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战略措施研究

 平安健康99 2014-12-20

  安康地处陕西南部的秦岭、巴山地区,辖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等九县一区,总人303万人,劳动力充足,年在外从业劳动力68.46万人。国土总面积23391平方公里普遍含硒,土壤硒含量范围0.006mg/kg––36.69 mg/kg,平均值为0.57mg/kg,属于全国最大的天然土壤富硒区。而且品质好,不含有毒元素,同时还伴有锌、锶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有关专家一致评价为“优质、环保、安全”的富硒区域。生产的农作物产品、蔬菜、干鲜果产品、肉蛋奶产品中的硒含量,是缺硒地区的十多倍,甚至是数十倍。全市森林覆盖率平均在60%以上,有林业用地2878.7万亩,天然草场总面积1008.31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931.45万亩,耕地面积400余万亩,退耕地面积230余万亩。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完全适宜于生产绿色富硒食品和有机富硒食品。全市有生产富硒茶、矿泉水、五谷杂粮、食用油、食用菌及深加工产品、魔芋系列保健品、绞股蓝系列保健品、肉制品、豆制品、调味品等富硒食品的企业达12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户,获准使用富硒食品标志的有65家企业的85个产品。2011年全市富硒食品产业实现产值59.2亿元。已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件,陕西省著名商标24件,安康市知名商标34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5件,商标有效注册总量626件。


  1. 安康市富硒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1.1 富硒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全市有可利用的天然草场面积931.45万亩,年平均亩产鲜草产量575.18公斤,年产农作物秸秆120万吨,玉米30万吨,麸皮3万吨,米糠2.2万吨,菜籽饼(粕)5.58万吨,芝麻饼(粕)0.66万吨,蚕蛹1.1万吨。若玉米的60%用于生产配合饲料,则可生产纯天然富硒配合饲料36万吨,肉用畜禽宰前1个月、产蛋禽产蛋前1个月饲喂富硒饲草饲料,可满足生产260万头富硒肉猪、200万只富硒肥羔羊、5万头富硒肉牛、500万只富硒肉鸡和1.5万吨富硒鸡蛋。可生产富硒猪肉19.5万吨、肥羔肉5万吨、牛肉0.7万吨、鸡肉0.7万吨,可实现工业产值123亿元。若进一步进行精细加工、深加工,生产中高端产品,开展综合循环加工利用,延长产业链条,工业产值可以增加到250亿元。另外可实现饲料工业产值11亿元。
  1.2 富硒茶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目前全市有茶园面积43万亩,年茶叶产量0.94万吨,紫阳、平利、岚皋等县仍在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到2015年全市优质密植茶园面积可以达到40万亩,产量达到1.3万吨,若重点生产绿色富硒、有机富硒茶叶,可实现产值13亿元。
  1.3 富硒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2012年11月20日安政发[2012]32号《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5年全市饮用水和饮品制造业产值要达到75亿元。
  1.4 富硒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安康市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和《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1万亩,产量达到6.6万吨,渔业重点发展大鲵、鲟、鲑、鲈、鮰等高端品种和多鳞产颌鱼、红尾条鳅等名贵地产鱼,实现现代渔业产值35亿元。
  1.5 富硒粮油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全市每年粮油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和90万亩,产量可分别达到80万吨和10万吨,可实现农业产值23.7亿元,加工后可形成工业产值47.4亿元。
  1.6 富硒蔬菜、瓜果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安康市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全市发展设施蔬菜10万亩,特色瓜果5万亩,食用菌2亿袋,实现农业产值30亿元。
  1.7 特色经济林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安康市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全市发展板栗、核桃、柑桔、木瓜、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200万亩,实现产值30亿元。
  1.8 富硒魔芋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到2015年全市魔芋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鲜芋产量26万吨,可实现农业产值7.8亿元,加工后可形成工业产值15.6亿元。
  1.9 富硒烤烟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全市优质烤烟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量2.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6.6亿元,加工后可形成工业产值33亿元。
  1.10 富硒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前景。2012年11月22日安政办发[2012]151号《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到2015年全市在中高山重点林县区以蕏苓、厚朴、黄莲、党参、玄参为主,集中抓好100个规模5000亩以上的中药材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可实现农业产值30亿元。
  1.11 野生动物驯养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安政办发[2012]151号文件中指出,到2015年全市在资源较好的重点林区以野猪、林麝、梅花鹿、果子狸、野鸡、野鸭、大雁、蛇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为主,集中建设120个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养殖规模达到100万头(只)以上,可实现农业产值5亿元。
  1.12 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安政办发[2012]151号文件中指出,到2015年全市在适宜发展的重点林区积极建设一批薇菜、蕨菜、半边菜等野菜产业基地,加强山野菜可食资源采集与加工,年生产总量达到5万吨,可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
  1.13 富硒餐饮、涉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安政发[2012]32号文件中指出,到2015年全市以亲水旅游为重点,结合富硒茶园观光,休闲农业,休闲水产养殖业等旅游服务产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
  1.14 富硒专用肥资源开发利用前景。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556―2012富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中规定富硒专用肥硒含量大于或等于5.0mg/kg,在紫阳县蒿坪镇生产的石碳硒含量可高达37.02mg/kg,可以粉碎加工成富硒专用肥。安康市境内分布了一些极高硒土壤区,这些地方生长的树叶、农作物秸秆、野草等硒含量可高达36.21 mg/kg,这些资源可以收集、烘干、粉碎生产成有机富硒肥料。还可在这些极高硒区域种植聚硒植物,如黄芪、剪股颖属及棘豆属等植物,这些植物硒含量可高达数千mg/kg,可收割、烘干、粉碎生产有机富硒肥料。
  1.15 富硒保健食品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目前国内还没有富硒保健食品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但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富硒食品硒含量超标的现象,这就意味着这些产品不合格,不能使用富硒食品专用标志。如汉滨区洪山镇等地生产的鲜猪肉硒含量高达0.76―0.95mg/kg,鸡蛋高达3.58mg/kg,野雁肉高达0.86mg/kg。四川省万源市生产的土鸡蛋,硒含量达到0.9―2.6 mg/kg,湖北省恩施市生产的鲜猪肉硒含量最高达到1.28mg/kg,冻牛肉达到1.41 mg/kg。因此,应该根据GB13105―1991食品中硒限量卫生标准研究制订富硒保健食品地方标准或国家标准,凡是硒含量超过此标准的富硒食品划为富硒保健食品之列,可以加工成各种类型的富硒保健食品,如豆奶、玉米爽、松花蛋、蛋黄粉、肉干、肉松、肉粉、灯影牛肉等,体现高硒高价,增加附加值。同时,也可在极高硒区域种植大豆、苜蓿、大蒜等聚硒能力强的植物,生产富硒保健食品和富硒强化食品强化剂。
  上述战略目标若能成功实现每年可形成产值507亿元,那么富硒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72.43%。后备资源如230万亩退耕地,种草养羊,每亩地每年养一只绿色富硒肥羔,可形成农业产值69亿元(肥羔市场收购价比普通羊高2倍以上)。若对一些农牧产品进行精细深加工,开展综合循环利用,可实现产品增值127亿元。


  2. 富硒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2.1 建设国内最大的纯天然富硒产品生产基地。安康市政府已与中国农科院达成协议,联合成立了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2013年初以中国农科院专家为首席专家,安康市地方专家参与,以对接企业为载体,联合成立了富硒肥料、富硒饲料、富硒蔬菜、富硒猪肉、富硒魔芋、富硒食用菌、富硒粮油、富硒茶等方面的8个课题组。应该紧紧抓住这一良机,把安康建设成全国,甚至是全球最大的纯天然富硒产品生产基地,并引领全国富硒产业发展。
  2.2 建设国家级天然富硒产品批发市场。应积极促成省政府与农业部签署协议,建设国家级安康纯天然富硒产品批发市场,如同重庆(荣昌)生猪、洛川苹果、舟山水产、定西马铃薯、赣南脐橙、牧丹江木耳批发市场。把安康打造成全国,甚至是全球最大的纯天然富硒产品商贸中心,与同山东寿光的蔬菜商贸中心,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商贸中心,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商贸中心,河北涿州皮具商贸中心,吸引全世界的客商来安康交易。
  2.3 建设国家级天然富硒产品会展中心。全市十县区整体加入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协作组织,同时动员国内没有加入该协作组织的天然土壤富硒县、市全部加入并交纳会员费,协作组织办公地点固定在安康。把安康作为永久性会场举办地,与安康龙舟节结合起来,每两年举办一次富硒经济高峰论坛会议,引领全国富硒经济发展。
  2.4 建设国家级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2年9月21日湖北省恩施州政府与国家质监总局签署协议,在恩施建设国家级硒检测中心。安康市政府应该积极促成与国家质监总局达成协议,在安康建立国家级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省区由安康检测,长江以南的省区由恩施检测。
  2.5 实施名牌战略。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名牌品牌占全球品牌不到3%,但名牌产品占全球产品市场的40%以上,名牌产品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50%以上。2012年4月6日,安政发[2012]11号《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1700件以上,占全省总量的2.4%;陕西省著名商标达到130件,占全市有效商标注册总量的7.6%;安康市知名商标达到180件,占全市有效商标注册总量的10.6%。《安康市人们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中指出,凡获得省级名牌产品、市特色品牌产品的企业,市政府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凡创建成国家5A、4A、3A级风景区的,市政府分别一次性奖励15万元、10万元、5万元。并对创建企业在项目捆绑、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扶持。
  2.6 坚持开发生产中高端产品,精细深加工,综合循环加工利用原则。2011年3月31日至5月11日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郎玉苗等人,在北京海淀区对具有代表性的54家超市、农贸市场的调查表明,有机猪肉的价格比普通猪肉价格高129%,绿色猪肉价格比普通猪肉价格高73.2%;地方猪种猪肉的平均价格为杂交猪肉平均价格的124.3%。因此,安康市应该充分利用绿色生态自然环境优势和地方动植物品种资源优势、野生动植物品种优势,发展生态农业,重点生产绿色富硒、有机富硒食品,大力发展产品加工业,进行精细深加工,开展综合循环加工利用,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满足大中城市市场对中高档产品的需求。
  2.7 坚持种、养、加、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和养殖业粪便污染。在欧盟搞养殖必须与土地的规模相配套,倡导适度规模农牧结合的养殖业模式,规定畜禽粪便输入土地和草地;对于过剩粪肥,制定粪肥运输补贴计划,生产加工成颗粒肥。因此,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在制订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557─2012富硒畜禽标准综合体中提出每2.2头母猪或10.5头育肥猪、每1头种牛或2头育肥牛、3.1只母羊或14.7只育肥羊、420只肉鸡、420只蛋鸡匹配1公顷种植业用地,圈沼园配套,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技术,发展生态农业。
  2.8 采用公司十科技十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统筹各种生产要素,公司与农户建立紧密的经济利益联结机制,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区域布局,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生产。公司在市场上寻找销售订单,并与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签订收购订单,协会或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养殖或种植订单,并与科技部门签订技术指导合同,指导农户按标准种植或养殖,实施订单生产。
  2.9 坚持科技支撑与物质支撑的原则。2012年12月31日陕政发[2012]57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7年)的通知》中指出,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健康养殖技术,农牧结合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科学使用化肥、农药、饲料等投入品,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安排相关涉农项目和资金,引导调动市场要素,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园区建设投入机制。加快园区主体培育,支持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参与园区建设,鼓励农民以其承包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明晰园区产权,支持园区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招商引资、市场营销机制体制创新。探索建立园区、技术推广体系、企业、农民、合作社、销售市场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借鉴国内六和、金锣等企业与养殖场户合作养殖、相互参股,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的经验;浙江省大力培育新型产业合作主体,以规模养殖合作抱团出资参股或创办加工企业,提升组织化程度;重庆创新反担保措施,实施保单质押、生物资产抵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等,提高银行授信额度;山东省出台《关于信贷支持畜牧业的意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养殖大场信贷支持,2012年全年信贷支牧总额达150亿元;安康市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生猪产业联盟等成功经验。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资源集约、资本集约、技术集约的发展路子,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10 加强农产品质量和硒含量的检测,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湖北省恩施市早在1991年就提出大力发展富硒产业,由于没有制订统一的地方标准,只有企业标准,也没有制定市场准入制度,各企业标准之间硒含量差异很大,有些企业的产品没有硒检测就打富硒产品的招牌,扰乱了富硒食品市场秩序,损坏了富硒食品的美誉度。使该市的富硒食品产品在市场上亮起了红灯,至今没有把富硒产业做大做强。因此,我们应引以为戒,把富硒畜产品生产与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农业行政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富硒食品监测等工作结合起来,从田间到餐桌实行全过程监控,全程可追溯管理,确保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富硒、绿色富硒、有机富硒食品标准的要求,保证产品安全。对于不达标的产品,坚决不能打富硒招牌上市。对违规违法的生产经营者处以重罚。坚决维护安康富硒产品的美誉度和信任度。
  2.11 鼓励企业资产重组壮大实力,力促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各级政府应竭力帮助种、养、加、销等环节的农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相互参股、股份合社等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达到国家级、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规模和要求,享受中、省优惠扶持政策。力促一部分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并享受中、省优惠扶持政策。2012年12月31日陕政发[2012]54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辅导期的上市企业,由省级财政采取先借后奖方式安排500-1000万元资金,用于上市准备工作。陕政发[2012]57号文件中指出,对成功上市的农业龙头企业,除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外,省财政再奖励500万元。安康市政府应力促安康市阳晨公司生猪产业联盟与安康市民荣公司、雨润集团安康市福润公司、陕西润农实业公司等企业,资产重组,或相互参股等形式,形成一个大的集团公司,做为安康第一个上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12 尽快研究制订富硒食品、保健品国家标准。目前富硒食品、保健品还没有国家标准,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硒含量相差十多倍,甚至几十倍,市场秩序有点乱。因此,应该尽快研究制订富硒食品、保健品国家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全国富硒产业快速、稳步、健康发展。
  2.13 本着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做好地方动植物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动植物品种资源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一但丢失就会 造成不可换回的损失。社会发展已经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类对农牧产品种类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曾经被选择过程所淘汰的遗传特性往往重新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目前市场主要的农牧产品虽然生长快,产量高,但普遍存在菜无菜味,肉无肉味的现象,老百姓对此意见越来越大,对质量和美味香的要求越来越高。镇坪白鸭、安康白玉米、巴山豆等地方品种已经灭绝,安康猪(又称汉江黑猪属国家级保护品种)和陕南水牛已濒临品种灭绝的边缘,巴山黄牛、陕南白山羊、秦巴土鸡、镇坪乌鸡、野生鱼类品种等品种是安康市的优良地方品种,属省级保护品种。地方品种虽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但对水肥条件、饲养水平、管理水平要求较低,种植养殖成本较低。能耐粗饲和粗放管理,抗逆性、抗病力强,减少用药机会,适宜于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更重要的是质优味美售价高,开发利用后可以形成别无我有我优的区域特色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对土种产品的需求。2012年12月29日,国发[2012]6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大力开发主要农林动植物的高产、优质、多抗、高效新品种,重点推动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马铃薯和猪、禽、牛、羊、水产等动植物重大新品种的培育、扩繁与产业化。加快培育推广超高产、多抗、优质专用、易储耐藏、营养强化等新品种,到2015年全国生物农业年工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因此,各级政府应把地方动植物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安排保种专项经费,引导支持企业建立保种区、保种园区、保种场,进行本品种提纯扶壮,通过本品种选育逐步提高生产性能。同时引进高产品种进行经济杂交,使快速生长与质优味美兼得,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2.14 抓点示范,实行典型路。总结近几年来全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经验,普遍推行应用。全市各级农林水牧科技人员每人应至少指导帮扶一个示范场、户,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科技人员可以兼任技术场长、经理,可以领取企业支付的报酬;允许科技人员将科技、科研成果、发明专利转让给企业;允许科技人员将科技、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入股,参与企业分红;允许科技人员身份不变,各种待遇、福利不变,创办、领办农业科技企业或实体。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各级政府应给予表彰奖励。
  2.15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现代农业是进行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生产,需要的是集成技术。农业科技部门应该重点研究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制订配套标准,与人社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对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结合推行农业劳动技能鉴定工作,培养造就一批农村经纪人、农村实用技能人才,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〇一三年一月十八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