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谨防心理疲劳与心理枯竭(二):职业倦怠与疲劳

 大漠胡杨968 2014-12-14

欢迎关注NLP心灵治疗师微信号:nlpxinling

心灵成长·传递正能量

        十·一期间到单位值班,接到好几个高三学生的来电。这些高三学生真够可怜的,大过节的,人家都轻松快乐了,可他们还在学校补习,连口气都喘不了。

 

        对此,单位里刚满十八,早就不上学的诚诚不解地问我:“天天这么学,肯定能学出成绩吧?”

 

        诚诚的意思是说这些学生好似在蹲监狱,服劳役,不能回家,不能出去,于是排除一切杂念,专注于学业,焉有学不成功之理?

 

            我反问他:“假如天天让你吃肉,不让你吃别的,你能受得了?”

 

         诚诚虽然很爱吃肉,但仍摇了摇头。

 

大十·一的,不让学生适当地休息、放松、娱乐、自由一番,于学习未必有一分付出换来一分收获之效能。人对食品营养的满足不能采取单一模式,不光需要脂肪,也需要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那么,人的心理需求也是如此,如果只有学习活动,只重视求知、成就需要的满足,缺乏娱乐、休闲、锻炼、业余爱好等活动,让人没有其他诸如快乐、放松、自由等的满足,那人也不可能心理状况正常。

 

有个盗窃团伙被破获后,警察发现他们竟有一套内部规章制度:

每天9时上班,不能迟到,干成一票后就收手(评:不超负荷工作);接着,吃好的、穿好的、喝好的,开销都由赃款支付,工作时间最晚不能超过凌晨1时,以免“工作”压力过大等。

 

        这些小偷从懂得尊重人的心理需求和规律的角度来看,还真不简单,因为他们知道知道要注意身心调节,不能单打一地过度“工作”。

 

心理治疗学派有个叫生物动力学的,它的创始人认为:

“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地发展出去的。

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

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

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游戏;

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

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

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所有特征。

 

        这一圈一圈的发展,有一定的程序,如果有一圈未完成,而被破坏了,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全。”

 

根据他的观点对照我们的现实,立马发现我们社会现在最容易失去或被压制的,是玩耍及游戏这一圈,一般家庭及学校,都是不鼓励孩子玩乐的,甚至对玩乐是很看不顺眼的。

成年人教孩子,往往是把套在自己身上现实和责任那一圈,过早地套到孩子身上。但生硬地套上,并不等于自然和能够的承担,过早的负重换来的是永远的不愿也“不能承受之重”,闹得个现在孩子没有孩子的快乐,成人没有成人的成熟。

 

        据说解放前北京的点心铺招收新伙计时,为防止伙计今后老偷吃点心,就在新伙计刚来时,天天顿顿让他吃点心,不让他们吃别的。结果没过几天,他们再见点心时的反应只有一个字,可不是“吃”啊,而是“吐”啊。

 

        难道我们现在很多的成人,想把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培养到这般的“境界”不成?

 

        了解职业倦怠走出心理沼泽

 

一句被许多职业人所推崇的名言——“工作着才是美丽的”曾在都市白领中流行一时。

诚然,今天社会人的日常生活近一半时间都在工作,一方面这是人们在为生存或生活得更好创造物质条件,不仅如此工作还能让人感到内心满足,比如实现个人成就感及创造能力。

但在职场上不会总是风调雨顺、阳光灿烂。日益加剧的竞争和超负荷的工作量会令不少人感到压力。时不时常常能听见身边的人挂在嘴边的“压力好大”,随之而来,因工作压力导致的身体和心理疾病也渐渐浮出水面。

 

毅泉是一家大型销售企业的部门经理,薪酬优厚,可他却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感到厌倦,完全没有以前那种兴致勃勃的感觉。每天早晨,毅泉一走进办公室就觉得疲倦,没心思处理手边的文件。

周而复始的工作,令他觉得做一个有创意的计划越来越难,市场推广也停滞不前,更别提销售额了。老板好像也对毅泉越来越不满意这更让他消沉气馁,觉得工作起来身心俱疲。

 

像毅泉这样处于“职业倦怠”期的人并不少见,职业倦怠也可称为“职业枯竭”或“心理枯竭”。

它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也是一种常见的现代职业疾病,它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

其生活常态表现为: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巨大、健康负债;身体上表现为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衰退和脾气暴躁。

 

职业倦怠往往有以下症状:

连续好几天都无法顺利入眠,而早晨也时常在恐惧中惊醒,心中仿佛有块沉重的大石头压着;时常对着天花板发呆,脑中一片空白,没有办法提起劲工作,而且觉得无所适从;对目前的工作产生极大厌恶感,并对同事有不满情绪,有一种快被逼疯的感觉。

 

工作倦怠在今天的中国广泛出现是很正常的。一家从事职业咨询的事务所最近做过一份调查,显示有61%的白领承认自己的职业困惑很多,经常感到“心累”,觉得工作没有意义,仅仅是为了生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原有的价值观、成就观、幸福观等受到冲击,而新的为人们广泛认可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这反映到生活和工作中,就是很多人对职业缺乏认同感、成就感,对生活缺乏信心和快乐。

职业倦怠不但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造成缺乏职业道德、消极怠工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还会破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

 

        最近的研究显示,与工作相关的枯竭感可以导致炎症,而炎症在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炎症相关的疾病的罹患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现在,研究者证实男性和女性在工作枯竭和抑郁引起的炎症反应中有差异。

 

根据国际标准,工作倦怠包括三个指标:

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

情绪衰竭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对工作缺乏冲动,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害怕工作。

玩世不恭,指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对工作不热心和投入,对自己的工作意义表示怀疑。

成就感低落,是指个体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

 

        职业疲劳直至枯竭的发展阶段可分为:

 

          第一阶段——激情。在最初的“蜜月”期,人们充满了对工作的热情和自信,工作、同事、公司,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新工作者感觉有使不完的精力和热情,相信自己可以应对一切挑战,相信这份工作可以带给自己最大的满足。对于别人都认为是麻烦的活儿,他也乐于承担,甚至以此为荣。

 

          第二阶段——怀疑。当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初带来满足感的工作渐渐褪色、趋于平淡,他意识到理想并不等于现实。工作、同事和公司都不如想象中完美。他开始怀疑:这真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真的适合做这份工作吗?他可能更加努力地工作,期待梦想成真,但很可能于事无补。

 

          第三阶段——倦怠。一切陷入麻木的边缘,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一想到有一整天的工作要做,就感觉好像一晚上没睡似的疲乏,不只是身累,心也累。生活没什么意思,工作只是将养家糊口的任务完成,再也激不起一丝涟漪。

 

          第四阶段——恢复。从枯竭中复原是可能的,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技巧。

 

          职业疲劳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压力型:在连续不断的业绩考核和生存压力使神经濒于崩溃,想放弃工作又舍不得高薪的待遇或已经取得的成绩,结果神经长期处在紧张的压力中,产生了对工作的厌恶感。

 

        挫折型:来自对目前职业的不满,如工作枯燥无味、工作条件太差、报酬太低、离家太远、工作时间太长、没有发展前途、同事关系难处、领导脾气太坏。

 

        平台型:当对一项工作已经熟练掌握、并且发现上升空间被限制的时候,厌职情绪由此袭来。

 

        情绪型:女性的情绪化流露一直是影响她们在职业领域里发展的主要障碍。情绪型厌职会在各个年龄段的职业女性中发生,但最多、最频繁的是年轻女性。很多感情理由可以让女人产生厌职情绪:沉湎于爱情、寄希望于男友的事业、家人需要照顾……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即便她们没有马上提出离职,也降低了对职业发展的热情。

 

        如果发现自己开始有了职业倦怠的迹象,你应该早做准备,走出心理沼泽。

 

        首先要消除以下关于工作的观念误区:

 

        有些人只知道拼命工作。一开始在晚上加12个小时班,不久便整星期地加班,最后连周末也成了办公时间。这类人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任何社交活动,这样时间一旦长了,难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反感。

 

        今天,许多人只把来自办公室的成绩看成真正的成功,一旦工作遇到麻烦,就感到羞辱不堪。如果把自己的爱好和业务活动当做本职工作一样认真对待,并同样引以为豪,就容易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人都希望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不断接受适度的挑战来给自己成就感。这是人类本能的心理需求。但有一些人因为工作太少,或者太容易完成,觉得没有挑战性和新鲜感,不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而对工作失去兴趣,只把工作当做是取得财富的工具,使自己厌倦工作。

 

        其次,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从了解自己开始。生涯顾问专家建议,当你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时,就是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了。

 

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

擅长哪个领域?

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型工作?

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

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

 

        不少职业倦怠的人,像是盖房的一群人,每天不断堆砖头,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他们少了一张设计图,不知道要怎么盖,盖到何时完工,原本的热情就在搬砖过程一点一滴流失,最么像行尸走肉。

 

          有设计图的搬砖工作,缺乏人生方向与大目标,如果清楚自己的人生往哪里去,知道要将自己打造成什么,即使一路走来颠簸失意,也不会因一时失落,觉得疲惫不堪、抱怨连连。

 

        世界上没有一条同样的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要让自己对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到倦怠,就要抗拒机械的“搬砖”心理,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

 

    附:你是否有职场倦怠症?(在符合你的情况后面打勾)

 

l.你总是盼着周末的到来;

2.你经常头痛或觉得浑身乏力;

3.肠胃功能失调;

4.你恐惧你的上司;

5.你不想与同事们交往;

6.回到家里不想干家务活;

7.经常失眠;

8.工作没有激情;

9.假日懒得出游和锻炼;

10.早上有时候赖床,而且很少吃早饭。

 

        如果符合你情况的有5项之多,那么你就要考虑自己是否患有工作倦怠症了,应及时调整好心态。

------------------------

每一次转发都是对人内在的推动,是对正能量的传播!幸福就是分享!

想学习更多人生规律,敬请关注“NLP心灵治疗师”,微信号nlpxinling

点击右上角 - 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朋友一起成长!

 

可用以下方法获得快速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