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揭秘(一)
前言 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三大高峰之一,是一种音乐文学体裁,带有明显的歌词色彩。它是唐代广义格律诗的延续和改革,其节奏性更胜于格律诗,在格式上,更趋于完美化。宋词虽然始终没有得到科举内容的认可,但它确是文学瑰宝。目前,我们的词学理论很不成熟,也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包含一些根本性的错误。本讲座就是在全面调查和研究全宋词的基础上,科学理性地对其中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一下总结和归纳,以加深对宋词的理解,并更细致准确地掌握填词方面的知识。
第一章 词调与句子的平仄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带有原则性的问题。 。需要重新认知,还其本来面目。 第一节 词调 一。定义 。指的是,某个词牌子下的乐曲规范。 。古声中只有五音:宫,商,角,徵,羽。 。对应现代音乐中: 1 2 3 5 6 。在唐代也叫作: 合,四。乙,尺,工。 。所以,词乐谱也叫工尺谱。 。例如【忆江南】, 。它规定了以下二个方面: 1.句式 。3+5+7+7+5. 2.句数:5个 3.韵位:2,4,5 4。韵位数:3个 5.押平声韵。 。再如【十六字令】 。句式为 1+7+3+5 。句数为 4个。 。韵位:1,2,4 。韵位数:3个。 。押平声韵。 二。词调与字数的关系 1.一般情况下 。配置有通常用字数值。 。【忆江南】:27字。 。【十六字令】:16字 。短令此数应照办。 。中令以上者,可变通。 2.衬字 。个别情况下允许加衬 。视内容需要而定。 。字数的变化会产生“同调异体”。 三。词调与字声 1.词调可以约束字声。 。作唱词用时 。用字要考虑轻重清浊 以及发音部位。(唇,舌,口,鼻,喉) 如开口音,闭口音,舌后音等。 2.不作唱词用时 。若达到高级填词水平, 。需注意,上去声的使用和搭配。 。阴平和阳平字的使用。 。例如李白的【忆秦娥】中的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入声韵字的选择。 3.对于初学者,则可不考虑。 第二节词调与句子的平仄 一。无约束关系。 1.例1【忆江南】起句 。江南好(白居易)平平仄 。春去也(刘禹锡)平仄仄 。落花尽(蔡伸) 仄平仄 。识破了(吴潜) 仄仄仄 ------------------------ 。只要尾字保持为仄,其余二个 位置平仄不拘。不影响歌唱。 2.例2【沁园春】第二句 。野店鸡号(苏轼)仄仄平平 。禁池开鈅(贺铸)仄平平仄 。金风荐冷(李刘)平平仄仄 -------------------------- 。这里平仄的变动完全出自于前三句 组合类型,即使平仄都变了,也不 会影响歌唱。 结论:所谓“按调填词”或“按谱填词”都是不准确的。
第二章 宋人填词思维 第一节 无谱年代 。以【忆江南】为例。 一。首位填词者 。最早为唐代宰相李德裕为其亡姬谢秋娘所作。 。该词没找到去处。 。这样就只好以白居易为首位填词者了。 1.白氏填【忆江南】时, 其实,就是按3+5+7+7+5结构,然后分别 用律格来充填。 。一共填了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仄 平 仄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仄 仄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平 仄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仄 ------------------------------ 。我们不得不思考,同一时间填的三首词, 为何平仄不完全相同呢?根据是什么? 。那就是律格的不变性,即律格的可平可仄处 并不受词调(音乐)的限制。 。在此词是这样,在其它词中也是这样。 。此后刘禹锡也填过此词。 二。第二位填词者 。刘禹锡是“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 为句”填了一首。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凝举袂,(mei) 仄 丛兰衰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仄 。刘禹锡根据什么来改变起句的第二字的“平”呢? 。这就涉及“同尾换格法”,在后面要细讲。 上面的思维,也是所有古代词人的思维。只是进到当代,才被抛到九霄云外,而另开“新径”。 第二节 惯性模仿与变革 一。惯性模仿 。诗词惯性病 。这是前人(也包括今人)常患的一种文学病态。 例1:【青玉案】下片的第二句 。最先是贺铸的“彩笔空题断肠句”。 仄仄平平仄平仄(准律句) 。从此以后,此格被用得多如牛毛。 。估且不谈此格的好坏,但不顾内容的需要, 一味向此格靠拢,非明智之举。 。当然也有反潮流者,如赵长卿,刘辰翁等。 。恼乱愁肠成万缕(赵长卿) 。剩有老人星一个(刘辰翁) 。都回归到原始根律格:中仄中平平仄仄。 例2:【水调歌头】第一句 。自从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出现后, 仿效者比比皆是。其实苏格(拗格)是在 原先的律格 中仄平平仄 基础上改动的。 。何必一定要这么用呢?毛主席早年填的 “才饮长沙水”就是原格。 。盲目地追求,不加鉴别地运用,并非好事。 二。活学活用 1.有些词格并非“死格” 。例1.【诉衷情】第三句 。关河梦断何处(陆游)平平仄仄平仄 。五日凄凉心事(姜夔)仄仄平平平仄 。可惜半残秋紫(周邦彦)仄仄仄平平仄 ---------------------------------- 。此句至少有二种格可选。 。例2.【鹧鸪天】第一句 。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 中仄平平仄仄平 。新晴水暖藕花红(赵长卿) 中平中仄仄平平 。去年太岁田间上(刘辰翁) 。把首句改为非韵句,其目的是, 和第二句形成对仗结构。 。上述这些都是合法的,不存在 “出律”问题。 。这类例子实在太多,就不一一 列举啦!以后还会看到。 二。正体和变体 。如,【洞仙歌】40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