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骗钱老把戏:藏品低价卖高价收

 闯王兄弟 2014-12-31

  本报泰安12月29日讯(记者 赵兴超) 收藏品作为投资高风险高回报项目之一,已经逐渐进入普通市民中。而近期,有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假冒收藏品公司员工,以低价销售高价回收为诱饵,忽悠市民上当,公安部门发布提示,揭露了这些骗局。

  12月初,家在擂鼓石大街的陈先生,接到一家上海的收藏公司来电称,有一套绝版的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正在征集“有缘人”。恰好陈先生就是1955年生人,该公司可以以市场价2折的价格与陈先生结缘,只要8600元。而且对方承诺,该公司主要经营回收藏品业务,等一年以后陈先生想出手时,可以按照市场价回收,涨到多少就按多少回收。“幸亏手头的钱都存了定期,不然我真心动了。”陈先生说。

  陈先生事后和家人说起,家人都捏了把冷汗。像陈先生遇到的所谓收藏公司,实际上大多是骗子公司。22日,泰安市公安局发布专门针对不法分子假借高价回收收藏品为由行骗的警方提示,剖析了作案手段,犯罪嫌疑人冒充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单位或收藏品回收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受害人,以出售珍贵文物、纪念币、银元、绝版邮票等收藏品为名,并承诺货到付款,取得受害人信任后,诈骗钱财。

  公安部门提醒市民,受骗案例中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小惠套取大利。先以较低价格出售普通纪念钞一类的藏品,获取收藏者信任后再推销其它价值高昂的收藏币、假贵金属纪念币等,并仿造收藏证书。二是承诺定期高价回购,与购买者签订合同,承诺销售的藏品几年后高价回购,但临近回购期时,该公司消失。三是以鉴定收藏品为诱饵,套取收藏者联络信息。部分收藏者往往因泄露个人信息陷入更大的诈骗陷阱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