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物辨证法的医学略论(二)

 johnney908 2014-12-08

道物辨证法的医学略论

一〉、道法自然、和于术数: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能够产生光和热的星球,真如张景岳所说的:"天之大宝、唯此一轮红日;地之大宝、是乎一枚附子;人之大宝、命门一息真阳",从不自私、不用购买、弥足珍贵。从不间断地把其光与热无私的奉献给了太空和地球,而地球总是以椭圆形的轨道规范稳态秩序、周而复始地围绕着太阳在运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多一点的时空以椭圆形轨道绕着太阳在运转一周,年年规范稳态秩序的如此。可是地球本身也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自我以南北极磁场轴心的方式,很有规律性的运转一周,天天如此。写到这里也许好多人会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拿来著书立说,道理已经简单不过了,连小学生或从未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呢,真是吃了饭没事做!真无聊。可写书人真的无聊吗?根本不会是在浪费自然和社会上的有限资源和你宝贵的大好光阴。他见到的是简单中隐藏着纷繁;简单中隐匿着奥密;简单里隐幽着规律;简单隐深着控制事物的枢机。这是因为你一直认为简单而不加以深究,古人说过了的也没引起注意和重视,不是吗?庄子就说过:"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稷也"。因为这些话太简单了,那些经典与古文阐释家也没有引起注意和重视,更何况是一般的普通人群呢?随便地、无情地放任自流了,成了过眼烟云。那就更谈不上作出深入的研讨,许多阐释庄子的人就是这么样的随便放过了,或者说得太深奥了,只论结果、没言非常重要的过程.如:"自本自根"、"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太过隐晦了,令人难以领悟和得道了。那么现代的科学研究者呢?是以纯唯物论在作指导,认为不是实质性的问题,不需要作出延伸性的探讨,以为只有把物体分割得越来越小后才能获得解释,所以从分子--原子--质子--夸克--量子纠缠(光子的相互作用)的方法论上开展演进,这么简单或形而上学的事情就不去深究了,不如穷究形而下学,不知道形而下学和形而上学可以优势互补,其实人类社会都非常的需要功形于上与功形于下和包括功形于中的事情,因为事物需要整合零碎和过渡的连接,才不至于被人为无故地中断的表面独立性的不连续状态,形成有背景性大环境的适用性。功形于上同功形于下还要功形于中的枢机性的许可证的准入与准出,因而许多贪官因为国门准出管理上有漏洞,才携款逃到别国逍遥法外去了。可是功形而下的学问就纷繁了,尚需功形而上和功形于中的学问归纳整合为简单的概念,能够执简就繁、提纲擎领。卢约瑟和他的学生们就说过:"原子是缩小了的太阳系,电子不停地围绕着那个很小很重的核心在运转,最小的原子竟然同庞然大物太阳系的构造原理一致"。功形于下的事情人们基本上做得差不多了,可功形于中(道的阶段性过程状态)的相关联性问题在方法论上存在漏洞的缺口,在短时期内如不解决道物辨证的哲学为指导的事情是难以跨越的,功形于上的问题古人做了许多,现代人继承有遗漏、又不能与时代同步、用现代语言表达不到位,其非常有价值性的思想智慧被唯物论过余思辩性的不确语言所遮蔽埋没了,不知道古人的思想是历经血与泪的践行积累的结论。并且经常押到台上批判,以致功形于上同功形于下欠缺功形于中的方法学难以有机归纳性的整合。
E-靳特西说:"我们站在一个新的伟大综合的开端上,相应的状态结构不是主题,而许多层次的相互关联的自组织动力学才是主题。现在,我们有可能把进化看成是物质能量、信息、复杂意识和自我反思一样的集合体"。而科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抛弃了整体论的观念,采用了还原论的观点,科学是进步了,却给予人们一个不够全面、完善、真实的自然图景,于局部是明晰到了一定需要的程度,但在整体上是散乱无彰的。从当前的自然和人为前兆告诉我们,人为行为有离道失德、利弊参半、利欲熏蒸、违害自然,人们稍有不逊对自然有灭顶灾害的趋势;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灾疫流行、贫穷愚昧、党意各识、政教纷争、战争危险等威胁着人类"择优避劣"的适应生存难题,已经成为人们面向现在和未来必须面对的现实。
地球是人们的"暂时"存生地,可是人们为了短期利益而不够珍惜它的本质存在,在其脏腑内无限制、无计划地取油、取气、取煤等人们需要的原料,以其人为地狠掘狠剖,把本体变成了"气"体尝还给了太空。遭受摧残的地球内的五脏六腑功能结构逐渐衰微--质量功信减弱,用量子动力学(QGD)的观点来看待:星球在围绕太阳周围的时--空连续区发生弯曲的轨道同星球的质量和体积非常相关,否则容易造成时--空连续区弯曲轨迹的改变(物质探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于光远、第253页),以致运行轨道的偏移,导致气候不常性变化,虽然地球暂不毁灭!也日亦不适宜人类的安居乐业,是其一害;如果人们继续以对立、矛盾、斗争为意识独尊性辨证法(自然本是:天之道为而不争、人之道为而无害),对于自然、社会、人类为"恶"性的指导思想,不以世界"择优避劣"性的存异求同,和谐并肩统一为目标,人类社会以当前复杂动荡的局势发展,稍有不逊会提速出现人类自杀性的毁灭,是其二害;既然预测到有了这些悲局性的趋势,人类继续以对立、矛盾、斗争为意识独尊性辨证法等就无法适宜于建立大同和谐的世界,必须用《周易》和《老子》道法原理提前作出预防措施,或是逐渐跨出地球的摇蓝,这不谨是地球上人口暴涨性三害的唯一需要迁徙的事情,必须寻找新的生存落脚点,而是若干年之后还要寻找另一个新生代的宇宙中适合人类安居乐业的离太阳稍远而质态稍大的"新地球",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和养寿,按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运动的周期与轨道半经长轴的立方体积成正比(物质探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于光远、第249页),因为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围绕太阳一圈大约88天,那么距离太阳的时--空连续区发生弯曲轨道相距较远的星球围绕太阳一圈的周期按其比例相应增加,如果适合人类安居的新地球与现在地球距离太阳的时--空连续区远至十倍动量数级和质体增加一倍,那么人类的寿命在现有平均70岁的40*4倍为11200岁,就真正实现了古代国人的传说:在天一日如同在地一年的神话,如何明智地珍惜这个预设和来之不易的安居自然环境。这是为了人类这个宗族的延续生存的远景性的目标任务,要能顺利地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只有凝聚世界人类同宇宙自然万法归宗的力量才有可能实现--这才是"道法自然"的原则性规律。
为了迎解上述预设人为可以达到的课题,必须事先从人们指导思想和生存智慧上如何取得高度协调与统一做起!主动调控世界从"政党宗教纷争"中的"善恶界"走向"本元和谐协同"的"智慧界";启动"认知、信息、纳米、生物"四大前沿科学技术的汇聚,提升人类的协同和谐智慧能力和手段,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类搬去三座大山:消除贫穷走向富裕、消除残杀走向和谐、消除愚昧走向智慧,改变东方文化思想"慧而不用"的主张,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普众以厚德载物"的远大胸怀,既有刚健父性文化的生生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柔顺母性文化道德为先、永恒和谐的内涵,促进健顺互补、刚柔既济、道物承制性"道德文化"和"科学文化"有机融为一体。营建人间公正公平、爱人和谐、民主进步、自主自约的天堂,具备"人道合一"文明的世界。人类走向富裕、智慧、和谐。展现出人间的"太平盛世",呈现出繁荣、和平、健康、愉悦的远景,进一步由摇篮时代图腾太空、超越现有局限地球的划时代。
为了保护自然,健顺稳态的发展,首先必须认知自然之道:为了达到上述人为预设目标,既然公认"原子与太阳系构造原理一致",那么是"一元本体"的法则无疑了,总的政策方针已经有了,在困难的"功形于中"面前就存在着容易,容易的方面是"功形于上"与"功形于下"的构造原理一致,人们应该在有机整合"功形于中"方面多做文章,把整合做到位。是物得没得道的问题,有道的物就动了,有道的文章也受用,一块原矿不经煅炼就制不成有道的物,火箭飞船有道才起到腾空万里的作用。能够是这样,表现简单的事物也就存在着不简单了,那时的人也就是"神"了。从简单方面来看问题是"法于自然、和于术数;法于阴阳、和于数理"的法则原理.
以太阳的光和热(引斥力)为例,同地球南北极产生的磁性电场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自动调控着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椭圆形轨道,以及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这种作用是当前适用于人们任意事物的最高层次的"控制中心"(太阳系同整个宇宙相北为次级层次),有了这个"控制中心"才有了地球现在的一切,是地球和太阳(其余星球)存在的物质功信力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中态公约度量"的作功,如地球的南北两极磁性的差异表现的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场运动、电场感应运动产生了光电和电波等统一场效应。如此,科学的发现和利用就产生了现在一切自然原理上的仿生与复制。从中也证实了庄子所言的:"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存";在社会人类上笔者补充的是'人道灵而无于穷,故诸事生'。可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稷也"的无比正确。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智慧在那个时代就非常的超前而伟大了,那么大的道理就隐幽在古人的那样简单的几句话里,如果不阐其幽也无法探密至宝。您千万不要觉得:大道高高在上,高悬在宇宙之中,与我们遥之又遥,毫无实在的联系。因为呀--道物一体!我们就像在道之海里的鱼儿游戈,都在道其中,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以及人们的生命生存息息相关。其外延是宇宙,晗接地球自然;内涵是人道社会和人体,内连五脏六腑。再也不是"谁"也不知,但唯独不是鬼神和上帝!--这个表述能确定道的具体位置:道除了载功信于整个的宇宙空间外,还载功信于各个不同的多维网络层次的事物本体之中,可上可下、可左可右、可东可西、可南可北也可居中,互应关联着呢!以量子力学中的四种相互作用比较的话,强相互作用是粒子间的作用之冠,电磁相互作用是其的1/100;弱相互作用是其的10-13;引力相互作用是其的10-39,如强相互作用的核子仅能穿进地球表面30CM而被吸收;电磁相互作用的u粒子仅穿地球表面300M被阻止;弱相互作用的中微子完全可以穿透300个地球的厚度,各种相互作用都以"中间规范粒子"(如介子、光子r、胶子G、引力子、中间玻色子等)作为传递的媒介统一到效应场中,是为自然世界棋高一筹所掩幽着的共同本源,从而构成有限度的无矛盾的理论(物质探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于光远、第269--286页)。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这正是老子言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事物相互作用与相互生存转化的永远恒在的功能信息过程状态机制,是道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功信流,此流除了自然空间的存在外,同时也相应存在于自然上的各个不同层次的物质之中,形成多维网络稳态秩序体系(但不是模型)。这样就促使人们对道有个明确的座标定位与成熟的概念,从中同时也领悟到了关于"阴阳"课题的不是问题了。不再玄乎其词地无向远说。很可惜啊!在宏观指导思想理论上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这么多年就停在了老子的那一步,不予继承与发展不说,反而说这是形而上学或是唯心的中庸之道,就把主要精力去研究形而下学,当然形而下学也是科学的一条不可或缺的分枝的必走之路,但最终也有殊途同归的一天。真是认者见仁、知者见智。
为此,爱因斯坦如是说:"不能在逻辑上进一步简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组成理论的根本部份,它们不是理性所触动的,一切理论的崇高目标,就在于使这些不能简化的元素尽可能的简单……"。大家看到了没有,卢约瑟、怀海特、拉兹洛、李政道、E-靳特西和爱因斯坦就得了道,得到了我们中国人用于有机整合事物法则的这个"道",所以西方人就依据此原理发明了发电机和电动机,让世界动了起来;近代发现了音视频道,让世界步入到了信息化社会。因为道是过程状态与功信流啊,这是获得公认了的。可是我们国人还在继续不断地欣尝纯粹的唯物辨证法的唯一指导思想,把老子的道用在嘴上讲的道,继续在玩嘴巴和文字游戏。世界到了这样的生产力和发达的日新月异的时代,不但能见到道、使用道,而且把道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还有那么多的学术权威还是抱着老子的"道之无为无不为"、"道之恍兮惚兮"而不放,竟然一字也不敢动,真是可悲矣!很可悲的是国人在庄子之后和宋代之前、以及在近现代这么多年代遗失了"道"这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和法则。英国哲学家怀海特在看到中国文化衰落的二十世纪初时评价说:"就文明的历史之悠久和影响之深远来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看来从二十世纪初指导文明的思想,是在那时开始逐步已经衰落,这样如何得到进步和发展呢?按理而论道是"道法自然"、而"自然又法道于自然"这样的简单,可人们在这段时期中仅讲在口头禅上,在理论源头上不作深入的理解和运用不说,同时也引进了一些不符实际的"过余思辩文化"的冲击,致以"血泪践行产生的国学"日见颓废。
李政道教授在《科学与艺术》一书中说过:"自然在其本身定律中具有自我展示美的设计,也就是物理定律的对称性与和谐性,有着朴素简单的朴素美"。地球以椭圆形的轨道围绕着太阳规范稳态秩序的转运,这就是对偶和谐,互相承制性的、朴素简单性的、规律秩序性的、统一效应场的美。这就是在道法自然和自然法道的法则美。用一个总的椭圆形在复制着许多的类椭圆形:鸟的蛋、植物的种子等才能有了其隐藏着的盈亏消长生长动机的潜能量。老子说:"天地无言、人言不及",自然天地和鸟的蛋与植物的种子在无声无息地孕育,可小鸡和人出生后就叽叽喳喳,不能够以自然生态哲学真义的立言证解自然社会与人体了。以此,人死后进入了"太平间"之后,什么囗舌是非也随之回归于自然的"安乐与太平",就是这层意思。
以上讲过,地球规范稳态秩序的椭圆形轨道周而复始地绕着太阳在运转,是地球与太阳的相互作用下的椭圆形转运轨道和地球的电磁自转之道,这个椭圆形运转和地球自转之道隐匿着很大的奥妙,是这些道在自动调控着事物的生存转化,所以被称为"事物相互生化作用的控制中心"。为什么呢?本人又是从自然中表现出来的非常简单的征象作回答:就是这个椭圆形的运转轨道和地球本身的磁场周转,才存在着无穷的奥妙。其奥妙既简单又纷繁,简单来论:大地在太空中靠着宇宙自然的大气(声、光、波、电、磁、引、斥等功信流)的综合承制力量(标量规范时空稳态秩序效应场)而托起运动,是在宇宙星球之间的彼此干扰(天干)与地球本身产生的支持力量(地支)周而复始地以一定的"中态"标量规范"公约度"椭圆形轨道稳态秩序的运行。天干地支的概念我问了许多人和看了很多书,可没有人按自然之道理进行总结归纳,总是以"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的实际应用的简单符号作出回答,其实是宇宙自然星球之间在多层多维时空并协偶联互补承制产生的"中态"标量规范"公约度"稳态秩序效应场(宇宙大气)的综合能量(功信)而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同古人所说的天气的不断下降,地气的不断上升:一上一下、互相招引;一动一静、相互为承;一升一降、相互为制;一左一右、相互为用。升降动静左右道物阴阳的互根招引的会合是为"易经"的气交。以天甲地子为例,甲与子的气交以生甲子年月日时,按椭圆形轨道序列顺布气交生成六十化甲规律,再以年、月、日、时四密码有机配对,这同生物界中的四种不同的组织有机组成器官,上代RNA与下代RNA有机择优配对形成DNA的双螺旋结构密码子为模板,在并协偶联的互补承制、因果反馈、记亿诱导、自我组织中复制,是天地道物阴阳相摩离合交感复制的'同化异构'特征,你看,古人是多么的伟大呵,同当代科学合拍无遗。
地球以椭圆形轨道在一年之中围绕太阳一周的运转,其产生的光照作用于地球,才产生了时空距离的温度差异,这种差异程度年复一年地有着上限与下限"有度"的规律性的位移波动,每年就有了波动不变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周期位移,人们也就有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产生活生命规律。地球由西向东时空规律性自转位移,在位移的过程中才就了太阳的照面与背面,照面是白天属阳,背面是黑夜属阴,人们见日光明而白作、夜黑暗而息等宇宙自然钟和人体生物钟生命活动的"天人相应"原理,阴阳的概念也就同时空产生了。地球在与太阳的相互有规律的时空距离差异中,地球方位也相应产生了温度光线的差异:东温、南热、西凉、北寒;所以"天度者:制地月之行也;气数者:纪生化之用也"(维持在中态公约度)。这就是"道功"与"道用"的"协同共利"的方式。太空同太阳的距离更远,地球以上的高空没有地面质地的反射作用,所以存在"高处不胜寒"之境,才有山高长年积雪的缘故,高山处西北或是南北极,距离太阳光照较远,幅射时间较短的因由。杨上善明曰:"真人身之肌体,与太极同质:真人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身肌宗一"。说明了太空为高度寒冷之象,气遇寒则凝而聚而成形,形甚而为质,因为太易为太虚,虚之极为太空,太易未见气而生初阴初阳,太初为气之始,气之始有了成阴成阳,太始形之始,太素质之始,成阴成阳相互交感,才有了形质的始生。"气形质"在太空寒凝条件下的聚合为万物,宇宙中的小行星就是由冰所凝集初生的实体,气形质俱才萌生。这是最高层次和最为原始性的物质形成的作用机制,但物要有化,那就需要太阳的温煦作用的参与,太阳系如果没有太阳的温煦作用,生命所寄托的温度、空气和水这三大要素无从谈起。太阳是宇宙自然赋予地球上物质存在生命力活动的福希,"阳气若天如日、阴者藏而起亟也"。空气和水在太阳照射温度的作用下进行液气转化,"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而气么样出地、云么样出天,内经中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没有说出液气互转的过程和环节,在这里则是太阳的温度作用把地球中的水,蒸发为气体搬运到太空,气体在高空中遇到寒冷凝集的作用后成为云,云的集合成形下降到地面的过程为雨。为此"水"是"气与冰"的要素,也是物质存生的至关因素。水属阴、阴成形,是在太阳和太空的"阴阳互根协调和谐承制的统一"作用下产生的信息能量把"水与气"制造成为有了生命力的活态。是"阳施正气万物乃生、阴为主持群形乃立"的法则作用。这既是自然易理中道物阴阳水火寒热的正泰气交,也是人体内心肾水火"阴升阳降与阳升阴降"往复运动、周而复始的既济机制。也就是经典所说的"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始也"。阴阳是由一道太极而产生的二,二曰阴阳,阴阳是统括自然属性的水火等表征机制。那么这个天地的物质转化是至高层次的相互作用,是道物水火阴阳产生的宇宙大气,宇宙自然大气(道--功信)作用是至高层次性的统领其下所有事物的机制,是最为原始的原动力机制。真因为有了太阳:"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按理说自然应该是先有道存、再有阴阳水火,再有土地、继而木性植物植被的先决条件后(五行排序与一元相生必须改造之理),才有土地的氤氲,植物的落叶和种子的落地发酵才能化醇,从无机到有机,自然赋予天干地支(RNA与DNA)的遗传信息,有机给予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类等的化合后不断的成形,于天地道物阴阳的"气交"之中(有此机制的星球才有生命,否则是枉然)的周而复始循环地"有无互易转运化生",所以人就是自然之子,人体也就是一个小宇宙。人类从出生及到整个生命过程、无不刻录着"天地道物阴阳程序系统"的遗传基因的密码,同时也受到"天干"与"地支"时空网络周期时空距离差异"统一场效应"的制控作用,才从原生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以物组道、用道(呼吸道、消化道、血循道、神经经络道、泌尿道等)组物性的有机生物与人体。
于上,对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表述,你就知道这是不够完全确切的了,是把事物一本互用的完整关系进行人为之见的剥离对待,用这种对待事物的方法是盲人摸象,把自然存在着的有机关联的整体瑰宝打碎了,至今形成人们思维与语言表达上的劣迹,在短期内很难改过自新,要把祸根追到孔夫子那里去,因为是孔夫子没有领悟到《周易》道一阴阳的内蕴,在作的表面文字,这里不是全盘否认老孔夫子,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还是很大,许多经典议论是有许多不易的真理。以本人的识道水平在当前谨不只仅发现此点有误而已。
以笔者的道物辨证关系进行探讨,再一次证明着自然世界中的任何形上与形下的事物都是"道物阴阳水火"的"对偶和谐互补承制"下产生的"枢机阈值中态规范公约度性概率位点"(-1n-0--+1)在起关键性作用,不管是高层次与低层次或功形于上与功形于下的事物都是"道和物"在时空互补"中态公约度"作用下的综合场效应原理。
所以西方人也在深入探讨我国古代经典存在的奥密,并且已经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得到了经典的启迪和指导,采取了宏观和微观互补的办法在研究自然法则,否则不可能有"更和现代科学合拍"和"万有概念宝库"结论的见天与见地。E-靳特西在《自组织的宇宙》一书中谈到事物的因果关系时,以"开放系统的涨落有序关系"和"耗散结构热力非平衡态模式"述说自然力的对称性与互补性"自动破缺"时的道物互通"有无"转运化生,对宇宙的发展与演变、宏观同微观的相互作用机制时认为:"宏观结构成了微观结构的环境,并以决定性方式,或使它成为可能的方式影响它们的进化。反之,微观结构的进化(原子核、原子和分子的综合作用)成为宏观结构形成和进化的决定因素,这种相互依赖性构成了协同进化"。从论中我们看到了"宏观与微观的互补结合运用",从中可以发现对称、协同、依赖、偶联、互补、承制、消长、循环、和谐、非加和、非平衡等的相互关系,从关系中看到的是一个"开放系统的涨落有序"和"耗散结构热力非平衡态"模式的"自动破缺"性互通"有无",有原子核和原子包括分子的综合性相互作用。
其实,这就是我国古代经典中的"道物阴阳水火正泰消长的气交"在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功形于上与功形于下(功形于中)、"无"与有、过程状态与结构实体等"并协偶联互补和谐承制原理形成的效应场作用",可是他就是不说"道物阴阳"、"阴阳水火"、"水火消长"、"水火气交既济",不说"道物阴阳"是一个"开放系统和耗散结构体系在热力学"上"正负熵互动的消长增减作用",以及自然力"道物阴阳"的"对称性与互补性自动破缺"性互通"有无"。其实熵的增减也是我们常说的正为阳、负为阴,这种互相作用关系在始终证明道物阴阳因果机制,在维护着宇宙自然的"一元本体系统整体规范秩序稳态",是道物阴阳的相互气交转化自主展开目标任务的'同化异构'机制。
由上可见,由于国人讲的文词修饰作用,说明道物阴阳不是"对立的矛与盾的斗争",不是"阴阳平衡"的关系。处于单一唯物论的一层一维的"对立再统一"没有更好的实际意义,虽然多少有些意义,那是经过自然资源对耗了的统一,如果没有对耗的长远稳定的协调互补统一,你说世界已经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如此,唯物论的形式逻辑辨证法仅适用于自然社会与有机人体在"失态之治",也就是正治与反治的运用问题。因为事物是处在多层次、网络状的"时空统一效应场",一个有机体是许多因素在交互着相互作用,"阴阳平衡"等是事物处在一维一层的平面上,不能够表达和解决事物在"多层多维性的网络状"相互作用的时空关系,也就没有"涨幅与落差消长的因素"存在,那是在静态情况下所观察到的自然和人体,不是正常性的"规范有序稳态"特征。
这是因为"天、地、人"受着地球围绕太阳的椭圆形轨道在转运,正因有了这个椭圆形的转运轨道,天地就授天地为"虚"(空)了;天地授人以"虚"(饥而择食)了;高处授低处以"虚"(有盈亏落差)了;浓度高的授浓度低的为"虚"(互补交易)了;热的就授寒的为"虚"了;寒的又授过热的为"虚"(有了空气对流)了;动的授静的为"虚"(差异转化)了;多的授少的为"虚"(消长涨落)了;刚与柔互依传递互授为"虚"了,总而言之:阴授阳与阳受阴互尔为"虚"了,以"虚"的"无有"对偶协同和谐承制,以"虚"授人和物为机了,所有这些都是"物以道于通为用"的自然自我自功这样"有形"与"无形"互补性根本大法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虚"在(-1n-0--+1n)"中态标量稳态有序公约度"规范阈值徘徊概率位移过程中互补交易与变易的转运"有无",才有了梯度差异的出现化生循环运动,就有了事物的运动性协同互补承制性的交易与交换,所以古人把天地男女道物阴阳功信和受精的交换和交易形象地称为"云雨"。蓄水产生落差动能发电就是此理;饥而择食可以为证,人才能同周围环境周而复始地换能,这是从简单中见到复杂的妙理。需要补充的也不是事物的"简单加和关系的堆积体",这是因为自然与社会人类是"有机体"、而不是无机物,无机物相似"可加和",有机体为"非加和"(有待本书在相关章节中论详)。其前可没有人比这说得更明白,同胞们觉醒吧!再也不要抱着古玩赏心、自我陶醉了,国之瑰宝有脱祖离籍的危险呢!
笔者虽然把议题讲得再也明白不过了(开玩笑说是祖传的,是遇上了现时的人文好环境才于奉献社会),因为还是有些国子总不悟道得道,始终以"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阴阳平衡"、"矛盾斗争"、"唯物辨证法"牵扯在教科书中,总在避规于"道",在说教和贻误子弟,到了顽固不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地步,无法取得世界已经得"道"人们的认同,也无法把现时的怪论推广到世界,世界仅承认我们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你看到了"近代的哲学"对世界的贡献有多少,我看贡献思想智慧比无偿贡献金钱的友谊更密切和长远,用金钱济贫不成功还不于济智慧。

二〉、道低一尺,道高一丈:
话又说回来,从上可见到的是"道器同体、如影随形、不可分离"。如果还人为地把道与器分割为形上和形下,反而说不明、理还乱的乱道行为,还不如归纳为:"器之有道、物才以转运;道之有器、物才有化生"。现代只要是人为所制的器物都存有或载有道:简单的壶盅,复杂的机械等。只不过是你没有具体地观察比较罢了。在此,形而上与形而下是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人为分割法,已经把自然有机本体在理论表达语言上分割得支离破碎了,到目前已经形成了固有"专利"性的用语,破碎的东西虽然粘合上也存在裂缝,那么就没有了自然原样的完整无缺。为此,作者只得冒天下之大不违、忍痛割爱改正为功形(功信形体)而上和功形而下,还须创建"功形而中"的新概念,这是因为事物之间还需一种功信传递与关联承制作用的载体,在化学和药物互相作用过程中还要中和性的媒介与载体,否则你就无法完成这一作用的过程,这个载体也是"道"。是对偶和谐互补承制性的规范稳态秩序场效应规则,自然和人体本来是"器中有道、道中有器"所形成的多层次多维系网络状自然生态有机"择优避劣"系统,所以自然和人体存在着如此不易之"道"。
黄道启道、周易有道、老子论道、庄子指道,孔子讲道、内经概道。各有其优势特征与不足的缺陷性,只有把他们的内容取精除伪、取长补短、互补整合、才能见道得道。《黄道》启道明道义真精简、为先秦公共公正大道(可惜失传了);《周易》是以象立卦、喻卦藏道;《老子》悟道得道、论道较全、议道晰透;《庄子》指道、枢机为道、运理则道;《易传》释易、阐幽易道、重在人道;《内经》道物互补、得道用道概全;宋代理学家们以理述道,建立"自然择优避劣"为重点,以道与物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多方位的延伸;"景岳"补道、拓道、为道开了方便之道(为医道的精髓)。他们的内容总括了"天、地、人、时"无所不有的法道,是为真道。可是,往后的人们以上述的为经典,重复不断地阐释与发挥,总也以经典中的内容为根基,开展了百折不挠的探索,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因为其在"精华"中夹杂存在着抽象、牵强、模糊等方面的逻辑结构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近代于高层人物的运用不畅,同时也是受到西方过余分析和思辨哲学引入的冲击,把人们的一而贯之的公共公正黄道哲学(黄道经)指导思想与思维方法打乱了道。逐渐转到了唯物论方向的过余分析性还原与思辩性的唯心,致以中西参杂、非中非西、完全西化或不能融汇并蓄与优势互补,以唯物论方向的过余分析性还原与思辩性的唯心的方法学把古代国人的"精华"认知遮蔽而埋没了,到了道不明、理还乱的局面。如"对立统一"、"阴阳平衡"、矛与盾的斗争、否定之否定等,本应用于失态纠治,反而用在常态正邦,至今形成了抹不掉的习惯,挂在口中、写在书中,成了因循守旧、顽固不化的思维方法与观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哲学家M.怀特认为在哲学上最强有力的趋向莫过于分析了,他与哲学史上所追求的综合恰恰相背,正当他胸怀满志得意时,在科学界却兴起了一场综合性的思想回复运动,逐步进入到了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的时代,一股哲学的潜流以顽强不屈和不知疲倦的综合精神不断的复苏,即系统综合的哲学思维脱颖而出。虽然出现了综合的边缘理念,但整合哲学的方法学路径不对,不但起不到对科学的指导作用,反而滞迟到了科学发展的后面,不知不觉地拖延了整合哲学向前推进的后腿,步入到了意不明理还乱的低道怪圈。科学家们因而不得不转向重视'功形而上'的问题,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我国古代道物辨证整合的指导思想智慧。
概全的综合实际上是物理学始终追求的目标,许多的世纪以来同样是自然科学的模式,新物理学试图找到一个有利的出发点,以此把450多种基本粒子和宇宙自然物质的"四种普遍存在的力"构成"自然一体"的结构组份。然而在"大一统"思想中,自然起初仅有一种合力在起作用,那就是"超统一"力。按拉兹洛的说法是"只有一种实体的实在,那就是潜能量"。在太阳系的实在,以作者的认知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椭圆形轨道,从物质上看是地球与太阳等的相互作用,由于相互作用之后而产生的椭圆形轨道,才产生了时空距离的差异,有了差异就有了涨幅与落差的消长因素,也就有了地球上的万物,这是统一力的"同构",消长交互作用的异化向上是"同构",向下为"异化",概括起来是椭圆形轨道的盈亏消长的"同化"才表现自然上的"异构"的特征,其用同化的原理所开展的复制是异构、所以"异构则展示纷繁";其异构的向高层次上的有机整合是同化,为此"同化则显见简单"。这种特征具有明显的既简单而又复杂的一致有序性,是一种因果关系。由于因果关系的逐级出现,当前处于统领地位的人们仅见其复杂性的层面,而忽视了其一致有序性和简单性的关键作为,也是因为其简单性不予深究,一直把其当成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课题"对待,而去穷研形而下学的唯物论,遇到了缺乏背景性的碰壁,只得抬头辽观背景的为实奇妙,没想到真因为其筒单而隐幽着妙不可言的潜机。也就人为地从背景为起始把其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结构,此结构是次序排列着,那就把其定为系统的层级结构或是等级结构更为确切,这个结构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类社会的,无所不有。明白了以上所论的道物问题,道物辩证法的整合原理也是自然和社会的广泛运用。那就是到了道高一丈的问题。因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包括了所有领域,但决不是学院派那琐粹的机械的范式理论,而是有目共睹的:一是对真理的兴趣而去探索纯粹的知识;二是以务实的目标而达人类公平的需求。在此,哲学是运用可靠的知识手段用来解证"自然择优避劣"性的机制、予以迎刃解决"困惑社会"出现的那些"不利于民众生存"的课题。这就是具有了更强的实用性。在这里就不必去追求那些泛虚的理论,而是要实用的道物整合,其分枝末节就由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如何去努力办到,是整合的协作与细节的分工,不是争吵不休的你对他错。
作者以前读过一些哲学的书籍,哲学家们所罗列的素材虽然丰富多彩、答案极其精美、信息非常的富有,可是在我的内心还是没有完全得到实在完整的答案,因为多数的哲学家们的回音缺乏事实的可比依据,更多的是在任凭自见复习先秦以后的教会门户课程,出现窄视就不言而喻了。而科学各个分枝的回答又局限于或偏向于他们专业实际化方面的优越,或者是把这一门类的观点上升为普遍存在的规则,可想而知的是怎么能统观全局?因为研究方向的分枝和层次有异,不能纵揽全局的概全。自然在设计和加工物质,是自然系统程序意识的存在,存在也决定了意识的程序,这是人们如何以纵揽全局的视野解决存在的问题,由于当代科学的发展,大多数的物质按其道的原理可以人为的加工完善,简单的例子是房子是按照人们的需求任务目的而建造的,首先是由需要才由思想意识的判断为出发点决定而产生的意识,由思想本体与工具本体的相辅相成的有无互补才解决的需求。
我是一个当医生的,遇到许多疑难疾病得不到解释不说,也没有很好的医治手段,许多人自我表现确有异常,但凭物理和生物化学性的检查结果是正常的--没有病!患者不愉快地离你而去,或回敬一句:你这个医院与医生的水平不高!因为没有满意达到患者的企求,更不能够满足患者医疗的愿望,也非常理解患家的心情,这是问题的存在,总不能还是这样得不到解决,那还是人的万物之灵吗?看来西医那套纯唯物性的方法论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缺陷的误区,除了手术和抗菌素等是治本之外,其余的是治标,如糖尿病予以降糖、高血压病予以降压性的被动治标疗法,这些方法仅能解决一时之机,而无法予以根治,反而延贻了病情的缠绵难愈,在治标性药物作用下,不知不觉地导致人体器官和生命递质在外源性药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依赖--耐受--退化等药害,表现为不用则废性的萎缩与生命主动自控能力的丧失,因为其特别的偏重于唯物论上的物质方面了,对于人体存在"道"的功能信息性过程状态可能就没有中医的完美,但是中医的许多疾病概念也不够确切,存在模棱两可,没有现代语言表达的准确,特别是在新新人类面前难以让其诚服,这是因为其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方法方式同国人的传统文化有了脱节,受到教育方面某些存在问题诱导灌输上的失误,所以难以弄懂中医的"之乎者也"。为此,这就是意识到需要两种文化的优势互补、相融整合了,这是因为单纯的唯物论和道法自然、形而上与形而下等问题出现了不连续性过程的断层所致,需要'功形而中'的方法方施有机整合新的哲学语言非常的迫在眉睫。对于医学模式,有的人认为用"社会、人体、心理"的模式能够纵揽医学的全局,我看也不够确切,本来人是自然人,社会是自然的社会,社会是由人有机结合而成,是由自然所规范的管理模式,人又生活于社会和自然之中,古人在道法自然,哲学离不开古人的哲学思想根基,还不如称之为"自然生态医学"合适与简洁得多。
当然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但人体是自然之子、法于自然。用有机人体探索整合概全哲学的问题应该没有异议,也存在着实在,是无道与低道无所企及的。是否能够经过外察内省有机人体之后了解自然世界的真谛。
笔者仍然可以说:开启一个意义深远与既新又古的哲学理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件,这样做是相当的冒险,有许多高贵与权威的学院派的范式理论在阻拦着你的思维方向,可观的哲学家在继续提供违心与守旧的精致或实际意义不大的理论。其所涉足的正如拉兹洛所说的"而科学家在越来越多地涉足一般哲学问题的同时,又仍然被他们特定专业的视角翳蔽着"。
下面让我讲个寓言故事吧:一天,麻雀在粪坑里上蹿下跳,很得意。看到鹏鸟从天空飞过,麻雀说:"鹏鸟哥,你干什么在天空飞来飞去的呢"?鹏鸟说:"我到天空探求宇宙自然的奥密呀"!麻雀说:"天空这么大,你能探个究竟吗?我以前摸过大象,始终没摸到它的全体。虽然如此,大象跑到森林去了,究竟还在陆地上,可以继续找寻。天空这么大,怎么找呀"!鹏鸟见麻雀思想这样顽固不化,考虑要引导他跳出粪坑,到外边来看一看究竞,可是麻雀怎么也不答应,说"事物之间相互生化作用的控制中心,是道物辨证法的认识论,不是那么的简单。更不是我们这些小鸟能够弄得懂的问题,本鸟无必要去伤脑筋。"于是麻雀就用"屠夫式"的方式掏粪坑。可是粪坑只有几米大,观察得一目了然。而且每块粪便都可用尖咀啄开分析;每条坑虫也可用尖咀啄开剖解。最后,它一清二楚了,世界的本质原来只是如此。从今后,任何事物都可以此为框架找答案,找到了就是定理了。
哲学家黑格尔就说过:"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这个问题不难明白,这是寻求道低与道高或是道不同不与相谋也的事情。
道高:1人=1万人(的公式)当这一万人挤进一个旋转的轨道时,一旋转是一个点(座标)的旋转轨迹;而另一个人挤进了一个只有他一个人的旋转轨道时,一旋转也是一个点的旋转轨迹。这时,1人=1万人。这个特殊的公式在竞争、择业、研究等处,有用!是一种上意识的开发。在太阳系社会里,天下往往是那一个人的,而不是那一万个人的。例如:汉刘邦在第一次同吕后联姻时,所有人都写一千以下的礼金,只有他一人写一万;所有人都把银子拿上,只有他一人没拿;到时所有人都是下宾,只有他一人是上宾!这是得道了的高智慧在闪现一点。--这个公式可教给孩子,再加"我即宇宙,己即'神'!"培养"王者风范",可谓一个小小的经典教育。比那"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成就多啦!U
贝塔朗菲就认为:
"系统"概念在现代科学、社会和生活中已经逐步获得了中心地位;人们在其努力的许多领域强调了"系统方法"和"系统思维"的重要性;那些被称作"系统工程"、"系统分析"以及诸如此类新的学科应运而生。无疑,这个概念标志着科学和世界观方面的一种真正的、不可避免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拉兹洛认为,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综合的哲学",这种哲学从现代科学形形色色的发展中接受新事物,并且试图遵循哲学中的其它方式:努力把专门知识中宝贵的片断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尽管这项事业也许是要冒风险的。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呈现为"一种相互联系的自然系统",而不是专门学科所详尽描述的各个组件之和。忽视这种基本事实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正如DDT导致的对技术--商业社会的不满等等,同一些的著名例子所证明的那样。专家的假定是:宇宙是"多元的",它的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地分离开来让各种传统学科进行独立的研究。然而,作为一种补充,还需要用普遍的观点看待系统秩序和相互依存。后面这个假定既不是空洞的也不只是推测;因为各种系统科学已经证明,存在着揭示某种一般秩序的概念、模型和不变性,它们或多或少地超越了传统科学的种种特定秩序。我们意识到,这种观点也是一种对实在的"透视",它由人类的局限性所决定并受其制约;然而,常规和传统的学科终究也是如此。因此,在当代科学中,从物理学到社会学,新的概念、范畴、结构不断产生,而其中心则为诸如整体、系统及其各种具有普遍性的不变性。它们展现出一种综合哲学的观点,他们的"资料来源于经验科学,问题来源于哲学史,而概念则来源于现代系统研究"。而且,如果我们当前的大部分麻烦来源于把现代人包装在各种各样的密封舱里--把人作为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的单位,而忘记人是具有活力的并正在体验世界的整体--那么,这种新概念(以其共有的术语综合了不同的方面和透视)也许会大大有助于对当代问题的解决,而墨守成规的分析哲学正因为把这些问题"排除在外"而变成了不结果实的花朵。
可见,贝塔朗菲和拉兹洛见识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真面目,是得到了高道,由于他有哲学和生物学家的英名,迎刃而解了哲学整合的阻力,其意义非常的远大,给综合哲学带来无限光明的发展前景,给"道物辨证法"的建立开启了方便之门。

三〉、法于层次,知浅道深:
《老子》在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所说的"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不如守中",其实谈到的也类似于道儒两学的"四时行焉"、"允执其中",但有所长,意义高深而且合理,是你裤兜中的钥匙,能够开启事物生成转化法则的方便之门。根据<老子>的主旨和整个的研究方向,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虚"产生的落差才启动了"动";而"动"的不致于太过或不及才出现了"中"的自约,是一系列自动控制过程中的标量(-1--0--+1)规范有序的中态公约度,天地的法制是公正,社会制度不离其中,人民就是天地之基,是赋予服务于民的政府,而不是鱼肉百姓的政阀,执行太过(行政太重)或不及(行政不作为)人民会以自然规律罢免以恢复人民的权利,这不是政见不同,而是自然一理同道的自我择优调控。但"中"并不是表示"不易"性的靶心位置,而是事物所处在"升降出入"性的"向心"和"离心"偶联"互补力"产生的不断运动所标量规范有序的"中态公约度量",或事物的中介与媒介的化合性"功形于中"的循环运动,为《老子》称谓的既"妙"又"玄"。儒家虽然已经确定是"中庸"一词外,更有可能的是如下的大同小异的内涵:《老子》: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而为和"。道生一、一为一本;道生二、二是阴阳;二生三、而三则生万物?这前三个因素真的能生万物吗?那么这第三物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它就是"中"的真正内涵,这第三者,正是"道冲",郭齐俑在其《物质运动圈》中论:"而我们借助于一些科学理论(如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帮助,可以对这种方向性做更精准的描述。原来,物质主体在演变初期,具有较强的能量(弥散)态;在演变中期,具有能量态和质量态的中间态;而在演变末期,具有较强的质量(集中)态。"
爱因斯坦在《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中言:"在相对论之前,物理学中承认两条极重要的守恒定律,一条是能量守恒定律,一条是质量守恒定律,两条基本定律似乎彼此独立,但通过相对论它们便可结合成一条定律,质量和能量可以变成互换(应为互补,本人补充)的项目"。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个"守恒"无法进行事物内外的功信和物质的"互通有无",才发现了"守恒性与不守恒性、对称性与不对称性、左手旋与右手旋、向心力与离心力"等的对称偶联运动产生的中态公约度量,以事物自主性自动择优避劣的"正负熵中态标量有序稳态公约度"的"对偶性自动破缺换能易物"的收纳与排泄功能,是维持事物的生我生发和约束互补和谐协调有序稳态正常机制,怎么是用"对立矛盾"挂得上钩的言论能否讲得清的呢?拉兹洛说:"牛顿体系曾被欢呼为伟大成就,但到本世纪初,当爱因斯坦的理论在被人接受而奋斗,它却成了讨厌的绊脚石;......"--系统原理其至大与至小的自发性的表征为独立性的自约之外,在内在潜质机制上都是相互连续一致性的关联性;功信与物质具有"同化异构与同构异化"的立体多维层次网络的连续。这种连续性的相互作用也是"功形于中"的事情。而"道冲"这第三因素就是用来处理"阳正阴负"之间的对偶互补、和谐依存、两异引斥、协调承制的媒介(如介子等)关系,最后真正需要第三者来做的事情就是让阴负阳正的"向心力"与"离心力"所产生的动态引斥作用与承制性场效应的"既无太过、也无不及"的"中态公约度量"的维持,因为它处于阴负阳正之间,起着媒介与牵制的作用。在此,世界是周而复始地循环弧形轨道运动,是道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向心力与离心力"产生的"引斥力效应场"在维持和调控这样的运动。而单纯性的"引斥力场"在无"向心力与离心力"协同作用下、是在事物静态环境中观察中产生的概念,所见到的是直线运动,不能解释椭圆形轨道产生的机制,所以引斥力场仅能诠释一般性的部份、而不能证解自然整体。
在此,"中"代表了功信与形体(功形)或道与物处在中态公约度之间关联的特征,因为老祖宗已经给它起了名,我不妨来借用,这就是"道冲",其实也是为了能够达到"道物一体"的有机关联:《老子》二十一章言:"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窃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可以见到的道是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实在,道和物是对应和谐互补承制存在的要素质,道与物是老子讲的存在于一体的互补协同承制性作用关系。例如:人体如是,电脑如是,火箭如是。即道是同物质关联性的功能信息过程连续状态,物质无道则无功信生命力的存在。如此,道是事物生发与转化的原动力。如果道与物又被人为地分割为形上或形下,也就是对有机自然或人体的功能信息过程同物质或人的精神思维同肉体的分离,即星球的规律有序运动终止与或人的生命活动息矣。正常的自然中根本无独立性的形上或形下的事物存在,而是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都是处于网络层次秩序的状态,为了把这些所处在各种事物分布层次予以更好地用语表达,又不至于继续把道与物、功能与形态人为地进行剥离。在此,必须建立功形于上,功形于中,功形于下的新概念。这样,从事物的表义上来看待似有其独立性的方面,其本质也就有了有机连续性的关联作功。由此,三生万物,这也是"逢三化吉、遇三则立"的佐证,就有了足够的理由!所以,儒家所解释的"中庸"也有折中求理之意,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允执其中",防止事物在生发与转化的过程中的"过犹不及",在这方面的观念取得非常一致,同时也纠正了人们的僵化思维!但其"庸"有附属帮办之感的不可取。按《老子》:第四十二章说的,本人可以把其归纳为是一种事物"同化异构与同构异化"的等级秩序原理。是以太阳系与地球的相互作用之时由椭圆形轨道而产生和表征的道物阴阳,此道物阴阳为宇宙次级层次性的对其以下层次的阴阳起着"中态公约度量"的自动控制,所以阴阳同道和物一样以多层多维的等级秩序形式存在于功形于上与功形于下、功形于中的任何事物之中,为了关联与调和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引入道冲。道冲是道物阴阳关联与调和产生的"向心力与离心力"产生的"引斥力效应场"的主要机制,处于信息和过程状态的调控--是"道的本体的中和承制作用"。老子虽然预示了阴负阳正"向心力与离心力"产生的"引斥力效应场"活动所产生的果,同样包括调和的过程信息--同样的是系统程序。"三生万物"提供的不只是一种思想,更为重要的是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说起来惭愧,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我们却只能以全新的概念来命名),对于人类来说,他提供了足够开放的思维空间。
这也是一门非常严谨和血与泪的践行学问,现在我们用物理学和自然生态上的原理来证明它的存在:如果我们把阴负阳正作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那么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运动,同时会使物体本身的内力(惯性)发生变动,而参与力的向前移动,这是力的一个特点,但是内力和内力之间,外力和外力之间、内力和外力之间如何转化、如何抵消、如何协作,我们就必须引入第三个因素来协调,这个第三因素就是道冲--功信--功形于中--程序系统;如果要让物体保持一定规范稳定秩序状态,我们应该考虑内力和外力间、内力和内力间、外力和内力之间的关联承制,这种有序稳态就是制约,而且还说明物体前方的阻力小于推力、前方是虚空的能够容纳物体的向前的继续移动过去,这是道的时空存在因素。所以人体有呼吸、血循、消化、泌尿、神经、免疫、生殖等功信和物质转化之道,自然中有星球的运转轨道、地球上有河道与道路以及人为开发的航道与信频之道等,这些道是"实有"与"虚无"性的升降出入的互补互运互通的连续的关联,在物理微观上是"实体粒子"与"虚体量子"的偶联协同作功。如同人体无道信物不运不化、道之不运气血水液不通,生命息矣!自然无道、无以生长化收藏;天地无道、则信物无以消长互交,万物无以生。
这里不单纯是提供一种思考方法,实际上物体的本体中是包含有内力的,因为内力决定了物体的形态和本质,严复在比较牛顿与《周易》的说理上认为:刚性物质静止不动,其动受引力作用而动;柔性物质能自由运动,其动受斥力作用而动;引力能起到事物的凝集;斥力能起到事物的散发,事物的运动依其内在质量和体积同外在作用力的大小成比例,火箭以弧形轨道升空是斥力大于引力的简单之理,它本身就是构成道物阴阳属性的一部分。内力在外力的变动下才会发生运转,外力在内力的反馈互动中发生变化,这就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向心力--[无]的引力"作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有]的斥力"作用,运动物体产生的"向心力--[无]的引力同产生的离心力--[有]的斥力相互作用"而达到偶联协同互补承制性的中态公约度场效应,以事物"有无梯度涨落自动消长"互补位移自功运动而产能;而"有"存在正能功信态、"无"存在负能功信态,"有"与"无"的功信态在多维立体网络层次中依据涨落梯度转运交易互补怍功;其自功运动产能是以事物"有无梯度涨落信息"产生消长互补位移,是互动因果的联系。其实,内力的形成同样可能是外力变动导致的结果。而实际上,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力的作用,只是对于物体本身"质"和"量"的因素影响而言,往往只会是部分物体所形成的外力才具有直观性,有的处于不显性,导致物体本身质量上的变化。
同样,目前科学上所研究的质子和反质子与中子相遇就会湮灭,产生巨大能量外,并转化为其它的信息化能量或物质,正负电荷以其自存的多维网络产生的涨落而出现互补自功,信息涨落相互作用转化作功产能后使物体电性不显,电子和光子形成的屏蔽层,强-弱-电等"向心力与离心力"产生的"引斥力效应场"协调承制统一力所显见的"中性流"。如量子纠缠相遇就会形成两个光子,潘建伟博士的量子纠缠是粒子间的神秘联系的一个整体,量子纠缠是光子间的神秘的联系,奇妙在其中的一个光子经过测量就可以了解另外一个光子的状态,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即两个粒子之间不论相距多远,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如同一颗石头抛入水塘所形成的涟漪,其见润物无言、已蕴华瑞,这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可见,还有"介子"作为必然条件,起着媒介传导的作用。是以信息相联系所组成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以代生亲情和谐相依关怀,也能对整个宇宙自然万物生成机制予以阐明。由此就可以作以下的推论:在上述说理中证明了老子已经预言到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依据上述力的直观性和不显性的特征,那么"冲气"除了把'牛顿'的引力包括其中外,也同时在理论上合数度量了引斥力、弱力与强力,而电磁力是引力与斥力的统合机制;弱力与强力、引力与斥力统一于波粒二象性;"向心力与离心力"产生的"引斥力效应场"又统一了上述各种力。于此,事物普遍存在的各种力统一于"向心力与离心力"产生的"引斥力效应场"原理。因为苹果落地的过程中除了地球引力外、还有空气的阻力也对苹果起到了作用,不独是一个单纯性的引力问题,只不过是引力大于阻力罢了,那就是存在着的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老子的刚与柔)处在作用时空主动位置的不同。设引力与阻力(斥力)以一定的稳态秩序范围内波动呢?物体"居中"处于左右上下摇摆不定(功信基态--中态)的惯性力状态,如同闹钟的摆子有限度的摆动,此种状态在摆脱了地球部分引力的情况下获得了证实,也就显露出了物体惯性的内力,在完全摆脱了地球的引力而处于太空中的"中态公约度"的时空中,则物体在无重量的过程状态中游移,由此可以证明该事物是运动着的,是活的物体,可以这么说地球与活着的机体就是"中态标量规范有序公约度量"的机制。
把人或地球定为一大环境,才表现出其环境下的事物不断地交易运动。设引力同斥力是相等的(如拔河运动双方力量相等时--其座标居中不移;双方力量悬殊不大时而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有限度地动态波动、其座标在这个有限度的范围内不断移动;双方力量悬殊则带来一方的亢盛、另一方的衰弱而崩溃垮塌,则表现出太过与不及--拔河运动废止),则事物是固定静止不动、其座标不移,那才是引力与斥力处于平衡了,平衡了的事物是静止不动了,见不到事物的交易运动,如果是地球或人体的话就谈不上有生命力,表征天地不在其位、万物无以孕育,在这时必须要引进其另外的一种力才能恢复其活力,这种关系自然与社会随处随时都有,不胜枚举。例如,人体在休克后至心脏停跳、左右心血管内的压力几乎无法产生涨落梯度差的出现,而是几乎的相等,极时予以心外有规律地挤压与注入恢复心跳的药物,恢复其动静两端的涨落梯度差,也是这一原理,这一原理明白地讲是恢复其非平衡态的作用,难道你能够把活着的人体说是正负阴阳平衡了吗?这是说除了引力外、同时还有一个斥力,也蕴含了物体的内力和强作用力与弱作用力,有引力和斥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及内力是事物相互作用的特征。
古人有意识地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就有了质量的变化,这个混合的过程就是冲和或媒介性(多维涨落信息介子等)的化合作用,同现代人发现了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其化合前后的形态和性质与功用都不同于其前是一样的道理,也就是非加和性的作用关系。才有可能对"冲气"作出比较满意的回答。那么"功形于上和功形于下"尚需"功形于中"的参与等不一一列举,这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主体理论为根基的发挥,把其朴古的言论阐幽为一门科学的现代语言予以表述罢了!按牛顿单纯的引力就存在着很大的欠缺,事物的"向心力与离心力"产生的"引斥力效应场"所保持的"中态标量规范有序公约度量"又如何呢?
"道冲"以及由此产生的我们所说的相互关联性的"道"的系统程序,实用于哲学、医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的任何领域。
说一个例子,人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争取自己的自由,对于个人而言,如果满足个人的所有自由,那就肯定会影响到他人的权利。这时候,我们需要第三种措施来协调制约以保持社会成员的规范稳态性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此,用于自我调控的第三种方法也就出现了,是事物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第三种"力"甚至是四种力的互助协调作用。但是随着等级秩序的不断增加,其三生万物的多层网络围度也在自我择优、自我组织中不断完善。对于事物的"自我择优避劣"性调控,不但人类社会存在,自然与有机人体先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以人类社会的组成形式的确可以反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补承制程度。大而言之,可以反映社会的和谐互补承制程度;但它是在一定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下自发组织而成(自组织),也是人类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上的"自我择优",而不是"自我择恶与择劣"而丧失了优势性的选择。当然,可能是多数人的选择,也可能是少数人的选择,关键在于这些人组成的群体的文化共性和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时代特色,决定了自我调控的组织管理模式(社会制度);并且反过来,自我调控会约束人的个人欲望(物质和精神的)或低层次人群的行为,从而影响人的思想和作为,一旦出现失去了原有的稳态秩序,就会出现人因为人的失控,这就是'人道灵而无于穷、故诸事生'了。从而就会不得不增加原有的控制力量,如何重新以一定量级的控制达到新的有序,否则是物极必返,则是"反其道之动"!
自然上是地球自转与围绕太阳的周转互动而产生的椭圆形轨道时空距离光温涨落对太阳系中的事物调控作用,在地球上才表现为昼夜与四季的周而复始。可是古代道学没有这样的明白,已经含有这方面的认知,但古人没有现今的生产力条件,不能于以过余的求责,那么现代人明知古人没有完全论说到位、文章前后逻辑不对、把事物过分升华为难以到达的精神虚无性的寄托等,还是跟着古云我亦云,这太墨守成规了,或是用唯物论的范式予以遮蔽而掩没了,反而道不明、理还乱的弊端。在近几年出版有关道的书籍有这么回事,书名吸人眼球、内容有碍后生。
同时我们再来看看计算机的相关原理,我们知道它最重要的二元式0、1二进制;而二进制的实现包括运算规则和载体,就构成了第三因素的关联,如果把计算机的程序系统升级为[-1n-0--+1n]三进制"中态标量规范有序公约度"性的自然系统,其人工自动化智能定能更为高级:实现了我们计算机人工智能的一切稳态抗扰功能,规则是可以更新的,电脑的换代和速度的提升就是计算机运算规则更新的必然结果。守中是"道"的特征和根本,其最大的目的就是最后趋向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承制性的规范"中态公约度量"(功信基态)秩序。在这里我还有另一方面的作用,其作用也是本书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则是让东方和西方的古今哲学文化表达语言获得同步、综融一体,同时为"权责对等"的社会规则如何提供一个稳定的理论平台。
食肉动物以弱肉强食形成的层次秩序食物链,有其凶恶残忍的特性,其资源非常有限,存在于地球上的物种越来越少,许多种群逐渐趋向于灭绝的边缘,那是它们的矛与盾的对立斗争的辨证法为指导性的相互残杀运动所导致的结果;食草动物以速长再生资源形成的层次秩序食物链,有其和谐温驯的特性,其资源滋养再生不断,能够求同存异,如果没有食肉动物的猎杀,其种群有繁衍不息的趋向,那是效法自然的正确选择;人类具备了它们的共性,既食肉又食五谷杂粮,即如何权衡其利弊关系,由人类自己的行为掌控着。由于人体类似于小自然,如何把食肉与食草动物调控至一定范围内的有序态(不为平衡),才能有益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需要。但在这里必须指明的是:偏于五谷杂粮者寿高、偏多于肉食者寿折。现今的许多疾病由过食肥腻所导致。于是在此引用一个具备哲理性的《七发》中的四句:"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这四句话的大意是说:出入都乘坐车子,就是麻痹瘫痪的兆头;常住幽深的住宅、清凉的宫室,就是伤寒和燥热的媒介;贪恋女色、沉溺情欲,就是摧残性命的利斧;甜食脆物、肥肉烈酒,就是腐烂肠子的毒药。毛泽东于1959年8月16日,在八届八中全会闭幕时,写了题为《关于枚乘〈七发〉》的千字文,印发全党。毛泽东说:"此篇早已印发,可以一读。附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流派。……这些话一万年还将是真理。现在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无论是知识分子,党政军工作人员,一定要做些劳动,走路、爬山、广播体操……"。从上,己经体现了利与弊,低道与高道、主体与客体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告诫人们要有所适宜、运筹有度、不要过分、禁止过分为妙。
在此为了进一步完善作者的引证出发点,很有必要从网上博客关于道和物议题的回帖下载如下:
问何言:
天上的天堂和地下的十八层地狱在许多书里都有详细的描述,也有很多画面。然而,古往今来谁曾亲眼见过?天上地下根本就没有这两样东西;其实,天堂地狱就在人间!例如:《金顺加油》里,名牌大学毕业又是名牌医院医生的在熙爱上了寡妇并带有一个儿子的金顺,两人美得真是进入了天堂,可千辛万苦守寡把在熙拉扯大的院长妈妈却痛不欲生,一下掉入了十八层地狱!其实,她的生活很美好,为何成这个样子了?就因她认为:金顺配不上他那名牌帅气的儿子,这让她丢脸没法活。造成这痛苦地狱的难受就是因为她脑子里长期欲望积累形成的一个传统概念--人间的天堂与地狱!因此,大道科学,先进文明的人呵,疏通概念是通往天堂的通道,砸烂概念是封闭地狱的门锁。人,不受庸俗不堪的概念所压迫--真是轻松;人,不被传统过时的概念所缠绕--真是幸福!(--道者,不是进入捆绑,而是获得解脱。)说到人类世界,我们要多讲两句:人类是接近理本身的最后一个合理者层次,但从人类目前的经验来看,人类是一切合理者中最高的合理者。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有了思维,由合理者所组成的感性世界,就被分成了两个世界:主体和客体。人类属于主体,而人之外的一切合理者就属于客体。一部分人认为,理原本存在于客体所组成的世界中,概念所包涵的理是从客体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他们被称这是唯物主义者;而另外一部分人认为理在主体自身之中,所谓理,就是人类加在客体世界之中的主观形式,他们组成唯心主义者。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他们都认为自己把握了理,是理的代言人,甚或自认为他们是理的化身。人类的这种极度自信充分说明,人是一切合理者中最高的合理者,他们有了最自觉的求理意识。
但在事实上,主体和客体这种对立的划分是人类的自大狂妄的结果.从理的观点看,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都不过是合理者。客体中含有理,主体中也含有理,二者都分别没有权力作为理的化身,只有开展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整合才是它们都应该追求真理的过程。不过,人有了思维,就能够从一切合理的成份中体会得到的"理"(道),并且能以内涵的形式将同类合理者概括成为一个共相,合而称之为"真理"的道和物。以此为引子,以食读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