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周焦点】中国金融机构进军海外并购政府鼓励其放眼全球

 haosunzhe 2014-12-21

中国金融机构正着眼于收购欧洲市场上的银行业不良资产,而中国政府也鼓励它们将触角伸向新兴市场以外的地区。


中国上周宣布对欧洲投行的首笔收购,国内第二大券商--海通证券(6837.HK: 行情)同意以3.79亿欧元(4.7亿美元)收购葡萄牙的一家投行。


Novo Banco正出售投行部门BESI。Novo Banco是圣灵银行(BES)在8月接受救援后分拆出来的新银行。


对于海通证券,这笔收购规模不算太大,只相当于海通市值的1.5%。但是,这显示出中国金融机构收购特点正发生变化。


它们目前大多都希望收购控股权,现在则在欧洲寻找投资机会,避免涉及过大的交易。


“中国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寻求控股权交易,将此作为扩展全球市场的途径,”德意志银行亚太并购主管Mayooran Elalingam表示。


“欧元区有若干不良资产的收购机会,我们预计中国金融服务机构会积极介入,”他称。


**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


诸如此类的交易可以帮助中国银行业者获得宝贵的欧洲银行业经营牌照以及丰富的业务人才和经验,特别是在债市领域,学到的技能将反馈回国,尽管通过开设海外分支来实现成长的过程将是缓慢发展的。


根据投行的讨论,中国政府今年开始鼓励中国股票券商和金融机构走出去,扩大海外业务触角。


“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一位驻香港的并购银行家表示。


向海外扩张的举动反映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占据更大的份额,中国正努力建设海外银行业分支机构。


以海通收购葡萄牙最大债券承销商BESI为例,据Daiwa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称,海通可以藉此获得业务控制权,以及在欧洲已布局好了的投行网络。BESI的2013年业务营收为2.47亿欧元。


“随着监管者推动中国金融业的自由化,银行、保险商和证券公司将寻求资产管理方、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者,”高盛在中国的一位高管Bernard Teo表示。


一些并购银行家也不排除中国银行业者收购一家欧洲商业银行的可能性。


据驻香港的一些并购银行家称,在近期欧洲央行压力测试报告中表现最差的意大利西雅那银行(Banca MPS)(BMPS.MI: 行情),有可能成为中国买家的目标。


他们还称,中国买家亦可能对葡萄牙的Novo Banco感兴趣。葡萄牙当局希望能够在2015年上半年出售这家银行。


**之前的教训**


迄今为止,中国金融企业的发展策略都是首先立足于自身成长,同时对海外机构进行零星的少数股权收购,而且收购交易多发生在新兴市场。


据汤森路透数据,今年迄今,中国金融公司已经宣布了价值32亿美元的海外收购交易,其中的四分之三都是控股权性质的收购。


今年的海外收购总支出虽然远低于2007年创纪录的179亿美元,但需指出的是,2007年的交易额中仅有4.3%是多数股权收购案。


2007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一年,中国金融公司和主权财富基金在那年买入多家上市金融公司的股权,包括对摩根士丹利的50亿美元投资。


那些在错误时间进行的交易之后带来的亏损,令中国国内的银行业者头痛不已。


“中国金融机构这一次可能会避开那些大型的、需要改头换面的交易,因为他们在金融危机期间学到了惨痛的教训,”高盛的Teo说道,并指出中国金融企业当前若再展开海外并购,则主要目标将是有助于自身在全球扩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