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沉思录

 许愿真 2015-01-06

    第一课:听高校长讲授《离骚》

        一、诵读     通—顺—熟—诵

        二、赏析     屈原的“美”

        三、探究     如何看待屈原的“自投汨罗江”?

        四、小结     “美”的永恒性与时代性。

    简评:亮点——辩论式

    第二课:区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讲授《花未眠》

        一、内容赏析

        1.学生:静读  思考  提问  质疑

        2.教师:点拨  答疑  提问  指引

        二、拓展延伸 

        赏析“美”

        1.文章之“美”

        2.生活之“美”

        教师播放“美”图,根据图片示范写“美”文。

        学生根据图片写“美”文。

        3.总结:发现美,欣赏美,品味美。

    简评:亮点——拓展式

    第三课:梁捷老师作文课

        1.生疑:“好”作文的“好”?                  学生各自发表看法

        2.立意:高考作文典型话题                      学生各自阐述

        3.片段:展开段落                              学生写作,交流

        4.全篇:结构  亮点(文采、丰富、深刻、新颖)  学生尝试

        5.作业:有兴趣,引人深思的话题                课后作文

    简评:亮点——激疑式  互动式

       作文指导课——快速作文

       1.经典结构      凤头、猪肚、豹尾

       2.开头八法      例句——分析概括

       3.结尾八法      例句——分析概括

       4.段落展开      例段——总分结构:概写一笔,细写几笔

       5.篇章布局      例文——时间为经,叙议结合,层层推进(层进式)或叠加反复(并列式)

    简评:亮点——句段篇式:经典结构,层次清晰,内容充实,行文流畅,快速高效

    第四课:梁捷老师听我讲课《罗密欧与朱丽叶》

        1.研读             写批语   提疑问

        2.质疑             生答   师点拨

        3.生成             教师顺势提问

        4.提问             三个主问题

        5.总结             板书“美”

    简评:亮点——互问互答式  

        我的《林黛玉进贾府》教学

        一、课前评点

        教师阅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及相关专家关于本课内容的解读,教师评点好文本。

        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个体评点文本。

        二、课中评点

        学生交流评点,提出质疑

        教师评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三、课后评点

        学生深入思考文本,集中一点,进行专题评点

    简评:亮点——评点式

    第五课:川师大附中“真语文”研讨会《边城》教学

        1.播放音乐                   电影《边城》主题曲《等等等等》曲调    营造氛围

        2.精彩导入                   解读“翠翠”的精神世界

        3.展示目标                   简明准确的表述

        4.初读交流                   初读,一句话谈感受  一读“翠翠”

        5.语段赏析                   展示重点语段,师生共同分析  二读“翠翠”

        6.主旨探究                   三读“翠翠”

        7.拓展延伸                   走进沈从文的精神世界

        8.余味总结                   点评,齐读一段文字,留下余味的思考

     学习:《故都的秋》   赏析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走进郁达夫的精神世界

     学习:定篇  例文  样文  用件     教学价值:言语价值和信息价值

     简评:亮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式    文本——拓展式

    第六课:我的“建模”公开课《秋水》

        1.听     朗诵   示范朗诵

        2.读     个别读  齐读

        3.说     翻译   感悟

        4.写     寓言  或读后感

    简评:亮点——读写式

    第七课:我的“教学新秀”评选课《烛之武退秦师》

        1.读一读:读正文,读注解,理解大意

        2.译一译:翻译重点句子

        3.说一说:人物形象,文章主旨

        4.悟一悟:联系现实评论文章的意蕴

        5.背一背:背诵全文

    简评:亮点——读、译、说、悟、背式

   第八课:成都市“以赛代培”优秀选手高考复习课赛课《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对比与衬托》

       1.例句(展示)——小结(“对比”)——例句(运用)

       2.例诗(展示)——小结(“衬托”)

       3.比较分析(对比与衬托)

       4.真题演练(高考真题)——规律总结

    简评:亮点——学以致用,当堂见效式:例句、小结、运用   简练精当,由浅入深。

       曹老师试卷讲评课(绵阳“二诊”语言运用)

       1.总评   考点  答题情况 

       2.分点解析 

       考点分析——答题呈现——答题评析——小结规律——拓展运用

    简评:亮点——反馈评价式

    第九课:特级教师郭吉成诗歌教学词《雨霖铃》

       1.诵读     内容、神韵、意境

        2.品读     重点词、句的品读

        3.体悟     设问:含蓄美 打动人心   景物、场面、技巧、诗情

        4.拓展     失意文人   爱情离愁   婉约风格

    简评:亮点——美文美教

    第十课:特级教师刘瑞国自读课文教学散文诗《记忆》

       1.导入点拨      “记忆”的心理和文学区别

       2.诵读点拨       四个同学分别读四段   其他同学点评

       3.赏析点拨       过渡句  线索   层次  段意

       4.重点点拨       意象   造句  交流

       5.难点点拨       设计讨论:具体到抽象的问题   

    简评:亮点——相机诱导,适时点拨     自读  自悟  自练   自得

 

        语文特级教师严华银关于语文高效课堂三要素的论述:

    一、基于目标的问题

    课堂教学需要目标控制,是众所周知的;但看多了多媒体背景下满屏的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总令人觉得头昏目眩,从学生的感觉而言,也是云里雾中。特别是目标呈现的方式主要是陈述句、祈使句,往往难以达到提请注意、引领学习的目的。将目标要求转化为“问题”,而且是体现整个课堂学习方向的关键性问题,则往往可以达到提纲挈领、引人深思的作用。

    二、基于问题生成和解决的活动

    围绕问题,设计相关的活动,以达成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常常生成新的问题,新的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通过活动来解决,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达成课堂的一种良性的生态大循环。之所以强调“活动”,主要是为了特别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作用,也就是说,这里的“活动”,一定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而不是教师可以取而代之的任何其他行为。

    三、在整个围绕“问题”展开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所谓思维,在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关于语文的理解和认识的正确,关于语文问题解决方法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任何语文学习效果的检验最后总是要归结到“思维”,归结到问题解决能力的完全达成,其中最重要的检验就是“迁移”的能力,新问题的解决能力。课堂内外各种题目和问题的及时解决都属于这一范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