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广谱高效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作用于心房,心室激动形成中心以及激动传导系统,并能延长心房、房室洁和心室不应期,并提高心肌细胞阀电位作用,对由异位刺激或再入机能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较好效果。用于治疗室性、室上性异位搏动,室性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症等,还可用于局部缺血性和难治性心律失常。具有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滞作用。能降低心肌兴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延长传导。临床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异位搏动,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电复律后室颤发作等。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之特点。
药物别名:丙胺苯丙酮;利他脉;羟丙苯丙酮;盐酸丙酚酮;心律平 英文名称:Propafenone 药品类别:抗心律失常药 药品规格:片剂:每片50mg,150mg;针剂:每支70mg(20ml)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首次关卡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因剂量及剂型而异,约4.8~23.5%。剂量增加2倍, 血药浓度可增加5倍, 呈饱和动力学特点。吸收后主要分布肺组织,其浓度比心肌及肝脏组织内浓度高10倍,比骨骼肌及肾脏高20倍。 稳态表观分布容积为1.9~3.0L/kg。蛋白结合率约为97%。单次服药半衰期约3~4小时,多次服药约6~7小时,口服后0.5~1小时作用开始, 2~3小时达最大作用,作用可持续6~8小时(4~22小时)。口服2~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有效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平均约588~800ng/ml(64~3271ng/ml),且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比例增加, 故用药需个体化。中毒血药浓度约1000ng/ml。主要经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5-羟基-丙胺基苯丙酮具有药理活性。约1%以原药经肾排出, 90%以氧化代谢物经肠道及肾脏清除。 适应症状:口服适用于室性早搏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其次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但纠正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效果差。 静注适用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伴预激综合征者)。 口服适用于房性早博、室性早博,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对房颤、房扑复律效果差。静脉注射适用于中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和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并使房颤或房扑的室率减慢。本品主要用于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律失常及经房室结的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药理应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本品是一类新型结构的抗心律失常药。它属于第一类(即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的)抗心律失常药。在离体动物心肌的实验结果指出,0.5~1μg/ml时可降低收缩期的去极化作用,因而延长传导,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及有效不应期也稍有延长,并可提高心肌细胞阈电位,明显减少心肌的自发兴奋性。它既作用于心房、心室(主要影响浦金野纤维,对心肌的影响较小),也作用于兴奋的形成及传导。临床资料表明,治疗剂量(口服300mg及静注30mg)时可降低心肌的应激性,作用持久,PQ及QRS均增加,延长心房及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它对各种类型的实验性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与其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阻断作用有关。它尚有微弱的钙桔抗作用(比维拉帕米弱100倍),并能干扰钠快通道。尚有轻度的抑制心肌作用,增加末期舒张压,减少搏出量,其作用均与用药的剂量成正比。它还有轻度降压和减慢心率作用。 (2)松弛冠状动脉及支气管平滑肌 离体实验表明普罗帕酮能松弛冠状动脉及支气管平滑肌。 (3)它具有与普鲁卡因相似的局部麻醉作用。 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良好,服后2~3小时抗心律失常作用达峰效。作用可持续8小时以上,其t1/2为3.5~4小时。 适用于预防或治疗室性或室上性异位搏动,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电转复律后室颤发作等。经临床试用,疗效确切,起效迅速,作用时间持久,对冠心病、高血压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用量
1.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100—200mg,6~8小时一次。 成人处方极量:一日900mg,分次服。 小儿常用量:一次按体重5—7mg/kg,一日3 次,起效后用量减半,维持疗效。 2.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按体重1~1.5mg/kg,静注5分钟,必要时20 分钟后可重复一次。以后可以每分钟0.5—1mg速度滴入维持。 禁用慎用
(1)老年人用药后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应注意观察。 (2)以下情况应禁用:①窦房结功能障碍;②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除非已有起博器);③心源性休克。 (3)以下情况应慎用:①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②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③低血压;④肝或肾功能障碍。 老年人有血压下降、严重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严重心动过缓、窦房性、房室性室内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明显电解质失调、严重阻塞性肺部疾患、明显低血压均禁用。 早期妊娠、哺乳期妇女或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有肝、肾功能损害者而必需用药,因体内代谢和排泄受影响,血浆游离分数和生物利用度增加,因此,要求在严密的心电图监测下使用,且剂量宜减半。 给药说明
①本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比例地增高,故在增量时应小心,以防血药浓度过高产生不良反应。②需换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时,应先停本品1天;反之,各种抗心律失常药至少停用1个半衰期;对严重急性心律失常则可酌情缩短停用时间,但需注意相互作用。③静脉给药时需严密监测血压及心电图。 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①心电图;②血压;③心功能;④血药浓度测定,因剂量与血药浓度不成比例增加。 如出现心动过缓、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一般应减量或停药。若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静脉注射乳酸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解救,必要时安装起搏器。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有口干、唇舌麻木、头痛、眩晕、眼闪光、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等,在减量或停药后消失。用量较大时极个别患者出现手指震颤、心动过缓、窦性静止、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精神障碍或低血压、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及胆汁淤积性肝炎。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是诱发或加重室性心律失常、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诱发或加重充血性心衰、心绞痛发作增多。也可出现窦房结功能失调如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以及较严重的低血压。有关较严重反应的个案报告在增多。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 (1)心血管:可产生心动过缓心脏停搏及传导阻滞,尤其原有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障碍者,应停药并静脉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起搏治疗。 有促心律失常作用。4.4%产生低血压,尤其在原有心功能不全者,可用升压药、异丙肾上腺素等,也可加重或诱发心力衰竭,故对原有心力衰竭者应合用强心及利尿药。 (2)胃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便秘,也可产生口干及舌唇麻木。减药或停药可消失。 (3)神经:头晕、目眩。减药或停药可消失。 (4)其他:肝脏转氨酶升高,停药后2—4周恢复正常。 神经系统常见头昏或头昏眼花、头痛、多汗、嗜睡,也可发生面部潮红、感觉失常、 精神状态改变、视力紊乱、共济失调及抽搐。 消化系统常见厌食、口干、恶心、呕吐、味觉障碍、便秘及消化不良或腹部不适。偶 见有肝功能损害,个别患者发生胆汁郁积性肝炎。造血系统可见 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者为口干,舌唇麻木,可能是由于其局部麻醉作用所致。老年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血压下降。也有出现房室阻断症状。有两例在连续服用两周后出现胆汁郁积性肝损伤的报道,停药后2~4周各酶的活性均恢复正常。据认为这一病理变化属于过敏反应及个体因素性。 (2)在试用过程中未见肺、肝及造血系统的损害,有少数病人出现上述口干、头痛、眩晕、胃肠道不适等轻微反应,一般都在停药后或减量后症状消失。有报道个别病人出现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P-R间期轻度延长,QRS时间延长等。 (3)心肌严重损害者慎用。 (4)窦房结功能障碍,严重房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禁用;严重的心动过缓,肝、 肾功能不全 ,明显低血压患者慎用。 (5)如出现窦房性或房室性传导高度阻滞时,可静注乳酸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间羟肾上腺素等解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