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本技术]【小晴病理笔记】——1,植物病害的概念

 可爱馆5799 2014-12-26

基本技术]【小晴病理笔记】——1,植物病害的概念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将从植物病理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学习,并形成相关的笔记与大家分享下,感兴趣的可以一起加入到共同的学习讨论中。


第一节植物病害
我们总说病害,首先来看看什么是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的影响,其影响或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耐的限度,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学变化过程,在生理和形态上偏离了正常发育的植物状态,有时植株甚至死亡,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这种现象就是植物病害。
我们来解析下这段文字:
1, 首先,植物病害是受到病原物或者不良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植物发病,必定是有相应的因素引起的,可能是真菌、细菌等病原物,也可能是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引起的,如持续低温引起的冻害,这个可以说是植物发病的外因。
2, 植物本身有一定的忍耐程度,也就是抗病性或者抗逆性,在一定程度下,即使植物受到第1条中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其自身可以忍受或者抵抗住,比如,中午短时间的高温,植物可能在短时间内表现出萎蔫,但是可以通过自身相应的生理代谢来调节,比如关闭或者半关闭叶片上散失水分的气孔;又如,极少量的病菌孢子散落在叶片上,植物本身有相应的防御功能,可能在植物叶片上会产生几个很小的病斑,但对植物的整体生长发育几乎无影响。然而,当影响程度超过了这个忍耐的限度,植物就会反常,比如持续的高温干旱,使得植物代谢紊乱,各种组织器官受到影响,最后枯死;再如,成千上万个病原孢子散落到植物体上,即使植物的抵抗力再强,也会有部分孢子侵入到植物组织中,植物逐渐开始发病,而且呈现连锁效应,越来越严重。
所以说在正常情况下植物是可以抵御病菌或者不良环境,但是有一个限度,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利用好植物的这个忍耐程度,而不是一见到植物出现异常就想到去找“特效药”。
3, 植物病害最终是导致植物在生理上发生了变化,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最终在植株上体现出来。这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植株出现异常的时候,其实内部早已经是出现问题了,这也就是当我们看到植物发病之后需要保护性杀菌剂与治疗性杀菌剂同时使用的原因之一。
4,植物病害一定是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的,有时候植物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但是不影响其经济价值,就不属于植物病害,因为植物病害一定是造成经济损失的。比如大面积发生的稻瘟病,造成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但是郁金香杂色花是病毒所致,不但没有造成经济损失反而增加了观赏价值,因此不属于病害范畴。

附图:郁金香正常花与病毒引起的杂色花
  

说完植物病害的咱们再来看看几个相关的概念。
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防治病害的时候,首先需要找出引起的发病原因,这样以来,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如苹果树腐烂病,引起发病的原因之一就是前一年冬天温度过低,导致冻伤,次年开春发病严重,所以当遇到寒冬时,可以进行树干涂白等方式来保护树体,从而来减轻次年开春发病程度。
病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生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黏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和放线菌,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等,其中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最为常见。
注:葡萄毛毡病,小麦糜疯病是由螨虫引起的,但是表现上与植物病害很像,有时候也称为病害,但实际上是昆虫引起的。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如稻瘟病、小麦赤霉病、苹果树腐烂病等等。
非侵染性病害:没有病原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无传染性,如缺铁引起的黄化,缺水引起的萎蔫等。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总结:a,自身遗传因子异常;b,不良的物理化学环境条件;c,病原生物的侵染。
以上三点可以相互影响,构成病害三角示意图如下:

分析病害三角,我们可以找出病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高效的来防治植物病害,如冬季暖棚中灰霉病的发生,一般都是持续的阴天,导致光照不足、棚室内温度降低,湿度增大,这样的环境条件适宜灰霉病病菌的繁殖生长,同时又不适宜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植物抗病性下降,最终表现为灰霉病发生。

附图:灰霉病发病过程
持续低温导致低温高湿


低温高湿导致植物生理吐水


各种条件合适,灰霉病发生



因此,要想高效的防治灰霉病,首先需要降低棚室内湿度,提高棚室内温度,如早上一会放风,降低湿度,有条件的可以擦拭棚膜,增加透光度从而增加温度且促进植株生长。然后再摘除病果、病叶之后进行药剂防治,从而从环境、病原、植物三方面进行处理,从而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接下来咱们简单来看一下植物病害的类型。
(一)、侵染性病害
1. 真菌侵染,如黄瓜霜霉病;
2. 细菌侵染,如大白菜软腐病;
3. 病毒侵染,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4. 寄生性种子植物侵染,如大豆菟丝子害;
5. 线虫侵染,如黄瓜根结线虫病;
6. 原生动物侵染,如白菜根肿病、椰子心腐病。

附图如下:
  






(二)、非侵染性病害:
1, 植物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者生理性病害,如玉米白化病。
2, 物理因素恶化造成的病害:
(1) 大气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引起的灼伤与冻害。
(2) 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水稻造雷击之后产生的症状。
(3) 大气与土壤水分或者温度过多或者过少导致的,如旱、涝、渍害等。
(4) 农事操作或栽培不当导致的。

3 化学因素所致:
  (1)肥料元素供应不足或过多,如磷元素供应不足易引起玉米叶片发紫、氮素过多引发的徒长;
  (2)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
   (3)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导致的药害,如铜制剂过多引起的匙形叶。

附图:植物缺素与药害


今天的笔记就做到这里吧,有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一起来补充,或者大家有什么意见的也可以提,然后根据大家的需求,我再进行修改,最终让我们一起来学好植物病理,防治好植物病害。

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