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高考语文作文解析新鲜出炉!

 sczxz 2015-01-06

【小新君有话说】想要获取更多浙江高考资讯,请文字回复【高考


2014年高考尘埃落定,作文题目又成为大家吐槽的话题。今年高考作文总体难度不高,主要考察孩子们的思辨意识,笔者简要对今年浙江高考作文做了以下评析:


解析篇(高大上):


2014浙江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今年的作文题为:“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从清新文艺范逐渐转向接地气。浙江以往的作文题目一直是比较清新文艺的风格。回看前几年的浙江高考题,“行走在消逝中”、“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我的时间”等等,考题多数都是引导考生追寻自我,寻找纯真的性灵,比较适合感性的叙述。但是从去年的“童年早泯”到今年的“门和路”,浙江卷作文的风格逐渐从感性的释放转向理性的思辨,材料内容上也从清新文艺范转向更接地气的表达。


二、哲理思辨与思维品质。今年浙江省的题目比较注重哲理思辨,可能给考生们审题带来一定难度:题目主要叙述的是“门和路”的关系,但是到底是什么关系,没有明确,也没有倾向性给出那种是材料鼓励写的角度。相比北京卷“老规矩”、辽宁家卷“科技改变生活?”等题目,立意的多样性和难度就体现出来了。考生在把握不准题目的情况下,会感到无从下手,不利于文章的展开。在题意规定的明确性上看,以往的“童年早泯”、“我的时间”、“坐在路边鼓掌的人”都要比今年的题目更加明确。


三、门外即天涯 ,敢问路向何方。题目中“门与路永远相连”其实就是规定了文章的写作方向,希望考生对门和路的关系进行思辨。如果将门的意象单独拿出来,路的意象单独拿出来,都是比较好写的,容易引申的,但是无疑是老套的,容易偏题的。门和路的关系给作文增添了许多未知,也为考生的发挥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门可以理解为一个机会或者一种挑战。它是开启新的生命历程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是关闭一种人生道路的手段。开启了错误的门“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但是打开了正确的门“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路是人生的方向,延伸出不同的风景“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门是路上的“变数”,因它“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不管怎样,门外即天涯,你要敢问路在何方?


四、以不变应万变。面对立意的千变万化,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最根本的莫过于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写作功底的夯实。这两年的作文题目已经明确提出了对于考生思维品质的要求,不管怎样的立意和理解,都要求考生们有严密清晰的思辨和扎实深厚的功底。浙江卷一直比较重视的文学底蕴和文字的美感,也会在思辨的过程中,成为文章制胜的关键。


操作篇(接地气):


一、关于立意


今年浙江卷立意角度多样,可以“千变万化”。但是最终落实的时候,不管你写哪种立意,只要抓住门和路的关系,清楚的阐释二者的关系,都能写出不错的文章。面对多种主题,孩子们对于素材的化用除了要“美”之外,要注意符合文章的逻辑,说白了就是要紧紧围绕你的主题进行论述。关系型的题目特别要注意论述二者和人物素材的契合度。简单来说,孩子们写的最多的可能是这两个主题:


1、只有跨过“门”,才能找到通向美丽人生的坦途。这里门可以理解为机会,机遇等和门有关的概念。


2、只有坚持一条路,才能打开新的人生之门。


二、关于素材的化用


我在课上已经反复和学生们强调过“以不变应万变”,不同的人物的生命历程因为角度不同,很可能理解完全不同,只要找到你所需要的角度,完全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讲过的沈从文,史铁生,三毛等等素材,今年都能选择适合的角度完美地应用进去。比如,“打开那扇心灵的门,才能发现人生的路”,在夕阳如血的撒哈拉沙漠,三毛手捧滚烫的黄沙,看得清自我,你就能迈过那道心门。沈从文迈过了心灵的大门,在风絮漫天的文革岁月中,给他的表侄黄永玉写信“这儿的荷花开得真美!”,迈过了那道门,沈从文从此真正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湘西,回到了他人性轻灵的人生之路,开启了新的旅程……关于材料的化用,笔者不再赘述过多,因为每个孩子准备的人物材料都不一样,但一般都是久经困难,最后成功实现梦想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基本上都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的人,或者打开了生命之门的人。


但是笔者这里要稍微强调一下人物素材的美化,美化的方式有很多种,本文以比较常用的一种为例,画面法(以三毛为例)。顾名思义,画面法就是先展现画面。孩子们可以从画面入手,将读者引入一个情景中去。这样对读者认识人物,理解人物都能产生直观的印象。就好比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认识一个人,肯定是先看这个人的长相、穿着、谈吐,没有人第一眼看一个人名字的。但是很多孩子习惯于一上来自报家门:“三毛,原名陈平,中国重要作家,写出了许多广为人知的作品,在华人文化圈影响非凡。”这样的例子在孩子的文章中屡见不鲜。其实事例也可以这样展开:夕阳如血的撒哈拉沙漠,天际是一轮红日,远处是隐隐驼铃,黄沙漫卷的沙海中,一个清瘦的身影,像风中舞动的百合徐徐向我们走来。那是三毛,一个诗意灵动的女子,她手捧滚烫的黄沙,走进了她自己的心灵之门,从此成就了那最美的乡愁,一个人万水千山走遍,看到了最美的风景,也找到了人生的道路……


三、关于结构布局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架构问题。关于很多老师强调过的:反复压中心词、首段引材料出论点、注意字迹等问题笔者在此不再赘述。笔者知道孩子们都可以做到,但笔者希望孩子们在结构上处理合理的分段外,可以做到漂亮的首尾呼应,这在判卷老师看来是代表着你思维的一个闭合性,完整性,是极容易加分的。那如何做到首尾呼应呢?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在第一段“引材料出中心”后在第二段插入一个艺术化处理,也就是插入一个情景。关系型的题目不容易引入意象,所以我们选用课上讲过的情景法,我给孩子们写过各种情景,只需要把门和路的意象放置在情景之中,然后在结尾点出即可做到首尾呼应。例如:“写只有坚持一条路,才能打开新的人生之门”,孩子们在叙述完主题之后可以插入“候鸟南迁”或者“河鱼回溯发源地”的情景。然后在结尾再次呼应提及,“正如候鸟始终坚持寻觅着生命的归途,正如河鱼坚持着返回梦想江源,对于路的坚守,开启了生命新的奇迹。”


就此,笔者对于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的评析已经结束.由于是即时分析,行文过程难免有些仓促,如有纰漏之处还请大家指正见谅。总的来说浙江省作文一直在稳定地深思着人与自我的问题。这样的题目确实比较适合站在18岁节点上的孩子们去思考,去论述。在此,也希望孩子们如高考作文题中描述的那样,门外即天涯,勇敢踏出,心愿定能实现。


附:那些年,我们一起写过的高考作文题


2013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浙江省的作文题为根据一段材料写文章,如下: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


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我的时间  


季羡林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在消失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请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201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角色转换之间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009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绿叶对根的情意读后感 

 

绿叶对根的情意  

刘欢唱的歌词大意:  

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  

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2008年高考浙江作文题: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2007年高考浙江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2006年浙江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5年高考浙江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


2004年高考浙江作文题: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3年高考浙江作文题: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年高考浙江作文题: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赶快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抢先查看浙江高考试卷及答案和新东方名师解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