杂菌感染的可能。菌丝培养阶段,特别是高温季节,感染的机会增多,发生的面积广,蔓延速度快,为害程度严重,轻则影响产量和收入,重则导致绝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过去一般采用对污染区喷(或注)甲醛、酒精、多菌灵等药剂处理或用石灰浆涂抹或覆盖患处等方法,虽起到一定效果,但很难达到彻底,特别是对污染菌袋,效果较差,甚至还有农药残留,降低菇质,影响人体健康。笔者在近几年的生产、试验过程中,根据各种杂菌好氧、耐高温的生活习性和共性(如绿霉、青霉、毛霉、木霉等),探索出火烧土覆盖巧治平菇杂菌方法,该法不需药物投资,原料可就地取材,操作简便易行,防效显著,且能提高平菇产量,现简介如下。 八、泥沙覆盖巧治平菇杂菌 平菇栽培过程中,多种栽培方式均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杂菌污染,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更为严重。轻则影响产量和收入,重则导致减产甚至绝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很多生产者遇到这种情况都束手无策,大量施用杀菌药物防治,但收效甚微,反而增加成本,甚至导致药害的发生,损失更重。根据各种杂菌,如:绿霉、青霉、毛霉、木霉、曲霉、根霉、白霉、红色链孢霉等好氧、耐高温高湿的生活习性,可采取下述不需药物投资,原料可就地取材,操作简便易行的防治方法: 1、平菇大床栽培防治杂菌方法 大床栽培平菇导致的污染有多种原因,首先应针对不同情况找到污染的原因(如突遇高温、料内进水、周边环境不净、虫害等)区别对待,根除污染源,而后对受污染的平菇进行如下处理: 若是料面零星发生杂菌,可用浓石灰浆涂抹或覆盖患处即可控制。若是大量产生杂菌时,可挖取地表30厘米以下的河泥沙或黄泥沙(地下深层泥沙土无虫害和病害),然后打碎,加入2%的石灰粉并拌和均匀,揭去薄膜,在料面污染部位覆盖2~3厘米厚的泥沙,覆盖面积要略大于污染面积,并将泥沙稍拍紧。如料面严重污染时,应将整床料面覆盖,并用消毒液洗净薄膜后再覆膜,恢复常规管理。几天后菌丝恢复生长,泥沙中会很快布满菌丝,不仅对平菇产量无任何影响,而且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2、袋栽平菇防治方法 将被杂菌污染的菌袋拣出,选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挖一深60厘米左右的土坑(坑的大小视污染菌袋多少而定,并注意坑内不能有积水),将菌袋污染部位朝下放入坑内摆好(不用脱袋),间距5厘米填土隔离,并在袋上覆盖25~30厘米厚的湿细土或湿泥沙,这样经过15~20天的培养,所有污染菌袋都会恢复正常。菌丝全部长好后,搬至菇场开袋出菇,出菇率基本不受影响。 如栽培场地的地下水位高,不宜挖深坑,只宜挖20厘米左右的浅坑,按上述方法摆好菌袋后,再覆盖20~25厘米厚的湿土或泥沙,效果一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雨天应覆盖薄膜,周围开好排水沟,坑内不能积水。用此种方法防治杂菌亦适用于多种木腐菌类,不妨一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