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致“发小”!

 容人之人 2015-01-03
发小,就是一个馍馍合着吃,一根冰棍轮流舔,一把瓜子分着嗑的人;
就是相互之间从来不称大名,见面永远叫外号的人;
就是不论有好事坏事,永远第一时间给你通风报信的人;
就是不管你官大官小、钱多钱少,一见面就不停的数落你,而你却一点儿脾气也没有的人;
就是多年不见,但见面却一点儿也不生分,立马就像老熟人一样无话不谈的人。
“发小”之间的友谊,常常不亚于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成年后,这些“发小”可能成为你无话不谈的好友,在一起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永远可以不设防,毫无顾忌的敞开心扉。
当你郁闷、悲伤、痛苦的时候,他们常常成为你最好的倾诉对象,因为他们更了解你,知道怎么安慰你、劝导你,陪你一起难过的醉。
当你成功、开心、快乐的时候,他们会和你一起“弹冠相庆”,击掌祝贺,和你一起高兴的醉。
如今的社会,在权势地位的诱惑和经济利益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也变得越来越世故和功利化了。
亲戚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疏远了,朋友之间有“人心隔肚皮”的嫌隙,同学凑在一起,常常会不自觉的比拼“混”得如何,同事之间免不了职场上的明争暗斗等,让人感觉特“没劲”。
对于承受着巨大工作、生活压力的城市人来说,无处不在的疏离感使他们更需要“发小”来弥补亲密感的缺失。童年结下的“发小”之谊,往往少些功利,多些关爱;少些拘谨,多些放松;少些客套,多些随意。这种纯洁、真挚的“发小”之谊,让人觉得更踏实、更贴心、安全感更强。在“发小”面前,人们往往更容易做回真实的自己。
如今的城市,高楼大厦多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远了,成为“发小”的概率也少了。当年那种一个大院、一排平房比邻而居,我家包了饺子送去一盘,你家煮了肉汤送来一碗的事儿也是越来越少了。
随着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之间串门走动的次数越来越少,不由得怀念起小时候一起“撒尿和泥玩儿”的小伙伴来。
“当点点梨花落在身旁,当丝丝细雨滴在脸颊,当瑟瑟秋风拂进发丝,当片片雪花飘进眼帘,我们一起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人到中年,我才懂得我的一切和你息息相关,我早已离不开你……”一段描述“发小”的文字,不止一次使我心生感动、让我懂得:世界上有这样一种朋友,无论相距再远,无论多久不见,都可以彼此陪伴,一直到老去。
因为,我们是“发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