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还流传下来许多与家教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那么如何将家教传统与新时期的生活相结合?如何在当下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昨晚在央视四套播出的《文明之旅》访谈专题节目中,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家教的学问”。 记者 秦华 左丽慧 杨丽萍 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现在经常有排行榜,在讨论家庭要有多少资产才能传承下去。于丹认为,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最大的家庭资产就是家教和门风。“中国是一个家邦社会,过去中国的风俗里就有它的伦理规矩,过去说张家村、李家店、赵家祠堂等,一个村的人都是同姓,他们的孩子做错了事,去跪祖宗祠堂,觉得没有脸面见祖先。很多祠堂里是有家训的,即使是寒门,也说自己是有门风的。” 于丹讲了一个陶渊明曾祖父陶侃的故事,他从小生活特别贫寒,他妈妈靠给别人扎鞋底等粗活供他念书,陶侃一步步往上走,他后来就做了鱼梁小吏,有一点小权力,他把那些腌制好的罚没的鱼给妈妈送去,他妈妈给他写了一封信:“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大意就是,你是一个小吏,你把官家的东西给我送来了,你不能给我任何增益,反而给我增添了烦忧。 于丹说:“什么是真正的家教门风?首要的就是要明辨是非,要知好歹。” “现在有许多孩子不知好歹,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在那个贫瘠的时代,农民守着古训的时候,孩子敢不知好歹?敢伤天害理?那是要跪在祖宗牌位前挨板子的。”于丹痛心地说,过去孩子要是伤害一个小动物,家长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伤天害理;但现在,一群大学生虐待一只小猫,看着老猫急得哀号,这样的事已经屡见不鲜。 “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于丹认为,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得知道好歹。 女性在家庭教育里扮演重要角色 于丹提出,过去人们总是说女性地位不独立,但其实女人在家里是干什么的,看一个中国字就知道了—那就是“安”字,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家里有女才是“安”。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家里的女人不闹婆媳矛盾,夫妻不打架,跟孩子没有代沟,这个家就和顺了,家门里这个女人其实是管整个家族和睦继而文明传承的。”于丹表示,中国人的观念中,建功立业只有两个“ting”,男人建功立业在“朝廷”,女人建功立业在“家庭”。从这个意义来说,家庭的地位一点也不弱于朝廷,因为能不能把孩子教好就在于母亲。 于丹以《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词句和“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例,讲述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孟母自己不见得认多少字,她给孩子讲道理,就是看到孩子回来,问功课时看到孩子漫不经心,就把织到一半的布一刀割断了,告诉他不成材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朴素的女人用手里的活儿来讲道理。” 于丹说,过去中国古代母亲的故事特别多。如“岳母刺字”,岳家军从岳飞到岳云,子子孙孙送上国家的沙场,这是通情达理的妈。而《国语》记载了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故事。退朝后公父文伯看到母亲在家织布,他说:“我都上朝官至大夫了,母亲还在家织布,传出去会让人笑话的。” 家教的学问:明辨是非 承担责任 当今的家庭中,不仅仅父母在家庭当中承担教育的角色,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所以隔辈教育现在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探讨话题。于丹认为,这是当下社会特别现实的一个问题,于丹打趣道:“六个大人供着一个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是宝塔尖上的孩子,所以这种孩子现在叫‘六一儿童’。我老开玩笑说中国人现在好多词都变了,过去养孩子吧,叫拉扯孩子,就是拉一个扯一个,后头还跑着俩。现在你敢拉谁扯谁啊,都是供奉的。”无论怎样,家庭教育都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家教里首要的是明辨是非。第二点,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承担责任。” 西方人教孩子从小独立,但东方人都觉得要呵护,这是为什么?在于丹看来,这其实也跟农耕文明有关。 中国是家邦的社会,而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是城邦的社会,孩子在这个社会里,要一个一个割离出去谋生,而中国呢?“我们是家族都维系在土地上,过去中国家大业大,往往是一辈子大家都住在一起,但是今天的中国不一样了,中国今天在走城镇一体化的道路,这个一体化的进程非常快,看看现在的单元楼,还能够是像过去那样大家都聚在一起吗?”于丹说道。 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都已经变得个体、越来越独立的情况下,于丹认为只有教会孩子独立,那么孩子才能走得出去。“今天中国的变化在世界上来看都是变得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的育儿理念,一方面要有传统的教养,另一方面也得有国际的概念。教一个小孩子独立承担,这既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国际的要求,你让他有了这个概念的话,他以后就会觉得世界不给我什么那是本分,世界给我什么是情分,不给我我自己可以创造,给我我就感恩,咱们别把孩子教得世界不给我啥都是亏欠,只剩下抱怨了,那不就没有感恩了吗?” 于丹问答 孩子问到父母的问题 都应该得到解释 观众:小孩子经常会向父母提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难以回答。比如说孩子会问“我从哪儿来的”;还有一次在地铁里,有人在吵架,吵架中反复出现“小三儿”的字眼,儿子问“小三儿”是什么意思?我应不应该说?应该怎么解释? 于丹:如果你不希望世界欺骗你的孩子,那就从你不欺骗你的孩子开始。 至于“小三儿”这个字眼,你可以这样解释,爸爸妈妈叫两口子,为什么不叫三口子呢?为什么不叫大三儿呢?这说明“三”不是一个很上得了台面的称呼,两口子中间怎么能有小三呢?孩子应该知道,做人成第三者是一个很丢人的事情。 而小孩子常问的“我是从哪儿来的”,我觉得也可以解释清楚。小孩都种小树苗,你可以告诉他,人也是种子,爸爸的种子放在妈妈肚子里,长大后就成了孩子,不仅要给孩子讲,还要带他去看,让他看小时候像小海马一样,看脐带,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可以讲。而如果孩子问你这个问题时,你说这太丢人了,他会觉得这太神秘了,而实际上,这有什么不能讲的呢? 单亲妈妈让孩子分担家务 可让孩子获得更多尊严 观众:单亲家庭没有男性的榜样,妈妈如何带好孩子尤其是儿子? 于丹:单亲家庭里母亲可以让孩子分担家务,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尊严。单亲母亲不用想自己对不起孩子、得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补偿他的缺失,与其自己撑着去补偿,不如给他一种鼓励、让他做事。 为什么很多寡母膝下出孝子,因为她管这个孩子;当然也有寡母膝下出逆子,就是因为她太呵护了,觉得对不起孩子。孩子带好了会早立事,带不好从小就反社会。 父亲如山,母亲如水 观众:《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是说古代孩子教育主要让男人负责,能这么理解吗? 于丹:无论父亲母亲,在家教门风里的任务,没有任何社会化的机构可以替你去完成。过去都说“言必信,行必果”,古代关于父亲教孩子的故事也很多。比如孔子的学生曾子,他的小儿子在外面吵闹,妈妈为了哄孩子回家,说回家给你杀猪吃,结果曾子到家了就去杀猪,对小孩子说话一定要遵守诺言。 我还记得三四岁时父亲教我叠衣服,为什么管领导我们的人叫领袖,衣服就是一手拎着领子一手拎着袖子,先拎领子袖子,衣服就能叠起来了。我教我女儿叠衣服,也是这么教的。一个家庭里,可以说父亲如山,母亲如水,人是水土上整理出来的一个生命,母亲如水的柔情和父亲如山的节操,确定了孩子以后长成什么样的人格。 作者:秦华 左丽慧 杨丽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