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世界的危机

 青山依旧笑 2014-12-29
> Krishnamurti
今日世界的危机
2013-01-07 20:05:36
选自《一生的学习》第四章(克里希那穆提著,张南星译)
为了要找出教育在今日世界的危机中担任何种角色,我们就必须先了解这项危机是如何造成的。显然,这是由于我们和他人、财物、观念之间的错误价值观所致。如果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是基于自我扩张,和财物的关系是基于贪得无厌,则社会的结构必然是竞争性的、孤立性的。如果在我们和观念的关系中,辩护某一种意识形态,而反对另一种意识形态,则猜疑和敌意,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目前混乱的另一个原因,是对权威、领导人的依赖。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小学校、大学校里,情形都是一样。在任何文化里,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权威都是败坏堕落的原因。我们跟随他人,这其中并无了解,只有恐惧和附和顺从,其结果必导致集权国家的残暴,或有组织的教条主义。
  将必须始于自我了解才能达到的和平,仰赖于政府,期望于种种团体或权威,只会制造更严重的冲突。如果我们接受了一种社会,其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永无止境的斗争和对立,则永恒的幸福便不可得。如果要改变我们的生存条件,首先,就必须改变我们自己。也就是说,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觉察到自己的种种行动、思维和情感。
  然而,我们并非真正地想要和平,我们并不想终止剥削的行为。我们不允许我们的贪婪之心受到干预,或是我们目前社会结构的基础遭到改变。我们让事情照旧继续下去,只做一些表面的改革,因此,无可避免地,有权势的人、狡诈的人便统治了我们的生活。
  和平无法借着某种意识形态而获得,它也不依赖于立法。惟有当我们作为一个人,了解了我们的自我心理过程时,和平才会来临。如果我们逃避了应由个人负担的这个责任,而期待某种新的制度来建立和平的话,那么,我们只会成为这个制度下的奴隶而已。
  当政府、独裁者、大企业以及掌握教会大权的人士,看到这种人与人之间有增无减的对立状态终将导致同归于尽,因此不再有利可图时,他们可能会通过立法或其他强制的方式,强迫我们压抑私人的渴望和野心,同时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合作。就如同今日,我们被教育、被鼓励去做无情的竞争,那时,我们将被迫去互相尊重,为全世界工作。
  虽然我们那时可能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我们却无法从冲突和对立中解脱。这种冲突和对立只会转变到另一方面去,只会变得更凶暴,更具破坏性。只有道德而正确的行为才是自动自发的,而且只有了解才能为人类带来和平与快乐。
  信仰、意识形态以及有组织的宗教,将我们置于和他人对立的状态下。冲突不仅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社会之间,而且存在于同一社会的种种团体之间。我们必须体会到,一旦将自己和某一个国家视为同一,一旦我们依附于安全感,一旦我们被教条所限制,则在我们自身以及世界中,将出现斗争和不幸。
  仅仅教导人们成为了不起的工程师、卓越的科学家、有才气的高级职员、熟练的工人,绝对无法促使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联合团结。我们可以眼见目前的教育制度——它对于造成人之间敌对与仇恨的许多原因都一概容忍——并不曾阻止以国家之名或以上帝之名所行的集体屠杀。
  有组织的宗教,以及它在世俗上或精神上的权威,也同样无法为人类带来和平。因为,它们仍是我们的愚昧、恐惧、虚伪和自私所造成的结果。
  因为我们渴望在现世或来世获得安全,于是制造出一些制度和意识形态,以确保此项安全。然而,我们越是拼命求取安全,越是无法获得它。求安全的欲望只助长了分裂,增加了对立。如果我们深深地体会而且了解了这项真理,不只是口头上或智力上的明白,而是全心全意地了解,那么,便会在四周所接触的世界里,着手于根本改变我们和他人的关系。而且,惟有如此,才有可能达到人类的团结和友爱。
  我们大部分人都因形形色色的恐惧而心劳神疲,对自己的安全都十分注重。我们希望,借着某种奇迹,战争便会消逝,而同时我们却一直指摘其他国家集团是战争的煽动者,就如同他们也同样把战争的祸患归罪于我们一样。虽然战争有害于社会,我们却随时备战,并且在年轻人的心中培养了黩武精神。
  然而,军事训练在教育中有任何价值吗?这就要看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何种人而定。如果希望他们成为阴狠的杀人凶手,则军事训练是必须的。如果希望训练他们,支使他们的心智,使他们成为国家主义者——也就是使他们不把社会当成一个整体而对它负责,则军事训练便是一条良好的可循之路。如果我们喜爱死亡和毁灭,则军事训练显然是重要的。将军的任务是设计战争,执行战争计划;如果我们欲与邻人不断地发生战争,那么,让我们不顾一切地造就更多的将军吧!
  如果我们活在世上,为的只是在内心以及和邻人之间保持不断地争斗;如果我们渴望流血和不幸延续不绝,那么就需要更多的军人、更多的政客、更多的仇恨——这正是目前发生的情形。现代文明是基于暴力,因此它是自取灭亡。只要我们崇尚武力,则暴行便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如果我们希望和平,如果我们希望在人与人之间——不论他是基督教徒或印度教徒,是俄国人或美国人——有真正的关系,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完整的人,则军事训练绝对是一项阻碍,施行这种训练,是一条错误的途径。
  仇恨和斗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相信某一个特殊阶级或种族优于另一个阶级或种族。孩子没有阶级或种族的意识,是家庭或学校环境促使他有人与人隔离的感觉。孩子本身并不在乎他的玩伴是个黑人或犹太人,是佛教徒或天主教徒;然而整个社会结构的压力不断冲击他的心,影响了他,塑造了他。
  这里的问题仍然不在孩子,而在成人。成人制造了一个人与人隔离而充满了虚假价值的荒谬环境。
  在人类之间加以区分有何根据呢?我们的肉体可能在组织和肤色方面有所不同,我们的面孔可能不太相似,然而在皮肤底下的我们是非常相像的:骄傲、野心勃勃、妒嫉、充满暴力、具有性欲、追逐权力等等。除去了标签后,我们是赤裸裸的;然而我们不愿意面对我们的赤裸,因此我们固执于标签——这表示我们是多么的幼稚,多么的不成熟。
  为了使孩子在成长中免于偏见的影响,我们首先必须打破心中一切偏见,然后打破存在于四周环境的偏见——也就是说,把我们亲自制造出来的这个不假思索的社会结构破除。我们在家里可能告诉孩子说,阶级或种族的意识是荒谬的,而孩子可能会同意我们的话;然而,当他到学校去和别的孩子一起游戏时,他便感染了这种在人与人之间加以区分隔离的态度。有时,情形正好相反:在家庭中,可能拘泥传统,眼光狭窄,而学校的影响可能使他比较开阔。在上述两种情形下,家庭和学校环境之间永远存在着冲突,孩子便陷于这种冲突之中。
  我们与孩子之间必须保持密切的关系,才能让他健全地成长,帮助他具有知觉力,能洞察这些愚蠢的偏见。我们必须把问题加以讨论,让孩子听听人们明智的谈话。我们也必须鼓励已存在于他心中的探究与不满的精神,借此帮助他去发现何谓真,何谓假。
  不停的探讨以及真正的不满之情,促发了创造性的智慧。然而,使探究与不满之情保持清醒,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他们的孩子拥有这种智慧,因为和一个已被公认的价值加以探究询问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是十分使人为难的。
  当我们年轻时,我们都是不满的。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不满之情不久便消逝了,被我们模仿的倾向以及对权威的崇拜所窒息。当我们年长时,我们便开始凝滞了,变得心怀恐惧而易于满足。我们成为高级职员、牧师、银行职员、工厂经理、技术人员后,逐渐地腐朽了。由于渴望保持我们的地位,我们便支持这个具有毁灭性的社会——它给予我们某种地位和安全。
  政府控制教育,根本是一种错误。教育一旦成为国家或有组织宗教的听命奴婢,则世界上便没有和平与秩序的希望。然而,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负起监督儿童及其未来生活的任务,因为政府不这么做,宗教团体便会设法来控制教育。
  这种把孩子的心灵加以限制,以适合某种政治或宗教的特殊意识形态的做法,在人与人之间滋生了仇恨。在一个竞争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团结和友爱是不可能的,而任何改革、任何专制独裁、任何教育方法,都无法促使团结和友爱的产生。
  只要你坚称自己是个新西兰人,而我自称是个印度人,则奢言人类团结即是一件荒谬的事。如果,你我在各自的土地上,维护着我们个别的宗教成见和经济方式,则我们如何能成为和平相处的人类呢?如果存在着离间人类的爱国主义,当成千上万的人因为经济萧条而匮乏,其他人却富有繁华,这时怎会有人类的友爱存在呢?当我们被信仰所分离,当一群人被另一群人所控制,当富有的人权势在握,当穷人也同样追逐着权势,当土地分配不均,当有人饱食而千万人在挨饿时,怎会有人类的团结呢?
  我们的难题之一,在于我们对这些事情毫无真诚之心,因为我们不愿受到干扰,只在有利的方式下才想改革事物,因此,我们对于自己的空虚和残酷是不太关怀的。
  借着暴力,我们能获得和平吗?和平是借着缓慢的时间过程而逐渐达到的吗?显然,爱与训练或时间无关。我想,以前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为了争取民主;如今,我们又准备进行一次更浩大、更具有毁灭性的战争,而人民却比以前更无自由。然而,如果我们把权威、信仰、国家主义以及整个阶级区分的态度等有害于了解的种种障碍除去的话,结果会如何呢?我们将会成为没有权威的人,而我们之间彼此有直接的关系——那时,也许就会有爱与同情。
  在教育上,就像在其他各方面,重要的是造就能了解而富于爱心的人,他们的内心不会充满空洞的言辞,而是充满只用心智制造出来的东西。
  如果我们要思考、关怀、爱惜快乐的生活,了解自己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希望建造一个真正开明的社会,我们的教育者就必须了解何谓完整的人,如此才能将此种了解赋予接受教育的孩子。
  这种教育者对于今日的社会结构来说,是一种威胁。然而,我们并非真正想建造一个开明的社会。因此,任何教师如果洞察了有关和平的一切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