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名最文艺的微信编辑给你推荐的新年书单|单读

 残云伴鹤归 2015-01-04






2014年,在北京上班。每天最开心的时候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永远和你无关,手上的书是与世隔绝的薄薄屏障,保护你成为一个星球的主人,暗自庆幸自己和他们的每一场相聚都为时未晚。


今天和你分享10位微信编辑的2014年度书单,看看他们搭建的骄傲星球,能不能邀请你越过时间和空间编织的经纬弧度,一起在崭新的无人星球牵手游荡,度日狂欢。


1、方可成,来自《东方历史评论》 ,公共微信号:ohistory

个人年度最佳:《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出版



推荐语:福山的这部巨著出版后,太平洋对岸的中国开始流行一种自得的气息:原来,历史并没有像福山在1992年预言的那样终结——或者,历史将不会终结于正面临衰败的美式自由民主制度,倒很有可能会青睐正在崛起的中国。的确,他在书中激烈批评了美国的“否决政治”(vetocracy),称美国的体制并不代表唯一的模式,也不是最理想的模式。但是,他同时说,中国模式并非灵药。在他提出的“三大基石”——国家能力、法治和民主问责中,中国目前只实现了一个半。要想仅凭二三十年的经济奇迹就宣布哪怕最初步的胜利也显得为时过早。当经济减速来临的时候——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中国也会面临政治衰败的危机。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号:ohistory):历史的,批评的,审美的。东方历史评论倡导丰富、细腻、从容、生动再现历史情境、给读者以深刻历史感的历史书写方式,力图改变当前历史写作要么功利、僵硬,要么流俗、浅薄的现状。


2、乌云装扮者,来自「乌云装扮者」公共微信号:daclods

个人年度最佳:《一个自杀者的传说》

大卫·范恩 著

上海九久读书人2014年9月出版



推荐语:继承美国风景写作最幽暗沉痛的意象,大卫·范恩用六个迥异的故事来接近那个陌生的父亲和他的自杀。在荒凉的阿拉斯加小岛上,范恩借由当代美国文学最令人心跳骤停的一个转折完成了复仇。在写作疯狂的无意识状态中,让父亲和自己抵达了美国精神最终极的恐怖——对死亡和暴力的迷恋,还有可怕的“无信仰能力”。


乌云装扮者(微信号:daclods):媒体从业者分享的世界、黑色趣味和明亮内心。


3、陆晶靖,来自《新知》杂志,公共微信号:WISSEN1BOOK100

个人年度最佳:《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

赵汀阳、德布雷 著

中信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推荐语:当全球的资本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现实,人们还能够或者被允许谈论革命吗?中国和法国,两个曾经革命热情风起云涌如今又拥抱消费和资本的国家,这里的知识分子又如何看待当下的世界秩序?德布雷和赵汀阳在充满偏见和误解的情况下艰难地尝试,这本书是他们二人来往的书信结集,非常具有智慧,也很真挚。德布雷在书末引用了哲学家于连·格拉克的话:“这么多只手在改造世界,却没几只眼睛去好好端详这个世界。”


新知WISSEN(微信号:WISSEN1BOOK100):在这个因为变化过于频繁而产生焦虑与危机的时代,人们总是需要从具有恒久力量的知识中寻找一种安全感和认同感。在这里,我们会推送精选的外文图书摘要,以及《新知》杂志的精华文章。新知WISSEN希望和您一起去关心一些恒久的事情——理性进步,智识生活的乐趣,以及美。


4、王欢欢,来自「美好百科」,公共微信号:meihaobaike

个人年度最佳:《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

[美]高居翰 著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2年1月出版



推荐语:在老文章里,我们惯常印象里的中国文人画家,一般都清高得像是靠喝露珠为生的。他们看见来讨画的大官富贾就烦,偏爱画些绝世名作给卖蛋的大姐、捡煤的老汉;他们多少都有怀才不遇的忧闷,要画梅兰竹菊以言志,而这壮志未酬的悲情又增加了人生与画的美感……不过,高居翰在以上“画家飘逸任性图”上打了个问号——这些家无恒产、又不做官、还讨厌银票的大师们可如何糊口呢?中国人爱讲江湖,讲人情,讲捧臭脚,本书,就是拨开那弥漫了几千年的捧臭脚霾,去寻找画家真实的生存之计。


不过,这本书的好看,并不在于“揭穿真相”的猎奇,而在于“追寻真实”的诗意,人与社会如此复杂,画家亦难免,然而讲大话有时便是讲理想,要体面有时就是守节操,当看到丹青在油盐的夹缝里强作庄严,你感到的不会是揭穿某个谎言的快感,而是贴近艰难人生的温柔。


美好百科(微信号:meihaobaike)是王欢欢的个人写作平台,分享美好生活中的无用百科事。已出版《美好百科——这个知识点超纲了》


5、刘松,来自「做書」,公共微信号:ipublishing

个人年度最佳:《清单革命》

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 著

湛庐文化2012年7月出版

推荐语:互联网上,人人都爱都清单。《清单革命》介绍了清单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重点在于提醒大家去记录和执行和使用清单,最终为我们的大脑搭建起一张“认知防护网”,弥补我们的认知缺陷,帮助我们规避错误和灾难。


做書(微信号:ipublishing)是写作者、出版者和所有爱书人分享交流写作和读书体验的社群组织,每天早晨在微信平台推送做书人、写书人和读书人的故事。


6、冯尚钺,来自《单读》,公共微信号:dandureading

个人年度最佳:《小于一》

约瑟夫·布罗茨基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推荐语:布罗茨基的作品阅读起来像是驾独木舟在冰山中穿行,冰山上面是个人经历的日常生活,冰山下是俄罗斯,甚至整个人类精神的痛苦反思。身为中国人,无法切身感受到俄罗斯,但是仅仅看一下水下的倒影,便足以为其震撼。


《单读》(微信号:dandureading)用全新的视角和文体看世界,内容以非虚构报道、文化评论、生活随笔、思想观点和艺术作品为主。推崇沉静、深入、优雅的阅读,尊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


7、李梓新,来自中国三明治,公共微信号:china30s

个人年度最佳:《巨大的谜语·记忆看见我》

[瑞典]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12年11月出版

推荐语:马悦然的这本译著在我看来像是老朋友之间的一种对谈方式。我比较喜欢台湾行人文化实验室出版的繁体版上引用特翁的那句诗:“醒来就是从梦中往外跳伞”。我自己有幸在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奖那年在他家中对他进行了一场采访。那时他中风已经几不能言,全靠妻子在旁翻译。但他还是颤巍巍地给我在他的瑞典语诗集上签名。告别的时候,我知道对我和他之间而言,那其实就是永别了。


中国三明治(微信号 china30s)是中国第一个创新人群故事传播平台,倡导三十岁上下中国人进行“生活创新”。如果你是感受到生活压力,又试图保持理想的创新者,在这里你会找到众多同类!


8、宁宵宵,来自「一席」,公共微信号:yixiclub

个人年度最佳:《背叛指南》

哈金 著

时报出版 2014年10月第一版



推荐语:通过一个男人拉扯在两个家庭、两个国家之间的纠葛,呈现出历史时空下的道德难题。《背叛指南》是哈金酝酿了20年才写出来的故事,可能跟哈金的其他著作一样很难在大陆出版。他在自序中写道:“国家比普通人更容易犯错误,任何一个国家随时都可能成为恶棍,都必须由他的公民精心地管理和约束。”在混乱与无奈之下,回归基本的人性、亲情与爱情会是一个安身之处,对于大时代里的写作者和读者来说也获得了一点点的指点和安慰。


一席(微信号:yixiclub) :听君一席话。一席分享人文、科技、白日梦,邀请各行各业有趣、有故事、有智识的嘉宾前来演讲,以视频、音频和图文的形式记录这个时代。


9、李濛,来自新星出版社,公共微信号:newstarpress

个人年度最佳:《不合理的行为》

唐·麦卡林 著

广西师大理想国2012年7月出版

推荐语:可能是最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自传。和他的纪实摄影一样,唐·麦卡林的文字也能让你对战争有赤裸裸的了解。就像他在书中所说的:“有人说我的照片洗得太暗。这种经验怎么能用明亮的感觉传达?然而我自问,我所有的观看与探究,能为这些人(或是任何人)做些什么?当枪声接近我的时候,我有多少次想到,就这样吗?就是今天吗?我这一生,是怎么过的啊?”能让人在某一个时刻顿悟的本领很难得,但麦卡林的文字算一个:你会停下来扪心自问:你目前为止的人生,究竟是怎么过的啊?


新星出版社(微信号:newstarpress):我们提供无用之用,借以填充你生命中珍贵的闲趣时光。读推理可启智,读科幻可远视,读人文可洗心,读社科可荡魄。我们只种因,不问果,把你百无聊赖的黑夜交给我吧。


10、吴淼,来自「利维坦」,公众微信号:liweitan2014

个人年度最佳①《意识探秘》

克里斯托夫·科赫 著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推荐语:一本有关意识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好书。我是拿它和《当代知识论》结合着来读的。这部《意识探秘》有一些篇幅专门论述了某些脑部病症,比如失认症、盲视、癫痫,在作者看来,都是僵尸(不需要意识的大量特异化感觉和运动过程)的临床证据。这本书很多地方涉及到很专业的一些术语(比如作者提到的意识的神经相关物 NCC),但如果在关键章节掌握了,后面看下来会非常有收获。


个人年度最佳②:《奥登诗选:1927-1947》

奥登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推荐语:虽然我很讨厌国内诗选的开头序言,但奥登的自序却非常简短精辟,尤其是他1944年为自己诗集所写的前言,作为写作者的我深有同感:在奥登看来,作家的旧作分为四类,第一种纯粹是垃圾;第二种是想法好但结果糟糕;第三种是作者本人不反感,但缺乏重要性;第四种就是真诚而又重要的作品,但是,数量又太少了。


个人年度最佳③:《媒体考古学》

齐林斯基 著

商务印书馆2006年10月出版



推荐语:在我看来,这是一本讨论媒体和想象力关系的书。里面不仅有我感兴趣的基歇尔、加斯捷夫、波尔塔,而且作者试图描绘一幅知识世界的媒体图景,很值得一看。


个人年度最佳④:《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

瑞·蒙克 著

浙江大学启真馆2011年6月出版



推荐语:里面记录了维特根斯坦的很多生活细节,非常耐人寻味:他的洁癖,他对学术女性的讨厌,他和图灵、斯拉法的交往,卡尔纳普对于维特根斯坦的回忆等等,这些生活细节,和他的哲学生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个人年度最佳⑤:《弗罗斯特集》

理查德·普瓦里耶、马克·理查森 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推荐语:如果手边一定要有一本常看常新的书的话,弗罗斯特的这部集子今年看得最多。他中晚期的很多作品我都非常喜欢,除了诗歌,在访谈里,你也可以了解到这位诗人的“狡猾”,他对于庞德以及圈子的看法。


利维坦(微信号 liweitan2014)也就是我本人吴淼(写诗的时候叫“二十月”)的订阅号,纯粹个人兴趣——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诗歌、小说、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不以商业化为目的,也不追求所谓用户数量,喜欢就来看看,没准儿能给你些启示,不喜欢就麻烦你手一哆嗦取消对我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