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前沿】2020年,上海智慧生活什么样?

 haosunzhe 2014-12-05

智能医疗医生24小时随诊

  

智能娱乐、智能教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慧科普,令人向往的未来生活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指出,其中最激动人心的智能医疗,将彻底颠覆传统医疗模式,让医患关系不再是病人苦苦求医,而是医生和病人共同结成“健康合伙人”。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治疗效果良好,回家后却大打折扣,是治疗方案或者处方药物疗效不佳吗?原来,慢性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治,住院期间的健康生活并非患者生活本色,短期治疗效果难以维持。而如果能够借助移动互联网、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医务人员随时随地走入患者生活,不是不可能。

  

戴上一条健康手环或者可穿戴式健康终端,24小时的血糖、血压、心率、体温、呼吸频率等指标尽在掌握,一旦有异常就会提示。再结合手机智能应用软件,将推荐周边医院坐诊的好大夫在哪里、预约情况如何,如有空档马上自动预约。而对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可穿戴式连续无创血糖检测仪,由可丢弃式连续血糖检测探头、射频发射器和接收显示器组成,细小金属丝贴于患者腹部,每10秒钟测量皮下间质血糖浓度,上传至服务器,每天得到的身体血糖信息,是指血测试法的100多倍。

  

“如此一来,患者将更加精通自身的血压或血糖状况,医生据此可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甚至通过移动互联网实时关注治疗效果。患者和医生就不再是三五分钟的院内交流,变成了全天候对症的碎片化问诊,医生和患者一起守护身体健康,实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智能医疗。”

  

日常生活智能家居环绕

  

有了健康,百姓的日常生活又将如何?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蔡立志指出,最新公布的2014-2016年上海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就是要让这座城市的交通、医疗、养老、食品安全、健康医疗等有机结合,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信息新技术,生出一颗像人一样的智慧大脑,让都市生活更加宜居。

  

“特别是未来的家庭生活,将被充满想象力的智能家居所环绕。”格力家电研究院研究员王策从2020年普通的“上海一天”讲起:清晨7时,窗子上所有的玻璃从不透明变成透明,因为接触到“我要起床”信息。室内灯光慢慢亮起,音乐响起,温馨又舒适。玻璃窗是光伏太阳能的,可以供电,同时又是一块显示屏,显示屋外的温度和PM2.5值。起床洗漱时,自动面包机和咖啡机做好新鲜的早餐;离家上班后,家里的自动洗碗机、清洁机器人上岗,开始大扫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