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荆防败毒散

 johnney908 2015-01-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8.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

荆芥 防风 人参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桔梗 枳壳 茯苓 川芎 甘草

 

荆防败毒散 (外科理例)

治一切疮疡。时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
  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一钱)即人参败毒散加荆芥防风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药物组成:荆芥穗5克,防风5克,羌独活各5克,柴胡6克,茯苓6克,甘草3克,枳壳6克,桔梗5克,川芎5克,党参6克,薄荷3克。
    适应证:头面部疖及疖病。
    点 评:本方为《外科理例》方,适用于疖子及反复发作之小疮小疖,其审证要点为:局部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在3厘米以内,伴有全身恶寒发热表证者可服用。方中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辛温,解表散风;柴胡疏散半表半里之邪;党参、茯苓、甘草扶正以助祛邪;桔梗宣肺;枳壳理气,川芎理血,薄荷疏散解表,又可透疹。诸药配伍,有疏散邪气,调理气血之功。也可用于痤疮、麦粒肿以及耳鼻喉科的外耳道疖等疾病。
本篇文章来自<A href='http://www.100md.com'>百拇医药网</a> 原文链接:
http://www.100md.com/Html/Dir0/21/86/61.htm

荆防败毒散是用于风寒感冒初期的一剂中药,具有镇痛,消炎,解毒的功效。

处方来源 :明·《摄生众妙方》。《卫生部药品标准》 (1989年)。  
剂型 :丸剂;汤剂  
药物组成 :荆芥、羌活、独活、柴胡、枳壳、桔梗、川芎、。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消疮止痛。  
主治 :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外感风寒,身痛、咳嗽等症。用于治疗皮肤病,流感,发热,咳嗽,
破伤风等。   
用法用量 :汤剂:日1剂水煎分2-3次服。丸剂:水丸,每袋9g,每次1袋,日2次口服。  
用药禁忌:忌生冷、油腻之品。   

荆防败毒散 - 临床应用

 

 1.高热:用本方加减:荆芥30g,柴胡15g,防风10g,薄荷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产后高热加、;肾孟肾炎加金钱草、瞿麦;加藿香、厚朴;部感染加金荞麦、桔梗;丹毒加黄柏、苍术。治疗高热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5-44岁;体温38.5-41℃。45例中产后发热10例,肾孟肾炎4例,肺部感染4例,伤寒5例,丹毒8例,原因未明12例。根据疗效标准(服药3日后发热渐降至正常为痊愈,3日后热不退为无效)判定,结果:产后发热痊愈9例,肺部感染痊愈4例,肾盂肾炎痊愈4例,伤寒痊愈4例,丹毒痊愈6例,不明原因发热痊愈9例,共痊愈36例;无效9例。
2.女性外阴皮炎:用本方加减:
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各5000g,甘草2500g。制成冲剂,每袋含生药10.5g。每次1袋,每日3次,10日为1疗程。外阴伴有白色苔藓样变者,服药需3个疗程以上。治疗女性外阴皮炎103例,结果:自觉症状消失,外阴皮肤恢复正常者为痊愈,共65例,占63.11%;症状基本消失,外阴皮肤基本恢复正常者为有效,共35例,占33.98%;自觉症状及外阴形态同治疗前比较无改善者为无效,共3例,占2.91%;总有效率为97.09%。  

荆防败毒散 - 药理作用

主要有解热,镇痛,抗病毒等作用。
1. 解热:以荆防败毒汤、丸、袋泡剂(0.56g/kg)三种不同剂型灌动物,在给药后3小时,对伤寒菌苗所致的家兔发热均显示明显的解热作用,各剂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镇痛:荆防败毒汤剂、丸剂、袋泡剂(3.0g/kg)三种剂型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袋泡剂作用最强,丸剂、汤剂稍差。
3.抗病毒:将荆防败毒散水煎液与流感病毒混合后接种鸡胚,或先将荆防败毒散水煎波注入鸡胚尿囊腔,30分钟后再接种
流感病毒;或先将流感病毒接种鸭胚尿囊腔,30分钟后再接种药物;均能抑制流感病毒在鸭胚内的增殖。  [1]
来源
http://www.hudong.com/wiki/荆防败毒散

 

《摄生众妙方》卷八:荆防败毒散

【处方】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茯苓 防风 荆芥 桔梗 川芎各4.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败毒消肿。治凤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八

《痘疹会通》卷五: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防风薄荷连翘甘草桔梗、蝉蜕、前胡、花粉。

【功能主治】麻疹初起。

【用法用量】加灯心、竹叶,水煎服。

【摘录】《痘疹会通》卷五

《回春》卷八:荆防败毒散

【处方】 防风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薄荷连翘桔梗枳壳、川芎、茯苓、金银花、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散毒。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以伤寒,1-2日至4-5日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大便不通,加大黄、芒消;热甚痛急,加黄芩黄连

【摘录】《回春》卷八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荆防败毒散

【处方】穿山甲1钱,甘草1钱,红花1钱,羌活1钱,当归1钱,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1钱,银花1钱,荆芥1钱,防风1钱,木通1钱,枳壳1钱,乌药1钱,天花粉1钱,槐米末2钱,牛胶5钱。

【功能主治】便毒,初起之时,寒热交作,两腿牵绊肿起,不能屈伸。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医统》卷九十一: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桔梗枳壳、天麻、地骨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始终热毒之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微汗热退为佳。

初出不快,加紫草、紫苏、姜蚕、葱白;泄泻、加猪苓、泽泻,去紫草;热胜谵语,烦渴,加辰砂六一散调服。

【摘录】《医统》卷九十一

《直指·附遗》卷三引《伤寒蕴要全书》:荆防败毒散

【处方】 独活1钱,前胡1钱,人参1钱,茯苓1钱,川芎1钱,枳壳1钱,桔梗1钱,甘草1钱,荆芥1钱,牛蒡子1钱,薄荷1钱,防风1钱半,羌活1钱。

【功能主治】瘟疫。

【用法用量】《瘟疫论》有柴胡一钱。

内热,加黄芩1钱;口渴,加天花粉1钱。

【摘录】《直指·附遗》卷三引《伤寒蕴要全书》

《外科心法》卷七:荆防败毒散

【处方】芎藭1钱,茯苓1钱,枳壳1钱,前胡1钱,柴胡1钱,羌活1钱,独活1钱,荆芥1钱,防风1钱。

【功能主治】小儿黄水疮,瘭疮。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煎服。

【临床应用】 1.黄水疮:一小儿头面患疮数枚,作痒,出水,水到处皆溃成疮,用绿豆粉、松香为末,香油调敷,饮以荆防败毒散而愈。

2.瘭疮:一小儿头面胸腹患水泡数枚,溃而成疮。此因风邪乘于皮肤而然。饮荆防败毒散,更以牛粪烧存性为末敷之而愈。

【摘录】《外科心法》卷七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荆防败毒散

【处方】犀角(锉末)、连翘、净蝉蜕、薄荷防风荆芥当归、紫花地丁、双花、绿豆、赤芍

【制法】上共研为极细末。每服5分至1钱,白开水送下。

【功能主治】宣表疏风,透疹解毒,解肌清热。主四时感冒,头痛身热,恶心呕秽,伤风流涕,目赤流泪,干咳喷嚏,痛疹麻疹,周身疼痛。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医学正传》卷八:荆防败毒散

【别名】消风败毒散

【处方】 柴胡4分,甘草4分,人参4分,桔梗4分,川芎4分,茯苓4分,枳壳4分,前胡4分,羌活4分,独活4分,荆芥穗4分,防风4分。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发散痘疹,疏解寒热。主痈疽疮疡初起,发热,脉浮数,及水肿邪在表者;伤寒温春发斑重者;痘疹,及时气风毒邪热;风水、皮水,凡在表宜从汗解者;肠风下血清鲜者;脑疽、甘疽、赤白游风、疥疮初起有表证,虚者。

【用法用量】消风败毒散(《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五)。《医学六要·治法汇》有生姜三片。

【临床应用】耳目赤肿:一人耳面赤肿作痛,咽干发热,脉浮数。先以荆防败毒散2剂,势退大半,又以葛根牛蒡子汤4剂而痊。

【摘录】《医学正传》卷八

《白喉全生集》:荆防败毒散

【处方】 防风3钱(去芦),柴胡(去芦)2钱,僵蚕(姜汁炒)2钱,法夏(姜汁炒)2钱,桔梗2钱,前胡2钱,独活2钱,荆芥1钱5分,羌活1钱5分,银花1钱5分,枳壳1钱,粉草1钱,生姜3片。

【功能主治】白喉初起,白见于关内或关外,色必明润而平,满喉淡红微肿略痛,头痛,恶寒发热,饮食如常,舌苔白,二便和,寒邪尚在表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白喉全生集

《青囊全集》卷下: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1钱5分,防风2钱,羌活1钱,独活8分,前胡1钱5分,柴胡1钱,桔梗1钱,元参2钱,茯苓1钱,川芎1钱,白芷2钱,草节5分,皂刺1钱5分。

【功能主治】疔疮,憎寒壮热者。

【用法用量】野菊为引。

【摘录】《青囊全集》卷下

《喉科种福》卷四: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皂角刺3个,羌活、独活、川芎、薄荷生姜1片,桔梗枳壳茯苓甘草、苏叶3分。

【功能主治】喉闭初起。因肝肺火盛,复受风寒,寒气客于会厌,致咽喉肿痛,面赤腮肿,项外漫肿,甚则喉中有块如拳,汤水难入,猝然如哑,暴发寒热。

【用法用量】方中荆芥防风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芎、薄荷桔梗枳壳茯苓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喉科种福》卷四

《医方简义》卷四: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薄荷1钱5分,桔梗1钱5分,元参3钱,牛蒡子(炒)3钱,人中黄1钱,象贝母1钱,射干1钱,黄芩(炒)1钱。

【功能主治】时毒。风邪上干肺胃,致咽喉肿痛,两颐发肿,身有寒热。

【用法用量】加竹叶20片,青果2个,水煎服。

【注意】忌食生冷等物,恐阻肺气,变幻莫测也。

【摘录】《医方简义》卷四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7分,粉草7分,连翘7分,川芎7分,羌活7分,独活7分,五加皮7分,角刺1钱,穿山甲(炒)1钱,归尾1钱,防风1钱,苍术1钱,酒防己1钱,地骨皮1钱,白鲜皮1钱3分,金银花1钱3分,土茯苓1两。

【功能主治】耳后忽然肿痛,兼发寒热表证者,及杨梅疮初发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酒,食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准绳·幼科》卷六:荆防败毒散

【处方】 人参、赤茯苓、羌活、独活、前胡、薄荷柴胡枳壳、川芎、桔梗各等分,甘草减半,牛蒡子、防风荆芥连翘、金银花。

【功能主治】余毒痈肿。

【用法用量】方中牛蒡子、防风荆芥连翘、金银花用量原缺。

病在头,加白芷升麻;上身,倍加桔梗;手,加薄桂;腰,加杜仲;腿足,加牛膝、木瓜。

【摘录】《准绳·幼科》卷六

《医部全录》卷四二○引《幼科全书》:荆防败毒散

【处方】生大黄防风荆芥穗、酒红花、牛蒡子、升麻、元参、人参桔梗、酒芩、酒柏、甘草

【功能主治】小儿诸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部全录》卷四二○引《幼科全书》

《医略六书》卷二十一: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1两半,防风1两半,桔梗8钱,枳壳1两半(炒),茯苓1两半,大力子3两(炒),蝉衣1两,半橘红1两半,甘草8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散风清膈。主风毒内攻,清肃之气不行,故耳窍被扰,耳内作痒,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 荆芥散血分之风;防风散气分之风;桔梗清利咽膈以清耳窍;枳壳破滞化气以平逆气;茯苓清治节,甘草和中气,大力子疏风解热,广橘红利气除痰,净蝉衣轻扬解散,善蜕皮肤,肃清耳窍,耳痒有不退者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幼幼集成》卷四:荆防败毒散

【处方】 荆芥穗1钱,北防风1钱,净连翘1钱,陈枳壳1钱,绿升麻1钱,南薄荷1钱,川羌活1钱,川独活1钱,粉干葛1钱,川木通1钱,金银花1钱,片黄芩1钱,正川芎1钱,黑栀仁1钱,炙甘草1钱。

【功能主治】小儿疮疥毒气内陷,肚腹作肿。

【用法用量】上身肿,加葱3茎,下身肿,加灯芯10茎,水煎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四

来源http://www.zysj.com.cn/zhongyaofang/yaofang_j/jingfangbaidusan.html

 

要是感冒了可以选择荆防败毒散


  组成:柴胡9克,前胡9克,川芎6克,枳壳9克,羌活9克,独活6克,茯苓9克,炒桔梗6克,人参6克,甘草5克,生姜2片,薄荷2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证。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数而重取无力。

  制方要义:本方原为素体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而设。邪滞肌表,卫阳被遏,经脉不利,故寒热无汗,项强肢痛;素体脾弱气虚,易停湿生痰,加之风寒犯肺,肺气不宣,痰湿阻滞气机,故鼻塞胸闷,咳嗽有痰,苔腻脉浮;脉濡或重取无力,为正虚气弱之象。本证的病机要点在于风寒湿客于肌表经络、痰湿气阻于胸膈肺脾、正虚气弱无力祛邪外出,治宜解表祛风除寒湿,健脾化痰畅气机,益气扶正助祛邪。

  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为君药。柴胡辛散解肌退热,川芎行血祛风,助君药解表散邪、宣痹止痛,为臣药。枳壳降气,桔梗开肺,前胡祛痰,茯苓渗湿,合以畅气机而宽胸膈,除痰湿而止咳嗽;更以小量人参益气扶正以助解表,使祛邪不伤正,共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兼助益气;生姜、薄荷发散外邪,也为佐使。全方正邪兼顾、表里兼治,祛邪而不伤正,可使表解里和。

  效用特点:1.寓补于散,祛邪不伤正。2.内外并调,即祛风散寒除湿以解表,健脾化痰理气以和里。3.解表尤擅散邪退热止痹痛,和里兼能健脾畅肺复升降。

  临床应用:本方适用于小儿、病后、产后、年老、体弱等外感风寒湿邪者。现代主要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疮疡、痢疾等病。

  用方原理:足太阳经脉行一身之表,主束骨而利关节;手太阴肺主宣降,外达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足太阴脾主运化,外通肌腠,与胃相表里。大凡气虚之体多兼停湿蕴痰,易感外邪,外感初发之时多见里外同病,且邪易入里。风寒夹湿外客肌表,营卫郁滞,则见寒热无汗、疮疡隐疹;或风湿滞于经脉关节,则见头身关节疼痛;在(转载自中国健康网http://www.,请保留此标记。)里之痰湿气滞,肺失宣降,水道不利,则见咳痰胸满、身肿尿少。若邪陷胃肠,清浊相混,则见腹痛泻利等症。本方具有多种功用,不仅能祛风散邪退寒热、行气和血散痈疮、除湿通络止痹痛,又能宣肺化痰宽胸膈、通畅气机利水湿、健脾升阳止泻,故临床被广泛运用于四季感冒、肌肤疮疡、风毒瘾疹、风湿痹证、痰嗽喘逆、水湿肿满、痢疾初起等病证。

  此方以“透表和里”为特点,清代医家喻昌曾用本方治时疫初起之痢疾者,可使陷里之邪退表而解,痢疾得愈,被称为“逆流挽舟”之法,现代则多用于气虚或痰湿之人,感受风寒湿邪之胃肠型感冒者。

  临证运用经验

  1.根据原方证病机之偏颇加减:气不虚者,去人参;内湿不甚,去茯苓、枳壳;痰气阻滞重见胸满痰多,加旋覆花、鼠曲草、炒苏子;内有蕴热见口苦苔黄,加黄芩以清里热。风邪为甚加防风、荆芥,寒邪为甚加白芷、细辛,湿邪为甚加苍术、薏苡仁。

  2.临床拓展运用:①肺系病:感冒、流感属于风寒或夹湿见头痛热甚,加葱白、豆豉、葛根;邪郁化热入里见咽痛烦渴,加蚤休、板蓝根、石膏。支气管炎属内蕴痰湿,复感风寒见咳痰胸满,加半夏、橘红、杏仁。②皮肤病:外科体表感染见疮疖初起,伴寒热、脉浮者,去人参,加荆芥、防风,此为“荆防败毒散”,或加银花、连翘,此为“银翘败毒散”。急性或慢性荨麻疹分别加荆芥、蝉衣、制僵蚕,或夜交藤、当归、地黄;湿疹加苦参、苍术、白鲜皮;牛皮癣加露蜂房、白鲜皮、赤芍;扁平疣加防风、苍术、薏苡仁。③关节类病: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郁滞经络见关节疼痛,可选加威灵仙、桂枝、防己。④胃肠病:急性腹泻或痢疾初起属表里同病,见恶寒发热、身痛腹泻,加车前子、苍术、神曲;腹痛痢疾,加白芍、木香、荷叶。⑤急性肾炎属外邪郁表滞肺,见寒热无汗,身肿尿少,加麻黄、桑皮、车前子。

  总之,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内有湿停气滞,或兼有气虚之证。临证用方当以寒热无汗、肢节酸痛,或皮肤疮疹、胸满咳痰、苔白、脉浮或重取欠力为辨证要点。本方药性偏于辛温香燥,阴虚外感者忌用,痢疾属于湿热或无表证者不宜。

 

您可以访问中国健康网(www.)查看更多与本文《要是感冒了可以选择荆防败毒散》相关的文章。

 

荆防败毒散临床应用体会

荆防败毒散源于(《摄生众妙方》)组成为:羌活、独 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 钱五分,甘草五分。功效:发汗解表,散风祛湿。主治:外 感风寒湿邪,以及时疫疟疾、痢疾、疮疡具有风寒湿表 证者。笔者多年来,用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多种疾病,颇 多效验。现举验案4则,以就教于同道.

1 玫瑰糠疹 叶某,女,33岁。2009年1月8日 初诊。患玫瑰糠疹1月,外用内服西药均效不显,疹块 遍及后背、前胸散在,瘙痒难忍。发病前无明显诱因。苔 白腻,脉浮数。处方:荆芥、防风、柴胡、羌活、独活、前 胡、当归、枳壳、川芎、丹皮、桔梗、赤芍、甘草各10g,茯 苓15g,生石膏20g,日1剂,上药冷水浸泡20min,武 火煎开,文火20min,去药渣取汁450mL,每次150mL, 每日3次。连服6剂,出疹消退,瘙痒明显好转。再进6 剂巩固疗效,药后残存疹块亦消,见少许色素沉着,服 药期间禁辛辣食品。此后未见复发. 按:玫瑰糠疹是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躯干 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有糠 状鳞屑,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续6~8周而自愈。但也 有经久不愈的情况,由于很多玫瑰糠疹患者延误治疗 后容易遗留难看的色素沉着。多发于青年人或中年人, 以春秋季多发。病人常有剧痒,下腹部或大腿内侧出现 大片红色斑片或斑丘疹,用荆防败毒散加石膏、丹皮, 疏通腠理,祛风止痒。方中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 胡、桔梗、前胡疏通腠理祛风,枳壳、茯苓、川芎健脾祛 湿活血,石膏、丹皮凉血通络。收效良好.

2 虚寒感冒 患者,男,58岁。2007年12月9日 初诊,有慢性鼻炎病史,近日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喷 嚏、咳嗽、头痛,恶寒,全身疼痛,纳可,寐差,舌质偏红、 苔白腻微黄,脉滑。自服感冒药无效。运用荆防败毒散 加味为主方治疗,用药:荆芥、防风、柴胡、百部、白芷、 桔梗、炒枳壳、川芎各10g,羌活、独活各12g,前胡15g, 茯苓20g。日1剂,上药冷水浸泡20min,武火煎开,文 火20min,去药渣取汁450mL,每次150mL,每日3次. 4剂收效. 按:感冒是由于感受触冒风邪,邪气袭表,引起肺 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 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证。参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拟 定虚寒感冒的诊断依据:(1)自觉畏寒重,发热轻,无汗 或自汗,头痛头晕,鼻塞,流涕,肢体骨节酸痛乏力,咽 部不适,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2)血常规检查白细 胞正常或偏低,但淋巴细胞稍高或正常。本类感冒常服 感冒药无效,特点是反复感冒,背畏寒重,恶心,纳呆. 运用荆防败毒散加味为主方治疗。荆防败毒散与人参 败毒散均能祛风散寒除湿,均可用于外感风寒湿之证. 但荆防败毒散较之少人参、生姜、薄荷,而多荆芥、防 风,故荆防败毒散祛风散寒除湿力较强而无扶正之功, 多用于感受风寒湿邪而正气不虚者;人参败毒散则适 用于正气不足,而感受风寒挟湿者。方中羌活、独活两 药有发散风寒止痛作用,柴胡、前胡发散风寒退热,可 散风邪于头面,桔梗、前胡宣肺化痰;枳实、茯苓化痰行 气消滞;荆芥、防风、川芎等药加强祛风。此方合理紧凑 能散寒祛风祛邪.

3 夜咳 患者,女,50岁。2007年1月8日,咳嗽 2个月就诊,因受凉后一直咳嗽不止,以夜间发作为 主,且都在临睡前或下半夜,咽痒始作咳嗽,持续1h左 右,咳出少量白粘痰,纳呆,精神差,怕冷。舌质红、苔 白,脉细。多次做血常规检查、痰菌培养、胸部X线片 及胸透检查,均无异常,曾服用抗生素无效。中医辨证 为中阳不足,寒邪客肺。治当温阳通络,发表散寒。以荆 防败毒散加减治疗。药用:荆芥、防风各12g,独活、羌 活、柴胡、川芎、炙甘草、蝉蜕各6g,前胡、桔梗、桂枝各 9g,细辛3g,炙紫菀18g,款冬花10g。水煎服,3剂。复 诊,咳嗽、咽痒明显减轻。继服5剂,诸症悉除,随访未 复发. 按:咳嗽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 较多,但是夜间发作为主的咳嗽,影响睡眠及日常工作 与生活,久治难愈,最为患者苦恼。夜咳特征为白天不 咳或少咳,入暮则咳嗽加剧,尤以入睡前后为剧,究其 原因,患者多因受凉引起,表现咳嗽,痰白粘或泡沫样, 不易咳出,以夜间就寝时发作为主,需咳出少量痰后方 舒,多由于感受外邪之时,失治,或过用清肺寒凉中药, 或过早使用收涩之品,导致表邪未解,由外入里,肺失 宣肃,津液停聚成痰成饮,痰从寒化,寒痰内伏。盖人之 阳气在夜间最弱,而阴气最盛,本已肺气宣降失常,气 血不畅,更加之阴寒凝滞,故而阴血运行更加受阻,停 而成瘀,发为夜咳。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咳嗽夜间 发作时间及伴随症状,用荆防败毒散加蝉蜕、紫菀、冬 花进行治疗,取效颇好.

4 寒哮病 陈某,男,53岁。2006年1月20日就 诊。患者于2年前患咳嗽,日渐加重,背部有冷感。因居 住环境差,反复感寒,咳喘痰并作,抗炎平喘药逐渐不 效,见呼吸急,喉中哮鸣,胸闷动则盛,痰多,咯吐不爽, 怕冷,背恶寒,脉弦紧,舌质淡红、苔白腻。血常规、胸片 检查无异常。属风寒客于肺,用荆防败毒散加炙麻黄、 附片,散寒发表止哮。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 胡、枳壳、桔梗、炙麻黄、制附片各10g,前胡12g,茯苓 15g,桂枝、款冬花9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6剂 后其症好转。继服上方15剂至今未发. 按:寒哮是风、寒、湿邪侵袭于肺,多为早期失治或 误治,致使邪气滞于肺。闭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 痰,痰气相搏,痰随气升,气因痰阻,气道挛急而生寒 哮。风、寒、湿之邪为诱因,寒痰壅盛为主因,除喉中哮 鸣,咳喘外,兼有背冷、咽痒、喷嚏、畏寒等症存在。治疗 以表里兼顾,复顾兼症可也。用荆防败毒散加炙麻黄、 附片散寒发表止哮,收效良好.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思想基础,以脏腑经络为 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辨证是 中心。证是中医对某一特定疾病阶段的病理本质的概 括。在临床上疾病不一样,只要出现同一证,就可以用 同一方法治疗,即“异病同治”,所以在临床实践中,中 医的经方对证不对病,如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 这些方可用于数十种病。上述病症究其原因,均与风邪 侵袭有关,故对“祛风除湿散寒”之荆防败毒散通过加 减,治疗上述疾病均取得了很好疗效,体现了中医辨证 论治的特色.

来源http://www./lunwen_zhongyi/635.htm

 

对时方荆防败毒散的认识与应用

案一:陈**,女,七岁。2007-06-3随母求诊。其母代诉其发烧一天,耳疼,鼻塞,体温38.8℃。愚望其女面颊、唇红,舌红苔白根厚润,其脉浮细略紧稍用力其软。问其母是否出汗、怕冷、有无要水喝?其母:无汗、怕冷、不喝水!诊其为风寒夹湿型感冒。其处方: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炙草/羌活/防风/芥穗/云苓/薄荷/桔梗/辛夷花各10克/白芷15克/苍耳子12克,两剂,每剂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劈),用冷水高过干药约3厘米。浸泡半小时,大火煎,用水分煎三次,每次煎药,水滚起15分即可取药汁,分别投入盛药器皿混合!服法:一日一剂,频频饮服。两日愈!
案二:杨**,男,36岁。2007-07-28来诊。望舌红苔白黄,脉略浮细软,腹痛,浑身皮肤起大小疙瘩(风团白多红少)连片,头蒙乏力;问其有汗、口渴否?答曰:无。愚诊其为荨麻疹。诊断:风寒兼湿型;处方:柴胡/前胡/羌活/独活/枳壳/云苓/川芎/桔梗/芥穗/防风/苏叶各15克;焦曲/藿香各20克,甘草10克。两剂愈。
以上两则病案都为荆防败毒散加味而愈!以下自己的认识:
(案一);面红、舌红、无涕、鼻塞;体温38.8℃。一般按教科书上讲是风热之证;而愚通过观察与切脉,其疑之处就是舌苔润,不饮水、无汗;脉细而略带紧。虽近高热而不饮水、
无汗,这些表明是风寒夹湿之郁热,因而出现鼻塞、耳痛、体温高。因而取荆防败毒合苍耳子散加味散寒祛湿而愈。
(案二);舌红应是热,而脉略浮细软,浑身大小白色疙瘩连片捎痒。内经云:诸风者,善行数变。风团发白多红少,而头蒙乏力又处在夏季应是风寒湿袭表,无汗,因受凉而起。方取:羌活/独活/防风/芥穗祛风除湿散寒,湿困肌表而处夏季,以苏叶/藿香祛湿醒脾等,二剂而愈。注(煎服法:一日一剂,分三次饭后服用;用冷水高过干药约3厘米。浸泡半小时,大火煎,用水分煎三次,每次煎药,水滚起15分即可取药汁,分别投入盛药器皿混合)

来源http://www.iiyi.com/med/thread-1360069-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