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王安石晚年绝句

 高山仙人掌 2014-12-09

浅析王安石晚年绝句

摘要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以其在熙宁第二次罢相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期这两期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别在艺术特色上也有异在晚年罢相赋闲熙宁时他全心全意从事诗歌创作因此诗歌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绝句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经常运用绝句写景抒情,而且精工语言讲究技巧重视艺术特色,这使其晚年绝句自成一派

关键词:王安石、晚年绝句、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一、

王安石是诗人,亦是政治家。他早年的诗歌有着很强的政治性,强调诗歌为现实服务的功利性。但是,熙宁罢相后,他的诗歌发生了变化。这与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有关。特别他好佛道,到晚年更是如此。他认为世人被世俗之事所扰乱不是由于佛道的“无思无为”所致,而是人们沉浸于利欲之中,不能自拔。所以,王安石在赋闲金陵以后,好佛、道的思想感情与之前相比是又增无减,以至于听讲佛法,读经,研习佛道义理成了他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这在他晚年的诗作里,多有反映。如《定林院三首》其一云:

穷谷经春不识花,新松老柏自欹斜。

殷勤更上山头望,白下城中有几家。

定林寺是王安石去的最经常的地方,也是他最感眷恋的地方,他在定林有一间僧房作为读书处。很显然,这正迎合了他佛家修行,处世养心的要求,以达到不为世俗尘埃所染的境界。

又如《题半山亭壁二首》其二云:

寒时暖处坐,热时凉处行。

众生不异佛,佛即是众生。

其诗作里随处可见禅宗的语言,禅宗的智慧,禅宗的气息。

同时,王安石晚年不仅在佛学里找到了精神的慰藉,而且在老庄哲学里也同样找到慰藉,尤其是道教主张避世的思想,对于当时政治上失意的王安石似乎是势所必至的。如《谢郏亶秘校见访于钟山之庐》云:
    误有声名只自惭,烦君跋马过茅檐。 
    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

其诗表现了他对庄生梦蝶和修生养性的愿望。

总之,佛、道教义和老庄思想对其晚年的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

在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由于王安石晚年被迫归隐,脱离了现实斗争,转而赋闲山林,这使其诗歌由早年的以诗论事议政,咏史抒情,怀古砭今,转变为晚年的以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伤今为主。

首先,写景抒情。赋闲的生活使得他寄情于山水,自然界的美景也就随之流露到他的诗作里。如《书湖阴先生壁》云: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首诗从近处的青苔,花木,到远处的绿水,青山,由近及远的描写了胡阴先生的庭院及四周恬静而幽雅的环境,通过对景物的赞美来表现主人的高雅人品。这种写景抒情的诗作与以往是有别的。

其次,咏物。咏物可以言志,可以寄兴,可以抒情。与早年的咏史诗不同,早年的大都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对人,事,物的独特见解。特别是在一些歌咏历史人物的七言绝句里,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对某些史实和人物的新的看法,借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如《孟子》,《商鞅》,《贾生》等。而晚年的咏物诗则是比较单一的借物抒怀。如《梅花》云: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借梅花的高洁表现人格的高洁

此外还有怀古。荆公晚年隐居金陵,金陵毕竟是六朝古都,历史遗迹甚多,文化底蕴丰厚,这难免使文人产生一种怀古的情思,这种思绪在其诗作里也可以见到。如《金陵绝句四首》其二云:

结绮临春歌舞地,荒蹊狭巷两三家。

东风漫漫吹桃李,非复当时仗外花。

这首诗将六朝歌舞升平之地与眼下的荒凉狭巷相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东风依旧,但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朝代更替之感、黍离之悲不禁涌上心头,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 又如《谢安墩二首》其二云:

谢公陈迹自难追,山月淮云只往时。

一去可怜终不返,暮年垂泪对桓伊。

此诗首句表达了对谢公丰功伟业的羡慕和钦佩,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而末句则表现得十分的无奈,“暮年垂泪对桓伊”说的是谢安呢?还是对自己现状的真实写照,感叹身世?我们不得而知。

三、

熙宁变法的失败使王安石那种希望通过政治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理想破灭,也消减了他济世的热情。心情渐趋平淡了,诗风也随之趋于含蓄深沉了。既然不能在创作内容上超越前期,他就专注于追求语言技巧的突破,以此来掩盖内容的贫乏,这使其晚年的诗作在技巧上颇有造诣。尤其是描写自然的小诗颇具特色。黄庭坚说:“荆公暮年做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咏之,变觉沆瀣生齿间”。这些绝句小诗经过王安石的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特色。

一方面,在语言技巧上,讲究炼字、炼句。叶梦得《石林诗话》论王安石晚年诗“诗律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由此可见荆公晚年诗歌语言技巧的成就。

炼字上,好用动词;钱钟书先生《谈艺录》说道:“唐人诗好用名词,宋人诗好用动词”。王安石是充分地将这一特色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如歌元丰五首》其五云:

豚栅鸡埘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一个“献”字将深秋时节,树林中树叶纷纷摇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的萧瑟的景象一览无遗的呈现出来。

又如《题齐安笔》云: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溪云。

首句一“净”字准确传神地描绘出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的景象,“染”字写出了山川被染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的感觉;第二句“暄”字将风赋予了人的特性,风吹过的大地,青草被渲染得暖洋洋的;末句的“麦”字将初春麦苗强烈生长的态势形象的表现出来了。整首诗每句的第二字、第五字都是传神点睛之笔,使得诗句精巧而别致。

另一方面,色彩词的使用也十分到位。流传广泛的名篇《泊船瓜洲》云: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相传一“绿”字是经过反复推敲才炼定的。这一字把春风吹来使万物复苏的情态淋漓尽致地都表现出来了。

炼句上,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如《晚春》云:
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斜倚屏风搔首坐,满簪华发一床书。

“密”对“多”,“少”对“疏,使用了交股对,新奇别致,让人耳目一新。

荆公晚年绝句的一个重要特色是“闲澹”,“ 闲澹”体现在意境的空灵,诗画一体和情感的淡定。

我们知道荆公好佛教特别是禅宗里所崇尚的对其影响极大这都渗透到其诗作里即事二首其二云

云从无心来,还向无心去。

无心无处寻,莫觅无心处。

全诗以禅语入诗。

又如钟山即事》云: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啼山更幽。

诗中一鸟不啼山更幽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的反意但是二者皆表现出深山的静和空是因为山静才能衬托出鸟鸣 

唐代王维的诗被称作诗中有画可能是众所皆知的其实王安石晚年的绝句小诗也大都带有画意江上》云: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前两句写江北的天空笼罩着秋天的阴云半阴半晴暮云含雨在低空中徘徊后两句写云雾缭绕着青山朦朦胧胧的只能隐隐约约的看见远处江面的千帆整首诗就似一幅秋江暮云图明暗相间动静相生不能不说是诗中有画”。 

荆公晚年远离政治官场置身自然早年的锋芒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被磨平了体现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也淡定了北陂杏花》云: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隐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血,绝胜南陌碾成尘。

唐代的杏花诗大部分都很伤感,而王安石的这一首却打破常规,表现得十分旷达。这和他晚年寄情于山水,过着闲淡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纵观荆公一生的诗歌创作,其晚年的绝句的思想内容,语言技巧和艺术特色是卓有成就的,且影响甚远。

 

 

参考文献:

《两宋文学》 程千帆 吴新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2

《王安石》 张白山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8

《两宋文学思想史》 张毅 中华书局 1995

《王安石评传》 张祥浩 魏福明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