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药品零售竞争如何取胜?

 陈大笑 2015-01-01

  因高昂的房屋租金,及开店成本原因,药店经营环境,已越来越难。但如果能以最合适的方式,搭乘互联网东风,必将在跨区域和规模化竞争中取胜。

  市场饱和之下,未来连锁药店的竞争,走向跨区域和规模化,是必然趋势,但对众多的连锁药店来说,因土地和资本的限制,将不得不面临两难发展之下的选择。

  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医药行业也将不例外。而对众多的连锁药店来说,如果能够以最合适的方式,搭乘上互联网的东风,必将在跨区域和规模化竞争中取胜。

  1.市场饱和,零售药店走向跨区域和规模化竞争

  2008年,对中国医药零售市场而言,无疑将是关键的一年。

  元旦刚过,江西开心人大药房,就传出,已从日本风投公司处,成功获得共5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首批8000万元人民币现已到位,将用来进行2008年的门店扩张和并购。

          据悉,开心人计划在福建厦门、新疆、山西、江苏等地实行并购计划,其目标将主要锁定,当地小规模连锁药店,采用全资购买或者控股的方式。

  更进一步的消息是,2008年,开心人还将融资2 亿元人民币,用来做下一步的市场扩张之用。

  继深圳海王星辰连锁大药房,2007年底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主版上市之后,开心人的获资,透露出强烈的资本和战争信号:抢滩成为中国大陆第二家上市的药品零售企业,以资本运作,助推规模化、垄断化的连锁药店经营发展之路,最终形成全国大区域性的垄断性连锁药店。

  中国的药品零售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广东开启以来,一路高歌猛进,2006年的增长更是达到37%之高。截止2006年底,全国药店总门店数已近32万家,其中零售连锁企业1826家,连锁门店总数121579家,零售单体药店198076家。

  近32万的零售药店门店总数,对中国的药品零售市场来说,意味着什么?一个可计算出来的数据是:13亿/32万=4062.5,也即全国平均约每4063个人,就已经拥有一家药店。可以说,这样的药店密度数,与发达国家相比,已是相差无几,而中国的药品零售市场容量,也已经明显趋于饱和,可以供新开掘的地越来越少,只好在现有的地内互相拼杀。

  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内药品零售市场的飞速发展,并不能掩盖的问题是:畸形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重重弊端。

         其一便是药店的连锁率不高,仅38%左右,连锁药店门店总数,与单体药店相比不仅不多,反而短了7万多家。

        此外,连锁药店的规模也不大,多为一省、一市区域性的连锁药店,全国性的连锁药店企业数量不多,而其中能够真正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的,几乎没有。这其中,规模不大,对于已经形成连锁的零售企业来说,不可不谓非常重要,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规模带来的是规模竞争力,还有规模经济效益。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药店,尤其是连锁药店的竞争,必然走向兼并和垄断,也只有真正具备区域性,和全国性市场拓展能力的连锁药店企业,也才能生存和发展下来,并最终成为药品零售市场上,垄断一方或者全国的霸主。

  2.两难选择之下,连锁药店网上借力取胜

  面对连锁药店规模化竞争的需要,又适逢无地可开掘,对于意图谋求扩张、拓展的连锁药店企业来说,现实而又常规的路有两条。

        一是靠自身积累资本,风险低,但同时也将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难以赢得兼并和垄断的先机。

        二是走已经上市的海王星辰,和预备上市的开心人的资本运作之路,以外来的资本,为自身插上腾飞的翅膀,也必将谋求到跨越式的发展。但资本市场,具有极强的逐利性,且僧多粥少,对于绝大多数的连锁药店企业来说,也只是可遇而不可求,或者即不可遇也不可求。如此两难之下,零售连锁药店企业,又该作何选择?

  其实,药品连锁企业,只需做一个简单的观念突破,却既能够实现,向更为深刻、更具有竞争力的医药零售商业模式的转变,也能实现区域,甚至跨区域性的规模化拓展,和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这便是:跨区域和规模化,体现在门店数量上,但更深刻和最根本体现在,消费群体和市场竞争力上,当连锁药店,由地下的门店,走向网上的平台,借助网络的力量,将更有利于,在跨区域和规模化竞争中取胜。

  网络的无时、无处、无所不在,已经深刻影响到了,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在国内,诸多行业,都已经出现了网上的销售和订购平台,医药也不例外。

          但纵观众多的“网上药店”,却无一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难撬动“网药”这一巨大市场。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只有具备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才能够开办“网上药店”。以此为准,目前全国只有4家合法的“网上药店”,又都是以传统的某一连锁药店为依托,为自己的销售服务,明显受到区域、配送、品种、价格等多方限制。其它未经批准,却在网上售药的众多“网上药店”,无一不触犯到了政策和法律风险,也留下关于信誉和美誉度的质疑。

  因为药品的特殊性,国家对“网上药店”的开办,持严格和谨慎态度,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放开,但是不是就意为着,众多意图借助网络,实现无店铺销售和跨区域拓展的连锁药店,将没得选择?

      3.第三方订药平台,新模式成就市场竞争力

  事实并非如此。2007年9月,一个新的药品,第三方交易平台,在北京出现。

  这个平台,是基于网络在线预订,和呼叫中心预订基础之上的,全国首家第三方订药新平台,它通过向药店传递订单、并通过药店的配送、交易最终实现产品销售。此前,它已获得中国电信118114号码百事通医药类号段的独家使用权,今后消费者拨打“118114”和400电话,均可预订到在药店销售的医药健康类产品。

  开心人大药房,是这个订药平台最新确定的合作伙伴,这是开心人,向它支付一定数额的加盟费用,成为该订药平台的第二家加盟商。更早些的2007年11月底,京城药店“四大家族”之一的嘉事堂连锁大药房,则是首个合作伙伴。

  据了解,作为第三方药店药品网络订购商业模式的独家开拓者,该平台通过刊载有药品价格信息的《药品黄页》,把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消费者通过呼叫中心和网络在线订购向该平台订购药品,相关订购信息通过与药店之间的网络协同管理软件传递到就近的会员药店,会员药店组织产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并最终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产品和现金交易。当通过上述模式实现产品交易后,该平台则以相关的销售提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并与会员药店直接结算,不涉及与消费者之间的现金交易,所以无政策风险。

  与现有的“网上药店”相比,该平台是一个第三方的平台,它聚集了全国多家连锁药店,同时为他们、也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消费者订药后能很快拿到药品,因为药品都是由全国各地的合作药店就近配送的,配送时间短;合作药店则可以突破卖药的区域限制,同时降低配送费用、减少门店数量和减少相关开支,在实现无店铺或少店铺销售的同时拥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

  分析整个医药零售市场可以预料的是,这一打通“制药→药店→消费者”的采购销售通道,必将在无限敏感的国内药品零售终端催生出药店的销售和竞争新模式,并成就药店的市场竞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