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的是李定国的什么行为?说的是他迎接永历帝到昆明的行为。对于南明历史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南明的永历朝廷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得到大西军的接济,才又起死回生。 大西军之所以要救永历朝廷,主要原因是在名义上明朝代表的是汉族人的利益,而中原现在即将被满洲人所征服,为了挽救中原,大西军要联络永历朝廷共同对付满洲人。但是以孙可望为首的大西军也知道,永历朝廷所拥有的实际实力已经很微不足道,但是它拥有无形的精神上的利用力,也就是它有号召力,可以 号召一切反对异族统治的力量,团结起来一致抗清。以孙可望为首的大西军之所以要在永历朝廷穷途末路时,及时施以援手,主要就是出于这个考虑。至少我认为大西军的主要人物孙可望,应该是这样想的。就因为如此,孙可望在派人将颠沛流离中的永历帝接到自己的地盘上后,只给了永历皇帝名义上的尊严,名义给他任何实权。也就是说,在大西军控制下的永历朝廷,已经没有任何实权,只是一个摆设,一个象征。 我认为以孙可望为首的大西军这样处理永历皇帝是非常正确的,事实一再证明,如果永历皇帝能正确行使权力,那么在拥有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大片土地,人力物力很充足,而且在人心归附这种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全的情况下,就不会失败了。可是永历皇帝却无法驾驭至高无上的权力,让手下的人齐心协力为一个公共的目标——打败满洲人而奋斗,反而使内讧迭起,朝廷内部一盘散沙,不要说经不起满洲人的打,简直是不打就自败了。这样的皇帝怎么能行使权力呢?所以我认为孙可望这样处理永历帝是非常正确的。而且这种处理方式也有先例,就是曹操当年对待汉献帝就是这样,就是因为这种处理,才使得他在群雄逐鹿中,处于不败地位。如果曹操不这样做,而是直接将权力交给汉献帝,那么不言而喻,曹操是绝对统一不了北方的。理由还是上面所说的,如果汉献帝真有能耐,汉朝就不会变的如此落伍了。 我的意思很明确,这些末代皇帝已经没有能力行使皇权,因此不让他们拥有实权,是很明智的,否则只会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但是,永历帝却不甘心这样被“架空”,他要拥有实权。那么他为什么要拥有实权呢?是不是他有雄心壮志要为祖宗复仇,要带领文武大臣赶走满洲人,重新恢复明朝的统治呢?他如果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怎会落到今天的地步。他之所以要权力,主要就是要重新过上体面的帝王生活,那种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一点可以在他的几个前任身上看出来,无论是弘光帝,还是鲁监国,还是隆武帝等,在皇朝命运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是照常追求那种太平盛世的帝王的生活。内中只有隆武帝稍微好一点,但是还是将后宫复制得像模像样。 如果永历皇帝真的是为了皇朝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那么他就会摆出一种高姿态:既然我没有这个能耐领导臣下去对付满洲人,那么我就甘居后宫,让大西军利用我的祖上对天下臣民的号召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付满洲人,如果能将满洲人打败,也算是为我及我的祖宗保了仇。他不但甘心被架空,而且还会告诉孙可望等人,只要想利用我,只要我能办到的,我都会尽力帮助你们。 可是永历帝如果有这种境界,就不会落到那种穷途末路的境地了。就是因为他心目中只有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对于被孙可望架空非常不满,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无法利用资源供自己过奢靡的生活。 而此时,孙可望他们也给了永历帝挑拨离间的机会,一是,孙可望嫉贤妒能,在他们走出云南,分路夺取被满洲人占领的土地时,李定国赢得了更大的胜利,几乎撼动了他作为大西军核心人物的地位。由此他就利用自己整体谋划的机会,有意压制李定国。李定国当然体会到了,由此两人就有了嫌疑。二是,孙可望有心取代永历帝做皇帝。我认为这主要是那些无耻之徒,有意巴结孙可望而怂恿他这样做。但是孙可望却并没有具体的行动。可是风声传到永历帝哪里,本来只是空穴来风,也当做是真的。由此就更加觉得要自保。这样就夸大其情节,然后利用李定国跟孙可望的矛盾,让李定国来保驾。 李定国让了他们的当,真的亲自来护驾,并且将永历帝接到云南昆明。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是本来还只存在于内里的矛盾,终于公开化了。并且孙可望 和李定国等大西军彻底决裂了。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条件下,大西军如果能齐心协力,也许还能跟满洲人有一番拼斗,并且或许还能开创出一片气象。可是现在却分裂了,这就直接标志了他们不可能有作为了。 而这一点,在李定国的行为中也反应出来了。当然我们也许并没有完全理解李定国救驾的真实意图,包括顾诚等历史学家,也无法弄明白他的真实意图,但是就他们一致的观点,其真实意图就是想忠心辅佐永历皇帝。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倒行逆施。我知道这观点一出,一定会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事实明摆着,他其实不如孙可望更有眼光,理由前面已经陈述,在这里不妨再重复一遍,如果永历帝真是一个扶得起的角色,前面已经给过他机会,正因为他没有正面价值,所以才会落到这种境地,所以今天李定国重新将他扶到最中心位置,其实就是让自己的事业重蹈以前永历朝廷失败的覆辙。 为什么要如此否定永历帝,从根本上说,是他自己否定了自己。或者说得准确一点,是他这个家族从建立统治开始,就以一切行为否定了自己。原因很简单,从朱元璋建立统治开始,就一直将家族的利益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这几乎成为他们立国的根本。整个明皇朝都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运转,自然就使得这种形态得到了加强,完全成为了一种习惯或文化,使得每一个即位的皇帝,都把这种做法当作是必然的做法,即使在皇朝即将颠覆的时候,他们还是只顾自己的利益,没有眼光和见识看到,只有先将皇朝保住了,才能长久地拥有皇家的利益。在这种特殊的时刻,他们还是将家族的利益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这是从南明的弘光朝廷开始的“通病”。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我认为李定国的做法,实在是倒行逆施。 大西军的失败,其实也是从迎接那个倒霉的永历帝到自己的地盘上开始的。当然即使不跟南明合作,不迎接永历帝到地盘上来,还是要失败,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四个兄弟还不知道平等合作的方法,他们最终还是要起矛盾从而失败的,可是绝对不会来得这么快。就是说大西军跟永历朝廷的合作,加速了失败的时间。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当孙可望将永历帝安排在安龙之后,就将他冷处理了,不让他插手当时的军国大事,他只是一个象征罢了。自私的永历皇帝就认为自己被架空了,而且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这种状况之下,他无法任意挥霍,过花天酒地的生活,于是就对孙可望很不满,一心想着摆脱孙可望,于是对于孙可望跟李定国之间的小矛盾,不是出于国家大义和民族大义,尽量为他们弥合,使他们能团结一致地对抗清朝。而是利用他们之间的小嫌疑,出于自己的目的,尽量钻进去,使他们之间的矛盾更大,嫌疑更深。最后终于成功说服李定国将他从孙可望的控制之下“解救”出来。他的确胜利了,可是大西军分裂了。南明跟清朝的对抗,从此形势发生逆转,清朝占据上风,而南明就江河日下,大西军走出云南所开创的大好形势,从此就完全失去了。 从这些方面分析,李定国把永历帝接到昆明的行为,完全是属于倒行逆施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