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种有助于拥抱有意义的生活的悖论真理

 一木尚土 2015-01-05

描述某事为“莫名其妙”可不是赞美。 我们更喜欢有逻辑性,简明性和条理性的事物。 问题是,生活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光是生活的一个完美示例和喻体;其同时表现出波和粒子两种相悖的特性——光有时穿过玻璃,有时被玻璃反射。 同样,我们刻板的生活准则可以被转变成灵活的生活方法;表面上这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但内在统一。

以下是七种有助于拥抱有意义的生活的悖论真理。

生存,而后体验生活 
蓝方: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写一些值得读的事情,不然就做一些值得后人写的事情。” 红方:艾兰·瓦茨道:“存在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然而众生熙攘挣扎于苦海只为追求超越自己这朵虚花”

双方都表述了生活的重要方面。 瓦茨抗议红方的观点会剥夺我们无忧无虑的存在的快乐。 富兰克林强调我们具有潜力去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创造伟大成就的人也并非长着三头六臂。

存在即是有有价值,你的存在并非无足轻重。 然而你的价值同样体现在你对世界的贡献上;找出你的激情所在,并分享之。 有意义的生命周旋起舞与两者之间。

创伤与凯旋 
无人自找创伤,然而人人都遭受过逆境。 我们如何应对是锻炼意义之所在。

那些通过考验的人经常对这一宝贵的教育做出如此评价——他们不会回去改变任何事情。 因凯旋已使创伤黯然失色。

安德鲁·所罗门在TED上演讲过一个题目为: “生命中最惨痛的时刻如何造就我们。” 他讲到一个强奸受害者的例子,令许多人默然。

“我对她说,'你常常想起强奸你的那个人么?’ 她回答说:'我曾经饱含愤怒想起他,但现在,只觉得他可怜。’

我认为她之所以觉得可怜,是因为他在做这件可怕的事情时是多么的进化不完全。 而后我说,'可怜?’ 她回答说,'是的,因为他又拥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和两个美丽的孙辈而不自知,而我知道,所以似乎,我才是幸运的那个。’”

安德鲁引言,“如果你放逐了恶龙,你就放逐了英雄,”并不意味着我们以漠视的态度去庆祝悲剧,而是因为我们转移注意去透视和了解在选择去克服障碍之下的深刻教育。

自由意志和宿命论 
一些人认为我们并无自由选择可言,我们所有的行动和行为都以由抚养和环境预先在神经反射上设定了。 但那些在神经学领域的人却持异议;表示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大脑,我们集体或单独对生活中的据有一席之地的事情负责。

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二者皆可行。 有时,我们可以轻易经过那些甜甜圈,其他时候,我们被曲奇小恶魔牢牢缠住。 有时我们完全不像我们的父母,有时却与他们一模一样。

就此方面而言,我们有能力,可自律,和发挥毅力。 归根到底,在作决定时,手握方向盘要比坐在副驾驶对我们而言有更多快乐。 不论自由意志究竟是不是种幻觉,能展现自己的意志要比作为一个失心机器人感觉更佳。 担当永远胜过推卸责任。

灵机一动与深思熟虑。 
跟着感觉走,还是跟随理智? 这是问题锁在。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将我们的思维过程分为两种体系: 体系一是快速,直觉性和无需努力的;体系二则需要慢慢来,理性思考并且处理一些数据。

灵机一动,或者只是凭直觉,常常与潜意识联系在一起;科学表明其具有难以置信的精确度——一旦我们确定目标,我们的头脑就从我们无意识获得的海量信息里提取相应信息,并以支持目标的部分应激。y

深思熟虑需要更多的有意识的努力去完全检索一项事物,但有可能导致过度分析或反应迟钝。 不管你最后决定是依照逻辑还是凭借直觉,了解你做决定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人们在压力,疲惫或消极的状态下,永远不可能做出最好的决定。

不管是灵机一动或深思熟虑——确保在你精力充沛并积极向上时去进行思考。

改变与恒久 
你可能曾经听过这句话,“天啊,你变了,”它时常带着贬义,表达出对说这句话的人对他们曾经熟悉的人身上发生的改变而懊恼。

脚踏实地和坚持不懈是我们的价值观所推崇的——矫揉造作从来不被认可。 虽然如此,当你参加高中返校聚会时发现你的老朋友们依旧在做着那些一成不变的蠢事,你会感到丢脸。 成长和改变是件好事——停滞不前从来不值得庆贺。

迭代和进化是平衡恒久与改变的两大妙极词语。 你可能终生从事同一工作,但你在工作中成长了。 你可能从未离开祖国,但你已经实现了所有梦想。

科学与灵学 
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出现成为了信仰与理性的分水岭。 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成为检验真理的优势标准,其他方法则被归类为迷信。

但近年来,我们看到过这对宿敌的竞合,科学证明了曾经被认为是深奥难懂的事物如祈祷和冥想的有效性。

这提醒我们真理和可信度应以事实和数据为根据,信任和保证同样不因无法亲眼所见或直接感知而不存在。 信仰,态度和信念——这些无形的经历,在科学的支持下,扩宽和增加了生活的多彩性。
拼搏到底和放手 
古典经文中散落不满着似是而非的隐语。 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耶稣有言:“凡试图拯救自己生命的,必失掉其生命。”

生活自有其流向,拼搏和放手变奏于其中——牢牢不放手就如逆流而行。 努力工作,拼命赚钱,顽固坚持需要耐心的平衡,有时,则需要抽身而退。

凭借《美食,祈祷与恋爱》取得巨大成功的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分享了成功带来的后续问题的巨大压力。 在数以百万的读者的热切盼望下,她用一年时间赶工出一份手稿——但她感觉不对头——“这不像是我。”吉尔伯特把这份手稿放置一边,并培养出园艺爱好。

这一突破带来了清明,与其为数以百万的翘首以盼的读者写一本书,她选择去为27位密友写作,这些读者需要书中的信息。

一本为写作而写作的书,因放手而被还原其本色。

在我们拼搏路上,我们应该愿意适时放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