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的功效

 tuzididie 2014-12-11
尹荣方

  最近,接连几个饭局,或是大学同学聚会,或是退休同事话旧,或是旧时朋友来访,所聊话题,常有关乎旅游者。有游兴极浓,至南极、北极,一探绝景者;有奋然探险,骑车独行,逍遥大江南北者;有云游埃及、印度这样的文明古国,寄情深远者;也有乘上超级游轮,驰骋五大洲,遍地开花者……我多年来也常出外走走包括到境外闲逛,对出游的话题也感兴趣,议论多了,不期然思索出游的目的也即意义之类的问题。

  游南、北极的是我大学的两个老同学,虽说比我年轻好几岁,但也早过了知天命之年,他们谈起站在极地,跳入冰水时,情绪兴奋,让听者充分感受到他们的满足、欣喜之情,仿佛站在极地尚是几小时前的事。我们高兴,更感欣慰的是,他们谈起极地游程,并无任何炫耀的表示。我见过不少人,以出游为赶时髦,为比拼、炫耀的资本,殊无意趣。一个少年郎有时“秀”一下,我们不妨含笑视之,目之为天真童趣;中年人尚存这样的心思且时时表现一番,我们只能看作俗气;到了老年,假若还逞这样的能,则是丑态了。

  古罗马哲学家赛涅卡说:“旅行能给人带来什么好处吗?它没有抑制过享受,也没有对欲望带来约束性的影响;它没有控制过愤怒者的脾气,也没有平息过恋人的冲动。事实上,它从来没有使人免犯错误,没有赋予我们判断力。它所能做的就是用新颖的环境暂时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就像从未看到过的事物能把小孩迷住一样。”

  赛涅卡之并不看好旅游,我们容易理解。西方有个故事称:有人向苏格拉底抱怨,说出国旅行并未给他带来好处,他得到的回答是:“既然你出去旅行时总把自己带在身边,你还能指望得到别的什么呢?”苏格拉底之意也同于赛涅卡。即如当今不少人以旅游为能满足虚荣心,则出游于其人,岂但无益,且有害也。

  明人费元禄谈“游道”,有“玩物采真”之说,“玩物”指出游,“采真”指追求人生真知,我觉得此说甚有意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还不能涵括其意,因为行万里路似尚偏重于智的一面。孔子早就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当然首先说的是遨游山水之乐,如王羲之诗句说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但孔子的意思还包括希望人们在自然山水中感受、培育“仁、智”,提升人生境界之意,而“玩物采真”与之实同一机杼。这都是我们优秀的传统,值得我们领受传承的。其实苏格拉底、赛涅卡的意思也在这里,东西方的智慧原是相通的。

  在山水自然中体仁育智,求变化气质,此旅游高境,我们未必能至,然遣兴舒怀、触景得趣,使身心暂得安宁,此亦游道也。循此游道,则可游之地无穷,可观之景无数,插天雄峰、万顷碧波、黄沙大漠可游,小桥流水、孤芳幽草、荷塘月色亦可赏!银座、香榭丽舍之类的街市固呈风情,七宝、西塘的寻常巷陌亦极见意趣。前人“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吾人不取也。

  二三人结伴出游,可免孤寂,相互间亦可拾遗补缺,有益游程,此不待多言,赛涅卡曾劝朋友:“要想使旅行给你带来快乐,必须找个好伴侣”。何谓好伴侣?赛氏谓是苏格拉底、芝诺、加图、莱利乌斯这样的哲人贤士。然则他的意思是出游须尚友贤哲,以便“冶炼心灵”。尚友贤哲可结伴,也不必结伴,此所以世上还多独游者。独游也有独游之乐,英国学者赫斯列特独游某市镇,于旅店遇一游客,于是相互交流独游之感受,他以为颇有意味。散文家斯蒂文森受其影响,于是断言“出游必须一人孤往”。年轻时,曾独游杭州,月夜徘徊于苏堤、白堤,一边欣赏湖面闪波、空里流光的佳景,一边默诵苏东坡、张宗子的诗文,怀想他们的洒脱情怀,这样的独游,如嚼橄榄,回味无穷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