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个生命都要绽放

 苏迷 2014-12-05
每一个生命都要绽放
《教育是什么:一所学校的百年故事》柳袁照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有一所学校,杨绛曾担任校长,苏雪林、沈骊英……曾在此执教,费孝通、何泽慧、李政道……曾在此读书。百年来,苏州十中留下许多故事,故事里流淌着生命的气息,那正是“教育”。诗人校长柳袁照记述了这所百年名校最淳朴的学风,校友们的故事……

  □柳袁照

  教育是什么?这个最简单、最普通的问题,还需要问吗?尤其是我们的校长、教师,每天都在学校里做着教育的事情。但有时,最简单、最以为人人都知道答案的问题,是最讲不清楚的。我们不用教科书上的语言,是否能凭自己的感悟,个性化地表述出教育是什么?至少我不能。这几年,我天天想着这个问题。今天,看到校园草丛里的一簇小花,我似有所悟,教育不就是这簇小花吗?虽不起眼,也要盛开,盛开得自自然然。我一直推崇泰戈尔对教育的诗意的诠释。他说,教育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这簇小花,虽然弱小,但浑身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教育不也如此吗?无论是高贵,还是低贱,只要是生命都要让它绽放。
  尊重生命,以生命呵护生命。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他们都是完美的、独特的“这一个”。教育就是要呵护他们,尊重他们,包括为他们的成长创设条件,捍卫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尊严。这簇小花,引发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今天的价值取向,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是不是被扭曲了?我与我们的先辈一样,也是主张崇尚自然的。我去年出了一本书,取名为《清泉石上》,意在表明教育要如“清泉石上”一样,自自然然。唐朝诗人王维有两句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以为教育就是要追求这样的境界。
  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是教育的神圣、神奇之地,对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充满爱,充满关怀,把他们当成天才来珍爱,当成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上苍之恩赐来培育。很荣幸,我所在的学校,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当年叫苏州振华女校,今天叫苏州十中的这所学校,已经走过了108年的历程,历史的气息、文化的气息与教育交织在一起。古树名木与小花小草交相辉映,自然之状态与百年人文传统,如树林成荫,大气古朴。40年前我曾在这里读书,感受这里的一切,12年前我担任了这所学校的校长,继续感受这里的一切。浸润与体验,使我真正认识与体会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真教育、大美的教育。那就是,合乎道德的大善的教育。
  我虔诚地对待这所学校,阅读校园,阅读校史,其实,是阅读这个校园里的每一个人,历史的、现实的每一个人。他们是这所学校的主人,是在这个校园(能让内心柔软的地方)成长起来的生命,或大树,或小花小草,都是鲜活的、能让我感动的生命。师生们都以自己独特的生命成长状态,阐释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平等的。我写他们,记录他们,阐述我对他们的理解,试图揭示他们对我的影响。正因为他们帮助我成长,我的生命才变得更有价值。
  三年前的新春第一天,我在学校值班。新春的第一朵花盛开在校园里,老树上的旧枝也绽出了新芽。我内心充盈,对这个校园充满着爱和感恩,满眼是美景,如苏州园林般的画景,需要对每个与这个园子有关的人交流、倾诉,随即我写了一首小诗,“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是个幸福的开始”。我对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块石头致意。这是我对这个园子最幸福、最美好、最直率的表白。“你”是谁?是老师,是学子,是曾走进又走出的每一位校友,是每一个与这个校园有关的人。“你”是谁?为何我们不能再拓宽一些视野,不能把它看成是教育,看成是日常的、完整的、幸福的校园生活?
  我在这里,一年一年走过,当时只是感觉漫长,而今走过,再回首似乎仅是一瞬间。斯园、斯人、斯事,对我来说,都是生命中的珍藏;旧时光、新时光,对我来说,都是美好难忘的时光;瑞云峰、老桂花树,对我来说,都是教育的记忆。我把本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看成是生命——属于我的,更是属于这个校园每一株草木的蓬勃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