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研习感悟】一剂知,二剂已,三剂服后瘥 ——经方临床应用感悟一剂知,二剂已,三剂服后瘥 临证见闻感悟:一个结核系统治疗患者双眼潮红看着笔者说,不堪于生活的苦痛。此见闻让笔者心怀忐忑焉。孔孟强调爱有差等,与墨子“兼爱”不同,但是由于仁心所具有的延展性,自然心同此理,人同此心,此是宇宙一心。王阳明认为如果没有人的心灵谁去俯仰天地之高大,没有人的心灵谁去辨鬼神之吉凶。所以老一辈经常说,学医的第一奥义是做一个好的人,其次是广博个人的识见。老老一辈说“法崇仲景思常沛,医学长沙自有真”,斯言甚美! 对于低年资中医师来说,患者不一定会给第二次机会,这就要求临床中医师擅长运用经方,剂量准确,医嘱详备,预期疗效。 虽然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剂量偏大,一些慢性病也并不是依靠大剂而毕其功于一役的,何绍奇先生认为,慢性病需要半年乃至一年才能根治,这提示了轻剂久服的重要性,况且属于散剂的仲景方每服剂量就很小,通过煮散的方法,起到轻以去实的作用;大医蒲辅周先生认为,药物庞杂,长久服用,此为“药邪”;经常听到一句话,“王道无近功”,“行王道,不用霸道”,“爱惜阳气,用一分,少一分,爱惜精血,用一分,减一分”。这提示了中医整体观的思维模式,顾护先后天之本,调整五脏关系,此即仲景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脾”之意。另外,《中医形上识》作者认为,治疗外感病宜祛邪迅速,“抓住三阳,治在太阳”,守护人体正气;叶天士认为,“伤寒多传变,温病总在一经”。这体现了中医方证应该对应紧凑,运用经方名方,急治寒热外感,缓疗内伤杂病的原则。 1.方证对应紧凑,剂量准确是疗效的关键 方证对应紧凑的真谛是处方与主要病机对应,如太阳伤寒病为麻黄汤所主治,太阳中风病为桂枝汤所主治,银翘散主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属于卫分,渐入气分者,与张仲景桂枝汤的变化一样,吴鞠通对银翘散的一系列加减方也是对温病变化的设法御变,只不过张仲景是六经辨证的思维模式,吴鞠通则是采用卫气营血辨证的思维模式而已。虽然银翘散的方证对应并非如经方方证之紧凑,但是如果将桑菊饮、桑杏汤、白虎汤类方进行对比研究的话,也可以看出上述方剂的适应范畴,即轻剂、平剂、重剂、润剂所适应的范畴不同。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与桂枝附子汤两方的药物组成相同,但是所主治疾病却截然不同,前者主治伤寒误治之变证,后者主治风湿病,这是因为剂量的不同,所以导致方证的差异。两方剂量比较如下: 桂枝3 桂枝4 2.轻可去实,圆机活法 归类于散剂范畴的仲景方有猪苓散、五苓散、瓜蒂散、防己黄芪汤、麻杏薏苡仁甘草汤等。可以发现,上述散剂每服量都极少,此是经方轻以去实之妙用,有理由认为,此种给药法直接启发了银翘散的创制。 3.经方剂量比例,及权重主药之特色举例 3.1芍药甘草汤 医案: 2014-7-30女,老年,脚痛,六味地黄丸合芍药甘草汤,加怀牛膝12。赤白芍各12g(24g) 2014-8-16电告,服后肿痛消退,胃脘不舒,或拟于前方加当归12g制衡之。 3.2 医案: 2014-7-30女,肝肾亏虚,体质差。近日外感,咳嗽痰黄,拟桑杏汤法。加防风、蝉衣抗过敏。桑叶、菊花、杏仁、浙贝、焦栀子、防风、蝉蜕、薏苡仁30g,芦根30g。*3 3.3侯氏黑散 医案: 兰溪义诊,男,形体壮实,手抖,舌苔黄腻,脉弦大,拟平肝熄风。 菊花50g 处方桑菊天钩温胆法,加吴鞠通三甲,即龟板、生牡蛎、鳖甲。 4.临床方剂应用探索(权重) 4.1麻黄汤医案,一剂病瘥 4.2重用党参,奠安胃气医案 4.2.1祛邪太过,中医扶正 太子参30 砂仁10~ *7 4.2.2气血大虚,阳不入阴 4.2.3虚劳痼疾,大剂补益 太子参20 陈皮6 山药30 *15剂 4.3重用黄芪,还五之意 4.3.1甘温除热 生黄芪40 知母6 仙鹤草30 *7 4.3.2五分已损,补还五分 右关虚大,舌苔薄白,拟九分补气,一分活血。补阳还五汤。生黄芪60g。 4.4权重白术,斡旋中焦 4.4.1茵陈五苓散权重白术,斡旋中焦 茵陈20 桂枝3 神曲12 七剂。 |
|