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曹祥贞大师(二)身世之谜?入道因缘

 李灏 2014-12-08

事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内在的原因。曹祥真母女出家修道也并非仅是一句一简单的“与道有缘”所能说得情楚明白,而确实是有特殊的家庭原因和个人经历所造成的。


说起来,还必须从甘肃临夏地方开始……

 

父母相识 共创家业


当年在甘肃临夏地方,有一位年轻英俊做药材和皮毛生意的小伙子,被当地一位家道殷实的何姓人家十七八岁的大小姐看中。小伙子不仅人长得高挑帅气,且精明能干,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所以当何姓人家的长辈知道家中女孩有意于这个外地来经商的小伙子时,不仅没有反对,还托媒人主动前往小伙子经商的店铺中提亲,这也是西北民风淳朴的缘故吧。

转载缅怀曹祥贞大师(二)身世之谜 <wbr>入道因缘

资料图 配图不对应本文中事物

这小伙子人虽生得年轻,但实际年龄却已是三十余岁的人了。因多年在外奔波生意,所以确实也还没有顾得上娶妻成家。当何姓人家前来提亲时,他因日常间在铺面上做生意时也曾见过何家大小姐数面,知她生得也水灵,忽闪着一对迷人的大眼,文雅清秀,待人更是得体大方,所以媒人一说即合。


按照当地的风俗习风惯,何家这位大方贤淑,名叫何玉莲的小姐,不久就成了这外地商人小伙子的太太。小伙子名叫曹帮华,在甘肃临夏已夏已经商多年,但并未正式有一个家,现在娶了太太,于是即在临夏市北大街商行正式安家立业了。在这个温馨的家庭中,何玉莲女士为曹帮华先生,先后生了三个孩子。第一个是男孩,第三个也是男孩,第二个却是个聪敏伶俐的女儿,她就是本文的主人翁曹祥真道长,她俗家的名字叫曹群英。

转载缅怀曹祥贞大师(二)身世之谜 <wbr>入道因缘

资料图 配图不对应本文中人物

 

树大招风 顷刻崩頽


正当曹群英的父亲曹帮华先生的生意做得红火的时候,不想树大招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商行遭到土匪的抢劫。曹先生本来一番轰轰烈烈的商贸事业,顷刻间土崩瓦解化为泡影。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曹帮华先生在心灰意冷之际,只得与夫人何玉莲商量退步之策。


曹帮华先生原籍是陕西渭北地方合阳县和家庄乡长市口村的人。曹家在村里是大户,家中有祖产土地数百亩,还有一座豪华的府宅大院,在当地影响很大。曹家到了曹帮华这一辈,他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弟弟。这曹帮华要说也是精明能干,早有振兴家业、开拓发展的想法。所以他说服家中长者,单身外出经商打天下,合阳老家则让弟弟管理好土地,他自己在外经商挣钱,按期将款汇到家中,使这座曹家高门大户的经济更为坚实。

 

父亲早逝 无依无靠


这一次曹帮华在外面遇到了这种意想不到的打击,自然就有了返回原籍老家的打算。在商得夫人何玉莲的同意之后,即与何氏娘家的亲戚朋友打好招呼,遂收拾起行李,清理好账务,全家很快就返回了陕西合阳老家。


没有想到的是,曹帮华先生返乡仅两年的时间,因遭匪劫而连惊带吓,再加上轰轰烈烈的事业猛然间一下就垮了,心中之忧闷可想而知。也仅两年的时间,这位当年50余岁的中年商人竟然撒手长归!这一年他的妻子何玉莲只有30余岁,真是可怜,红颜薄命!


当年他们的女儿曹群英年仅6岁。曹帮华去世不久、妻子何玉莲又生下了一个遗腹女儿,所以实际上曹群英兄弟姊妹有四位。 随着曹群英的父亲去世,曹家的情况发生了微妙的一变化、叔父成了这个高门大户第一位当家人。叔叔和婶母共生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他们对兄长曹帮华留下的孤儿寡母渐生絮赘之感,因为大哥现在去世了,他现在不仅不能再为这个家庭挣钱了,还留下了这几口人要抚养。男孩长大要分一份家产,女儿长大要嫁人,也是赔钱货!而嫂子这么年轻,这么多孩子,看那样子她是肯定不会去嫁人了,但她是一个大家女儿,从小就不知劳务,所以也是要这个大家去养着的,所以曹群英这一家子自然很不讨人喜欢。终于叔叔、婶母找了个借口将曹群英这一家子还是分了出去另过生活。

为了支撑这个家,供子女读书学知识,何玉莲这位不诸农事的太太也要下地劳动了。她是来合甘肃临夏的一位大家闺秀,因远离家乡而没有了娘家人的支持,所以在这个曹氏家族中她原本就没有地位,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她只得将最小的一个女儿送给了别人家。

 

离家出走 向往名山


这个性格顽强的女性,白天下地干活,抚育子女,晚_上则是以泪洗面。时间长了,她在各方面也就看得淡了,但她的精神生活中需要慰藉和寄托,于是她开始敬神吃素。她觉得自己生活得这么艰难,总是自己有什么与生俱来的罪过,所以她努力挤出时间去诵经消灾。聊以自慰的是,她的三个子女都顶争气,她()们不仅努力读书学习,且每天回到家中,都去帮助她做家务,甚至下地干力所能及的农事杂活。


终于她盼到了子女长成,曹群英年十七八岁时,何玉莲的出发点是不耽误女儿的终身,遂将她草草地嫁了出去。她并没有考虑到女儿的情感世界,女儿是否满意这桩婚姻。而问题最终就出在这里,没想到女儿出嫁后并不幸福,每次回家总是哭哭啼啼。她的心也要碎了。真是罪孽!这个世界对人,尤其对女人,难道就这么刻薄寡情吗?


何玉莲想,自己一生艰难,但心中却无怨无悔,因为她已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一个爱自己而自己又爱的男人。但女儿不同,她的婚姻不是自愿的,她并不喜欢老母亲为自己选择的人!再不能害女儿了,否则自己这一辈子都不能心安!


平日里烧香敬神,诵经消灾,所以她对道观的情况较为了解。离合阳百余公里之外,不就有一座名声很大的华山道观吗?她虽然没有去朝过山敬过香,但她觉得只有华山那里才是她们母女的栖身之处。两个儿子眼看着都长大了,母女俩商量妥了,于是她们悄悄地做起准备,她们将家中一些东西拿出去当些钱。对外面称,她准备带着女儿到甘肃临夏娘舅家走一趟亲戚。


就这样,她们母女在1946年悄悄出走了,离开了合阳家乡。据说后来合阳也真有人到临夏曹群英的娘舅家找过她们,但怎么会找得到呢?时间长了,这些人也就淡忘了。


南天门 身沐道风
2紫气台 清苦自砺

 

 

华山是道教神山,历代在华山修炼的隐者高道很多,全山上下遍布道教的仙迹遗址。据史志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1620)在华山修持的道士约有300余人,山中有供道士驻修的道观场所近200余处。到了近代,由于中国社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动荡不宁,军阀混战,外寇人侵,道教的气象自然与国家形势紧密联系,曹祥真母女上华山出家入道之时,华山道教也呈一片颓败之象。

转载缅怀曹祥贞大师(二)身世之谜 <wbr>入道因缘

资料图 华山清修 得悟玄理

 

拜师华山 自食其力


当时华山虽还有近百处观宇供道士驻修,修行的道士人数也有一二百位,并都是全真教派的法几裔,但全山道教徒没有统一的管理,而是依师徒承嗣,私相统属,各自为政。


南天门下紫气台道观,当年自然是师傅梅嘉瑞统属。也就是两间殿宇,一座破破烂烂的小庙。但这样的地方却使曹祥真母女二人终于在华山有了一处修道时遮风避雨的所在。


当年登华山的游人很少,山上小庙中的道士生活十分清苦。曹祥真母女生来勤劳,又一直从事着农事劳作,所以她们能想到在庙宇的近旁开出一片土地,种上蔬菜之类,不仅供自己生活所用,还送给其他庙观的道友共享。她们还利用功课(道士必修的诵经礼神活动也称功课)和修持之余的时间,去山中松林中敲打松籽售出,以获得一些收入。


曹祥真年轻,身体灵活,所以她能登上高高的苍松顶冠,在树上找处权枝坐下来,敲击松籽果实,母亲就在树下拣拾落地的松籽。她们用松籽换来的钱,下山到华阴市镇上去买些包谷米来,和上自种的蔬菜,煮来维持生活。

研习道学 如痴如醉


真正做了道士,自然就要明白道教的规范和知识。曹祥真来到华山,从师父和谴友中她逐渐地了解到华山的人文历史。她为华山这处盈蕴着道教灵气的圣山而自豪,山中圣迹遍布,据称自从太上老君“紫气东来”,过函谷关时就曾修道炼丹华山之中,所以至今华山的圣迹遗址如:太上泉、炼丹炉、纯青宫、紫气台一、道德台、老君黎沟、老君挂犁处、老君试凿处等等,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思和钦仰。秦汉以降,史志有记之神仙人物更多,诸如:茅蒙、箫史、弄玉、毛女等辈;又有唐宋八仙、焦道广、寇廉之诸高道涉足其间。尤其是陈传老祖,他与宋太祖赵匡撤下棋赌华山的佳话,更是家喻户晓,尤其是陈传老祖研究的《太极图》与《无极图说》,不仅是道学理论方面的成就,而且成为后世儒道共同研讨的课题,由此而诞生了影响学术界数世纪之久的“程朱理学”。陈拎老祖的内丹修炼理论,对万物生化的研究,更为世人争相实践。


这些都使只有数年私塾文化基础的曹祥真既感新鲜,又感困惑,但她对这一切十分神往!在日常的功课之余,她更加努力地学习,她努力地去读许多的道经:义理类的、修炼类的、劝善性的等等,她都找来研读。她的母亲何高理道长有一定的国文基础,所以文字表面的内容是不难弄懂的。遇有道学哲理方面的难题,她自然会去找师父梅嘉瑞道长为之解惑。

险峻的华山峰巅,有历史年代久远的庙观、摩崖石刻和那七十二个半的悬空洞室,无不深刻地展示着华山道教名山的内涵,无不闪现着道教文化灿烂的光辉。曹样真道长对华山充满着深深的爱,她爱这座神圣之山一的福草一木。

道教经典 悟出深意


在回顾往昔时,她仍然非常激动,她说:“当年我一人华山,仿佛是鱼归大海,鹿隐深山。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只从笼中放飞的小鸟!”她非常珍惜人生赋予的这次机遇。 日常间曹祥真用功最勤的道书,是道士必修的《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和《太上感应篇》,也在道友处寻求些丹经炼养的经典来看,她说:“那时对这些都是一团迷雾。”


曹祥真道长读道经也是能读出新义的人,现在她认为许多道经内容对生态平衡与环境几保护都有指导意义,她说:太上感应篇》中,早就有‘昆虫草木犹不可伤’的话,非常精辟!草木虫鸟看几似与我们毫无关系,但冥冥中却与自然、人类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过去出家人讲这些东西社会上的人都不以为然,觉得是迁腐。这不,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所以自然界应该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否则人类损害了的,反过来都会祸及自身。”


她还为华山道教界就生态环境对历史的贡献而自豪,她说;“如不是历代的华山道教徒自觉地贯彻道教祟尚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精神,华山怎么会有此参天古木,有如此绿葱葱美好的生态植被。”


“庄周早就有‘天下万物与我为一’,这虽然是世人认为的‘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却是很有哲理、很有意义的。人与天地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道教的祖师爷就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曹祥真道长说的,更是道教的主张!

 

缅怀著名坤道曹祥贞大师

转载缅怀曹祥贞大师(二)身世之谜 <wbr>入道因缘

原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原渭南市人大代表、渭南市政协常委、原华阴市人大代表、华阴市政协副主席、华山道教协会会长、四川青城山乙亥坛传戒大师,全真道教一代大师曹祥真道长于公元2014年12月5日凌晨4时18分,功德圆满、羽化登真,享年92岁。曹大师最后的半年在北京度过,昨日送回华山。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道长表示:“道教失去一名德高望重的老道长,我们应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曹爷弘道精神,共同努力宣扬道教事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