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油气革命”:一场骗局?

 BBSBIAN 2015-01-07
  自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中尼克松提出实现“能源独立”目标以来,美国油气繁荣所带来的能源自给自足的前景似乎从未如此乐观。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以下简称EIA)及国际能源署(以下简称IEA)的估计,美国将有能力在2022 年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在2035年实现“能源独立”。然而,由页岩油气增产带来的美国油气革命在储量和产量上的可持续性一直饱受质疑,反对者用“骗局”来形容这场革命,甚至断言页岩油气的虚假繁荣迟早将走向崩溃。
  如何看待“页岩崩溃论”
  反对声音并非毫无根据,页岩油气可持续开采的不明朗性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有不少体现。2012年1月美国能源部降低了对国内最成熟页岩区块之一马尔塞鲁斯的产量估计,降幅高达66%。根据对页岩气繁荣持反对态度的著名的加拿大地质学家David Hughes对美国31个页岩区块的6.5万个页岩井的分析,占总产量80%的五大页岩区块中有不少区块的产量呈下降趋势。持续开采页岩油也面临类似的不确定性及疑虑。有统计认为,虽然处在勘探和开发中的页岩油井不断增多,但是页岩油产量并没有随之大幅增长,2012年全美25000多个新油井产油总量与2000年全美5000个新油井的产量持平。
  不久前EIA下调位于加州蒙特利区块页岩油储量,将“页岩崩溃论”又一次推向风口浪尖。据报道,这一页岩区块曾被认为占美国页岩油储量的三分之二,然而2014年5月EIA却论断可供开采的页岩油仅有6亿桶,较原估计值猛降96%。一时间,舆论纷纷断定美国能源革命的神话即将走向终结。与此同时,反对方也以下调预测储量仅仅为个案、加州并非页岩油气主产区、支持增产的技术手段仍有望发展等理由对“页岩崩溃论”进行反驳。
  对于EIA等机构对页岩油气储量的判断和预测,应该辩证看待。造成预测储量不确定性和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已知的页岩区块规模较大,其中仅有一小部分的实际产量被勘探过;二是多年来许多气井已高度开发,长期开采的可持续性尚待探明;三是支撑页岩区块继续增产的技术强劲尚不明朗。基于此,EIA的预测数据长期以来处在不断调整和修正的过程中,历史经验也证明其预测数据并非完全准确。客观而言,对页岩油气开采和生产可持续性的判断应该基于实际的统计数据,而非前瞻性的预测。
  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增幅趋缓,然而美国天然气产量仍然保持了增长趋势。近10年来美国页岩气产量的飙升基本使美国本土天然气消费实现了自给自足,但在本土消费端并未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同时受到北美基于市场供给关系的天然气定价机制的作用,美国页岩气增产面临着天然气市场价格的挤压。生产商扩大页岩气生产规模的积极性受挫,压制了天然气产量的进一步增长,2012年以来美国天然气产量的增量逐渐趋缓。根据EIA的最新统计,2013年美国天然气日均产量从2012年的650.7亿立方英尺增长到2013年的665亿立方英尺,增量为1%,为近几年来的最低增幅。
  源于天然气和石油在市场价格上的巨大差异,近一两年来美不少页岩气开发商逐渐转向开采商业价值更高的页岩油。这一转向进一步带动了美国石油产量的迅速增长。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14年6月中旬发布的《2014年世界能源统计》,美国石油资源在产量、消费量、净出口量等主要指标上都呈向好趋势:未来世界新增石油资源将主要来自北美、非洲以及拉美等储量相对丰富的地区;2013年世界石油产量持续增加,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增量主要来自北美和俄罗斯,其中美国增加约为加拿大和俄罗斯的5倍;美国页岩油产量快速增加,原油进口量持续下降,油品出口量大幅提高,2013年美国原油进口量比上年下降77万桶/日,油品进口量下降2万桶/日,油品出口量增加50万桶/日。EIA在2014年6月10日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报告也显示,2015年美国原油总产量将达到197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能源心态发生转变
  油气增产的现实对美国能源心态的转变产生了显著影响。美国国内曾长期如火如荼地讨论如何修建更多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接收站、如何促进油气增产,然而短短十年左右这一情况却发生了逆转。尽管当前美国仍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净进口国,然而美国政府、能源界、投资者甚至民众则将关注点放在如何修建更多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站以扩大天然气出口规模,以及是否应该解除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
  2011年来,美国能源部逐步加快天然气出口批准进程。根据美国《天然气法》规定,美国可自动向与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17个国家出口天然气,然而对于非自由贸易伙伴国家,能源部和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需要对出口项目对经济、能源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做出评估,再考虑其是否符合“公众利益”的基础上决定审核结果。从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的近三年时间里,联邦政府有条件批准通过的天然气出口项目已达七个。这些项目主要位于美国东部海岸,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日本、韩国等天然气需求猛增的亚洲市场。
  美国国内支持天然气出口的力量认为,美国将从出口LNG中获得净收益。现阶段北美天然气生产成本和价格几乎仍处于全球最低水平,若抓住与亚洲和欧洲巨大的天然气价差加速天然气出口,将有可能实现大幅出口盈利,并将有效增加政府收入和就业机会,进而平衡贸易赤字。从战略层面来讲,美国还可利用相对低廉的天然气资源为盟友及伙伴提供能源安全保障,拉近和巩固与其关系。众所周知,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与乌克兰及欧洲间的“斗气”进一步加速了美国松动油气出口的步伐。
  美国心态的微妙转变不仅体现在2014年第一季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为两个待审天然气项目开绿灯,还导致政府重新思考长达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上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导致美国立法禁止出口被视作战略储备资源的大部分原油)。美国能源部长莫尼兹在5月份曾暗示,美国正在考虑放松原油出口禁令。6月底,美国商务部通过个别裁决程序,允许德克萨斯州的两家公司出口凝析油,而这一举措并不违反美国法律允许出口炼油产品的规定。尽管白宫并不承认石油出口政策将有实质性改变,然而舆论普遍将其解读为美国松动原油出口禁令的试水之举。根据著名能源咨询公司IHS近期发布的分析原油出口对美国经济影响的报告,美国解除原油出口禁令将增加本土石油及石油制品生产能力、减少石油进口量,并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及增加政府收入。   油气出口前景并非那么美妙
  美国国内对于扩大天然气和石油出口仍存在不少反对意见。由于担心大规模出口天然气可能减少本土天然气供应量,推高国内的气价及电价,增加制造业和居民生活成本,相关利益方面一直通过宣传、游说等方式试图延缓甚至反对政府对天然气出口项目的审批进程,与以美孚为代表的天然气制造商针锋相对。此外,开采页岩气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空气污染及地质灾害等负面环境后果也成为反对者的有力理由,政府对项目的环境后果审批也趋于严格。5月底,美国能源部宣布对现有的天然气审批程序作出调整,要求所有项目在完成国内环境政策法所需的环境评估后才能够提交到能源部进行出口审批。7月初,两名民主党参议员联名给美国商务部写信,质疑其日前批准凝析油出口的做法违反了国会1975年通过的《能源政策与节约法案》。由于扩大原油出口可能引起国内油价上涨,舆论分析普遍认为在2014年年底中期选举之前,两党难以冒着得罪选民的风险而为原油出口松绑。 
  客观上来看,修建天然气出口终端需要耗资数十亿美元,时间周期平均需要4年以上,因此美国在2016年前实现油气出口的可能性较小。美国承诺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短期内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其重要原因在于欧洲尚缺乏接收液化天然气的终端及管网设施,建设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本和时间。另外,美国出口天然气也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包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卡塔尔在内的主要油气出口国都瞄准亚太地区不断扩大的能源消费增量,纷纷酝酿和布局出口项目。以俄罗斯为例,乌克兰危机加速了俄能源战略东移的步调。除与中国敲定天然气协议外,俄罗斯同时加紧推动与朝鲜、韩国、日本、印度等国签订能源合作协议,推动俄罗斯—朝鲜—韩国天然气管道建设、签订对印度石油管道建设协议、酝酿对日本出口天然气。随着出口量和出口方的增多,亚太地区的中、印、日、韩等能源需求方的议价能力有望提高,天然气市场的“亚洲溢价”问题有望缓解。届时美国与亚洲的天然气价格差可能收窄,美国天然气出口商的盈利空间将减弱,从而降低推动出口的动力。 
  尽管针对美国油气出口的争论和质疑仍将持续,然而“页岩革命”和天然气及石油出口的预期已成为全球能源市场变化的最大亮点之一。紧跟美国油气革命的最新动向,对于把握全球能源形势甚至地缘政治的新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