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膜下滴灌系统常见管网布置形式

 lzg7151 2015-01-01
膜下滴灌系统常见管网布置形式 

 作为滴灌工程的主体,输配水管网占了整个工程投资的大部分。管网布置就相当于人体血管,对于整个工程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要达到管路短、投资省、效果好、结构简单、利于管理操作的要求,还要适应农作物的种植生长需水要求,而且要保证运行安全。管网布置要因地制宜进行铺设,要考虑地块形状、坡度、水源位置,以及作物种植结构、气候条件等因素,因此,其优化设计颇为复杂。
       一、田间干管的布置形式
       近年来,随着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从生产中总结出来一下几种管网布置形式:
       1、“一”字形树枝状布置。适用于水源位于地块的中央、控制面积较大的膜下滴灌系统,如图1所示。


“一”字形管网布置示意图   图1

       2、“梳齿”形布置。适用于水源位于地块的某一角时的膜下滴灌系统,如图2所示。


“梳齿”形布置示意图   图2

       3、“T”字形布置。适用于水源位于地块中部的膜下滴灌系统,如图3所示。


“T”字形布置示意图   图3

       4、“工”字形或长“一”字形树枝状管网布置。适用于水源位于田块中心、控制面积较大时的膜下滴灌系统,如图4、5所示。

“工”字形布置示意图   图4

长“一”形布置示意图   图5

 二、支管、毛管布置形式
       支管、毛管具体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支管+辅管+毛管、单支管+毛管和双支管+毛管3种方式。
       1、“支管+辅管+毛管”方式。一般支管和辅管的直径分别为Ф63mm、Ф32mm或Ф75mm、Ф40mm,辅管紧靠支管并与之平行分成若干条,从支管分水,然后再向毛管供水。由于支管铺设长度不受灌水小区面积的影响,减少了系统投资,增加了滴灌系统的滴水均匀性,但灌水小区面积较小,仅为3-4亩,且系统运行管理要求高。
       2、“单支管+毛管”方式。支管直径可在Ф90-110mm直间,采取毛管直接与支管相连,减少了系统的连接管件,系统的运行管理方便,灌水小区面积可增加到20-30亩,但系统的造价高。
       3、“双支管+毛管”方式。采用长短支管进行连接,两根支管灌水小区面积相当于“支管+毛管”的一半,系统运行管理更为方便,系统对地下干管要求接近于单支管方式,系统造价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