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机构应告别“小农经济” 丁建萍 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在分业监管下的条件下,机构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混业经营的趋势正在逐步形成。利率市场化倒逼中国融资格局的变化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资产证券化则是在消化原有的银行业资产结构的一些非常传统的存量,来转变银行的资产结构,使增速变为转速,加快银行业的流转;人民币国际化,这是一个消化中国国内产能以及人民币地位逐渐国际化的一个过程。这三者意味着国内的金融机构合作蕴含着非常大的机会。 杭州工商信托目前也已跟不少机构已经展开合作,并且正在做一些中、长期的准备,例如将目前通常的平台型的、监管套利型的或通道型的合作,转向以金融工具、产品、服务、技术这些方面的深层次的合作,激发出真正的金融创新产品。 传统金融机构容易陷入“前店后厂”的方式,即产品设计、资产打包、产品销售、风险管理等,都是一家机构自己做,这是小农经济。再这样做下去,机构不仅发展不了,更可能走下坡路。 绿色金融可使合作蛋糕增大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对金融机构而言,盈利是第一诉求,但仍要探索金融如何对社会发挥正面的作用。首先是利用金融的资金通汇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初步的层面;其次,是对环境与生态的关心,金融怎么样服务于生态?放眼全球,已经有绿色债券、绿色金融、绿色保险,银行业也有了各种绿色评估,还有绿色征信,这就是我们通过联合提高合作广度的一种表现。 跨界融合带来低成本和差异化 王维安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 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跨界融合,最关键的还是能够体现融合以后的机构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跨界融合首先体现了一种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能够实现1+1>2的协同效应,这样的融合必然能够降低成本。虽然金融有分工,但我们提供的金融产品往往具有同质性,差异化不明显,而跨界融合更是体现了一种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久困鸟儿飞出笼,发现世界很大 吴承根 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大资管时代,金融机构之间(包括金融与非金融,银行跟非银行)的界限都越过了,门已经打开,监管的政策环境也正在变化。 浙商证券刚刚完成了浙江省最大的一支公募基金的发行,总额15.8亿,这是证券公司介入公募基金行业。同时,券商旗下的资本管理公司可以研究向私募基金公司方向发展。我们可以尝试思考,券商是否可以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形式介入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从证券公司来说,混业经营的门也已经打开,就像一只鸟被关在笼子里,有明确的边界,现在笼门打开,鸟飞出去了,同时,鸟飞出去后发现空间很大。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可干的活有很多。 金融机构单边玩将玩不下去 章国华 中国光大银行杭州分行行长 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一定是越来越多。一家银行也好,一个证券公司也好,一个信托公司也好,如果单边地玩就玩不动了,必须要多边地去完成。跨界,一定要有这样的思维。 今天杭州工商信托与多家机构签约合作,我坐在观众席,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反思,我们为什么没有主动要求进行强强合作,然后再进行更多的创新?今天我还去考察了蚂蚁金服集团,如果我们跟上他们的节奏,把金融的资源有效地配置到该配置的地方,那将是一个多么共赢的事。 若仍各自小打小闹,五年后将一塌糊涂 宗佩民 华睿投资董事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我们深切体会到金融机构之间跨界融合的大潮已经开始出现了。 以华睿投资为例,我们与银行之间有投贷产品,在投项目的过程中,这些产品非常有用。我们与证券公司也可合作。很多证券公司有类似股权投资的项目,不过与股权投资机构比,在项目数量和敏感性上会弱一点。如果证券公司能与我们合作开发产品,能够优势互补,对双方都有利。 跨界融合还是壮大浙江省金融业的迫切需要。目前,浙江法人金融机构的规模还是太小,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在浙江算大了,但在全国的银行里还是算小。所以,机构间的合作也是壮大浙江金融业的最重要出路,如果还是小打小闹、“前店后厂”的话,五年以后就一塌糊涂了。 █文/浙商杂志全媒体记者 郑夏忆 孙岚,摄/宋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