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卡托基金会介绍

 小恢恢Nicolas 2014-12-08

墨卡托基金会是德国最大的私人基金会之一。基金会围绕着“多元融合”、“气候变化”和“文化教育”这三个主题群,目标明确地进行着社会改良实践。同时,也为公共社会政治话题进行议题倡导 ("advocacy") 。墨卡托基金会下设“科学”、“教育”和“国际沟通”三个事务部,事务部在直接运行的同时,也提供项目资助。积极主动、国际化和专业性,是这三个事务部共同的工作特征。

 

创建与发展

 

施密特 (Schmidt) 家族是德国埃森“墨卡托基金会公益有限责任公司”和瑞士墨卡托基金会 的创建者,他们拨出了大量家族财产用于基金会的经费支出。  

 

墨卡托基金会公益有限公司于1996年在埃森工商登记册注册后,开始运作。基金会总部最初设在埃森市雷林豪森路18号 (Rellinghauser Stra?e 18),2000年搬至许森大道44号 (Huyssenallee 44)。2008年,基金会开始有计划地扩大业务,预算资金大幅度增加,并新增了员工。2008年10月,基金会搬入许森大道46号的新楼。

 

2008年3月,基金会新设董事会主席一职,由伯恩哈德·洛伦茨博士 (Dr. Bernhard Lorentz) 担任。

 

基金会的前任负责人为福尔克尔·克劳斯(Volker Claus)、约瑟夫·迪多夫博士 (Dr. Josef Dierdorf)、安娜贝尔·冯·克伦克 (Annabel von Klenck) 和罗伯特·福尔施蒂希 (Robert Faulstich)。

 

基金会名称由来

 

基金会以杜伊斯堡著名地图制图学家、宇宙学家格哈德·墨卡托 (Gerhard Mercator) 命名。“墨卡托”这个名字是全球性思维、科学精确性和创业精神的代名词,而墨卡托的事迹更是向世人展示了跨越文化、跨越宗教的宽容的重要性──因此墨卡托基金会一直遵循并捍卫着这一价值观。

 

基金会创建者

 

施密特家族三代以来以杜伊斯堡的公司为基地,从事批发和零售等贸易业务,公司业务可追溯到始建于1906年的C.W.荣格 (C. W. Jung) 百货商店。1923年在成立了卡尔?施密特无限责任公司 (Karl Schmidt OHG) 之后,公司开始经营批发业务。二战后,先后成立了SPAR鲁尔区总公司、P+Q自助商场公司、E+W?施密特有限公司和墨卡托有限公司。1963年,施密特家族的第二代威廉和恩斯特兄弟,在埃森开设了首家麦德龙自助批发超市。1964年,与当时计划在邻近米尔海姆?鲁尔地区开设自助批发超市的拜斯海姆 (Beisheim) 和舍尔 (Schell) 合并;在柏林筹备第三家大型超市期间,杜伊斯堡贸易公司哈尼尔 (Haniel) 入盟,使公司集团化有了高速扩张的金融资本,舍尔此时已退股。1996年,三方融资成立麦德龙集团,其主要股东便是除拜斯海姆和哈尼尔之外的施密特家族。

 

基金会运行策略

 

2008年,基金会对运行战略做了全新定位。基金会的战略口号是“墨卡托2013──激发构想、实现目标”。

 

基金会的目标

 

在基金会指定的领域中,各个部门根据各自的能力确定具体的目标,探索各自的道路──这便是我们理想中的基金会。作为私人基金会,以能够发挥和利用私人基金会所特有的优势和资源的领域为重。基金会工作的成功,尤其取决于是否树立起长远的社会改良目标,是否积极充当社会改良者的角色。要达到这些目标,墨卡托基金会在投入大量资金之外,还需要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知识经验和声望。墨卡托基金会始终将自己付出的努力视作对社会改良进行的长远投资。

 

基金会目标的实现

 

基金会以实际工作结合对公共社会政治话题进行倡导 ("advocacy"),来达到宗旨明确的社会改良目标。在公共领域中,墨卡托基金会不会在没有积累自身经验的前提下展开业务。透明度和对外交流,亦是实现目标必不可少的前提。

 

积极主动、国际化和专业性,是基金会工作的特点。这意味着:为应对社会的挑战寻找积极主动的解决方案,并予以支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结构 (Capacity Building),以及将基金会的基准定位在国际高度。墨卡托基金会作为一个私人机构,可以放手探索新的方法,承担起推进公益理念所可能带来的风险。

 

基金会拟取得成就的领域

 

墨卡托基金会由科学、教育和国际沟通三个事务部组成。基金会围绕着三个跨基金会事务部的中心主题展开工作 ,在综合了三个事务部的内容后将此主题群定义为多元融合 (integration)──即在多元环境中和谐相处、气候变化和文化教育。

 

在这里可以更多地了解基金会事务部和基金会事务主题内容,以及基金会为这些领域所确立的目标。

 

基金会所在的德国鲁尔工业区,已经走过了漫长的社会变革道路。基金会选择了它作为探索未来解决方案的“实验室”。

 

基金会资助条件

 

资助对象

 

墨卡托基金会为以下三个下属事务部的项目提供资助:

——科学

——教育

——国际沟通

 

各事务部均以

——多元融合 (integration)

——气候变化

——文化教育

 

这三个主题均为工作重点。

 

墨卡托基金会在资助的同时,也直接操作项目。基金会选拔项目的标准,在于评判申请项目是否符合基金会定义的战略目标,和(或)是否可被列入基金会事务部的事务范围。敬请提交满足以上条件的项目申请书。

 

不属于基金会资助范围的项目

 

请注意,墨卡托基金会对下列事宜一律不予考虑:

——墨卡托基金会奖学金项目之外的个人奖学金或助学金

——出版物出版费用补贴

——无时间限制的项目

——填补公共部门预算

——与资助项目无关的人事和管理费用

——土木工程

——商业(非公益性)项目

——跟德国没有关联的项目

 

基金会的中国事务

 

背景

 

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中国对德国和欧洲越来越重要。中国在进口和出口两方面,都已成为了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为继续保持竞争力和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欧洲必须尽力与中国保持良好而有效的关系。

 

墨卡托基金会有意为促进中德两国关系做出长期努力。基金会下设“国际沟通”事务部的三个重点业务地区,其中之一便是中国。

 

目标

 

基金会的努力目标,在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偏见,为共同项目的合作提供支持。墨卡托基金会这一宗旨在国际沟通事务部的工作中,集中体现在彼此了解、相互学习、共同面对国际挑战这三个方面。在所有涉及合作的事宜中,因中国现在和将来对世界的重要影响力,与中国进行文化和知识方面的交流,已变得不可或缺。

 

墨卡托基金会在中国

 

墨卡托基金会于2008年制订了基金会行动大纲“墨卡托2013”,确定了其在中国的工作方向。在正在形成的多极化世界中,中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经济体,也是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也是墨卡托基金会工作的核心区域。 国际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通过墨卡托基金会与中国的合作,德国可以从微观上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为此,我们持续地发展伙伴关系并加强与他们的合作。目前,墨卡托基金会在中国开展了多个项目,其中有学生、媒体和青年专业人员的交流项目,包括中德学生交流、为期两个月或一学年不等的奖学金项目等。其中部分项目涉及环境和气候保护主题。做为文化管理交流和多个城市气候研究项目的重要推动者,墨卡托基金会认为城市气候研究项目也是低碳未来城市(LCFC)中规模最大的项目。

 

2012年启动的重要新项目

 

“中德未来之桥-青年领导者交流营”是墨卡托基金会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ACYF)、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所(GPPi)以及北京大学联合在2012年举办第一次活动。来自中国和德国各15位参会嘉宾将讨论中德两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远景规划和实施案例,以及城市发展中的政治挑战,另外还有关于中德关系的相关话题。2012年的活动主题是:“迈向低碳经济: 21世纪中国和德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值2012中国文化年活动在德国举办期间,墨卡托基金会也参与资助相关交流活动:例如在汉诺威博览会期间举办名为“莱布尼茨与孔夫子”的活动,旨在推动文化教育的双边对话;同时也推出名为《文化外交与基金会在中国的角色》出版物,以推广研讨会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