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郑钦安的气化思想探析

 johnney908 2014-12-21
 郑寿全(1824-1911年),字钦安,四川邛洲固驿镇人,为清末著名伤寒学家。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因其擅长应用辛热药物,注重扶阳气,近代称其为“郑火神”,是火神派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研究伤寒气化学说的大家,郑氏早年师从名儒刘止塘,尽得其传,刘氏指示“《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立法之旨”,郑钦安“沉潜于斯,二十余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故他在《医法圆通·伤寒溯源解》中说:“气化二字乃《伤寒》书一部真机”。郑氏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气化学说思想,而且在他求学和医疗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气化学说。
一、继承发扬“标本中气”学说
郑钦安的气化学说思想受到了张志聪和陈修园的影响,郑钦安继承和发扬了“标本中气”的学术观点。他运用“标本中气”的气化学说研究《伤寒论》。在传统“标本中气”认识的基础上,郑氏提出了新的见解。如在《医理真传》一本中指出:“六经各有标、本、中三气为主。客邪入于其中,便有从中化为病,有不从中而从标化为病,有本气为病。故入一经,初见在标,转瞬在中,学者不能细研究,便不知邪之出入也。”从上述可知,郑钦安对六经标本中气的认识不仅限于前人“少阴太阳从本从标,少阳太阴从乎本,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气”的观点,认为六经各有标本中气的病变。这样对六经病的规律有进一步认识。如他提出《伤寒论》的厥阴病“有经症,有纯阳症,有纯阴症,有寒热错杂症,不可不知也。”的观点。(《医理真传·厥阴经正解》)其中的纯阴症,他认为是厥阴病从“标化”的结果,他在《医理真传》中厥阴经正解篇里说到:“若纯阴症者何?原由客邪入厥阴,不从中化,而从标化,标为至阴,客邪亦阴,故病见纯阴。”这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气”观点不同。这也是对标本中气学说的发展。而且郑钦安对厥阴病中的“纯阴症”的论述,有助于对《伤寒论》厥阴病篇中的条文的理解。如“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这就是厥阴病中纯阴症的具体体现。这也是厥阴病从“标化”的临床表现形式。
二、重视阳气
郑钦安特别重视阳气,认为阳气是生命的关键,阳气是阴气的根本,阳气是阴气的主导。如“人身所持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万病病在一气的观点。如在《医法圆通·万病一气说》中说:“病有万端,发于一元。一元者,两气浑为一气者也。一气盈缩,病即生焉。有余即火,不足即寒。”这是他阳主阴从思想的深入发展,并且运用此思想指导临床实践。如在《医理真传·论气血盛衰篇》中说“夫气有余便是火,火旺者阴必亏。如仲景人参白虎汤、三黄石膏汤,是灭火救阴法也。芍药甘草汤、黄连阿胶汤,是润燥扶阴法也。四苓滑石阿胶汤、六味地黄汤,是利水育阴法也。气不足便是寒,寒盛者阳必衰。如仲景四逆汤、回阳饮,是温经救阳法也。理中汤、甘草干姜汤,是温中扶阳法。附子细辛汤、真武汤是温肾助阳法也。”而且他进一步提出一气分为六气的观点,用来阐释《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他在《医法圆通·胎元图说》中这样论述三阴三阳的产生。“其中这一点真消息,逐日运行,无刻休息。子时发动,由下而中而上,由上而中而下,循环不已。然由下而中而上,三阳已分,由上而中而下,三阴已定。合之二三如六,故曰六步而成位。六爻之义于此分,六气六经之所由判”。上述六经六气的产生虽然是郑氏设想,但也反映了他对六气的独特认识。前人的伤寒气化学说研究的重点在三阴三阳,而郑氏的重点在阳气。重视阳气和一气分为六气的思想为郑氏在临床实践以阴阳为纲辨证奠定理论基础。
郑氏重阳的思想本于《周易》、《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论著。郑钦安吸取了《周易》里乾坤生六子的思想,坎离两卦由乾坤交媾而来。“乾分一气落于坤宫,化而为水,阴阳互根,变出后天坎离二卦,人身赖焉。”(《医理真传·真龙约言》)并且他认为乾卦纯阳,乾为天,乾喻为真龙。坎卦中的阳爻来于乾卦,乾卦真龙为人身真阳的源泉。正如《医理真传·拙见解》所说:“夫人身立命,本乾元一气,落于坤宫,二气和一,化生六子,分布上、中、下。虽有定位,确是死机,全凭这一团真气,运行周流不已。”这是郑氏重视阳气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也是《素问》里“阳气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的进一步发挥。
另外郑钦安采用《周易》的卦象来研究中医的阴阳学说。他认为“坎为水,属阴,血也,而真阳寓焉”。坎卦一阳爻在两阴爻之中,阳爻代表人体的真阳。“离为火,属阳,气也,而真阴寄焉”。离卦一阴爻在两阳爻之中,阴爻代表人体的真阴。并且认为气血两字可以用坎卦或离卦来解释。采用卦象来直观的阐释阴阳气血,这是郑钦安气化学说的特色之一。
三、阴阳辨证指导临床
最后郑钦安通过阴阳辨证的方法来实现气化思想指导临床的作用。郑氏以阴阳为纲,把伤寒六经辨证简化为阴阳辨证,这是以简驭繁,体现《素问》里“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一思想,也是《伤寒论》中“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的发展。正如郑钦安在《医法圆通·序》中说:“偶悟得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于是以参究,一病有一病之虚实,一病有一病之阴阳,知此,始明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是在阴阳中。仲景分配六经,亦不过将一气分布上下、左右四旁之意,探客邪之伏匿耳。舍阴阳外,起另有法哉!”
阴阳辨证是联系伤寒气化学说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因为郑氏认为“阴盛则阳必衰,阳盛则阴必弱,不易之理也”。他把疾病分成阳虚和阴虚两大类,并有一套独特辩证方法。如“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暝,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舌,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喜饮热汤,两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然亦有近似实火处,又当指陈。阳虚症有面赤如朱而似实火者,有脉极大,劲如石者,有身大热者,有满口齿缝流血者,有气喘促,咳痰涌者,有大小便不利者”《医理真传·辨认一切阳虚症法》,又如“阴虚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伸不倦,张目不眠,声高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两便不利,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烦躁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六脉长大有力,种种病形皆是阴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益阴以破阳。然亦有近似阳虚者,历指数端。阴虚症,有脉伏不见,或细如丝,而若阳虚极者,有四肢冷如冰冷,而若阳绝者,有忽然吐泻,大汗如阳脱者,有欲言不能,而若气夺者”(《医理真传·辨认一切阴虚症法》)。通过这种独特辩证方法把抽象气化理论和实际临床联系在一起。
另外,郑氏在阴阳辨证的指导下,对《伤寒论》的一些条文有新的见解。如《伤寒论》原文320,321,32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郑氏对上述条文一分为二的看,如口燥咽干,郑氏认为“若此证,断为急下,务要察其口咽干而喜冷饮,气粗而蒸手,小便短赤痛,脉健有力,方可以主急下法,否则,断乎不可”,“此证只凭口燥咽干而定为急下,余每常见口燥咽干而不渴,舌尚润滑,小便清长,治之不外扶阳,阳气上升,则口燥咽干自愈”。由此可见口燥咽干,不仅是阳证的表现,而且也在阴证中出现。又如腹胀不大便者,郑氏认为“亦有寒热之别,寒结于下,闭其大便运行之机,为寒闭,法宜大辛大温,俾寒解气通,自然胀者不胀,而不便者便矣。若热闭下焦,阻其运行之机而作者,法宜急下,此不易之法。大约此证,是为热结少阴者说法也”。(《伤寒恒论》)郑氏对《伤寒论》的理解来源于临床实践,并形成了阴阳辨证的思路,这有助于我们对《伤寒论》全面的认识。
    郑钦安是近代具有特色一位伤寒大家。他不仅继承前人“标本中气”学说研究伤寒,而且对伤寒气化学说有新的发挥和创见。他用周易阐释医理,提出一气生六气的观点,运用阴阳辨证实现了伤寒气化学说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这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